第一节:霓虹疏离
飞机穿透云层,下方香港的灯火如同一块被骤然点亮的、巨大无比的集成电路板,冰冷,璀璨,秩序井然,散发着一种非人的美感。顾允执靠窗坐着,舷窗映出他没什么表情的侧脸,以及身后机舱内柔和的灯光。沈知遥坐在他身侧,正轻轻合上手中一本关于藏地美学的图册,书页间似乎还沾染着雪域稀薄而纯净的空气。
十几个小时前,他们还在那片离天最近的高原,呼吸间是凛冽的寒风与煨桑的柏枝香气,耳边似乎还回荡着古老祭司吟诵的、意义不明的祷词,以及风吹过经幡时猎猎的声响。那枚作为信物、触手生寒的“天铁”,此刻正安静地躺在顾允执贴身的口袋里,而一段模糊的、用某种失传方言吟唱的旋律,则烙印在沈知遥的记忆深处。
那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秘密,一个在现实逻辑之外,短暂掀开了一角的超自然帷幕。然而,帷幕之后是什么,他们无从得知,也默契地未曾深入探讨。有些东西,需要时间来沉淀,或者说,需要现实的土壤来验证其究竟是幻是真。
舱门打开,香港初夏潮湿而温热的风裹挟着都市特有的、由尾气、香水与食物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将雪域的遗韵冲刷得七零八落。一种强烈的疏离感,如同透明的屏障,将两人与这座他们本该无比熟悉的城市隔开。
“累了?”顾允执侧头,声音是一贯的平稳,听不出情绪。他接过空乘人员递来的外套,动作优雅流畅,属于继承人的面具已悄然戴上。
沈知遥微微摇头,唇角弯起一个恰到好处的弧度,是名媛标准的、无可挑剔的微笑。“还好。只是有点……不真实。”她目光掠过机场廊桥外那片璀璨得不似人间的光海,“像从一场大梦,跌入另一场。”
顾允执没有回应,但他深邃的眼眸中极快地掠过一丝认同。对他而言,雪域的经历更像是一组无法被现有数学模型解析的异常数据,暂时被封存,但并未删除。
前来接机的车队沉默而高效。为首的劳斯莱斯内,空间宽敞得足以隔绝外界的所有喧嚣。车载信息系统屏幕亮起,自动推送着顾氏财团今日的股价波动、重要新闻摘要,以及顾允执未来一周密密麻麻的行程安排。
“先送你回浅水湾公寓休息?”顾允执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处理着积压的邮件,头也不抬地问道。
“不了,”沈知遥望向窗外飞速倒退的霓虹,“直接回顾宅吧。母亲下午约了人送几件新收的瓷器过来,希望我一起看看。”
她口中的“母亲”,自然是顾允执的母亲,苏曼卿。这位以艺术品味和社交手腕闻名的顾家女主人,从未停止过对她这位未来儿媳的“鉴赏”与“雕琢”。这既是压力,也是一种微妙的认可。
顾允执指尖微顿,抬眼看了她一眼,“也好。父亲晚上应该也会回来用餐。”
车子驶上盘山公路,将都市的喧嚣踩在脚下。顾家那座融合了现代极简主义与中式园林意蕴的半山大宅,在郁郁葱葱的林木掩映中,如同一个独立于世的堡垒。
晚宴设在小餐厅,氛围比起正式的宴请要轻松许多,但空气里依然流淌着无形的规矩。顾震寰坐在主位,年逾七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威严的目光透过金丝眼镜扫过来时,带着洞察一切的锐利。他询问了几句大陆之行的“商务部分”——顾允执以考察西部新能源及高端文旅项目为由,行程安排得天衣无缝。
“嗯,”顾震寰听完儿子逻辑清晰、数据支撑充分的简要汇报,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刀叉切割着盘中的嫩煎羊排,动作不疾不徐,“浙江沈家,是书香清流。知遥的父亲,沈望舒教授,我在一次文化论坛上有过一面之缘,学问很深,风骨令人敬佩。”他话锋微转,看似随意,“知遥,你父亲近来身体可好?”
沈知遥放下汤匙,姿态优雅,笑容温婉:“劳伯父挂心,家父一切安好,近日正忙于一套古籍的整理出版事宜。”她应对得体,既表达了感谢,又不失分寸地维护了自家领域的独立性。
这时,苏曼卿笑着接过了话头,她今天穿了一身藕荷色改良旗袍,颈间一串润泽的珍珠项链,更衬得她气质雍容:“说起来,今天正好收了几件小玩意儿,待会儿知遥帮我掌掌眼。尤其是那件据说是从一位流亡的西藏贵族后人手中得来的清代琉璃唐卡,很是特别。想着你们刚从那边回来,或许能看出些门道。”
晚餐在一种表面和谐,内里却暗藏机锋的氛围中结束。顾允执被顾震寰叫去书房,似乎有更深入的事务要谈。顾允宁——顾家那位叛逆又敏锐的小女儿,则像一只灵巧的猫,不知何时溜到了沈知遥身边。
“嫂子,”她眼睛亮晶晶的,带着艺术工作者特有的、对非常规事物的好奇,“听说你们在西藏遇到了暴风雪?还误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子?有没有拍到什么特别的素材?我的新纪录片,就想讲这种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的碰撞!”
沈知遥心中微微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只微笑道:“确实经历了一些意外的天气,风景很壮丽。素材嘛,主要是些风光,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开,心中却对顾允宁消息的灵通程度有了新的评估。
随后,她跟着苏曼卿来到了专门用于陈列和把玩珍品的偏厅。柔和的射灯下,几件瓷器与那件琉璃唐卡静静地躺在铺着墨绿色天鹅绒的展台上。
苏曼卿先展示了那几件瓷器,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只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皆是难得一见的珍品。沈知遥凭借在苏富比深造的眼力与沈家浸润出的底蕴,点评精准,从釉色、彩料、画工到传承源流,都能切中要害,引得苏曼卿连连点头,眼中赞赏之色愈浓。
“看来让你去苏富比进修,这步棋是走对了。”苏曼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艺术不仅是修养,更是通行证。顾家的媳妇,需要这张名片。”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那件琉璃唐卡上。唐卡不大,约一尺见方,以蓝、绿、金三色琉璃烧制拼接而成,描绘的是密集金刚相,线条繁复华丽,在灯光下流转着一种幽深冷冽的光泽。
“就是这件,”苏曼卿示意沈知遥上前细看,“都说琉璃有灵,能通神明。你感觉如何?”
沈知遥依言上前,俯身细观。工艺确实精湛,年代感也十足。然而,当她的指尖即将触碰到那冰凉的琉璃表面时,一股突如其来的、极其诡异的冰寒顺着指尖瞬间窜入,直抵心脏!与此同时,她耳边似乎响起了在雪域秘境中听到过的、那种空灵而古老的诵经声,眼前甚至极快地闪过祭司舞动时模糊的身影!
幻听幻视只持续了不到半秒。
沈知遥呼吸一滞,指尖微不可查地颤抖了一下,但她强大的自控力让她立刻稳住了身形。她面色如常地收回手,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普通的鉴赏,微笑道:“工艺非常精湛,色彩流动感极强,尤其是这蓝色,深邃得像高原的夜空。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苏曼卿仔细观察着她的反应,似乎没发现任何异常,满意地笑了:“你喜欢就好。这东西,有点邪性,但也正因如此,才更有味道,不是吗?”
沈知遥微笑着点头附和,心底却已翻起惊涛骇浪。那不是错觉。雪域的“回声”,并非止于雪山,它如影随形,并且,正在通过某种媒介,试图与他们再次建立联系。
而媒介,似乎是这些承载着历史与信仰的……古物。
---
第二节:幽灵代码
顾允执位于太平山顶的公寓,占据着整个顶层,拥有270度的无敌海景。这里的装修风格一如他本人,极简,冷峻,充满科技感。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维多利亚港的夜景,室内则只有必要的家具和隐藏在墙壁内的智能控制系统,色调以黑、白、灰为主,冰冷得没有什么人气。
书房更是如此。一面墙是整个定制的数据处理中心,超宽的曲面显示屏占据了大半张桌面,实时跳动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数据流,如同数字的江河。另一面墙则是顶天立地的书柜,里面塞满了物理学、数学、金融领域的专业书籍,以及一些装帧精美的哲学与历史典籍。
顾允执解开领带,随手扔在沙发上。与父亲的谈话耗费心神,顾震寰看似随口问出的问题,往往都直指核心,需要他调动全部智慧谨慎应对。他需要一些独处的时间,来整理思绪,以及……处理那个被他暂时封存的“异常数据”。
他坐到书桌前,首先调出了雪域之行所有记录的电子备份——GPS轨迹、气压温度数据、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他用自己编写的分析程序再次跑了一遍,试图找出任何可能被忽略的物理参数异常。结果依旧,一切数据都在正常波动范围内,除了他们主观的体验,没有任何客观证据能证明那段“超现实”经历的存在。
这让他微微蹙眉。他是一个信奉逻辑与实证的科学家,无法被观测和重复的现象,在他的认知体系里,可信度要大打折扣。
就在他准备关闭程序,开始处理积压的财团事务时,异变陡生!
面前那三块巨大的显示屏,原本稳定流动的数据、图表、K线,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瞬间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繁复、正在不断自我旋转、重构的金色曼陀罗图案!图案的中心,正是他在雪域岩画上见过,并且之后凭借记忆精准绘制下来的那个神秘符号!
屏幕的光芒映在他骤然缩紧的瞳孔中。
“系统被入侵?”这是他的第一反应。手指已在键盘上疾速飞舞,试图切入底层指令,启动最高级别的防火墙和反向追踪程序。然而,所有的指令都石沉大海,系统权限仿佛被完全剥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亲自参与设计并加固的这套系统,其安全级别足以抵御世界上绝大多数顶尖黑客的攻击。
更让他心底寒气直冒的是,放在书桌一角的那台物理隔离电脑——一台从不连接任何网络,甚至移除了所有无线模块,只用于记录和运算最高机密项目手稿的专用设备——此刻,它的屏幕竟也自行亮起,幽蓝的背景上,无数行无人能懂的、混合着象形文字与几何符号的古老代码,如同拥有生命一般,疯狂地滚动着!
物理隔离!这意味着入侵并非来自网络!
顾允执猛地站起,身体紧绷。他死死盯着那两台仿佛被“附身”的机器,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排除着所有已知的可能性——病毒、硬件故障、电磁干扰……不,都不可能以这种方式,同时突破逻辑与物理的屏障。
这违背了他所认知的一切科学定律。
幽灵。只有这个词,能勉强形容他此刻的感受。
那曼陀罗图案在他眼前旋转,散发着一种非人的、冰冷的威严,仿佛在嘲笑着他赖以生存的理性世界。雪域的经历,不再是模糊的、可供怀疑的“异常数据”,而是化作了眼前这铁一般的、无法解释的“存在”。
几分钟,或者更久,那曼陀罗图案与滚动的代码,如同它们出现时一样,毫无征兆地同时消失了。屏幕恢复了正常,数据依旧流动,物理隔离电脑也恢复了黑屏状态,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集体幻觉。
但顾允执知道不是。
他立刻调取了系统日志,以及公寓内所有传感器的记录。日志一片空白,没有任何入侵痕迹。传感器记录显示,在刚才那段时间里,书房内的电磁场、温度、湿度……所有物理参数,没有任何异常波动。
一个没有留下任何物理和数字痕迹的“入侵”。
顾允执缓缓坐回椅子上,背脊渗出一点冰凉的汗意。他拿起桌上那枚冰凉的天铁,紧紧攥在手心,坚硬的棱角硌着掌心的皮肤,带来一丝真实的痛感。
变量。一个巨大的、完全未知的、甚至可能颠覆现有世界规则的“变量”,已经粉墨登场。它不再满足于在遥远的雪域制造幻境,而是直接侵入了他在这个世界最核心、最依仗的堡垒。
他拿起内部通讯器,接通了楼下安保中心:“启动一号应急预案,全面扫描整个顶层所有电子设备及网络节点,排查任何潜在风险。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书房。”
下达完指令,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脑海中,雪域的经幡、曼陀罗图案、滚动的代码、沈知遥触碰唐卡时那一瞬间的凝滞……无数画面交织碰撞。
他需要建立一个模型。一个能够容纳这种“超自然变量”的分析模型。而在这个模型里,他不再是唯一的观察者和解析者。
他需要他的“同盟”。
---
第三节:破碎的宣言
次日下午,香港中环,新落成的“镜海”艺术中心。
一场名为“界域”的当代艺术展正在这里举行开幕酒会。这是香港艺术界的一场盛事,名流云集,衣香鬓影。沈知遥作为策展新秀,因其在苏富比的背景以及顾家未来儿媳的身份,亦在受邀之列,并且是重点关注的嘉宾。
她穿着一身月白色缎面长裙,款式简洁,剪裁极佳,衬得她身姿纤秾合度,气质清雅出尘。她穿梭在人群中,与熟悉的画廊主、艺术家、评论家寒暄应酬,言谈举止无可挑剔,仿佛昨夜在琉璃唐卡前的异样从未发生。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感官始终处于一种微妙的警戒状态。自从雪域归来,她对周围环境,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强烈“信息”的艺术品,有了一种近乎本能的敏锐。
顾允执稍晚才到。他换了一身深灰色暗格西装,身姿挺拔,神色冷峻,一出现便吸引了诸多目光。他径直走向沈知遥,两人视线在空中交汇,没有多余的言语,却都从对方眼中读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凝重。
“休息得如何?”他低声问,语气平静,但沈知遥能听出那平静下的暗流。
“尚可。”她微微一笑,目光扫过不远处一件备受瞩目的核心展品——那是一件名为《熵增的挽歌》的大型装置艺术,由无数废弃的电脑主板、芯片与传统水墨画卷轴破碎后重组而成,构成一个扭曲的、充满矛盾感的视觉漩涡。“你呢?”
顾允执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声音压得更低:“我那边,昨晚举办了一场计划外的‘数字艺术展’。”
沈知遥心领神会,不再多问。两人并肩走向那件《熵增的挽歌》。周围的人们都在赞叹艺术家的创意,讨论着科技与传统的冲突、信息时代的焦虑等等命题。
然而,在沈知遥的眼中,这件作品呈现出另一种景象。凭借建筑学赋予的空间感知力与策展人训练出的审美洞察,她“看”到了环绕作品的不协调“能量流”——那并非艺术家试图表达的、属于人类的情感与思辨,而是一种更冰冷、更无序、仿佛来自虚空本身的“寄生”物。它扭曲着作品本身的气场,使其散发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吸引力。
“它的‘结构’,很不稳定。”沈知遥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指尖无意识地指向作品中一块闪烁着不稳定光芒的琉璃屏幕,那屏幕被镶嵌在废弃电路的核心,播放着经过算法处理的、扭曲的山水画影像,“像有一个……不属于这里的‘节点’。”
顾允执凝神看去,他的理性思维无法直接“看到”能量流,但他能理解沈知遥基于专业判断的描述。他微微颔首:“和我昨晚遇到的‘展品’,有相似的……‘签名’。”
就在这时,异变再生!
那块被沈知遥指出的琉璃屏幕,在没有任何外力撞击、电路也显示正常的情况下,内部光芒骤然变得刺目无比,随即在众目睽睽之下,发出一声清脆却并不响亮的迸裂声!
裂纹如同蛛网般瞬间蔓延整个屏幕!
然而,碎裂的琉璃并未如常理般坠落。它们违反了重力,一块块闪烁着诡异光芒的碎片,就那样悬浮在了半空中,并且开始自行移动、组合!
不到两秒钟的时间,那些悬浮的碎片在空中组成了一个残缺的、却与昨夜顾允执屏幕上出现的曼陀罗图案高度相似的图形!
整个过程不过三四秒,随即,在所有宾客的惊呼声中,那些悬浮的碎片仿佛耗尽了能量,骤然化为一片细密的、闪烁着微光的齑粉,簌簌飘落,消失在地毯的纤维中。
现场死寂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哗然与议论。是艺术行为?是意外事故?还是……灵异事件?
在一片混乱中,顾允执一步上前,紧紧握住了沈知遥的手。他的手心干燥而稳定,这个动作并非出于浪漫,而是一种确认,一种在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对同盟关系的无声加固。
沈知遥回握住他,指尖微凉,但力道坚定。
“变量出现了。”他低沉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冷静得近乎残酷,“它的目标很明确——与‘那个世界’相关的古物,以及……承载信息的现代媒介。它在用我们熟悉的方式,向我们宣告它的存在。”
沈知遥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看着那片已空无一物的空气,轻声道:“它在我们最熟悉的领域——你的数据堡垒,我的美学疆域,同时投下了战书。”
酒会无法再继续。顾允执以保护女伴为由,迅速带着沈知遥离开了现场,没有给任何记者和好奇者追问的机会。
他们没有回半山大宅,也没有去山顶公寓。顾允执将车驶向了港岛南端一个不起眼的私人码头,登上了一艘早已准备好的快艇,驶向夜色中更深处的一座离岛。那里有他一处不为人知的“安全屋”,一个绝对私密,并且经过特殊处理,能够最大程度隔绝外界探测的地方。
安全屋内的陈设同样极简,但多了些生活气息和更高级别的电子屏蔽设备。
顾允执调出昨夜事件的所有数据记录和屏幕录像,投射在整面墙壁上。沈知遥则拿起纸笔,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和感知力,快速勾勒出她在琉璃唐卡和《熵增的挽歌》上“看”到的异常能量纹路,以及刚才悬浮碎片组成的残缺图案。
他们将雪域的天铁、顾允执的幽灵代码、沈知遥的能量纹路与破碎图案,并置在一起。
“这不是巧合,是 escalation(升级)。”顾允执凝视着墙上交织的信息,眼神锐利如刀,“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分析模型,将这个‘无限流’系统,视为一个拥有特定行为模式、可观测、可解析,甚至……可以对抗的‘对手’。”
沈知遥走到他身边,与他并肩而立,看着那些来自不同维度却又隐隐相连的线索,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种洞悉的平静:“或许,它选中我们,并非偶然。正是因为我们两个,是顾家和沈家倾力培养出的、最看似‘完美’的作品——一个能解析它的‘规则’,一个能感知它的‘意象’。”
顾允执侧头看她,灯光下,她美丽的侧脸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毅与光彩。他伸出手,不是握手,而是将掌心与她相贴,一个平等的、交付后背的姿势。
“那么,”他说,声音里重新充满了那种掌控一切的冷静,但这一次,对象是未知,“就开始吧。解析规则,解读意象。”
书房的巨幅屏幕上,一个由顾允执初步构建的、试图容纳非线性变量的数据模型,开始与沈知遥手绘的、充满灵性直觉的能量图叠加、融合。
双城的故事,正式从现实的权贵联姻,踏入了超现实的战场。他们的家世、学识、逻辑与美学,将不再是点缀繁华世界的琉璃金粉,而是他们在面对这个混沌新世界时,最初也最坚固的铠甲与利刃。
剧情写到这里了,以上均是免费,因为内容分了三小节,,也是阅读后理解的 。
本卷也有许多场景转换,请大家动一下自己的小脑袋发挥想象场景,很有意思![竖耳兔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2章 琉璃碎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