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施家食肆经营日常(美食) > 第36章 第 36 章

第36章 第 36 章

施又宜径直来到后厨,乘月已经等候在那里,一见她便关切地走上前来问:“又宜你到哪去了?我方才在你房前敲了好一会门,才发觉你不在房中。”

施又宜瞅着沈大娘在后面看似专心致志抻面,可眼神不时瞟过来的模样,不便多讲,便打了个哈哈对乘月说:"我醒的早,在宅子中随意走动些许。”

乘月本也不是个追根刨根问底的人。听施又宜这般回答,只道:“今日我们做什么?”

正儿八经的早食,沈大娘已经在动手了。她们只需要做道甜汤便可。

“有劳哪位娘子给我递杯水?”

沈大娘满手面粉,着实不太方便。

乘月一边递水,一边情不自禁地小声清喉咙。

“咳~~~咳~~~”施又宜也觉着自己喉咙深处发痒。

沈大娘灌了一杯水下肚,长舒一口气:“可算是舒服了。今年秋日不知怎地,比往年更加干燥,一日喝好几升水一点用都没有,嘴唇还是皲裂。瞧,一嘴的白皮。”

乘月也道:“大娘说得是,昨夜在火堆边坐了一晚上,今晨便发现我嘴边长了几颗红肿小痘。”

这小痘当然不影响乘月的美貌,但施又宜看着还是有些许碍眼。

其他人虽然未仔细观察,但昨夜都在火堆旁盘坐,想来或多或少都有些火气上身。

既然如此,她便做道清火润肺的甜汤好了。

沈大娘取来一把莲子一把薏米一起浸泡着,这时节自然只有干莲子。不过不打紧,在清水中泡一会儿,便又能重返生机。再取几小朵干银耳撕开泡发,银耳的量属实要小心翼翼,小小一片,吸饱了水,能膨胀数倍,若是过多,则整道甜汤都会变得黏黏糊糊的,很不清爽。

泡软的莲子没有去芯,同薏米银耳一起放入炖盅,小火慢慢炖足时辰。

王霁、谢培风等人对莲子薏米银耳羹虽赞许有加,但并未十分偏爱。

王霓却很喜欢,姑娘家家,本就对甜甜的食物毫无抵抗之力。

她拉着施又宜衣袖,略带羞涩地问道:“施娘子,这道甜汤可不可以教我如何做呀?”

甜中略带清苦之意,两者却相得益彰,汤汁依旧清亮,既不会太稀,也不会太稠,银耳软中带脆。她也会些庖厨之道,但资质平平,日后嫁人,不免担心被婆母置喙。

施又宜一口应下:“自然可以,王娘子方便时,来施记寻我们便可。”

抛开王霁是她的合作伙伴不提,这短短一日下来,她对王霓也很有好感,美而不傲,毫无富贵人家的骄纵之意。

众人正在闲谈中,却见两个穿着府内家丁衣裳的小哥抬着一大圆竹筐从院中走过。

施又宜眼尖地瞥见筐中尽是一颗颗大如鸡蛋、紫红相间的圆果。她不自觉地抻长脖子,目光随着那筐子移动。

王霁见她两眼放光,说道:“施娘子若是想吃,便拿些无花果回去吧,庄子上多的是。”

施又宜毫不客气地问:“现在能否尝一个?”

“娘子随意。”

两名小哥停下脚步,施又宜顺手从筐子的最上方随意拾起一颗。这批无花果应当从树上摘下不久,表皮光滑饱满,大拇指与食指微微用力一捏,便从中间裂开两瓣,露出内里红润的果肉与汁水来。

施又宜轻尝一口,口感软糯,清香扑鼻,她不禁赞道:“好甜。”

王霁笑答:“今年雨水少,无花果甜度比往年提高不少。”

施又宜又问:“庄子上多的是,大概有多少?”

王霁:“粗略估计,还能再摘个三四十筐。”

一旁正在收拾碗筷的沈娘子也说:“后山种了一片,今年可算是丰收了,从前几日便天天吃,庄子上就这些人,又送出去许多,可还是又很多来不及吃,都烂了。”

施又宜心中捶胸顿足,真是暴殄天物啊!

木姜子枝几乎用到见底,百姓们对木姜子的新鲜感也渐如潮水般褪去,这东西的味道还是过于猎奇了些,一次两次尝个新鲜罢了,终日食用到底不合口味,多数人始终喜欢自小吃惯的味道。

下山之际,王霁问她是否想出下一道招牌菜式是何?施又宜表示毫无头绪。

眼下看到这满满一大筐的圆紫无花果,难题迎刃而解。

施又宜展颜一笑:“这些无花果,施记食肆统统收了。”

去时两手空空,回来时却得了一筐无花果,收获满满。唯一难受的是面对从大厢房变成麻雀笼子的落差,可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施又宜摩拳擦掌,决定要奋发向上,换个更大一些的宅子和店面。

说干就干,小包袱刚放下,她就拉上乘月到街市的东面寻了一家五金铺子,订下一批小铜炉。炉壁要薄,方便加热快,省炭火。

乘月等施又宜同工匠比划完要求,才发问:“你是想推出拨霞供吗?”

施又宜赞一句:“聪明。”

大禄朝的文人墨客们已经开始时兴吃拨霞供,一般是涮兔肉配上蘸料吃,汤底也较为清淡单一。

而她则打算打算让金陵的百姓们尝尝新鲜玩意。

“无花果汤底?”

乘月眉心一跳,用水果煮汤,她还是闻所未闻,但施又宜的手艺有目共睹,她一点也不怀疑,只道:“怪不得你让王郎君帮忙,将剩下的无花果晒干后运回城中。”

施又宜嘿嘿一笑,无花果易腐,晒成干能大大提高存储时长,况且王霁的庄子地方够大,不然光是找个晒果干的地方,都让人头疼。

从铺中出来没走几步,突然听到旁边有人高喊:“卖炭卖炭,一石银丝炭只需一两二钱银子,便宜卖了啊。”

施又宜眼睛一亮,真是瞌睡便遇上枕头,不用费心去找了。

卖炭人是个老丈,眼见两个小娘子蹲下眼前,翻来覆去地看自家的木炭,他有些不耐烦:“小娘子们,这木炭再看也看不出花来,要买便买,不买别挡着我的生意。”

乘月开口了:“这炭成色一般,可不是什么上好的银丝炭,最多是松木炭。”

老丈没想到这小娘子识货,撇撇嘴道:“确实不是银丝炭。若真是,还用在这街市间叫卖?早就让那些大户人家们收去了。”

老丈只穿了件一件薄薄的夹袄,在秋日寒风中哆嗦许久,早已受不住,想清光木炭尽早归家,这才同小娘子们说实话。

“虽然不是银丝炭,自个用也是极好的,烟一点都不大,只是杂质略略多上一分罢了,我们这些百姓们,何必如此讲究。”

“这样,我再便宜十文,你们将这些收了去吧。”

施又宜挑眉:“才便宜十文?我们买下这么多炭,不好用该如何?”

老丈拍拍胸脯:“我老陈二十多年来都在这处摆摊,从来没有人说过我的炭不好用,小娘子若是有问题尽管来找我,街坊们都知道我家在何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施又宜还想跟他磨叽一会儿,再便宜个十文。

可老丈不甚耐烦:“小娘子看上去是个利落人。”

施又宜想了一想,罢了罢了,少那十文,若是好用,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施记食肆又推出了新品——无花果鸡煲。一直盼着新菜的食客们寻着味儿来了,看到这菜名却愣住了。

鸡也没少吃,无花果也曾尝过。可这两样东西配在一起,就像潘金莲和武大郎修成正果,十分不登对。

不过,来都来了。

大多数人都不折腾地顺势坐下,尝个鲜儿。

这当中,却有一位年纪中等,身材中等的棕色布衣书生对着招牌冷哼一声:“哗众取宠。”

他姓杜,是一间书局的老板。今日他有几名昔日同窗好友来访,他正准备着请老友们大快朵颐一番。

杜老板终日同笔墨打交道,自然是个爱好风雅之人。但又没有富裕到可以享用极致的风雅,譬如在竹风楼宴客。去一次就得花费一个月的生活所用。

但尚品食肆就相当于平价版的竹风楼。既能尝到味道一模一样的冬瓜盅,又能享受文人墨客的气氛,还能剩下不少银钱。杜老板是尚品食肆的忠实拥趸,但不知为何,它在一夜之间搬空了。

一位张姓好友转头瞥见对面还有一间食肆,生意很红火的样子,便伸手一指:“不如就到那随便吃点?”

施记食肆过于拙朴了,这让杜老板脸上无光,再见到这不知所谓的“无花果鸡煲”,更是无名火起。

“诸位,不如我们再换一间食肆?”

众人均摆摆手表示,随意就好。他们畅谈了一下午,直到日落西山,方才想起吃饭的事情,皆已腹中空空,不愿再折腾。

杜老板不死心,招来乘月:“你们这儿除了这个无花果鸡煲。以外还能不能做些别的菜?”

若换做平日。自然也是有的,可今日来的人大多都冲着无花果鸡煲,施又宜光是片鸡肉都来不及,哪里还有功夫做别的菜。

乘月笑意盈盈:“无花果鸡煲是我们的招牌菜,客人您不打算尝试一下吗?清火润肺,很适合这秋天呢。”

杜老板眼光巡视一周。确实,每张桌上都支着一个热气腾腾的小炉子。桌面上铺满了一碟一碟黄皮粉肉的鸡肉片,供大家自给自足。

还是那位张姓好友,已然腹中空空,见杜老板面带犹豫。心中一边吐槽老友还是如此的拖泥带水,一边越俎代庖:“那娘子你就给我们来一份无花果鸡煲吧。”

乘月点点头。又道:五位客人,不如先来三盘鸡肉如何?若是不够可以再加。还能点些别的别的蔬菜一同炖煮。”

“有何蔬菜呀?”

“我们这有一个杂菜盘。每一种蔬菜都有,您看如何?”

这是施又宜特意为那些挑选困难的客人准备的。不然有些人点菜都要磨蹭个一炷香,实在是太没有效率了。

“好,那就来这个。”

张姓友人猛灌了一杯茶水。生怕自己挨不到上菜时候。可一转眼的功夫,乘月便在桌上架起了小炭盆。然后端着满满的一锅子汤底放到众人眼前。

这效率着实惊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宁得岁岁吵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咸鱼暗卫打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