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代号鸢/策广]共饮一江水 > 第13章 第 13 章

第13章 第 13 章

你睁开眼,陌生而熟悉的消毒水的气味扑鼻而来。

好痛……

你低头去看——手臂打着石膏,腿上也缠了不少纱布。

不是溺水吗?怎么会摔成这样?掉下去的时候水被抽干了?

“吱呀——”

门被打开,导师带着师兄师妹们走了进来。

你热泪盈眶,声情并茂道:“师父——!”

你像螃蟹一样挪过去,抱着他们:“我好想你们啊!”

师父一脸嫌弃,摘开她坐在病床旁边。师兄惊呼“不要害我”然后迅速躲开了,只有师妹抱着她贴贴。

“师姐今天这么热情啊?”师妹捧着你的脸看了又看,“唉,前几天那副呆呆的模样倒也别有一番风味,但还是这样不三不四的我最喜欢。”

你一巴掌扇过去,痛得自己嗷嗷叫。

师妹马上拿出手机拍下她扭曲的模样,笑着呼唤着她坐下,一边问她今天情况怎么样,一边剥起了橘子送进自己嘴里。你这才想起来还有手机这种东西,慢慢挪回床头,在抽屉里找到了自己的手机。

[妈妈:今天怎么样?恢复一些了吗?]

[AAA工地甜心:今日安好,勿念。]

[妈妈:?]

[爹:?]

完了完了完了完了。

你赶紧发了一堆表情包过去,解释说自己前两天躺在床上看古装剧看得太困了爱你们么么么么么么。

“还玩,”师父没好气道,“项目都要结束了,你这次回去怎么写报告?”

“都交给我!”

你万分感激——毕竟师父这么说就说明你还在项目组里!

你兴致勃勃:“这段时间有发现什么吗?”

“倒是没什么,”师妹不舍地喂给你一瓣橘子,“除了你挖出来的,基本上就是常规的生活用品。”

“我挖出来的?什么东西啊?什么级别的?”

你努力调取着记忆,师妹从包里拿出一叠手绘的图纸:“有贵重物品,但数量很少、腐朽得也很多,暂时没有发现文字资料;唔,有个东西比较特别,你看看;然后根据形制,现在目前能确定的是,时间应该在宋元及以后,是平民墓……师姐,你这是什么表情?”

你目瞪口呆,橘子掉在床上。

翻开封面,第一页上赫然是片拓印——是那枚印章!

师妹凑过来看了看,“哦”了一声:“这就是你掉下去那天保护的那个东西呀。我们翻了好多文献了,完全不知道这画的是什么,像人又不像人的,印章腰身部分还刻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花纹,感觉不能是什么正式的章吧?”

腰身的花纹?

你又翻到下一页,看了看印章其他方位的图像拓印——花、桥、弓箭、稻穗、大象、火铳……还有拨浪鼓???

啥意思?谁刻的?他俩没走啊??

不对不对不对,他俩没走的话你就消失了!而且以孙策的脾气,谁动这个章他不得把那人空手撕了?

你抓狂地挠着头发,导师淡淡地看了她一眼:“有头绪?”

你摇头:“这谁能有头绪……本地有这种传统吗?”

“当然没有哦,”师兄道,“谁敢动祖宗的东西?”

“也……说不定啊,”你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平民墓的话……说不定第一个拥有的人觉得有意思就刻了一个、然后后边的人觉得第一个人有意思又跟着刻了一个。”

师妹斜眼看你:“你套娃呢?”

师父不甚赞同:“‘说不定’是不能服人的。你对文献信息比较敏感,试着再找找。”

“哦,好啊,”你应了一声,顿时来了兴趣,接过资料收好,“那我先看看。”

你在老乔那边待了三个月,这边却只过了不到一个月。最近雨水多,上半年的考古工作只能暂时收关,大家着手准备做阶段性报告工作。

你翻阅着手中厚厚的资料,不停勾画、贴标签,然后再按照标签颜色分类,方便进行二次、三次整理。

别的东西都好说——你申请了方志馆、图书馆和档案室的借阅权限,能查到不少信息;唯独这个印章——老乔明明是在杭州捡到的,怎么在西川出土了?还有这些奇怪的图案,至少就有两个朝代的刻画痕迹。

老乔之后在做什么?这个印章之后经过了哪些人的手?

西川这边的资料里没有更多线索了,那么,从杭州那边反推一下呢?

你打开了杭州的方志与史书页面,从地方志和正史查起。

至元十年,临安之战,元军断绝了宋军渡江的通道,南宋灭亡;至元十五年,临安改杭州路,物华天宝,被记录在远道而来的马可·波罗笔下;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改为杭州府,几次调整行政区划以调配资源、发展城市;康熙元年设浙江行省,再次重新疏浚西湖。

战乱、移民、调兵、商运,每一件事看起来都有可能让这个印章被带到其他地方。

会是谁第一个在这上面刻这些东西呢?你毫不怀疑是老乔开的这个头——你能想象到那个场景,一切尘埃落定,老乔看完话本,在夜里再次拿起那个印章,决定刻上一些东西,表明这不仅属于孙策和广陵王,更属于她自己。

“没有头绪?”

老师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你揉揉干涩眼睛,活动了一下筋骨:“完全没有。”

老师看了看她的屏幕,不甚赞同地摇摇头:“我知道你想从什么地方入手;但如果没有史料支撑,那就先放着吧,放在陈设展里,说不定冥冥之中会有线索。”

你还是有些不甘心:“那上面的图案呢?也不管了吗?”

老师问:“你觉得是什么?”

“我——”你差点脱口而出,顿了顿,道,“我觉得像偶像化的真人。”

老师倒了杯茶,示意你说下去,你只能硬着头皮、把信息遮遮掩掩地说了。

“……所以,根据蚀花红玉髓在古代中国的传播范围加上东吴的势力范围、西王母传说在东汉的流传,我觉得,有可能是某个人雕刻的、偶像化的真人。”

“证据呢?”老师问,“况且,东汉末的东吴地区并非只有西王母传说,佛教、道教早已传入,你如何排除它们?”

“我……排除不了。”

你低着头,有些失落。

你劝他们离开时,说的是只有留下证据才能证明他们的存在;可如今证据留下来的,你却无法为他们正名。这个印章本来随他们的来自另一个时空,那个时空里的他们已经不存在,如果连这枚印章也不存在了,真的不会再有人记得他们了……

我……当时在夸夸其口什么啊……

“你啊,”老师叹了口气,“不是什么事情都能获得诠释的。但只要重见天日、善加保存、被人看到,或许就会有那么一天。”

你知道老师在安慰她,也只能打起精神,勉力点头。

老师看了看你:“刚刚接到通知,这批文物在清理后会和和另一批平民墓葬联合展出。发掘的时候你错过了,那讲解就你去吧?”

“嗯 ,”你应下,心不在焉,“好,师父。”

老师接着道:“另外那批平民墓葬——是在杭州出土的。”

你脸色骤然转晴。

“杭州——!师父——!”

老师熟练地躲开,指着你道:“没大没小的。”

“我我我,”你着急得话都捋不清楚,“我、我想多请几天假过去可以吗?我、我走程序的!我年假、年假还没用完吧?病假算年假吗?”

“急什么,还有大半年呢,”老师道,悠哉悠哉,“联合展出,你需要和那边同事多打交道,资料共享、想想串词。电话里说不明白,明白吗?”

“哦!”你立即意会,“明白!”

“还有,讲解词要通俗易懂,你明白吗?”

你用力点头:“明白!”

没过多久,那边就发来了相关资料。这次你找到了论据——这批文物里有一些相似的器具,比如银簪、瓷器。两边的报告还在等待,你和对方对接人聊起这些时都很是激动。

“说不定真的有联系呢!到时候牵扯出一个大家族的迁徙或者什么大的历史动向,”她畅享着,高高举着拓印,“而且你看,这座桥还蛮像苏堤上的桥,我觉得真的有可能诶!”

你本来没觉得,但她这么说,好像真的越看越像诶!

“如果是的话,那真是君住长江头——”

你“哈哈”笑道,接道:“我住长江尾。”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击掌:“共饮一江水!”

一场展览往往需要提前很久就开始准备,你如愿频繁往来于西川与杭州之间——就是忙得晕头转向的,完全没精力好好再逛西湖。你不由得怀念起宋代的慢生活,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应该是你上学之后过得最悠闲的时候了。

有天晚上实在累得不行了,看着资料便睡了过去,半夜被冻醒时你坐起来,拉开窗户——满城风雪。你想起了无数场雪,裹着衣服出去看雪,街上全是仰望着的人。你找了个视野好的地方,把随身揣着的印章拓印拿出来,和他们一起看着湖心。

当然,第二天就感冒了。

父母在外旅游、特意来杭州照顾了你几天,从这次受凉数落到工地上的事,又提起了你小时候“不让人省心”的那些事情。你听得耳朵都要起茧了,想逃也逃不掉。

“你们也不厚道啊,”你抱怨着,“为什么不告诉我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父母面面相觑:“你怎么知道的?”

你在心里腹诽:最奇怪的是我为什么不知道吧?这么好的八卦、这么多年怎么都没人和我说过啊!

……早知道的话,就不那么担心孙策他们会消散了。

你压下心里下一个呼之欲出的念头,沉沉睡去。

朋友们仍旧难得一见——找一个大家都有空的时间跟找一个完美的梦中情人一样难。好在,只要还没加班猝死,再久也会有碰面的时候。聚会时电视上又播报着疑似孙策墓的讯息,你看得出神,朋友笑着打趣,问你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三国了。

你只是摇头,打着哈哈糊弄了过去。

图书馆、档案馆、学校、史志办、家、杭州、西川,别人三点一线,你天天给自己画多边形,不知不觉,已经又是春天了。等又一次倒头睡在沙发上被闹钟叫醒之后,你睡眼惺忪地打开手机——收拾出发的行李。

来年三月,杭州。

虽然这大半年里你已经来过很多次了,但这次不一样,你要好好地讲出这些故事。你有些忐忑,坐在靠近窗边的位置,在城市上方找着西湖——在那里。还没从这个角度看过呢,短了些?还是长了些?

一出机场便遇上了来接你们的人,当夜应酬,你因为脸色不好逃过一劫,在西湖边坐了很久;第二天例行预演,本市单位的讲解员负责给提前参观的人讲解。你的注意力全在熟悉动线、灯光、展牌和讲解词的修改意见上;第三天休息、第四天再次排练,第五天,正式开展。

“呼——”

你起了个大早,画完淡妆出了门。最后一次交接,你戴上耳麦,挂上标准的笑容,深吸一口气——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闾阎安堵——繁城之下的市民生活’临展,我是本次的讲解员。说到市民生活,或许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清明上河图》;正因此图,我们得以一览古人的生活乐趣。唐宋以来,世俗之风愈盛,世俗画、世俗诗层出不穷,作品的中的世情百态不仅是艺术,更是当时之人真实的生活。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生活也不尽相同。去年,西川、杭州两地都发掘出了宋元时期的平民墓葬,那么,它们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呢?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进入展厅,让我们一起体验南宋以来西川、杭州的市民生活吧。”

……

……

……

“……古代的中国有着明显的阶级划分,但正因生活富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愈发旺盛。在中央政府无法及时通达地方的时代,市民们先于政府、自发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在饮食起居、衣食住行上探索着社会的上限;正是这些积极的需求,为技术、科学、文化等孕育了滋养它们的土地。”

你回身,站在展厅出口处鞠躬:“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次再会。”

展厅处响起了掌声,有人说了几声“好”,有人小声说着“谢谢”。但很快,人群散了,三三两两地讨论着方才讲解的内容。

“好神奇啊!那个例子还蛮有意思的诶,一个印章,也不是名人的,为什么会被流传那么久啊?”

“是啊是啊!我也好好好奇啊!那个图案、诶、你不觉得眼熟吗?像不像咱们刚刚看的汉画像石展厅里那些神的风格。”

“啊?你说西王母啊?有点不像吧?”

“就是不像才更有意思啊!你想想啊,有没有可能,刻章的那个人就像我们搞oc一样,把自己cp啊自己推刻成佛。”

“我靠这都给你嗑到了??那那些其他的图案呢?”

“我猜完一个了!该你了啊!”

……

直到最后一个领导也走了,你终于可以放下早就笑僵了的肌肉。

腿腿腿……腿好痛。

你一瞬间泄下气来,挪到一个人少的角落,揉着脚踝。

“嗨!你在这儿啊!”工作人员突然出现,递给你一瓶水,“辛苦啦!开展第一天总是很累的。下次轮班是多久?去办公室休息一下吗?”

你算了算时间:“没多久了,我想接着看常设展。”

“好啊,”对方热情道,“那去换个衣服换个鞋吧?不然老有人在身后跟着你。”

你笑着答应,在对方的指引下在员工休息室简单套了个外套,换上了平底鞋。

活过来了。

广动了动脚趾,疼痛缓解了一些。唔,前几天已经看到了唐五代,那今天从宋元开始吧。

今天是临展的初展日,早上十点过,正是人多的时候,一些游客看起来还有些眼熟。你把外套往上提了提遮住脸,戴上耳机,听着里边的语音讲解,一边看,一边走,时不时还要蹲下来看看讲展牌。

这可是杭州,是南宋的都城所在,好东西多得简直暴殄天物,五大名窑的瓷器品相不算特别好的,在这儿都不一定能混一个中心讲解柜。你觉得好笑,悄悄说,要么你自己飞到西川吧,不能混个镇馆之宝那也是镇厅之宝。

担心着之后轮班班,你有些心不在焉,每听一会儿就要往回拉进度条。你嫌麻烦,干脆切成到了音乐界面。这不,一心多用总会有报应的,一个不注意,你蹲下的时候把脚给扭着了。

你轻轻扶住展柜龇牙咧嘴——也是有缘啊。

缓了一会儿,你感觉好些了,勉力站起来——这是一块残碑。

“长河扬……山陵广……”

对面有人念着,你愣住了。

“腾转……万里?晓风逐榆桑。千载苏堤依……依旧是?什么什么曾记,什么什么郎?”

那人留着清爽的短发,明显打理过,但头顶仍有几搓头发杂乱地翘着。他穿着板正的衬衣,与这稍显稚嫩的发型和脸配着,有种诡异的和谐。

“……断桥曾记,鬓发簪花郎。”

那人像是被吓到了,抖了一下,看到展柜对面的人后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哦……灯太暗了,看不清,”他道,“后边的呢?”

你看着他,浅浅地吸了口气,稳住自己的声音,往残碑上看去。

“云游至何方?双阙残土,昆仑路罔。”

“来时还饮一江水,更再祝、一枝相逢,三月好春光。”

残碑上的每一句落下的字迹都不一样,有的方劲古拙,有的法度端严,甚至还有小孩儿的笔记。

你认出了其中几个字——那是老乔的笔记。

对面的“唔”了几声,努力斟酌,半晌,道:“……这个碑,还挺有意思的,是在秀书法吗?”

看起来有点尴尬,眼角的皱纹都被假笑堆起来了。

“有可能吧,”你看着他,笑得欣慰,“也可能,是一群人续写的呢?”

“嗯……”

话题终结,对于萍水相逢的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你礼貌地点点头,移开目光,朝下一个展柜走去。

“诶!老大,对方单位早就到了,你怎么在这儿?”

你下意识回头——他也在看着你。后来之人揽着他的肩膀,顺着他目光看到了你。男人发出了奇怪的声音,被狠狠地戳了一肘。

“你在这儿啊——”工作人员来找你,“该准备了。”

你应了一声。心下几分权衡,最后回头,朝两人道:“再见了。”

两人愣了愣,忙回道:“再、再见。”

你笑着回身,利落地脱掉外套、摘下耳机。方才的游客认出了你,你笑着同他们打招呼。

戴上耳麦和工牌,在被关掉之前,耳机暴露在空气中,震躁出了最后一段旋律:

“我——肯定,在几百年前就说过爱你——”

“只是你忘了,我也没——记起。”

背后悉悉索索的声音传来:“这不是宋朝的碑吗?那个时候苏堤就建了千年了?”

“不知道!说不定是愿望?……”

这一篇也完结啦~也是偶尔和朋友提到的脑洞,在漫长的通勤路上剧情想了个大概。

之前写东西总是很抓细节,但是由于情节设置不足,连我自己都能感觉到剧情节奏是有问题的。所以这次和朋友说想搞个轻松吐槽小甜文——但是人,人嘛,人就是会被惯性影响,所以即使是吐槽流的文还是写了那么长。

里边融合了很多和朋友聊过的东西,比如策在水上写书信那里,是我们曾经提到过《三国恋》里的“长江水面写日记愿你也能听见涟漪”;除此之外,那真是私货大集结了,考古啊杭州啊穿越时空的生生世世爱啦吧啦吧啦。

情节里还有一些硬伤,但是想到体量也就不能再编解释了。最后的三四章是在某个周末突然灵感大爆发的时候写完的,后来再看几乎也没有要改的东西,也算是非常难得的体验了。

这次假期出游,早在这篇写完前就定了杭州。开始更新之后数了数日子,发现除开长时间出行的日子,更最后一章的时候恰好能到杭州,

昨天也去西湖逛啦~四十度的高温,因为听说蠓虫很毒,特意买了长裤防护着,闷出了一身汗。和朋友走了一晚上,一看地图也只绕了不到十分之一吧,我就知道我又OOC了,不过无所谓。

走到某个湖边的路口时,我们停下来看相机,发现正好有对情侣在我们前方。男生在弹吉他,女生自己也汗涔涔的,但是在给男生扇扇子。上班之后死灰一样的心好像又复活了一些,于是给他们拍了照片,i里i气地问他们需不需要。最后获得了他们又弹一首的限时演出,然后我们就走了。

当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情节我抄了。

或许以后还有吧~之后再见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 13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宁得岁岁吵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咸鱼暗卫打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