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风裹着冰碴子,呼啸而过。
地皮上的野草压得直不起腰,远处光秃秃的枝桠发疯地摇曳,呼啦不停。
空旷的官道上,数十骑骏马顶着刺骨的寒风前行,马蹄踏在还没化冻、邦邦硬的泥路上,打雷似的隆隆作响。
常宁整个人缩在厚重的棉氅里,风帽系得死紧,憋了一路,终于憋不住,扯着嗓子冲前头那个依旧脊背挺直、跟没感觉到冷一样的人影喊道:“少帅!少帅!”
骑马的时候风声太大,他又把嗓音往上提了提:“不是说估摸着年后才南下吗?这还没出腊月呢!”
常宁一张嘴,风就呼呼地往他嘴里钻,冻得他牙都发疼。
他咝咝地吸着冷气,扬着鞭子跑快了几步,将将追上前头的马:“少帅,这行李都是你入宫前才叫收拾的,压根来不及细看,全囫囵塞进去完事儿。”
常宁说到这,瞥了眼马鞍边那个胡乱捆扎、鼓鼓囊囊的行李卷,莫名觉得自己像是被谁赶出京城的,那叫一个凄惨。
想到前路漫漫,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他声音里都带了些悲凉:“这江南路远迢迢,一来一回,咱哥几个怕是都在路上守岁,听着狼嚎过年了!”
顾从酌策马行在他前面几步之遥,等常宁的喋喋不休总算告一段落,才淡淡地开口:“你要是少说两句,还能少灌两口西北风。”
常宁一噎,满肚子车轱辘话被迫咽回去,反反复复,最后只剩下句:“少帅,那你怎么知道陛下是要让你离京南下?”
他记得清清楚楚,皇帝身边最信重的邓公公只说召顾指挥使入宫觐见,旁的什么都没透露。顾从酌从哪得知的消息,怎么让他直接去收拾好行装?
顾从酌闻言,眉眼略向下一压,眸底神情莫辨,没有立刻回答。
*
两个时辰前,皇宫。
顾从酌被邓公公引着走到御书房外,行至门边时敛了敛心神,才孤身迈入。
殿内依旧熏着龙涎香,经久不散,紫檀御案上也依旧堆叠着小山一样的奏折,但盘龙的座椅上空无一人。
顾从酌若有所感,将目光投向临窗的那张矮榻。
皇帝沈靖川果然如上次一般,姿态闲适地倚在窗边,指尖捻着枚通透的白玉棋子,对着面前的棋盘凝神苦思。
听见顾从酌进来的动静,沈靖川抬头看过来,语气熟稔地招呼道:“顾爱卿来得正好,快,来看看朕这盘棋,下一步落在哪儿才好?”
顾从酌正要行礼就被皇帝拦住,依言上前,目光迅速地扫过棋盘。
他虽不擅棋艺,但分辨黑白二子谁赢面更大却不难。
譬如此局,此局两方绞杀激烈,犬牙交错,然白子终究失了先机,已隐隐落入下风,被黑棋重重合围。
顾从酌略一躬身,沉声道:“回陛下,白子此前一步缓手,错失良机,如今困于边角,若要破局,唯有放手突围。”
“放手突围……”沈靖川低声重复了两遍,手指来回摩挲着那枚白玉棋,忽然拍了下手掌,笑道,“顾爱卿此言,正中要害!‘放手突围’,妙,妙啊!”
笑声在御书房里回荡,畅快无比,也似乎让这位帝王疏解了几分心绪,让他终于有心情从棋盘旁拾起一封密报,递到顾从酌面前。
他说道:“顾爱卿,这是江南来的密报,你看看吧。”
封泥是拆开的,皇帝已经先读过。
顾从酌双手接过,展开信笺。
目光扫过那三两行墨字,顾从酌心头微沉:“江南盐铁司急报……转运使周显于巡查盐场时身亡,疑似病故。”
殿内一时静默。
博山炉的香雾袅袅升起,朦朦胧胧隔在君臣之间。顾从酌与皇帝心中有数,前北镇抚司指挥使李诉身死,至今不过短短七日,周显也跟着“病故”,哪有这样接踵而至的“意外”?
江南是一滩望不见底的浑水,皇帝将周显抛出去,试图搅起这滩浑水,让它回清,周显或许努力过,但他最终失败了。
而皇帝给他看这封密报,用意昭然。
顾从酌将密报重新合上,掀开袍角单膝跪在冰凉的玉砌砖地上,正要回话。
沈靖川却仿佛看透了他心中所想,话锋陡然一转,聊家常似的,语气轻松地问他:“说起来,林珩和李诉的案子,顾爱卿办得利落漂亮,朕还未曾嘉奖。”
“顾爱卿若有什么想要的,尽可跟朕开口。”
说罢,他目光温和地看着顾从酌,颇有耐心地等待着顾从酌的回答。
但顾从酌却仰起头,语句铿然道:“臣斗胆,向陛下讨要一枚棋子。”
说是斗胆,可他脸上根本看不出什么惧色,比起“讨要”,更像是在“讨债”。
“哦?”沈靖川不恼反笑,随意抬手指了指棋盘,“此间棋子,顾爱卿自取便可。”
顾从酌并未迟疑,起身从白子棋罐拈起一枚白棋,手腕微沉,咔嗒一声,稳稳地将其落在棋盘上空余的某处。
清脆的落子声格外分明。
那枚孤零零的白子深入敌营,将看似牢不可破的包围撕开道裂口,孤军深入,却将原本黑棋滔天气焰骤然一压,如同新生的变数,令局势微妙一转。
此棋落定,白子虽依旧凶险万分,却不再坐以待毙,有反戈角斗之势。
沈靖川的目光紧紧锁在那枚新落的白子上,眼底似有一道光芒飞速掠过,快得让人难以捕捉。
他并未言语,只是盯着那盘骤然生变的棋局,眼神晦暗不明。
顾从酌适时告退,躬身退出御书房,怀中是那封江南快马送来的密报。
*
御书房的门在他身后缓缓合拢,顾从酌沿着漫长而肃穆的官道向外走去,不知怎的抬头望了一眼,但今晨未有日光。
冬日的风吸入肺腑,冷得透彻,顾从酌也从未如此清醒。
他与皇帝心知肚明:棋盘上足以撬动全局、险中求胜的一空,是皇帝刻意留给他的,而皇帝也笃定他能看穿。
顾从酌也明白这是皇帝在委婉地提醒他,江南局势如同此棋,险象环生。
上一个周显虽折戟沉沙,但这并不是说周显就庸碌无能。相反,周显能在沈祁的地盘,蛰伏多年维系平衡,已经能说明他极有才干。
皇帝将这一空留给他,是考验、还是邀请,是投石问路、还是孤注一掷,顾从酌暂且无法分辨,也知道自己这一脚兴许就踏进了有去无回的鬼门关。
但他落子无悔。
宫门层层大开,顾从酌在禁卫处取回自己的佩剑,即将走出门禁时,身后却传来一阵急而不乱的脚步声。
“顾指挥使留步!”
顾从酌驻足回身,看见邓公公快步追了上来,气息微喘,脸上笑容和善。
“邓公公?”顾从酌应道。
宫门的禁军侍卫目不斜视,顾从酌与邓公公停在十数步外。
邓公公站定,气也喘匀了,恭敬地传达着圣意:“顾指挥使,陛下让老奴追出来传句话。陛下说……”
他顿了顿,将皇帝的话一五一十地复述出来:“……顾爱卿立下大功,但适才在御书房里,只要一枚棋子充作奖赏,传出去着实不太像样,倒像是朕小气了。”
顾从酌心中微动,面上不动声色,只静待下文。
但邓公公并不急着直入正题,又话头一转:“陛下还说,他原想着顾指挥使出身将门,战功卓绝,该赐一柄削铁如泥的神兵利器才好,可转念一想。”
他觑着顾从酌的神色,没瞧出任何波澜,于是笑容更深:“顾指挥使的佩剑是镇北军中名匠所铸,早已用得趁手,即便另赐新剑,恐怕只是徒增累赘。”
顾从酌静静地听着,心底忽然冒出了某种预感。
果然,邓公公说:“陛下思来想去,决定不赐剑,但思及顾指挥使的佩剑护主有功,当得起一个赐名。”
顾从酌抬起眼,问:“陛下赐何名?”
邓公公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道:“陛下为此剑赐名,‘尚方’。”
*
“我嘞个乖乖!”常宁猛地倒吸了口凉气,惊道,“这可是……”
他话说到一半就收了声,抬起头环视了一圈,视线所及只有前边驿馆里亮着一点昏黄的烛火,隐约能听到里头锦衣卫和黑甲卫两边的弟兄们在互相客套,还有碗筷碰撞的响动。
黑黢黢的山峦层叠,他跟顾从酌肩抵着肩坐在粗壮的树干下,手里只各提着壶暖身的热酒。
除此之外,方圆十里不见人烟,但常宁还是压低嗓子,跟做贼似的:“……这可是尚方剑!陛下居然给你赐了尚方剑?!”
代天巡狩,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况且,文武百官谁人不知,尚方剑向来是只由皇帝赐给最信重、看重的臣子,去办最要紧的差事?
“赶紧的,给我摸一把。”
常宁过了起头震惊的劲儿,伸手就要去摸他的那把剑,被拍开还振振有词:“顾从酌,别这么小气嘛……这趟江南走完,你可要名留青史了,当心史书上记你‘持剑自珍,吝于示人’!”
大昭立国以来,顾从酌还是头一个得赐尚方剑的臣子,说要名留青史一点也不夸张。
顾从酌没看他,仰头饮了一口酒,声音被风吹得有点淡:“你现在调头去朔北,还来得及。”
常宁正遗憾着,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顾从酌的意思:尚方剑是无上皇权的象征,是荣耀,是责任;更是危险,是陷阱,是稍有行差踏错就要粉身碎骨。
这么简单的道理,没谁想不通。
但常宁却没好气道:“怎么,顾从酌,你想怂恿我当逃兵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