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修复时光的恋人 > 第28章 乔安娜登场

第28章 乔安娜登场

安全屋内那次试图触碰过往却最终不欢而散的谈话,像一场骤然降下的寒潮,将凌曜与顾珩之间那刚刚因生死与共而滋生出的微弱暖意彻底冻结。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陷入了一种比之前更甚的冰冷僵持。交流仅限于绝对必要的、由陈锋中转或通过冷冰冰文字传递的信息。凌曜不再踏入安全屋,仿佛那里残留着令他失控和狼狈的空气。顾珩则将自己更深地埋入故纸堆,用一种近乎自虐的专注,试图从那些泛黄的家族旧籍中榨取线索,同时也逃避着那无处不在的、令人窒息的低气压和心底那份难以言说的混乱。

就在这种压抑到极点的氛围中,一个来自海外的不速之客,通过加密的高清视频信号,突兀地闯入了他们的视野,带来了一丝外部世界的气息,也悄然搅动了死水下的暗流。

这天下午,顾珩接到通知,需要他前往市局一间高级别的保密会议室,参加一场与国际刑警组织艺术品犯罪组及几位海外顶尖犯罪侧写师的视频联席会议。通知是陈锋亲自过来传达的,语气郑重:“老凌的意思,‘影子’的很多行为模式,尤其是这种带强烈执念和仪式感的,可能在国外有先例可循。需要听听国际同行的意见。”

顾珩沉默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确实是正事,无法拒绝。

当他被工作人员引领进入那间光线柔和、设备先进的会议室时,凌曜和陈锋已经就座。巨大的液晶屏幕被分割成数个窗口,大部分还黑着,显示会议尚未正式开始。凌曜正低头快速浏览着面前的平板电脑,眉头微锁,侧脸线条在屏幕冷光下显得格外冷硬。听到开门声,他甚至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仿佛进来的只是一团空气。

顾珩默不作声地在离凌曜最远的一个空位坐下,目光落在光洁的桌面上,尽量避免与任何人有视线接触。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高科技设备特有的、淡淡的臭氧味和冷气机的低鸣,更衬得气氛沉闷。

很快,屏幕上的窗口依次亮起,出现了几位肤色各异、神情专注的专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主屏幕中央的一位女士。

她看起来约莫三十五六岁,拥有一头极具光泽的、深栗色微卷长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耳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一张轮廓分明、极具知性美的面孔。一双深邃的翡翠绿色眼眸,隔着屏幕依然显得锐利而明亮,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她穿着剪裁极佳的珍珠白色丝质衬衫,搭配深色西装外套,妆容精致而低调,嘴角含着一丝沉稳而自信的浅笑,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成熟、专业且极具掌控力的气场。

“凌,陈,希望没有打扰到你们的深夜。”她率先开口,英语流利悦耳,带着轻微的、可能是法语的优雅口音,语气熟稔而干脆,“看到你们那边的背景,看来又是一个忙碌的周期。”

“乔安娜博士,时间刚好。”凌曜抬起头,对着麦克风回应道。顾珩敏锐地注意到,凌曜的语气虽然依旧专业,但相较于平时的冰冷,似乎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弛感?那是一种面对旗鼓相当的同行时,自然流露出的尊重和一种…无需过多解释的默契。“感谢各位拨冗。首先介绍一下,这位是顾珩先生,本案的核心技术顾问,顶尖的古籍修复专家,他对‘影子’目标物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关键方向。”

凌曜将顾珩引入了对话,介绍得客观而必要。

屏幕那端的乔安娜·罗斯博士(Dr. Joanna Ross),目光立刻精准地投向顾珩。那双碧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迅速而敏锐的审视,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但随即化为一种无懈可击的、职业化的礼貌微笑:“顾先生,你好。久闻大名。凌之前几次通讯中,曾多次提及您的专业素养对本案的突破性贡献,今日总算能‘见面’了。”她的用词十分讲究,“几次通讯”、“多次提及”、“总算”,这些词汇 subtly 地勾勒出一幅凌曜与她私下保持著相当频率且内容深入的专业交流图景,并且凌曜在其中曾不止一次地、积极地提到过顾珩的存在。

顾珩的心微微一动,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感掠过心头。他下意识地侧目看了凌曜一眼,后者却似乎全然未觉这话有何特别,只是专注地看着屏幕,等待会议进入正题。顾珩只好对着摄像头微微颔首,用尽量平稳的声音回应:“乔安娜博士,您好。过誉了,分内之事。”

“我们直接开始吧。”凌曜切入了主题,语气恢复高效冷静,“时间有限,我简要概述当前瓶颈…”

会议的核心是剖析“影子”的行为心理学画像。凌曜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再次梳理了“影子”的核心特征:对《坤舆格物考》近乎偏执的追求、其团队展现出的超凡仿制技艺、行动中强烈的仪式感和留下标记的挑衅行为、以及近期直接针对专家进行的、高风险高调性的袭击。

乔安娜听得极其专注,纤细的手指偶尔在面前的电子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每当凌曜停顿,她总能立刻提出最关键、最切中要害的问题,往往直指顾珩都未曾深思过的细节盲区。

“凌,你提到他使用的仿制墨料中含有特殊成分,试图还原失传工艺…这是否暗示他并非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在进行一种…‘完美复刻’的执念实践?一种对‘失落技艺’的朝圣之旅?”她碧绿的眼眸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还有袭击行为,选择用目标专家最珍视的古籍作为诱饵,并在现场进行‘审判’式的对话…这强烈暗示他将自己置于‘法官’或‘执行者’的高位,而非普通罪犯。”

她的分析不仅精准,而且引入了新的视角,极大地拓展了案件的思考维度。她随即熟练地共享了几份加密的案例档案。

“各位请看案例A,七年前,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系列窃案,案犯是一位痴迷于文艺复兴时期炼金术符号学的哲学博士,他认为博物馆藏匿了通往‘贤者之石’的真正密钥…”

“案例B,东京私人收藏家连环勒索案,案犯对江户时期的浮世绘有着扭曲的收藏观,认为只有他才配拥有并‘净化’那些‘被玷污’的艺术品…”

她的举例极具说服力,每一个案例都与“影子”的某些特征惊人地暗合。

凌曜显然与她思维同频,能迅速抓住她抛出的点,并进行深化和串联:“完全同意。这与我的侧写补充高度吻合。‘影子’极可能患有严重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混合着某种救世主情结(Messiah Complex)。他的犯罪行为,在他自我构建的逻辑体系里,是崇高且必然的。他可能认为自己是在纠正某种‘历史错误’,或完成一项家族传承的‘神圣使命’。”

两人之间的对话逐渐加速,变得如同高手间的网球对决,观点来回碰撞、激发,充满了专业术语和逻辑跳跃,却又流畅无比。他们时而快速赞同对方,时而就某个细微差异进行简短而高效的辩论,彼此都能瞬间理解对方的意图和推理路径。这种高度智力上的共鸣和默契,无形中在他们周围构建起一个强大的、外人难以介入的专业力场。

陈锋还能偶尔基于行动层面插上几句话,而顾珩,则完全被隔离在了这场高速进行的、属于顶尖侧写师的思维风暴之外。他对犯罪心理学知之有限,只能沉默地坐在那里,看着屏幕上那两张同样出色、同样专注的面孔。

他看着乔安娜在阐述观点时,那双碧眸如何熠熠生辉,如何毫不掩饰地对凌曜的敏锐分析投去欣赏甚至是一丝赞许的目光;他看着凌曜在听到乔安娜提出精彩假设时,那总是紧抿的嘴角如何几不可察地微微松动,甚至偶尔会极轻微地颔首表示激赏——这是一种他从未在凌曜面对自己时看到过的、属于专业领域内的放松与认可。

一种微妙的、冰冷的疏离感,悄然包裹了顾珩。他忽然清晰地意识到,凌曜的世界远比他想象的更为广阔和复杂。在这个属于全球顶尖执法者和犯罪侧写专家的精英圈层里,凌曜如鱼得水,而像乔安娜·罗斯博士这样聪明、美丽、与他志同道合的女性,显然并非罕见。他们共享着同一套语言体系,同一套思维模式,他们是同一世界的人。

而自己呢?一个偶然被卷入风暴中心的古籍修复师,一个连最基本信任都无法获得、身上还打着家族可疑烙印的“合作者”,一个来自完全不同世界、甚至无法理解他们高速思维对话的“外人”。一个…麻烦。

一种难以言喻的涩意,像缓慢滋生的苔藓,悄悄蔓延在他的心底。他放在膝上的手,无意识地收紧了些。

会议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最终达成了多项共识,认为对“影子”的追查应更侧重于其可能的精神信仰体系、家族传承执念以及其对“历史真相”的扭曲追求上。

“无比精彩的分享,乔安娜,一如既往地富有启发性。”凌曜做总结陈词,语气中是毫不掩饰的、真诚的专业赞赏,“这些案例和角度对我们至关重要。”

“Always a pleasure to work with you, Ling.”乔安娜笑了笑,笑容明艳而自信,带着一种成熟的魅力,“我的数据库和资源随时为你开放。保持紧密联系。”她的目光再次看似不经意地扫过一直沉默的顾珩,碧眸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探究,“也希望日后有机会,能向顾先生请教一些东方古籍的奥秘,那是一个令我无比着迷的领域。”她的语气礼貌周全,却带着一种自然而然的、居高临下的姿态,仿佛只是出于礼节性的关照,而非真正的平等交流。

“再联系。”凌曜点了点头,切断了视频信号。

屏幕瞬间暗下,会议室里骤然安静下来,只剩下设备低沉的运行声。

凌曜似乎仍沉浸在刚才高效头脑风暴带来的思维激荡中,他立刻转向陈锋,语速很快:“立刻协调国际刑警,把乔安娜刚提到的三个案例的完整卷宗调出来,重点关注意图、仪式标记和最终动机的审判陈述部分…”

他完全沉浸在了工作中,仿佛忘记了会议室里还有另一个人的存在。

顾珩默默地站起身,椅子腿与地面摩擦发出轻微的声响,这才让凌曜从思绪中短暂抽离,抬头瞥了他一眼,但那目光是穿透性的,似乎只是确认他的存在,随即又落回了平板电脑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和言语。

顾珩转身,拉开会议室沉重的门,走了出去。

门在身后无声地合拢,隔绝了里面凌曜和陈锋立刻开始的、关于下一步行动部署的低沉讨论声。

走廊里空旷而安静,光线苍白。顾珩独自走着,脚步声在廊壁间产生轻微的回响。他的脑海里,却不受控制地反复回放着刚才视频会议中的一幕幕——乔安娜·罗斯博士那双聪慧而欣赏地看着凌曜的眼睛,凌曜与她对话时那种全神贯注、思维同频的流畅与默契,以及那种自然而然的、属于同一世界的松弛感…

与他和自己之间那无处不在的冰冷、猜忌、试探和令人窒息的僵局,形成了如此鲜明而刺眼的对比。

乔安娜的出现,像一颗不经意间投入深潭的石子。它或许并非故意,其本身甚至带着专业和协助的正当理由,但那荡开的一圈圈涟漪,却清晰地映照出了横亘在凌曜与顾珩之间那巨大的、难以逾越的鸿沟——不仅仅是过往的伤痕,还有现实世界的隔阂,以及那种因专业背景和社交圈层不同而产生的、无声却深刻的距离感。

刚刚因生死考验而略微松动了一点的冰层,在这无声的对比之下,悄然再次冻结,甚至覆上了一层更厚、更坚硬的寒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狩心游戏

怀上前夫他哥的崽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