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春意正浓。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钟巧儿已经在灶间忙碌。
她正在调配新一批鱼饲料,按照系统提供的配方,将麦麸、豆饼、米糠按比例混合,又加入少许山楂粉和陈皮末。
"这味道闻着就开胃。"
暮生蹲在灶前添柴,火光将他棱角分明的侧脸映得格外清晰。
钟巧儿用木勺缓缓搅拌着锅中的饲料:"加了助消化的药材,鱼儿吃了长得快。"
锅中的饲料渐渐散发出谷物与药材混合的香气。暮生很自然地接过她手中的木勺:"烫手,我来。"
这时院外传来马蹄声,沈钰一身雨过天青色直裰,提着个竹篓走进来:"今早庄子上送来的新鲜河蚌,想着姑娘或许用得上。"
钟巧儿正要道谢,暮生已经起身接过竹篓:"有劳沈公子费心。"
沈钰目光在暮生沾着饲料的手上停留一瞬,唇角含笑:"暮兄弟真是勤快。"
"分内之事。"暮生语气平淡,转身将河蚌倒入清水盆中。
钟巧儿假装没看见两人之间的暗流,取出一把嫩姜和小米辣:"正好,做个酸汤河蚌给大伙尝尝。"
她将河蚌洗净,用刀背轻轻敲开蚌壳。肥嫩的蚌肉在清水中微微颤动,透着新鲜的光泽。锅中热油,先下姜片、蒜瓣爆香,再放入切碎的小米辣,炒出红油后加入适量清水。
待汤汁沸腾,放入蚌肉稍煮,最后淋上米醋,撒上一把翠绿的香菜。酸香扑鼻,令人食指大动。
"都来尝尝。"她将汤分盛三碗。
暮生喝得很慢,细细品味后道:"酸辣适口,蚌肉鲜嫩,很适合春日食用。"
沈钰从袖中取出一个小纸包:"这是南洋来的胡椒,若是加少许,或许更能提味。"
"原味就很好。"
暮生接口道,目光与沈钰在空中相遇。
钟巧儿低头喝汤,假装没听见两人的机锋。
早饭后,养殖场里开始了一日的忙碌。
第一批藕带已经可以采收,赵寡妇带着几个妇人正在浅水区忙碌。嫩黄的藕带在水中若隐若现,轻轻一掐就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批藕带长得真好。"赵寡妇将采好的藕带放进竹篮,"明日赶集定能卖个好价钱。"
暮生正在修理禽舍的篱笆。前几日一场春雨,把篱笆冲垮了一角。他赤着上身,汗水顺着结实的脊背滑落,在春日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
钟巧儿给他送水时,正好看见这一幕,不由得脸颊微热,OS:身材真不错…比前世见过的健身的还好。
"歇会儿吧。"她递过水碗,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他手臂上结实的肌肉。
暮生接过水一饮而尽,水珠顺着下颌滴落:"马上就修好了。"
这时沈钰带着两个伙计送来新的饲料。
见到暮生赤着上身,他微微蹙眉,从马车上取出一件外衫递过去:"春寒料峭,暮兄弟当心着凉。"
暮生淡淡谢过,却没有接。
午后,钟巧儿正在晾晒药材,周里正拄着拐杖来了。
"巧儿啊,"里正笑眯眯地说,"镇上王员外家要办寿宴,想订咱们的鱼和藕带。"
这可是笔大生意。钟巧儿仔细记下要求,又问了宴席的规模。
"要五十条两斤左右的草鱼,三十斤藕带。"周里正捋着胡子,"后日就要。"
暮生闻言走过来:"后日怕是来不及,塘里的草鱼最大的也才一斤半。"
"可以用特制饲料催一催。"钟巧儿沉吟道,"只是肉质可能会受影响。"
沈钰摇扇笑道:"若是需要,我在镇上的鱼行可以调一批合适的草鱼过来。"
"不必。"暮生立即道,"养殖场的鱼品质有保证,不能以次充好。"
最后钟巧儿想了个折中的法子:用系统提供的特殊饲料,再配合活水增氧,应该能在两日内让鱼长到合适的大小。
接下来的两日,养殖场里忙得不可开交。暮生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日夜守在塘边,定时投喂饲料,还要注意水温变化。
钟巧儿则带着妇人们赶采藕带,确保新鲜。
沈钰也没闲着,他派人从县城请来一位老厨子,专门指导钟巧儿制作宴席用的特色菜。
"这'荷塘小炒'要讲究火候。"老厨子示范着,"藕带要脆,虾仁要嫩,青豆要糯。"
钟巧儿学得认真,很快就掌握了要领。暮生在一旁默默看着,偶尔递个盘子递个勺,动作熟练得仿佛做过千百遍。
交货那日,王员外家的管家亲自来验收。见到活蹦乱跳的草鱼和鲜嫩欲滴的藕带,连连点头:"果然名不虚传。"
这笔生意让养殖场赚了不少。钟巧儿拿出三成利润分给帮忙的村民,剩下的留着扩大生产。
傍晚,她特意做了一桌好菜犒劳大家。清蒸草鱼鲜嫩可口,荷塘小炒色彩缤纷,酸菜鱼酸辣开胃,藕带炖排骨清香扑鼻,还有一锅香喷喷的腊肉焖饭。
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好不热闹。暮生和沈钰一左一右坐在钟巧儿身边,气氛微妙。
赵寡妇看在眼里,悄悄对周里正说:"咱们巧儿真是招人喜欢。"
周里正眯着眼笑:"年轻人嘛。"
饭后,钟巧儿独自在塘边散步。春夜的月光洒在水面上,泛起银色的涟漪。
她想起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心中五味杂陈。
暮生默默跟在她身后,保持着一贯的距离。
"你在想什么?"他轻声问。
钟巧儿回头,月光下他的轮廓格外清晰:"在想养殖场以后的发展。"
"有我在。"暮生的声音很轻,却格外坚定。
这时沈钰提着灯笼寻来:"夜里风大,小心着凉。"
他将一件披风递给钟巧儿,目光扫过暮生时微微一顿,而暮生暗暗磨牙。
三人站在塘边,一时无言。只有蛙声阵阵,和着春风,奏响春天的夜曲。
钟巧儿看着水中倒映的月色,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虽然平淡,却格外珍贵。
只是她不知道,这份平静还能维持多久。
远在京城的宸王府中,一封来自清河县的密信正被展开。信中详细记录了养殖场的规模、产量,以及那个身份成谜的年轻人。
宸王轻轻敲着桌面,对幕僚道:"继续盯着。若他真是老三...找个合适的机会,请他们来京城做客。"
幕僚会意:"属下明白。只是那钟姑娘..."
"一并请来。"宸王唇角勾起一抹冷笑,"听说她的药膳很是不错,正好让王妃也尝尝。"
窗外,一轮新月挂在枝头,清冷的光辉洒向大地。命运的齿轮,正在悄然转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