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苗芃黍便揣着宋清砚给的玄铁令牌,脚步轻快地来到大理寺的 “天字阁”。阁门刚被老吏推开,一股混着墨香与陈年尘埃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 屋内堆叠的卷宗高至屋梁,泛黄的纸页边缘泛着毛边,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洒入,在纸堆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金粉。
负责看管卷宗的老吏颤巍巍地捧来一叠标着 “江湖异动?云渊战后” 的册子,指尖划过封面的字迹时格外小心:“宋少卿昨夜特意吩咐过,您要找的线索,或许就藏在这里。只是这些多是当年的旁证记录,有些还没来得及整理,您得耐着性子翻。”
苗芃黍点点头,连忙找了个靠窗的木桌坐下。她轻轻翻开第一本,册子上记录的多是云渊战后江湖的杂事:有侠客夜劫贪官粮仓的传说,也有盗匪占山为王的行踪,甚至还有百姓偶遇 “仙人” 的荒诞记述。她逐字逐句地读,指尖划过模糊的墨迹,连页脚的批注都没放过,可翻了近半个时辰,连 “鸣锋剑神” 的影子都没见着。
她心里渐渐升起几分焦急,下意识摸了摸怀里的残玉 —— 玉面还带着体温,像是在无声地提醒她别放弃。她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第二本,阳光从窗棂移到她的发梢,染得碎发泛着浅金,阁外的槐树叶沙沙作响,倒成了查卷时唯一的陪伴。
直到午后,阳光斜斜地照在第七本卷宗的封面上,苗芃黍的指尖刚触到纸页,一行小字忽然撞入眼帘:“云渊战后一年,北境黑石城附近,有白衣剑客夜救北齐伤兵。伤兵供称,剑客剑技卓绝,临行前曾问‘明昭公主旧部何在’,伤兵因惧其锋芒,未敢应答,唯记剑客腰间有把软剑,剑穗上系有兰花。”
她的心跳骤然加快,指尖猛地按在纸页上,连呼吸都顿了半拍。兰花剑穗、软剑 —— 这些细节,与老镖师描述的 “鸣锋剑神” 分毫不差!可剑神为何要救北齐伤兵?还要打听明昭公主的旧部?明昭公主是高阳沧澜的母亲,她的旧部,不正是当年随她从北齐来燕的侍从吗?
她慌忙往下翻,在卷宗末尾,看到一段被红笔圈出的补充记录:“据黑石城驿站驿丞供词,该北齐伤兵自称‘穆启’,曾是北齐皇宫护卫,后随明昭公主入燕,任公主府侍卫长。云渊之战后,穆启不知去向,有传言称其因不满北齐撕毁盟约,暗中助大燕士兵撤离,反被北齐军视为叛徒,遭追杀近一年。”
“穆启…… 明昭公主旧部……” 苗芃黍喃喃自语,剑神既救过大燕百姓,又救过北齐旧部,他到底站在哪一边?他找明昭公主旧部,是为了寻高阳沧澜,还是另有隐情?
就在这时,阁外传来轻缓的脚步声,宋清砚提着个食盒走进来,手里还端着一壶冒着热气的茶:“看你一上午没出来,怕你渴了,顺便带了些点心。怎么样,有发现吗?”
苗芃黍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将卷宗推到他面前,指着那段记录,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宋少卿!您看这个!剑神救过的穆启,竟是明昭公主的旧部!”
宋清砚接过卷宗,指尖拂过 “穆启” 二字,眉头渐渐皱起。他沉吟片刻,指尖点在纸页上:“当年明昭公主自刎后,大理寺曾追查过她的旧部,穆启因早年受公主恩惠,对她极为忠心。云渊之战后,他就没了踪迹,有人说他逃回了北齐,也有人说他被北齐暗卫灭口,没想到竟被剑神救了。”
“剑神为什么要救穆启?还特意打听公主旧部的下落?” 苗芃黍急切地追问,眼里满是期待,“他会不会和高阳沧澜有关?”
宋清砚放下卷宗,目光望向窗外的老槐树,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他脸上,添了几分沉静:“现在还不能确定。若剑神真与高阳沧澜有关,救穆启或许是为了问他的下落 —— 毕竟穆启是公主身边最亲近的人,说不定知道些内情。”
他忽然想起什么,转身走到书架前,踮脚取下一本封皮褪色的卷宗,翻开其中一页:“对了,当年查穆启时,还有个疑点 —— 云渊之战前半月,穆启曾秘密给明昭公主送过一封密信,信的内容没查到,但送完信后不久,北齐就突袭了我军粮道。或许,穆启知道战争的隐情,剑神找他,就是为了查这个。”
苗芃黍眼前一亮,心里的迷雾仿佛散了些:“您是说,剑神在查云渊之战的真相?就像…… 就像高阳沧澜如果还活着,一定会做的事?”
宋清砚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将那本关于穆启的卷宗递到她手里,指尖轻轻拍了拍纸页:“穆启最后一次有消息,是在北齐的平城。你先把这些线索整理好,下午我们去见一个人 —— 当年负责追查穆启的暗卫统领,他或许知道更多细节。记住,在没查清真相前,这些线索绝不能外传。”
苗芃黍接过卷宗,用力点头,指尖触到纸页上 “平城” 二字,忽然觉得离真相又近了一步。阳光重新落在卷宗上,“穆启”“兰花剑穗”“软剑” 这些字眼仿佛活了过来,在纸页上连成一条隐隐的线。她摸了摸怀里的残玉,深吸一口气,重新坐回桌前,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 —— 她知道,只要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总能找到剑神,找到那个藏了七年的答案。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