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咂舌:“翁翁,这不好吧……”他转而祸水东引,“长安你进去看看……”
长安看着二人热切的目光,苦笑道:“好吧,我进去看看……”他边靠近斋门,边回头,刘奇和长泰都给予他鼓励的目光和手势。
刘奇叹道:“殿下近日脚步虚浮,双目无神,定是……咳咳,太过操劳所致,记得提醒殿下,要克制!”
“……”长安的步子终究是停在了日就月将斋前,攥着拳头,不敢开门,连连回顾二人。
“去啊,长安!”长泰给他加油打气道。
长安叹了一口气,“叩、叩、叩”,敲了三下门。过了半晌,果然无人应答。他又难为情地回过头,向二人报以求助的目光。
“别婆婆妈妈的,上啊,长安!”长泰跺脚道,可跺脚归跺脚,步子却没有往前挪一步的意思。
长安颤抖的手轻声推开斋门,见无人说话,又踏进殿中,还是落针可闻。他走路时蹑手蹑脚,全然没有平时那般从容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朝寝室走去。
“殿下……”长安对着纱帐后的寝榻轻唤,他不敢直视,双眼死死地盯着自己脚下,忽然感受到身边有些许动静,提着心,忐忑地用余光一瞥,仿佛见了鬼一般,慌慌张张一下便逃出了斋中。
长泰很少见到他这副模样,狡黠笑道:“长安,你是不是看到了什么不该看的?”
长安眼神木讷,仿佛还未从刚才的吃惊中走出来,许久才道:“你说什么?”
刘奇笑道:“长安,我从前在宫中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时,比你小子现在的脸还红,那还是谢美人第一次承宠呢……”他回想起了过去遥远得如梦一般的日子,又想起了刘佳,“只可惜,我这辈子是没有福气享有这样的天伦之乐了,我的福气,你们两个可得好好替我享咯。”
长泰笑道:“翁翁说什么呢,我们就是你的儿子,你未来呀,少不了是要抱孙子的,也少不了给压岁钱的!”
刘奇笑骂道:“臭小子,我看你是盯上我的钱了吧!”
长安仍有些呆样儿,他道:“殿下和临王妃……分床睡……”
“嗯?”刘奇和长泰二脸不知所措地看着他。
长安道:“我见纱帐之后,寝榻之前,有一双女子绣鞋……”
长泰问:“殿下呢?”
长安道:“殿下……睡在靠窗所设的贵妃榻上……”
“啊?”刘奇和长泰又二脸迷茫地看着他。
刘奇惊道:“天呐,殿下莫非至今没有和王妃同房吧……”
长泰点头道:“殿下那种人……别说,还真有可能……”
刘奇忍不住猜测道:“殿下是不是不喜欢临王妃?”
长安摇头道:“殿下定是喜欢的,只是不知……”
长泰恍然大悟一般:“殿下是不是……不行?”
刘奇“呸”了一声:“臭小子,你以为殿下是你啊!”
长泰忽然正色道:“我悟了!翁翁,你看,殿下娶北冥郡主,只是一个掩人耳目的法子!他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离京之藩,是去临邑吧?”
刘奇道:“是吗?”
长泰神神秘秘道:“翁翁知道为什么吗?”
刘奇忍不住道:“为什么?”
长泰悄摸着声道:“因为临邑有冠英伯!冠英伯是殿下身边十一年的旧友了,幼时就被君上选中,在白虎园中为殿下伴读伴睡,嗯,惺惺相惜,也未可知……殿下定是不好女色,好男色,去临邑是为了冠英伯,去而复返,便令冠英伯为送婚使!”
这显然只是个故事的开头,长泰还想继续说下去,刘奇当头一拍,将他的幻想扼杀:“呸,都什么下流龌龊的想法!你最近在看些什么?”
“翁翁怎么知道我最近在看……”长泰呵呵笑道,“龙,龙阳逸史啊……”
“粗鄙!”刘奇骂着,想起了什么,“给我收好了,不要让临王妃看见你那些奇怪东西。”他直接掠过长泰身侧,朝长安道,“殿下这样不行啊,咱们得想个法子……”
长安愣愣道:“什么法子……”
“说什么呢,一大清早的。”赵铮自日就月将斋中走出,又奇怪地回头看了一眼,“这门昨晚没人关么?怪不得这么冷。”
长泰嬉笑道:“温香暖玉在怀,殿下就不冷了。”
“咳咳……”长安猛地咳嗽起来。
刘奇清了清嗓子:“殿下,昨夜确实冷,奴婢们……咳咳……嗓子都有些不好使……咳咳……”
“看来今天是挺冷的,天冷最宜热汤面。”赵铮笑着,仰头看了一眼天边,“不过眼下得关门,小心着凉。”于是,在斋中“啪”地便将门关上了。
长泰奇道:“殿下方才说什么?他是不是说了什么天冷着凉要关门……他往年,不是都敞开着门看一夜冬雪的吗……”
长安笑道:“今时不同往日啦。”
赵铮这一醒,便难再睡着了,无论是窗边透过的天光,还是耳畔细碎的呼吸,都令他无比清醒。
他清醒的时候,便在自寻烦恼。比如,前夜近水楼台上,江愁余告诉他,鳞光锦亵衣已流落到了凉玉楼花魁手中,他思来想去,这件差事,白虎园中谁都不合适,长泰……想来还勉强合适一些。
赵铮叹了口气,若有可能,他今生绝不愿踏进买笑卖唱之所。
“一大清早的,怎么又在叹气?”隔着纱帐,赵铮看见俞遥坐了起来,揉了揉眼睛,打着哈欠,一副将醒未醒的模样。
赵铮笑道:“我吵到你了?”
俞遥呆呆地坐着,反应有些迟钝,好一会儿才听见他说的话,便摇了摇头:“赵铮,传旨的宫中常侍来了么?”
赵铮正摩挲着贵妃榻上的一本《易经》,摊平它稍稍卷曲的页角:“什么常侍?”
俞遥叹道:“就是来传旨,罚你昨夜公然明火的常侍。”
赵铮笑笑:“你在担心我?”
俞遥坐着,膝盖立在被褥里,一手托着下巴:“怎么说你也是为了找我,我可不是忘恩负义的人。”
赵铮道:“他要罚便罚好了,没有什么,能比……”他哽咽住,眼前一片浮光掠影,却是一具裹着鳞光锦自缢的尸首,是一座肮脏腐朽恶臭潮湿的小楼,是一张笑比哭更可怕的老人的脸……他掐着自己,逼着自己痛醒过来,逃离十一年前的漩涡,回到现实。
不知何时,俞遥已换好了衣裳,站在他面前:“能比什么?”
“没有什么能比和阿遥在一起更重要,随他怎么罚,今日事今日毕,明日事明日说。”赵铮笑道,“走吧,我带你去个地方!”
行走于中城闹市之中,俞遥恍惚道:“这条路,好像是当日自京州北门进城之后,去南宁王宫的路?”
赵铮笑道:“是,这是王城中线,王宫之南,听长泰说,是整个京州最繁华的所在。”
俞遥奇道:“听长泰说?”
赵铮道:“我只有在很多很多年前来过这里,如今时隔多年,早已物是人非了。”
俞遥像打量一个长相奇特得前所未有之人一般瞧着他:“赵铮,你平时不出门的吗?你……你可是在京州待了二十年的人呐……”
赵铮淡淡地看着眼前的车水马龙:“我不喜欢京州。”
“噢,这样啊……”俞遥道,“那,除了京州,你还去过哪儿?”
赵铮的话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况且他本就是说给自己听的:“地狱。”
俞遥自然没听清楚:“你说什么?”
赵铮笑笑,拉着她穿过闹市人潮:“阿遥除了云州,还去过哪儿?”
俞遥想了一想,忽然抬头时看见一座青铜铸就的钟楼,一刹那便想起了什么,又回头一望,钟楼对面遥遥相望的,果真是一座红箔羊皮的鼓楼,她惊奇地大叫:“赵铮赵铮,这个地方我曾经来过!”
赵铮喜欢看她自由开心的笑:“是吗?”
“真的!”俞遥指着那座青铜大钟道,“我父王曾经带我来过京州,那时候,那座钟楼还能上去呢!我看见那座青铜大钟,上面刻了好多好多你们中原的文字,可我一个也看不懂,旁边有个和尚便跟我说,上面写的是什么空啊色啊的,念得我头都大了,我还是不懂……”
赵铮笑道:“那人是不是跟你说,钟上写的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俞遥大笑道:“我早不记得那人说过什么了,不过你这絮絮叨叨的样子,还挺像那个和尚的。”她忍不住道,“赵铮,从前我见过的那个人,不会是你吧?”
是我。
只是这个答案,又成了一句永恒的沉默。在这沉默中,有风霜刀剑,有四季更迭,有日升月落,有一个曾经失去过一切,在日就月将斋中行尸走肉活着的人,和他不敢回头再看一遍的十一年。
心绪乱了半天,赵铮才道:“若我曾是个和尚,大抵也是前世的缘法,见过这位施主,今生来还俗。可这一世,《心经》,是我九岁时才读的。”
俞遥笑道:“我逗你的!堂堂临王殿下,何等身份,还会降落凡尘,同当时一个不知所谓的小女孩说话吗?”说着,她恍惚着,步子慢了下来,“说起来,我在京州的时候,你在哪里呢?”
“这里啊!”
赵铮站在一张角落的木桌前,笑着朝俞遥招着手。
赵铮还是适合念经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5章 14.钟楼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