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白月光不需要剧本 > 第17章 星火燎原,归途可期

第17章 星火燎原,归途可期

阿特拉斯部落的成功,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的涟漪持续扩散,其影响远比姜榆预想的更为深远。消息沿着古老的商道和现代的电波,在广袤的沙海间悄然传递。

贝尼部落,一个比阿特拉斯规模稍小、但素以骁勇独立和对外界高度警惕闻名的游牧部落,在暗中观察、反复权衡了数周后,终于派来了两名裹着厚实头巾、眼神锐利的代表。

他们没有直接提及疫苗,而是用包裹着试探与矜持的言语,询问营地是否也能为他们近来几匹病恹恹的、珍贵的骆驼提供一些“神奇的药物”。姜榆立刻洞悉了这层委婉背后的真实意图。

在这片生存资源极度匮乏的土地上,骆驼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财富和生存的象征,其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过了个体生命。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测试营地的能力、诚意,以及是否值得冒着风险接纳外来者。

她没有点破,脸上没有丝毫被冒犯或不耐,而是认真地、像对待重要病患一样,仔细询问了骆驼的病症细节——食欲、精神、排泄物性状。

随后,她请具有兽医背景的劳伦斯医生亲自调配了高效的驱虫药和针对常见感染的兽用抗生素,并由最熟悉当地人情世故的穆罕默德陪同,带着药品和一份额外的、表达善意的食盐和糖,亲自前往贝尼部落那片隐藏在巨大沙丘背风处的临时驻扎点。

这一次,姜榆的策略截然不同。她没有急于推销疫苗,甚至在前两次拜访中绝口不提。她和她的团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解决贝尼部落最迫切的牲畜问题上。

劳伦斯医生亲自检查病驼,示范如何喂药,穆罕默德则用流利的柏柏尔语与部落里的男人们闲聊,从骆驼的养殖聊到今年的水草,不着痕迹地拉近距离。

当那几匹原本病恹恹、几乎要被放弃的骆驼在用药数日后明显好转,重新站立起来咀嚼干草时,贝尼部落那位以沉默、坚毅和难以接近著称的年轻首领阿兹姆,紧绷如岩石般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几不可察的松动。

他依旧没有立刻答应接种,那双鹰隼般的眼睛里审视未退,但却默许了姜榆的医疗队在为他们治疗牲畜的同时,可以为部落里咳嗽不止的老人、因营养不良而水肿的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体检和基础病治疗。

这是一个微小却至关重要的缺口,一个比阿特拉斯部落更迂回、也更显谨慎的开端。

姜榆精准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她让细心温柔的莎拉和善于沟通的穆罕默德,在进行体检和分发维生素时,有意识地向围拢过来的母亲们普及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她们没有使用任何恐吓的言语,只是用平静的、带着惋惜的语气,讲述着在其他地方见过的,因麻疹高烧后失明的女孩,因小儿麻痹症而双腿萎缩、无法奔跑的男孩……

那些真实发生过的悲剧,在她们平实的叙述中,带着触目惊心的、令人无法忽视的力量。她们还会拿出图示化的手册,指着上面“健康的铠甲”(疫苗)的图案,一遍遍耐心解释。

潜移默化间,坚冰开始融化。信任,如同沙漠中极其罕见的细雨,一点点渗透进干涸的土地。

当贝尼部落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因长期营养不良而显得格外瘦小、眼睛却异常明亮的五岁男孩,在他的母亲经历了数个夜晚的辗转反侧后,最终带着一种混合着恐惧与希望的复杂神情,将他细弱的胳膊伸到姜榆面前时,姜榆知道,又一个更坚固的堡垒,被耐心和专业悄然攻克了。

她小心翼翼地完成接种,然后像对待阿米娜一样,将一颗彩色糖果放在男孩的手心,看着他眼中瞬间迸发出的惊喜光芒,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慰藉。

星星之火,正以她所期望的、更扎实的方式,在这片广袤而封闭的土地上,悄然燎原。

项目的顺利扩大带来了更繁重的工作量,疫苗、人手的压力与日俱增,但也带来了更坚实的底气和更清晰的视野。

姜榆开始投入大量精力,系统性地整理数月来的工作数据。她将阿特拉斯和贝尼部落的接种覆盖率、儿童常见病发病率的对比、当地社区从排斥到接纳的态度转变过程,以及那些充满人情味的个案故事,融合成一份数据翔实、图文并茂、极具说服力的阶段性报告。

这份报告,不仅是为了向无国界医生组织总部申请更多、更持续的资源,更是为了……那个在她心底逐渐清晰、并开始着手准备的归期。

她与沈沉桉的卫星电话通话,内容也随之悄然变化。除了依旧会讨论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具体难题(例如如何优化更偏远部落的运输路线),更多了些生活化的、带着温度的气息。

他会问起沙漠里那场罕见的、只持续了十分钟的降雨过后,空气中泥土的气息;她会笑着分享孩子们第一次见到听诊器时好奇又害怕的模样,以及他们拿到彩色糖果时那种纯粹的、能融化一切疲惫的雀跃。

她则会听他偶尔提及国内某个新出台的政策动向,可能对国际援助领域产生的潜在影响;或者,是他用一种极其自然、不动声色的方式告诉她,他通过内部渠道留意到的、近期国内几个高水平的公共卫生或国际医疗合作论坛的信息,并已将相关资料摘要发到了她的加密邮箱。

“你上次提过的那个当代艺术展,主办方刚刚通知,展期意外延长了一个月。”一次通话临近结束时,他仿佛只是随口提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是吗?”姜榆握着电话,嘴角控制不住地微微上扬,心尖像被羽毛轻轻拂过,“那看来……我的运气还不错。”

“嗯,”他低沉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稳定感,“我留了详细的介绍图册和预约方式,等你回来。”

没有急切地催促,没有反复地追问归期,只有一种静水流深的等待和将一切可能的需求都提前安排妥当的笃定。

这种深入骨髓的默契与理解,让相隔万里、身处截然不同世界的两个人,仿佛被一条无形却坚韧无比的丝线紧紧相连,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对方的牵引与存在。

然而,沙漠的宁静从来都是假象,它永远不缺少意外的插曲。就在姜榆开始着手梳理手头工作,默默为回国做准备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武装冲突在几十公里外两个长期存在水源争端的部落间爆发。

规模不算大,但流弹不长眼睛,恐慌更是像瘟疫一样,随着逃难的人群和骆驼,迅速蔓延开来。

几个在冲突中受伤的平民,带着简单甚至简陋的包扎,被慌乱的人群带到了营地,其中还包括一个在混乱中与家人失散的、来自阿特拉斯部落的七岁男孩,他吓坏了,只会蜷缩在角落无声地流泪。

营地的气氛瞬间绷紧到极致。劳伦斯医生临危不乱,嘶哑着嗓子指挥众人分流伤员、紧急救治,手术帐篷里的灯光再次亮起,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和消毒水混合的紧张气息。

姜榆则一边强压着内心的焦灼,蹲下身温柔安抚那个受惊过度的男孩,用披肩将他裹紧,哼唱着记忆里模糊的摇篮曲;一边大脑飞速运转,试图通过卫星电话和有限的本地信息网络,拼凑出冲突的具体情况、波及范围以及潜在的安全威胁。

她第一时间联系了中国驻当地使馆,冷静而清晰地通报了营地位置、接收伤员情况以及面临的潜在风险,请求必要时的安全预警和局势信息支持。

消息几乎在第一时间也传到了沈沉桉那里。他没有直接拨打姜榆的卫星电话,深知此刻的她必定处于高度紧张和忙碌之中,任何额外的联系都可能增加她的负担。

但他办公室的灯光,在那晚亮至深夜。他通过使馆渠道和外交部的内部信息网络,密切关注着事态的最新进展,并提前启动了一套应急预案,包括必要时协调联合国驻当地机构或通过外交渠道,为医疗队开辟安全通道或提供庇护。

他像一张无形而稳固的网,在远方悄然张开,随时准备接住可能发生的任何意外。

幸运的是,这场冲突在当地几位更有威望的长老的紧急斡旋下,如同它突兀地开始一样,在两天后迅速平息了。

但这件事给营地里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姜榆,都敲下了一记沉重的警钟。这片土地上的和平与秩序,如同用沙粒堆砌的城堡,看似美丽,实则脆弱不堪,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让其瞬间崩塌。

尘埃落定后的夜晚,姜榆和劳伦斯医生在堆满医疗物资的仓库里,进行了一次至关重要的长谈。空气中还残留着消毒水和尘土的味道。

“姜,你现在考虑离开,时机可能……不太合适。”劳伦斯眉头紧锁,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担忧,他递给姜榆一杯水,声音有些沙哑,“虽然冲突平息了,但谁也不知道这是暂时的喘息还是真正的结束。”

“局势还不稳定,人心浮动。贝尼部落的合作刚有起色,像刚破土的嫩芽,需要小心巩固,你的离开可能会让他们产生疑虑。”

“而且,”他顿了顿,目光深沉地看着姜榆,“你在这个时候离开,我担心……营地的人心,也会受到影响。”

“我明白您的所有顾虑,劳伦斯,真的,我完全理解。”姜榆打断他,她的眼神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异常清澈、坚定,没有丝毫动摇,“但正因为局势复杂,前景不明,资源吃紧,我才更需要、也必须回去这一趟。”

她的目光落在角落里那份厚厚的、凝聚了数月心血的阶段性报告上,语气缓慢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我们需要更稳定、更多元化的疫苗供应渠道,不能每次都依赖特批和紧急调运。”

“我们需要更先进、更适应沙漠极端环境的便携式冷藏和检测设备,提升效率和安全性;我们更需要与国内顶尖的医学机构、公共卫生学院建立更紧密的学术支持和人才培训对接,为项目注入持续的智力活水。”

“这些,都不是靠我们在这里埋头苦干、耗尽心力就能解决的。”

她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帐篷的帆布,投向外面沉沉的、孕育着未知的夜色,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和清晰的战略眼光:“短暂的离开,是为了积蓄力量,是为了下一次更强大、更持久的回归。”

“这里的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我们某个医生一时的奉献和热血,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真正能扎根于此、持续运转的‘免疫屏障’,一个即使我们离开,也能由本地人接手、继续守护他们健康的体系。”

劳伦斯静静地听着,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女医生。她比初来时黑了些,瘦了些,但那双眼睛里的光芒,却比沙漠的星辰更加耀眼。

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技艺精湛、富有同情心的医者,更是一个拥有敏锐洞察力、战略思维和非凡魄力的项目领导者与建设者。

他眼中最初的担忧渐渐化为释然,最终,他重重地点了点头,伸出手,用力地拍了拍姜榆的肩膀,仿佛要将自己的力量传递给她:“你说得对。是我局限了。去吧,姜。”

“营地有我在,这把老骨头还能撑得住。莎拉和穆罕默德也已经能独当一面了。我们就在这里,等你带着更多的‘弹药’和‘给养’回来!”

决定一旦做出,后续的安排便如同上紧发条的齿轮,紧锣密鼓却又井然有序地展开。

姜榆开始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将手头负责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病人的情况、与各个部落沟通的要点和注意事项,都极其细致地交接给劳伦斯、莎拉和穆罕默德。

她特别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与穆罕默德深入探讨了与贝尼部落年轻首领阿兹姆后续沟通的策略,强调耐心和务实的重要性。

她告诉阿伊莎,在她离开期间,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基础数据的记录绝不能中断,这是项目评估和未来争取资源的根本。

临行前,她特意抽出一个下午,再次去了一趟阿特拉斯部落。卡迈勒长老似乎早已从风中知晓了她的决定。

老人看着她,深邃的眼眸里没有惊讶,只有一种历经沧桑的了然。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示意身边的族人,拿来了一条质地厚实、手工编织的、带着复杂而精美蓝色几何图案的羊毛毯子。

“沙漠的夜晚冷,路途也长,”长老用他那生硬却充满力量的法语,缓慢而郑重地说,“带着它,它能抵御风寒,保佑你平安归来。”

姜榆双手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带着老人体温和族人手温的礼物,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心中涌动着复杂而澎湃的情感。

这不仅仅是一条能够物理御寒的毯子,更是这片土地和它质朴的人民,对她数月来所有付出与真诚,所给予的最宝贵、最毫无保留的认可与牵挂。

离开营地的那天清晨,天际刚刚泛出一丝冰冷的蟹壳青,整个沙漠还沉浸在黎明前最深的睡梦中。

姜榆只背着一个简单的行囊,里面稳妥地装着那份至关重要的报告、笔记本电脑、少量个人物品,以及那条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羊毛毯子。

她没有惊动太多人,只有劳伦斯、莎拉、穆罕默德和眼睛红红的阿伊莎站在清冷的晨风中为她送行。

越野车的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缓缓驶离这片她倾注了数月汗水、泪水与深情,见证了绝望与新生的土地。

她忍不住回头望去,营地的几盏灯火在渐亮的晨曦中显得格外微弱,却又是那样顽强地闪烁着,如同她在这里亲手播下、并已开始生根发芽的希望火种,虽微弱,却执著地亮着。

手中的卫星电话适时地轻轻震动,屏幕亮起,是沈沉桉发来的信息,只有最简洁的航班信息确认、接机安排,和一句言简意赅的话:「一切已安排妥当,安心。平安归来。」

她将电话紧紧握在掌心,仿佛能透过这冰冷的机器感受到远方传来的、令人心安的温度。

她转过头,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越野车在起伏的沙丘间行驶,车窗外,广袤无垠的沙海在初升太阳的照耀下,正逐渐泛起一片壮丽而辉煌的金色光芒,仿佛一条通往未知却充满希望的、崭新未来的道路。

她的归途,不是逃离,不是退缩,而是为了积蓄力量,为了链接更广阔的资源,为了下一次更强大、更坚定的回归。

沙海的星火已然点燃,虽未成燎原之势,但生机已现。此刻,她将暂别这片沙海,去往更广阔的天空,借来长风,以期归来之时,能助这星星之火,燃成守护生命的、不灭的烈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狩心游戏

怀上前夫他哥的崽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