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清玫的规划下,于朦接演了一部由国家话剧院出品的小剧场话剧《守夜人》。
他饰演一个沉默寡言,守护古城墙一辈子的孤独老人。没有酷炫的特效,没有跌宕的情节,全靠演员的台词、形体和微相表演支撑。
这对于朦是巨大的挑战,也是极好的磨砺。
他泡在话剧院排练厅的时间,比在学校还多。林清玫几乎场场必到,坐在最后一排的阴影里,像最严格的观众,也是他最忠实的支持者。
排练间隙,于朦会累得直接坐在舞台地板上喝水。
林清玫会走过去,递上毛巾,有时会简短地提一两个建议,比如“走路时,背再驼一点点,重心靠前”,或者“说那句‘它记得’的时候,眼神可以更空茫一些,像在看很远的地方”。
她的话总能点醒他。导演也惊讶于于朦的悟性和进步速度,玩笑道:“小于,你这经纪人,比表演老师还厉害。”
《守夜人》首演那天,小剧场座无虚席。
于朦站在侧幕条,能听到自己如擂鼓的心跳。林清玫站在他身边,轻轻整理了一下他戏服的领子,动作自然得像做过无数次。
“别怕,”她的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你就是那个守夜人。”
灯光亮起,大幕拉开。
于朦走上舞台,瞬间化身那个与城墙融为一体的孤独灵魂。
两个小时的演出,台下寂静无声,结束时,掌声雷动,久久不息。于朦多次谢幕,在炫目的灯光中,他下意识地看向侧幕,林清玫站在那里,对他微微点了点头,脸上是罕见的、清晰可见的赞许笑意。
那一刻,于朦觉得,比拿到任何奖项都更有成就感。
话剧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于朦实力派演员的口碑。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优质的剧本和合作邀约。林清玫更加忙碌,常常在书房处理邮件到深夜。
于朦会默默给她热一杯牛奶放在桌上,然后回自己房间看剧本。他看着她疲惫的侧影,心疼却又不知该如何表达。
他们的关系,似乎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比合作伙伴更亲密,却又隔着一层未曾捅破的窗户纸。
一天晚上,于朦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是他以前选秀时期的一个节目导演,现在在一家卫视做晚会总监,想邀请他参加一台大型晚会,独唱一首歌。
“唱歌?”于朦眉眼微微漾开,唱歌是他喜欢的,只不过那时选秀的落败,已经阔别音乐这个舞台很长一段时间了。
“这是个很好的曝光机会,平台很大。”对方极力游说,“而且,观众也想看看你在表演之外的多面性嘛。”
于朦征询林清玫的意见。林清玫思考片刻,出乎意料地没有反对:“唱歌不是你喜欢的吗? 去做你想做的吧。”
于是,于朦的生活里又加上了练歌这一项。他选择了那首当年在十强赛上唱过、却未能让他晋级的《逐光》,意义非凡。
林清玫陪他去录音棚,安静地坐在外面听。
当于朦清澈而充满故事感的嗓音透过耳机传来时,她恍惚了一下。这个声音,和记忆中那个雨夜新闻里的画面重叠,却又如此不同,充满了生机与力量。
排练间隙,于朦会弹着吉他,随意哼唱一些旋律。
有时是《逐光》,有时是别的歌。林清玫会在旁边看书,或处理工作。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将房间镀成暖金色,空气中流淌着轻柔的吉他声和歌声,静谧而美好。
一次,于朦弹完一首舒缓的民谣,抬头看向林清玫。她似乎听得入了神,目光有些悠远。
“清玫,”于朦轻声问,“你……喜欢听我唱歌吗?”
林清玫回过神,对上他带着一丝期待和紧张的眼神,心跳漏了一拍。她垂下眼睑,掩饰住瞬间的慌乱,语气尽量平淡:“嗯,比选秀时候好多了。”
于朦有些失望,但看着她微微泛红的耳尖,心里又像被羽毛拂过,泛起丝丝甜意。他知道,有些东西,正在悄然改变,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晚会直播那天,于朦的表演再次惊艳众人。他不再是那个青涩的选秀少年,而是用沉稳内敛的演绎,赋予了《逐光》新的生命。演出结束,掌声如潮。
站在光芒万丈的舞台中央,于朦的目光越过无数镜头和观众,精准地找到了站在后台入口处的那个清瘦身影。
她依然站在那里,平静地看着他。但这一次,于朦清晰地看到了她眼中闪烁的、无法掩饰的骄傲与温柔。
那一刻,周遭的喧嚣仿佛瞬间远去。他的世界,灯火璀璨,却只因她一人而亮。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