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一世长安 > 第71章 第 71 章

第71章 第 71 章

窗外的景物从初夏的浓荫而深秋的金黄,然后是覆盖着白雪的萧瑟,接着又转回春日里一片生机勃勃,时间的不会因人世的留恋而片刻放慢脚步,同样的物候变化周而复始地在关中平原一次次上演,一年又一年。

仿佛眨眼之间,五年的光阴飞逝而过,这期间,歧州历了一次旱灾一次雪灾,相对来说无论旱灾还是雪灾都要比地震、洪灾好对付,至少不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只要官府财政充足,有足够的救灾物资,就不会有大面积的流民出现。这种天灾不会只在一个州县出现,跟周边一对比,就更显出李贤的政务能力了,甚至歧州在自己本身受灾的情况下,还接收了一部分其他地方的灾民,并给予相对妥当的救助。

总之在李贤等人的治理下倒真的实现的家给人足、安居乐业,每年朝廷考评都列为上等,李贤因此受到表彰,由沛王徒封雍王。虽然潞王、沛王、雍王都是亲王,而且潞、沛、雍只是封号,并非将潞州、沛郡、雍州作为他的封地,但潞州位于晋东南,沛郡是后世的徐州,而雍州的地理范围则是唐朝京畿地区,包括长安城所在的长安县和万年县,以及周围一些属县。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就可以看出地位的提升了。

当然,这都既没有经济奖励也没有品级升迁的虚名。

经济充裕后,李贤扩建了府学,请天下饱学之士前来授徒讲学,在李显身边任职却不受重用的王勃,也告假悄悄来此地教授了一段时间的诗学。

因为生源扩大,学校教材的需求量也逐渐提升,李贤将最常用的几部儒家经典勒石镌刻,作为标准教材,供学子们参照。另一方面只好将活字印刷术人为提前,抢了毕昇的功劳。

作为印信文化发达的国家,中国人比较早地学会了偷这种“按一下就搞定”的懒,此时雕版印刷已经十分成熟,至于为什么没有发展到活字,唯一是原因就是受技术限制,因为此时还没人想到用胶泥做字印,而如果像雕版一样用木头,则木头沾水之后容易变形,使字印扭曲不平。

好在李贤还是李弦的时候,中学学过一篇叫做《活版》的课文,选自《梦溪笔谈》里记载活字印刷的部分,原文当然是不记得了,但主要意思还知道个大概。首先是制作材料不能用木头而要用胶泥。先用胶泥制好一个个字印,然后用火烧使其坚硬,字模就算做好了。印的时候,先拿一块铁板上面覆盖一层松脂、腊和纸灰的混合物,外面用铁框一框,在框里面排字模,排好一版拿到火上烤,考得底下松脂什么的半熔不熔的时候,再拿一块铁板在上面一压,就OK了。

一时之间,李贤在文人间的名声渐起。除了鹊起的名声,五年间的收获还有几个不大不小的庄园,以及由两百个军事素质过硬的军士组成的心腹卫队。

至于朝堂上,这五年倒没发生太多事,值得一说的,一个是李绩、薛仁贵攻破高丽,延续两个王朝四代皇帝的中原对东北亚战争终于告一段落,之后不久,李绩这位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战神薨逝。

再一个就是唐军在大非川大败于吐蕃,在当时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但事实上这一败却给大唐甚至整个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此次打败,大唐不得不加强了对边疆的军事倾斜,节度使的权利日益强大,从而为日后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国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太子与李治之间的关系却越发紧张,先是有次打猎,李治颗粒无收,身体羸弱李弘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打到了好多鹿,满载而归。要是别的猎物也就罢了,偏偏鹿这种动物跟逐鹿中原有点关联,李治当场就黑了脸。

紧接着,正旦日朝臣下了大朝会照例去东宫参拜,李治为此大发雷霆,弄得李弘惶恐不已,朝臣们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毕竟参拜东宫都是惯例了,皇帝好好的这是发哪门子疯。

然而不满归不满,但作为父母该尽的责任还得尽。在中国古代的文化环境下,子女的婚姻就是父母的责任,即使李忠、李上金、李素节这种被赶出朝廷十几年的,李治也少不了他们一房媳妇,何况李弘不管怎么说都是大唐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呢。

所以,李治气归气、怨归怨,眼下也得捏着鼻子替李弘操办婚事。

经过五年多的时光洗刷,前太子妃闹剧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退去了颜色,李弘现年已经二十一岁了,依照此时的习俗,男子一般在十五岁左右成婚,堂堂皇太子,帝国未来继承人已经妥妥的大龄未婚男青年了。

太子殿下再不成婚就要沦为笑柄了。不论他本人的对结婚这件事的态度是否积极,至少李治和武皇后是丢不起这个人的,太子大婚终于提到日程上来,经过多方角逐,果然裴居道的女儿最后胜出,历史似乎又拐回了正轨。

而这一点似乎导致了李治更大的愤怒,以至于对太子产生了怨恨的情绪。

*

“阿贤。”薛顗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身边跟着脸色郑重的安成。

“怎么了?”薛顗出身高门、见多识广,安成生性稳重、少年老成,总的来说都不是一惊一乍的人,所以一看他俩的神色,李贤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定然发生了什么大事。

“安成的叔父今日押送药材到歧州,洛阳近日有流言传播。”

一年前朝廷又从长安搬到了洛阳,在没有无线电通信全靠人力的时代,一来一往时间加长,歧州得到的消息越发滞后了。

“什么流言?”李贤神色一凛,问道。

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封建社会没有人权可言,统治阶级豢养的酷吏更擅长捕风捉影,万一被莫名其妙的谣言捎带上,那可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安成看向薛顗,薛顗扬扬下巴示意他来说。

“有流言说‘英王貌类太宗’。”安成说道:“王子安传信,这流言是一个叫做明崇俨的人有意放出来的。”

“明崇俨!?”李贤的头顶好似劈下一道焦雷一般。

历史上的章怀太子被废就是因为派人刺杀了明崇俨,而他之所以要杀明崇俨,原因就是安成转述的那句话“英王貌类太宗”。

“豫州刺史明恪之子。当年封禅时,因父荫授黄安县丞,如今是正谏大夫。”薛顗以为李贤发问是因为不知道明崇俨这个人,便把他的履历背了一遍,又道:“王子安说这人精通巫术和医术,圣人风疾多年,经他医治便能缓解,因此近来颇得信任,他便常借鬼神之言针砭时弊。”

虽然上辈子学过的东西忘得差不多了,但因为穿成著名的倒霉太子,他只好把仅知的一点和自己有关的知识反复回忆,免得忘记,因此历史上李贤被废的导火索,也就是这位明崇俨,是被他深深地刻在头脑里的第一号需要防备的人。

历史上,两人的矛盾从什么时候开始已不可考,李贤所知道的就是当时李弘已死,他被立为太子,然而明崇俨却跳出来说什么“英王像太宗”,之后不久被杀,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他这个新任太子,于是他的同性恋情人赵道生被抓捕审讯,这个极品怂人进一步供出李贤私藏盔甲。一个简简单单的刑事案,变成了太子要造反。

现在这个明崇俨居然自己跳了出来,虽然不是针对他,但目的很明确,就是推李显上位,下一步是不是就该趁着太子大婚、东宫忙乱,偷偷埋几件人偶、兵器进去了?

“你说这人擅长医术?”李贤心里的担忧清清楚楚地表现在了脸上,“他有没有给太子看过病?”

“这到没有。”安成肯定道:“我特意问过,家叔说他来之前见过阿冯,阿冯跟他说明崇俨没有进过东宫。”

阿冯作为雍府情报工作负责人,很多时间跟随朝廷待在两京,雍府和东宫的关系,使得他经常有见到李弘的机会,因此他的消息是可信的。

“哦。”李贤放下心。

“这个明崇俨还有个神奇之处,就是不但圣人信任他,皇后对他是言听计从,正因如此,这流言才能搅得京城震动。”薛顗道。

“他和阿显关系如何?让人去查。”

“是。”安成二话不说,转身就出去了。

李贤冷冷地笑了。放着阳关道不走,非要往独木桥上挤,掉到水里也怨不得别人了。

“王子安这是送来投名状了,”李贤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扣了扣,道:“看来他是下了决心不在英府待了。”

“英王那人,虽然不重用王子安,却要他粉饰门面的,只怕不会轻易放人。”薛顗道。

“王子安这份人情我记下了,既然他已下定决心,离开英府倒也不难,让他如此这般即可,”历史上王勃是被从他李贤府里逐出去的,照猫画虎地来一遍就行,“只是离开之后去哪儿却是个问题,总不能直接到了咱们府里。”李贤修长的手指在桌案上扣了扣,“也罢,他既然有建功立业的雄心,我也只好助他一臂之力,便去军队里历练历练吧,托郝处俊安排一个人总是不成问题的。”

安排王勃并不需要费什么劲儿,只消给郝处俊写一封信,他离开英府直接去报到就可以了。李贤说完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转而顺着太子,又想起了另一件重要的事,“阿顗,你去查查我四哥,就是被降封为鄱阳王的那位,给太子的贺表什么时候送到洛阳。”

薛顗愣了愣才反应过来李贤的四哥是谁,此人名叫李素节,乃是萧淑妃唯一的儿子,当年也曾深得李治的喜爱,只可惜后宫内向来是子以母贵,萧淑妃被杀后,李素节也被贬出京城了。

只是——“阿贤,你为什么好好提起他来?”安成出去,屋子里就没外人了,薛顗一歪身,在李贤身边坐下。

“太子大婚,或许咱们能捞到一个回京的机会,他肯定没有,所以得上表贺喜。”李贤心里没有理清楚具体怎么做,也没有想好要不要把计划告诉薛顗。

“避重就轻!你一定有什么事瞒着我。”薛顗不满地搬着他的脸,让他面对面看着自己,道:“这就说不过去了,当初咱们连换太子妃都一块干过,怎么现在反不信我了?”

“我哪有!”李贤脱口道。

薛顗拉着李贤在铜镜前并肩坐下,对着镜子里的人道:“你看看,眉头皱得都要解不开了。明崇俨的话固然讨厌,跟咱们没什么关系,陛下就算再信任他,也不会为了这几句话就动摇国本。你心里必然还有别的心事。”

“萧庶人可不是只有李素节一个儿子,据我所知我还有两个姐姐,这两个人直到现在还没有成亲。这两位的年纪比鄱阳王都大,若是太子想起她两位,以他那个孝悌仁爱的性子,会坐视不管吗?若我是七郎,必得想方设法逼得他不得不为两位公主求情,从而被皇后厌恶不可。”

有一种说法,说李弘之死就是因为同情幽禁在掖庭的义阳、宣城两位公主,请求将她们放出来成亲,因此触怒了武皇后而被毒死的。不管是与不是,防患于未然吧。

“不行!”薛顗用力扶着李贤的肩膀,让他看着自己,严肃地道:“你明知道有风险还准备自己做?太子毕竟是太子,他有嫡长子名正言顺的身份在,身边还有整个东宫,有无数一肚子儒家典籍的大臣支持,就算要废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废的。而你,在内既没有无法撼动的排行优势,也没有父母格外的宠爱,至于外援,就更谈不上了。如今在歧州本来就是形同发配,你又何必蹚那滩浑水呢。”

李贤抬头看着薛顗,见他眼中浓浓的担忧正环抱着自己小小的身影,心头萦绕不去的阴云便渐渐消散了。“咱俩认识这么多年,我哪一件事办的让你觉得我是个傻子了?”李贤笑道,“我不过是想看有没有机会见缝插针而已,要真像你说得那么蠢,还管什么鄱阳王啊,我直接上表不就得了。”

薛顗想了想,倒是这样,于是松了口气,也笑道:“我这不是关心则乱嘛。”说到这儿又忍不住气得伸手在李贤身上一阵胡噜,“不准冒险,听见了吗!?”

“是是是,瞧你说的,好像我是没事找死玩的人似得。你这人也是,好端端地担心我做什么,还是说你听见什么——?”李贤前一句话还是玩笑,说到后面,不由得郑重起来。

“我钟情于你,看不得你受一丝委屈,行了吧。”薛顗没好气地脱口而出,说完自己也愣住了,仿佛一个一直深埋在心底,即使自己也不愿与之面对的心意,在不经意间被翻出来见了天日一般。他不禁小心地偷眼去看李贤。

李贤仿佛没听见他的话,又陷入到他自己的沉思中。想了片刻,终于抬头问道:“你有没有觉得,自小皇后对我就不比其他几个兄弟亲近。不是说他对我不好,说实话,除了跟太子比,从师傅到府邸,该有的我都有,甚至比七郎的更好。我是说那种感觉,就是,就是总觉得她对我有些疏远。”

“这——你一说倒好像是这么回事。”薛顗眼神里透出来的全是不确定,“不过也正常吧,你既不是最大的,又不是最小的,不是唯一的女孩,还不像英王成天闯祸,所以皇后分到你身上的关注才少了些?”

是这个道理,但感受骗不了人,“我总觉得是不是无意中做过什么事得罪过她。”李贤皱眉道:“日后若是回京,你能不能旁敲侧击地问问你阿娘。”

“好。”薛顗一口答应下来,又道:“不至于吧,自我认得你,皇后就是这样的,你那会儿才多大,就算错能错到哪去,让她记恨这么多年?”

“也不一定,记得《郑伯克段于鄢》吗?庄公是为什么不被武姜喜爱的?总之悄悄问一下姑母吧,如果没有,也去去我的疑心。”

前世李弦不是专门研究隋唐史的,中学历史课只提到武则天当皇帝,至于什么李弘啊、李贤啊的,还是他看课外书看到那么一点,可惜因为是课外书,不考试的,他就随着兴趣挑着看,章怀太子和武则天之间的家庭矛盾,恰恰是因为没有兴趣而囫囵吞枣过去的部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小船三年又三年

第八年新婚

错号后

北岛长夜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