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的来访与顺利离开,像一阵温暖而奇异的季风,吹过了“星际萌芽班”,留下了一片被悄然滋润的心田。小虫开始热衷于用各种材料“搭建”东西,虽然成果往往更像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品;小方则沉浸在撰写他的《跨文明交流初次实践报告》中,数据里充满了对“非逻辑性愉悦”的新观察;而小灭,他依旧沉默,但那份沉默中,少了几分尖锐的虚无,多了一丝沉静的重量。
林晓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提出了一个新的集体活动。
“孩子们,泡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世界,对吗?”她将彩色的星尘沙、柔软的能量黏土,以及一些闪烁的光粒放在教室中央,“我们能不能一起,创造一件作品,名字就叫……‘我们的世界’?”
她没有规定形式,只是提供了材料,并满怀期待地看着他们。
小虫第一个冲上来,抓起一大把星尘沙,毫无章法地堆砌起来,形成了一个色彩狂放、充满生命力的“小山”。小方悬浮上前,用能量黏土构建起一个极其规整、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逻辑高塔”,塔身还有数据流般的光纹流动。
林晓则用光粒,在“小山”和“高塔”之间,轻轻勾勒出一条蜿蜒的、散发着温暖光晕的“河流”。
作品初具雏形,充满了野性、理性与温柔,却泾渭分明,仿佛缺少一个将它们真正融合起来的“灵魂”。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窗边。
小灭不知何时已经转过身,静静地看着他们忙碌,看着那件略显混乱却生机勃勃的半成品。
在短暂的沉默后,他走了过来。
他没有去拿任何材料,也没有改变任何结构。他只是像上次对待泡泡那样,伸出食指,在那件集体作品的上方,凌空轻轻一点。
嗡——
一种无形的、稳固的力场悄然降临,如同最透明的保护罩,将整个作品笼罩其中。在这一刻,“小山”的狂野被定型,“高塔”的规整被加固,“河流”的温暖被永恒地点亮。三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并未被强行融合,却在一种更高层级的力量下,达成了和谐的统一与共存。整个作品散发出一种“完整”、“安全”且“永恒”的气息。
他再次以他的方式,赋予了这片小小天地以“存在”的基石。
“谢谢你,小灭。”林晓看着他,眼中闪着光,“这样,它就完整了。这就是‘我们’的世界了,对吗?”
小灭的目光从作品上移开,与林晓对视了一秒,然后极其轻微地、几乎无法察觉地点了一下头。
一个微小的动作,却重若千钧。他默认了“我们”,认同了这个由他们共同构建的、小小的“世界”。
就在这时,古树主任的身影再次出现在门口。他巨大的树眼首先就被教室中央那件散发着奇异和谐气息的集体作品所吸引,目光在上面停留了许久,充满了惊叹。
“林老师,”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我带来了一份草案,想请您过目。”
他递过来一份光子文件,标题是几个庄重的大字:【“万界摇篮”计划 - 初步构想框架】。
林晓快速浏览着,心跳不由得加快。这不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而是一个宏大蓝图的开端。计划旨在建立一个超越现有文明序列的、专门收容和教育各类特殊幼生体的永久性庇护所与教育圣地。其核心理念,竟与林晓一直践行的不谋而合:“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理解的世界。”
“基于您取得的卓越成果,以及孩子们表现出的惊人潜力与包容性,”古树主任诚恳地说,“中心管理层经过激烈讨论,初步提议,由您担任‘万界摇篮’计划的首席规划师与未来的园长。这里,您的班级,将是‘万界摇篮’的雏形与核心样板。”
林晓握着这份沉甸甸的文件,一时间心潮澎湃。她回头,看着她的四个学生——正在为自己的“小山”得意洋洋的小虫,沉迷于报告的小方,安静守护着“他们的世界”的小灭,以及虽然离开但其“稳定”礼物仍在发挥作用的泡泡。
是他们,共同为她赢得了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责任。
她看向古树主任,眼神由最初的震撼逐渐变得清晰而坚定。
“主任,”她深吸一口气,声音平稳而有力,“我很荣幸。但请允许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完成这份蓝图的最终设计。”
她的目光扫过整个教室,最终落在那个小小的黑衣男孩身上。
“因为,‘万界摇篮’的基石,不应该只是温柔的包容,”她轻声说道,仿佛在陈述一个宇宙真理,“更应该包括……不容置疑的守护,与共同认可的规则。”
而她相信,她已经找到了那块,最坚硬、也最柔软的基石。
万界摇篮”计划启动!林老师被委以重任!而灭崽那个轻微的点头,是对“我们”这个词最珍贵的认可!未来的蓝图需要他们共同绘制,激动!宝贝们记得收藏追读,一起见证传奇的奠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我们”的世界与万界摇篮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