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主任电话里那句“必要的措施”和顾时韫毫不犹豫的顶撞,像两股对撞的冷空气,在公寓的客厅里留下了一片低气压的寂静。
外卖袋孤零零地放在餐桌上,散发着逐渐冷却的食物的香气,却无人问津。
苏小悠看看脸色苍白的林夕,又看看面色沉静但眼神锐利的顾时韫,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她既为顾时韫的强硬态度感到解气,又为林夕和顾时韫即将面临的更大压力而忧心忡忡。
顾时韫结束通话后,没有立刻说话。
他先是走到餐桌旁,将外卖袋子打开,把里面的餐盒一一取出,摆好,动作有条不紊,仿佛刚才那场充满火药味的对话从未发生。
“先吃饭。”
他转向林夕和小悠,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事情要解决,饭也要吃。”
他的镇定像一种无形的力量,强行将脱轨的气氛拉回了一丝日常的轨道。
小悠反应过来,连忙附和:
“对对对,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夕夕,快来,这家的水煮鱼特别好吃,我特意点的你爱的口味!”
林夕被顾时韫拉着,机械地走到餐桌旁坐下。
看着面前色泽诱人的菜肴,她却感觉胃里像塞了一团棉花,毫无食欲。
合作方的背弃、学院的压力、网络的暴力……
这些沉重的巨石压在她的心口,让她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顾时韫将一碗米饭放在她面前,又给她夹了一筷子菜。
“吃一点,”
他看着她的眼睛,声音放缓,
“你需要体力。接下来的日子,不会轻松。”
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或退缩。
林夕从他的眼神里读到的,不是盲目的安慰,而是清醒的认知和与之共同面对的决心。
这种认知,奇异地比任何空洞的“别担心”都更有力量。
她拿起筷子,勉强吃了一口。
米饭在口中如同嚼蜡,但她还是咽了下去。
小悠也坐下来,一边吃一边试图找些轻松的话题,但效果甚微。
餐桌上大部分时间只有餐具轻微的碰撞声。
...
饭后,小悠主动收拾了餐桌。顾时韫则对林夕说:
“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计划。恐慌和等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他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打开一个空白文档:
“首先,梳理一下我们目前面临的直接问题,以及我们拥有的资源和可以采取的行动。”
他的方式完全像在准备一个学术项目或者实验方案,理性、条理、目标明确。
这种剥离了过多情绪的方法,让深陷情感漩涡的林夕,找到了一个可以攀附的着力点。
“第一,舆论危机。”
顾时韫在文档上打出第一行字,
“核心指控:抄袭、项目伦理问题、个人关系不当。我们需要针对每一点准备反驳证据。”
“第二,合作方压力。
飞跃影业暂停合作,可能追讨稿酬。我们需要厘清合同条款,准备法律咨询。”
“第三,学院压力。
赵主任要求切割。我们需要用事实说服学院,至少争取到澄清的时间。”
他条分缕析,将一团乱麻的困境拆解成具体待办事项。
林夕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听着他冷静的声音,狂跳的心脏渐渐平复了一些。
“关于证据,”
顾时韫看向林夕,
“你刚才说可以找找早期的手稿和笔记?”
林夕点了点头,站起身:
“大部分电子稿我都有备份,存在一个移动硬盘里。
早期的纸质笔记……可能在我父母家老房子的箱子里,需要去找找看。”
“好。电子稿先整理出来,重点是能体现创作过程和时间线的资料。纸质笔记,我们稍后去取。”
顾时韫记录下来,
“另外,我们所有关于项目合作的工作邮件、协议,我都会整理出来。”
“还有我!”
小悠凑过来,
“我可以当人证!我能证明夕夕一直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查资料、想创意的!
还有那个陈锋,我以前就听夕夕说过他怎么利用她,我可以写证词!”
顾时韫点点头:
“谢谢,这些都很重要。但目前,我们需要更直接的物证。”
他转向林夕,语气温和却认真,
“林夕,我知道这很难,但你需要回忆一下,陈锋以前有没有留下什么明确的、可以证明他知情甚至利用你能力的证据?
比如邮件、聊天记录?或者,最近他有没有联系过你,说过什么带有威胁或暗示性的话?”
林夕闭上眼,超忆症让她的大脑像高速检索的数据库。
无数画面和声音飞速闪过……
和陈锋交往时,他对自己记忆力惊叹又贪婪的眼神;
分手时,他嫌弃地说“你真是个怪物”;
不久前,他假意关心实则打探的电话……
“聊天记录……大部分都删了。”
林夕苦涩地说,
“但他说过的话,我都记得。最近一次通话,他暗示我‘依靠特殊能力走捷径不是长久之计’,语气……很阴阳怪气。”
她努力回忆更具体的细节,
“邮件……好像有一封很久以前的,他让我帮他回忆某个电影的具体情节,说对他创作有帮助……但那封邮件可能也……”
“记得大概时间吗?或者关键词?”
顾时韫追问。
林夕努力回忆着。
超忆症的好处在此刻显现,她不仅能记起内容,甚至能记起大概的时间点和使用的邮箱。
“大概……三年前?春天的时候。关键词……可能和‘致敬’、‘经典桥段’有关……”
“好。我会尝试用技术手段看能否恢复部分数据,或者从邮件服务器的日志里寻找线索。”
顾时韫记录下来,虽然他并非计算机专家,但他有相关领域的同事可以求助。
看着顾时韫一丝不苟地记录、分析、寻找突破口,林夕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
在她最孤立无援的时候,他没有丝毫动摇,反而用他最擅长的理性思维,为她搭建起一个对抗风暴的临时堡垒。
“至于项目伦理和我们的关系,”
顾时韫继续道,
“这反而是最容易澄清的。所有合作流程都有据可查,完全合规。
我们的私人关系是在合作后期才确立,与项目本身无关。
我可以向学院提交完整的说明材料。”
他的语气充满自信,这种基于事实的底气,也感染了林夕。
制定完初步计划,顾时韫合上电脑:
“现在,我们先去做第一件事:整理你的电子稿备份。”
林夕带着顾时韫和小悠走进书房,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移动硬盘。
连接电脑,打开熟悉的文件夹,里面是她多年来所有创作的心血:
一个个剧本文档、分集大纲、人物小传、收集的资料图片……
看着这些文件,林夕的眼眶又有些湿润。
这些不仅仅是文件,是她无数个日夜的思考、挣扎、灵光一现的见证。
如今,它们却成了需要被拿来“自证清白”的工具。
顾时韫似乎察觉到了她的情绪,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这不是自证清白,这是展示你的王国。让那些污蔑的人看看,真正的创作是什么样子。”
他的话让林夕精神一振。她开始逐一打开文件夹,向顾时韫和小悠解释每个项目的创作背景、灵感来源、修改过程。
超忆症在此刻成了她最有力的武器,她能清晰地回忆起每一个细节,甚至某句台词是在哪个咖啡馆、哪个下雨天写出来的。
顾时韫认真地听着,不时提出关键性问题,帮助林夕梳理出最能体现原创性的时间线和版本迭代证据。
小悠则在一旁帮忙记录要点。
...
时间在专注的工作中悄然流逝。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沉下来,傍晚来临。
当林夕终于将几个主要项目的关键证据梳理出脉络时,她感到一种精疲力尽,但同时也有一种奇异的充实感。
行动本身,就是对无助最好的反击。
顾时韫将整理好的要点存档,说:
“今天先到这里。你需要休息。明天,我们去你父母家找早期的笔记。”
小悠也打了个哈欠:
“对,夕夕,你今天情绪波动太大,必须好好睡一觉。我今晚留下来陪你吧?”
林夕感激地看了看小悠,又看向顾时韫。
他站在书房门口,暖黄的灯光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影,眼镜后的目光温和而坚定。
“不用了,小悠。”
林夕轻声说,然后对顾时韫说,
“你……你也累了一天了,先回实验室或者回家休息吧。我没事的。”
顾时韫看着她,没有坚持留下,也没有立刻离开。
他走到她面前,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用透明标本袋装着的什么东西,递给她。
林夕接过来,借着灯光看清了
——那是一片形态优美的、已经压制成标本的银杏叶,金黄的颜色保存得很好,叶脉清晰可见。
标本袋的背面,用极细的笔写了一行小字:
“我相信记忆的价值,更相信你。”
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没有署名。
但这片小小的叶子,和这句简单的话,却像一股暖流,瞬间冲垮了林夕努力维持的坚强外壳。
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模糊了视线。
这不是她第一次收到他送的植物标本,但这一次,意义完全不同。
这不仅仅是一片叶子,这是他在用自己世界里的语言,告诉她:我懂你,我信你,我站在你这边。
看着她滚落的泪珠,顾时韫伸出手,用指腹轻轻拭去她的眼泪。
他的动作有些生涩,却充满了珍视。
“别怕。”
他低声说,声音像大提琴般低沉可靠,
“记忆是你的王国,也是你的铠甲。那些想伤害你的人,根本不了解它的力量。”
他看着她的眼睛,无比认真地说:
“我知道,让你忘记那些恶意是不可能的。
但请你,分一些记忆的空间给这一刻——记住,无论如何,都有一个人,清晰地认知你的本质,坚定地站在你的身边。”
林夕的泪水流得更凶了,但这一次,不再是纯粹的委屈和恐惧,而是掺杂了巨大的感动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
脸盲的他,记不住世上大多数人的面容,却能透过一切纷扰,精准地“认出”她的内核,并给予最坚实的守护。
“嗯。”
她用力点头,将那片银杏叶标本紧紧攥在手心,仿佛握住了风浪中唯一的浮木。
顾时韫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又嘱咐了小悠几句,让她照顾好林夕,然后便离开了公寓。
他需要回实验室处理一些事情,也需要为明天可能更激烈的战斗做准备。
门关上后,公寓里只剩下林夕和小悠。
小悠看着林夕手中紧握的标本,感叹道:
“顾教授……他真的很好。”
林夕擦干眼泪,看着窗外华灯初上的城市,轻声说:
“是啊。”
网络上的漩涡依然在翻涌,合作方的质疑、学院的压力依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
前路依旧布满荆棘,但此刻,林夕的心中却前所未有地坚定。
因为他的坚定,成了她最坚实的地基。
这场危机,或许正是检验他们感情,也检验她自身力量的试金石。
她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受害者,她要和他的坚定站在一起,去迎战一切风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