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对梁山火器产生兴趣的消息,如同一根毒刺,扎在了齐墨心头。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技术扩散的威力,尤其是当它落入童贯这等既有资源又有野心的人手中。格物院与匠作司立刻被下达了最严格的保密与反间谍指令,所有参与核心项目的人员及其家眷都受到更严密的保护与监控。
然而,堵不如疏,更关键的是保持技术上的代差。
“我们必须跑得更快。”齐墨对汤隆和徐槐说道,目光扫过格物院内那些画满复杂符号的图纸与半成品的模型,“童贯或许能仿制出‘霹雳火’的雏形,但我们要让他永远只能跟在后面吃土!”
她提出了新的研发方向:
一、火药武器的系统化与专业化。不再满足于“霹雳火”一种武器,而是以其为基础,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场景的衍生型号:用于攻坚的重型爆破筒、用于密集杀伤的霰弹霹雳火、甚至开始预研依靠膛压发射弹丸的原始手铳概念。同时,建立标准的火药生产流程与质量检测体系,确保威力的稳定性。
二、材料与工艺的突破。徐槐带领学徒们,开始系统研究不同金属配方对武器性能的影响,尝试冶炼强度更高的低碳钢,并探索利用水力进行更精密的钻孔与打磨加工,为未来更复杂的武器打下基础。
第三,也是齐墨最为看重的一点——信息传递技术的革新**。
“我们与沙门岛、与南方潜在盟友的联系,过于依赖船只,缓慢且风险巨大。”齐墨展开一张新的草图,上面画着利用镜面反射阳光进行编码通信的光讯仪简易原理图,“我们需要一种更快、更隐蔽的联络方式。徐先生,汤师傅,可否以此为基础,设计一套能在晴日远距离传递简单讯号的装置?甚至……未来可以考虑利用烽火与特定颜色的烟雾,进行更复杂的编码传递。”
徐槐与汤隆再次被这超越时代的构想所震撼,但也激起了他们无穷的斗志。格物院的灯火,燃烧得比以往更加炽烈。
就在梁山紧锣密鼓地进行技术升级以应对潜在威胁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契机,伴随着风险同时到来。
这一日,石秀亲自带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风尘仆仆、面容憔悴却眼神倔强的年轻女子。她自称来自江南,是方腊麾下女将方百花的亲卫,冒死穿越层层封锁,前来梁山求援。
“齐娘子,吴学究,晁天王!”那女子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圣公虽败,然我等兄弟姐妹不愿屈服!百花将军仍在闽浙山中坚持,但官军围剿甚急,缺少兵甲粮草,尤其是……缺少对付官军弓弩与甲胄的利器!闻听梁山齐娘子有鬼神莫测之机,能造雷霆火器,特遣小人冒死前来,恳请施以援手!百花将军言,若得相助,愿与梁山结为兄弟之盟,南北呼应,共抗暴宋!”
方百花!果然派人来了!
聚义堂内,众人反应不一。刘唐等人觉得江南远水解不了近渴,不愿将宝贵的资源分散出去。吴用则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若能扶持方百花残部在南方站稳脚跟,将极大牵制朝廷兵力,减轻梁山压力,但其风险在于可能过早暴露与南方的联系,引来朝廷更猛烈的报复。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齐墨。
齐墨没有立刻回答,她仔细询问了那名女亲卫关于方百花部众目前的具体情况、活动区域、面临的困难,以及……方百花其人的志向与理念。
得到的回答是:方百花部众虽只剩数千人,但骨干犹存,士气未堕,且活跃区域山高林密,易守难攻。方百花本人不仅勇武,更继承了其兄“是法平等”的理念,在民间仍有根基。她们最缺的是打破官军围困的犀利武器和稳定的盐铁来源。
沉吟良久,齐墨缓缓开口:“援助,可以。但方式需变通。”
她提出了一个折中而富有远见的方案:
一、 有限技术输出。不直接提供成品“霹雳火”,而是由徐槐整理出一套相对基础但实用的火药配方、简易‘震天雷’(大型手抛炸弹)与‘火箭’(改进版神火飞鸦)的制造图纸与工艺流程。这些武器威力虽不及“霹雳火”,但足以对付缺乏应对经验的地方官军,帮助方百花部打开局面,且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易于山寨生产,避免了最核心技术的直接扩散。
二、 物资交换。梁山通过沙门岛基地和秘密海路,向方百花部提供一批急需的食盐、铁料和药品,交换江南特产的茶叶、生丝、以及梁山需要的某些特定药材和矿物。
三、 建立秘密联络站。在沙门岛或更隐蔽的海外据点,设立一个与方百花部的秘密联络中转站,利用正在研发的光讯仪(一旦成功)或定期船只,保持信息沟通与协调。
“此举,既雪中送炭,助其在南方立足,牵制朝廷,亦未将我核心机密和盘托出,更可通过贸易互利。”齐墨总结道,“至于兄弟之盟……可先缔结秘密互助协定,待时机成熟,再行公开。”
这个方案兼顾了战略利益与风险控制,得到了晁盖与吴用的认可。那名女亲卫虽未能得到最想要的“霹雳火”,但能得到火药配方与制造技术,已是喜出望外,再三拜谢后,带着齐墨的回信与第一批援助物资的清单,在石秀的周密安排下,悄然踏上了归途。
送走南方来客,齐墨心中并不轻松。她知道,这步棋一旦落下,梁山与朝廷的斗争,将从单纯的军事对抗,演变为更复杂的、涵盖技术保密、经济封锁、外交纵横的全方位博弈。
童贯的威胁在北方若隐若现,方百花的星火在南方艰难闪烁。梁山这艘船,不仅要自己破浪前行,还要试图点亮远方的灯塔。
她走出聚义堂,深吸一口带着水汽与硝烟气息的空气。技术的利刃已然出鞘,既能伤敌,亦可能反噬。而如何运用这把双刃剑,在即将到来的更大风暴中,为梁山,也为这片土地上更多寻求生路的人,劈开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将是她必须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
远方,格物院的方向,隐约传来新的试验的轰鸣声。那声音,既是危机的警钟,也是希望的序曲。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