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梦续:宝玉云游记 > 第58章 春深客至携机遇,坊内同心破新关

第58章 春深客至携机遇,坊内同心破新关

1. 惊蛰新雷催生意,苏州客商递订单

惊蛰过后,金陵城的春意愈发浓厚,巷口的桃树绽满了粉白的花,风一吹,花瓣就像雪片似的落在“金钗绣坊”的青石板门前。宝钗正带着绣娘们核对一批发往苏州的绣品——那是黛玉牵线的商户订的“金陵十二景”手帕,一共两百条,今日就要装箱发走。

“刘嫂子,你再检查下‘玄武湖’那批,别把纹样弄混了。”宝钗手里捏着清单,仔细核对每一款的数量,“苏州那边催得紧,说是要赶在三月三的花会摆摊,可不能出岔子。”刘嫂子应着,拿起一条手帕对着光看:“姑娘放心,每一条都验过了,针脚齐整,颜色也没差。”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穿着靛蓝绸缎的商人掀开车帘,手里捧着一个描金漆盒,快步走进来:“请问薛姑娘在吗?我是苏州‘锦记’的掌柜,姓吴,是林姑娘让我来的。”宝钗抬头,见吴掌柜衣着体面,神色急切,连忙放下清单迎上去:“吴掌柜客气,请坐。春杏,倒杯热茶来。”

吴掌柜坐下后,打开漆盒,里面是几张画着纹样的宣纸:“薛姑娘,这是我们商号新订的款式,要做一批‘百子图’的床幔和‘四季平安’的屏风,一共五十套,交货期定在五月端午前。林姑娘说您的手艺最好,特意让我直接来找您。”宝钗拿起宣纸,见上面的纹样画得细致,百子图里的孩童或嬉或笑,神态各异,知道这活计费功夫,但也是个大订单,她沉吟片刻,点头道:“吴掌柜放心,我一定按时交货,保证质量。”

2. 翠娥技疏遇难题,宝钗援手解困局

订单敲定后,宝钗立刻分工:自己负责画样和绣制百子图里最复杂的孩童面部,刘嫂子带两个绣娘做屏风框架的绣活,王翠娥则负责床幔的边缘花纹——自从两家合作后,王翠娥的绣技虽有进步,但复杂纹样还是吃力,简单的边缘绣活正适合她练手。

可没过两天,王翠娥就红着眼圈来找宝钗,手里拿着半块绣坏的床幔料子:“薛姑娘,我……我把‘缠枝莲’的纹样绣歪了,这料子是上等的杭绸,要是废了,我实在赔不起……”说着,她声音都带了哭腔。宝钗接过料子,见上面的莲枝果然歪扭,针脚也有些松散,但料子还能补救。

她没有责备,反而拉着王翠娥坐在绣架前:“别急,这料子能改。你看,这里的莲枝歪了,我们可以在旁边加两朵小雏菊,既能遮住歪处,又显得更灵动。”说着,宝钗拿起铅笔,在料子上轻轻勾勒,很快就画出了修改后的纹样。王翠娥看着纸上的图案,眼睛一亮:“这样也行?薛姑娘,你真是太聪明了!”

宝钗又拿起针线,演示如何绣雏菊:“雏菊的花瓣要短而密,用浅黄和白色渐变,针脚要藏在花瓣根部,这样看起来才自然。”王翠娥凑在旁边仔细看,跟着宝钗的动作比划。等宝钗绣完两朵,王翠娥接过针线,试着绣了一朵,虽不如宝钗精致,却也规整了不少。她放下针,感激地说:“薛姑娘,谢谢你不怪我,还教我手艺。我以后一定更用心,不拖你的后腿。”宝钗笑了笑:“我们是合作伙伴,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你慢慢来,多练几次就熟了。”

3. 桂儿献策添新意,孩童巧思获称赞

这天傍晚,贾桂放学回来,见宝钗还在对着百子图的纹样发愁——图里有个孩童吹笛的场景,笛子的纹样太简单,显得单调。他凑到桌边,指着图纸说:“母亲,这个笛子上要是能绣上小虫子,会不会更好看?就像学堂里先生教的‘蝉噪林逾静’,有虫子就像有声音一样。”

宝钗一愣,随即眼前一亮:“桂儿说得对!在笛子上绣一只蝉,既能丰富纹样,又有诗意。你怎么想到的?”贾桂挠了挠头,笑着说:“昨天我在巷口的柳树上看到蝉壳,先生说蝉夏天叫得热闹,绣在笛子上,就像能听到笛声和蝉鸣一起响。”宝钗摸了摸他的头,心里满是欣慰——儿子不仅懂事,还能有这样的巧思。

第二天,宝钗按照贾桂的建议,在笛子上绣了一只浅褐色的蝉,蝉翼用半透明的丝线,在光下看就像真的一样。吴掌柜来查看进度时,看到这只蝉,忍不住赞叹:“薛姑娘,这细节太妙了!原本觉得笛子单调,加了这只蝉,整个画面都活了。是谁想出的好主意?”宝钗笑着指了指正在旁边整理丝线的贾桂:“是我儿子桂儿想的。他说这样像能听到声音。”

吴掌柜看向贾桂,赞许地说:“这孩子真是聪明,有灵气!以后要是学做生意,肯定是把好手。”贾桂被夸得有些腼腆,低下头继续整理丝线,心里却美滋滋的。宝钗看着儿子的样子,又看了看绣架上活灵活现的百子图,觉得这订单不仅是生意,更是满含暖意的期待。

4. 夜雨突至损绣料,邻里齐心渡难关

眼看交货期越来越近,绣娘们都在加班赶工,可天公不作美,一天夜里突然下起了暴雨。金陵城的老房子排水不好,绣坊后院的仓库漏了雨,堆在里面的一批杭绸被雨水打湿,其中还有十几块是要做百子图床幔的料子。

第二天一早,刘嫂子发现仓库漏水,惊呼着叫醒宝钗。宝钗跑到仓库,见料子被泡得有些发皱,心里一紧——这批料子是专门从杭州运来的,再重新采购肯定赶不上交货期。王翠娥也赶了过来,看着湿掉的料子,急得直跺脚:“这可怎么办?要是交不了货,吴掌柜肯定要生气,以后我们就没法跟苏州的商户合作了!”

就在众人发愁的时候,巷口的王爷爷扛着梯子走了进来:“薛姑娘,我听说仓库漏雨了,我来帮你修修屋顶。另外,我家还有几匹早年存的丝绸,虽然不是杭绸,但质地也不错,你看看能不能用。”紧接着,卖豆腐的张大叔也来了,手里拿着几块干燥的木板:“我把家里的木板拿来,先把仓库的地面垫起来,免得再受潮。”

邻里们纷纷赶来帮忙,有的帮着修屋顶,有的帮着晾晒湿掉的料子,还有的回家拿来自己存的布料。宝钗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心里一阵温暖。她试着把晾晒后的杭绸展开,发现只是边缘有些皱,用熨斗熨烫后还能使用;而王爷爷拿来的丝绸,颜色素雅,正好适合做屏风的衬里。

当天下午,仓库的屋顶修好了,料子也都处理妥当。宝钗让春杏做了一大锅粥,分给帮忙的邻里:“多谢大家帮忙,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点粥不成敬意,大家别嫌弃。”王爷爷喝着粥,笑着说:“薛姑娘客气啥,咱们邻里就该互相帮衬。你这绣坊好了,咱们巷子也热闹。”

5. 黛玉书信传邀约,母子期盼赴苏行

四月中旬,绣坊的订单终于赶完,吴掌柜来取货时,看到精致的百子图床幔和四季平安屏风,赞不绝口,当场又订了三十套,说要卖到京城去。送走吴掌柜后,宝钗刚想歇口气,春杏拿着一封书信跑了进来:“姑娘,苏州来的信,是林姑娘写的!”

宝钗连忙拆开信,黛玉的字迹依旧清秀,信里说她五月要在苏州举办一场绣品交流会,邀请各地的绣坊参加,想让宝钗带着贾桂一起来,既能展示“金钗绣坊”的手艺,也能和其他绣坊交流经验。信里还说,她已经帮宝钗母子订好了客栈,就等她们来。

“母亲,是林姑姑的信吗?”贾桂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我们要去苏州吗?我还没见过苏州的样子呢,先生说苏州有很多桥,还有小船。”宝钗笑着点头,把信递给贾桂:“是呀,我们五月去苏州,既能见林姑姑,还能看苏州的风景。你要是想去,就好好跟先生请假。”贾桂用力点头,拿着信跑回房间,说要给先生写请假条。

宝钗看着儿子雀跃的背影,心里也充满了期待。她想起上次黛玉送云锦、牵线订单,心里满是感激——这么多年过去,她们的情谊依旧未变。她走到窗边,看着巷口的桃树,花瓣已经开始飘落,结出了小小的桃子,就像她的绣坊和生活,从最初的艰难,慢慢走向了丰收的希望。

6. 翠娥独当守绣坊,宝钗嘱托显信任

确定去苏州的日期后,宝钗开始安排绣坊的事。她想让王翠娥在她离开的半个月里,暂时负责绣坊的日常事务——王翠娥这几个月进步很大,不仅绣技提高了,还能跟客户简单沟通,宝钗觉得该给她一个锻炼的机会。

“王老板娘,我走之后,绣坊就交给你了。”宝钗把绣坊的账本和钥匙递给王翠娥,“日常的小订单,你可以自己做主;要是有大订单,就先记下来,等我回来再定。刘嫂子会帮你,有解决不了的事,就去商会找周老爷。”王翠娥接过账本和钥匙,手有些发抖,既激动又紧张:“薛姑娘,你放心把绣坊交给我?我……我怕做不好。”

宝钗拍了拍她的肩膀:“我相信你能做好。你这几个月的进步,大家都看在眼里。再说,只是日常事务,不难的。你要是有不确定的,就多跟刘嫂子商量,她经验丰富。”刘嫂子也在一旁说:“王老板娘,你别担心,我会帮你的。咱们一起把绣坊看好。”

宝钗又把春杏叫过来,叮嘱她照顾好贾桂的饮食起居,路上注意安全。春杏点点头:“姑娘放心,我会照顾好小少爷的。”一切安排妥当后,宝钗心里松了口气——她知道,绣坊有王翠娥和刘嫂子看着,不会出问题;而她带着贾桂去苏州,不仅能和黛玉相聚,还能为绣坊寻找更多的机会。

7. 桂儿临行赠绣帕,稚子心意暖人心

出发去苏州的前一天晚上,贾桂在房间里忙到很晚,谁也不让进。第二天早上,他拿着一块小小的绣帕,递给宝钗:“母亲,这是我给林姑姑绣的,上面有桃花和小船,就像我们巷口的桃花,还有苏州的小船。”

宝钗接过绣帕,见上面用浅粉色的丝线绣了几朵小小的桃花,旁边还有一艘蓝色的小船,针脚虽然有些笨拙,却看得出来很用心。她心里一阵感动,摸了摸贾桂的头:“桂儿真乖,林姑姑肯定会喜欢的。”贾桂笑着说:“我还在帕子后面绣了‘桂儿赠’三个字,林姑姑一看就知道是我绣的。”

出发的时候,邻里们都来送行。王爷爷塞给贾桂一袋花生:“路上饿了吃,到了苏州要听话,别给你母亲添麻烦。”张大叔也说:“薛姑娘,要是在苏州遇到难处,就给我们捎信,我们帮你想办法。”宝钗一一谢过,带着贾桂和春杏,坐上了去苏州的马车。

马车缓缓驶离巷子,贾桂掀开窗帘,挥手跟邻里们告别:“王爷爷、张大叔,我们回来给你们带苏州的点心!”宝钗看着儿子的样子,又看了看窗外渐渐远去的“金钗绣坊”,心里充满了期待——苏州之行,一定会是一段难忘的旅程,而她的绣坊,也会在这次旅程后,迎来新的发展。

8. 舟行江南赏春景,母子闲话忆往昔

从金陵到苏州,要坐一天的船。宝钗带着贾桂和春杏,登上了一艘乌篷船。船缓缓驶进江南的水道,两岸的柳树垂下绿丝绦,偶尔能看到白墙黛瓦的房子,门口挂着红灯笼,还有妇人在河边洗衣,声音清脆。

贾桂趴在船窗边,眼睛看不过来:“母亲,你看!那座桥好小,就像先生画的画一样!”宝钗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是一座石拱桥,桥上有行人走过,桥下有小船划过,确实像一幅江南水墨画。她笑着说:“苏州的桥很多,等我们到了,还能看到更大的桥。”

春杏端来茶水和点心,放在小桌上:“姑娘,这江南的风景真好,比金陵还好看。”宝钗喝了口茶,想起从前在大观园里,黛玉喜欢在潇湘馆的窗边写诗,宝玉喜欢和姐妹们一起赏花,如今想来,恍如隔世。她对贾桂说:“桂儿,你林姑姑年轻时,就像这江南的春天一样,又美又有才华。她还教过我写诗呢。”

贾桂好奇地问:“母亲,林姑姑会绣东西吗?她的绣活有母亲好吗?”宝钗笑了笑:“你林姑姑的绣活也不错,她最擅长绣竹子,绣得跟真的一样。不过她更喜欢读书写诗,不像母亲,天天跟针线打交道。”贾桂点点头:“那我要跟林姑姑学写诗,还要跟她学绣竹子。”宝钗摸了摸他的头,心里满是暖意——有儿子在身边,有旧友在前方,这样的旅程,真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狩心游戏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怀上前夫他哥的崽

六十二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