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教室里大多数人都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孤独之中,每个笔尖的摩擦声,像是一场无声的角逐。可在这片沉闷里,夏瑶知渐渐意识到,她不再孤单。因为有一个人,他的偏爱已经不再遮掩,甚至显得明目张胆。
午休的教室,阳光透过窗户洒下,光影斑驳。大多数同学趴在桌子上补眠,只有零散的几个人还在奋笔疾书。夏瑶知正写到一半,笔尖忽然“咔哒”一声断了。她愣了一瞬,看着笔芯断裂的地方,心里冒出一丝无力感。正当她犹豫要不要去借笔时,一支新的中性笔被放到她的桌角。
“不是说你昨天那支坏了?”顾徊的声音低沉,语气却平稳的给人暖暖的安心。
夏瑶知抬头,对上他看向她的视线。他神情淡漠,像只是随口一句,却透着一种笃定的自然,好像这一切本该如此。“你怎么知道……”她小声问。“你昨天借了两次笔。”顾徊语气冷静,不多解释,把手揣进兜里,转身走回座位。
夏瑶知愣了一会,指尖轻轻抚过那支笔。那分明就是她常用的型号,甚至连笔尖的粗细都一模一样。她心里忽然泛起一阵暖意,像夜色中点亮的一束微光,悄然驱散了紧绷的孤独。周围的同学忍不住小声议论:“顾徊这也太明显了吧?”低低的笑声在空气中泛起几道涟漪。
她看向顾淮,眼神里是害怕和担心,可顾徊没有丝毫躲避。他背影挺直,眼神冷静,不做任何掩饰,仿佛在向全世界昭告:这是他心甘情愿的偏爱。夏瑶知攥紧了那支笔,唇角悄然勾起。那一刻,她忽然觉得,顾徊与她之间的那层疏远正在慢慢瓦解。
晚自习的气氛沉闷压抑。时钟滴答作响,题海铺满桌面,空气仿佛都要凝固。夏瑶知正埋头解题,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长时间的紧绷让她眼前一阵发晕,手指有些发抖。就在这时,一包糖“啪”地落在她桌角,和那天的牛奶一般。“写慢点,”顾徊淡淡开口 “别又头晕。”
夏瑶知再次抬眼望向他,少年正侧身撑着下巴看书,神情懒散,却在不动声色地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那一刻,心口像被轻轻击中,涌出一股细密的暖流。透明糖纸在灯光下闪着微弱的光泽,像被打磨过的星子,这是他们刚成为同桌时,她送他的糖。夏瑶知指尖轻轻触碰,忍不住低声笑道:“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细心了?”
顾徊没有回答,只是转头看了她一眼,眼神有些骄傲和坦然,没有丝毫回避。那目光像是一种默契的告白,明目张胆,又无声胜有声。她的呼吸骤然一乱,耳根泛起微热,慌乱地低下头,却握紧了那包糖。
周围有同学起哄:“顾徊,这也太明显了吧!”
教室里响起几声附和的笑。可顾徊只是抬起眼,目光凌厉而坚定,声音掷地有声:“不然呢?”寂静立刻吞没了笑声。没人再敢开口。
夏瑶知不禁垂下眼睫,唇角却抑制不住地微微上扬。她忽然明白,比起那些日子里的小心翼翼,如今他们终于愿意并肩,愿意卸下防备。那段被雾气笼罩的距离,已经越靠越近。
自习下课后,夜风清凉,吹动两侧的梧桐叶簌簌作响。街灯昏黄,两道影子并肩延伸在地面,时而重叠,时而分开,像一首静默的诗。
夏瑶知攥着手里的糖,唇角带笑,却在心底涌起隐隐的酸涩。她知道,他的偏爱已不再是秘密,他的守护甚至是明目张胆。可是,她同样明白,这份温柔不会永远停留。家里早已替她做了决定——高三结束,她要去国外读书。
她想告诉他,可又不忍心破坏这一刻难得的安宁。于是她只是抬头,看向身旁的他。夜风吹动他的发梢,初恋的酸涩和心动已在此刻悄然发生。她的笑容柔软,却带着深深的脆弱。
几天后,顾徊去办公室找老师签字。路过走廊时,里面传出隐约的谈话声。
“夏瑶知的留学申请材料已经基本准备好了。”老师的声音平静,“只要成绩保持住,就能顺利出国。”
顾徊脚步骤然一顿。掌心的书页因为被攥紧而泛白。他站在门外,指尖僵硬,呼吸像被什么堵住。心口猛地一沉,像被利石击中水面,溅起的涟漪瞬间扩散,翻涌成巨大的波涛。他转身离开,背影冷硬,目光沉暗。风从走廊的尽头吹来,带着寒意,却吹不散他心头的压抑。
那晚,他一个人去了和她一起去过的那片操场。夜空辽阔,繁星稀疏。风呼啸着吹过,仿佛要将少年胸口的郁结撕裂开来。顾徊仰起头,眼眸漆黑而冷冽。原来,真正让人害怕的,并不是道别。比告别更寂寞的事,是在心意正浓时,看见未来的分岔。
他想起她安静低头时的模样,想起她小心收起糖和笔时眼里的光亮,想起第一次见她的明媚。那些细微的温暖,在此刻都变成了一种隐隐作痛的讽刺。
而此时的夏瑶知,并不知道顾徊已经听见真相。她仍旧坐在书桌前,把那支笔、那包糖安静地放在抽屉里,心底涌着小心的喜悦。她以为,他们的距离正在慢慢靠近。可她不知道,她的秘密已悄然撕开裂口。
糖能化开苦涩,笔能寄托心意。他们不再疏远,渐渐靠近,解开了心结。可比告别更寂寞的,是未说出口的未来,正悄然站在两人之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