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天,陈瑞玉累的吃饭都不想抬手。
今天葛女士下午刚针灸完,晚饭是她做的,清炒空心菜,青红椒牛柳,还有一个冬瓜虾仁汤。虾是村子里池塘里养的,天然养殖,没加激素,捞出后去虾线剥壳,肉质Q弹,非常新鲜。
今天詹明丽不在,她邀请宋绮珍来她家吃饭。
她家房子也是由詹明丽设计的,不过只有四间卧室,她们姐妹在楼上住,妈妈在楼下住,还有一间是客房。她家住宅面积跟詹明丽家差不多,所以客厅和厨房空间都更大一些,院子也大。
宋绮珍第一次来她家,陈瑞玉带她参观了一下,可能是新家入住没多久,家里人又少,就显得有些空荡荡的。
三个人围坐在圆形餐桌上,宋绮珍的碗里饭盛的满满的,“绮珍脸上有点肉了,刚来的时候太瘦了。”葛素英就喜欢看孩子吃饭,吃的越多就越开心。
宋绮珍吃的正香,听到这话摸了摸脸颊,确实是胖了些,“是胖了,这得感谢您和詹明丽的投喂,每天的饭菜都太可口了。”
陈瑞玉没什么胃口,懒懒的喝了一碗汤,就不想吃了。可是也没有放下筷子,有一搭没一搭的陪着她们二人吃着。
“妈,现在人都不喜欢被说胖了。”
“说胖咋了?那证明家里有东西吃,以前我们小的时候想吃胖还没有机会呢,家里兄弟姐妹多,地里收成又少,别说鸡鸭鱼肉,就是白米饭也不是顿顿都有。”
陈瑞玉一听妈妈又要开始讲小时候的事,冲着宋绮珍挑了挑眉,一副你看她又开始了的表情。
其实她喜欢听妈妈唠闲话,因为她信奉表达欲是人类情绪健康的基石。她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智能机和家庭网络都还未普及,因为要省电话费,妈妈每次给她打电话都是捡重要的说,闲事一件也不说。
后来妹妹告诉她,妈妈有点孤独。
虽说村子里有很多可以聊天的人,可有些事情还是只想跟女儿讲。
陈瑞玉从未觉得妈妈的倾诉对她来说是一种负担,因为她也同样有很多事想跟妈妈分享。从小到大,她们母女俩的关系,更像是一起并肩走来的盟友,彼此信任,互相理解。
宋绮珍很喜欢她们母女之间的互动,轻松自然,有独属于母女之间的小亲昵和无所顾忌。
而她的人生关系里,也曾有过这样温馨的时段。
罗母是一名律师,主攻刑事诉讼,工作很忙。和宋父结婚后生下龙凤胎,产假结束后就重回职场,宋家姐弟俩基本是由老人和保姆养大的。
她被抱养到宋家后,罗母也没有厚此薄彼,一样的冲锋在事业第一线。但是每年寒暑假都会抽出半个月的时间带他们出去旅行,周末也都会尽量回家陪她们,不想让孩子们母爱缺失。
因为她年纪最小,是家里最受照顾的那个,初中的时候她情绪不稳定,罗母有时间就会跟她聊天,听她絮絮叨叨的讲学校的那些小事,陪着她渡过了敏感的青春期。
不过后来她跟着宋绮珍去了德国,两地有时差,加上她知道了自己并非亲生,母女关系慢慢就疏远了。
回国后她在外独住,工作忙又要跟行程,也很少回家,每次都是老人们电话催的急了,她才匆匆忙忙的回家看看。
可每次一到家,她都是被四位老人围着,很少能有跟爸妈单独聊天的机会。
陈瑞玉感受到了宋绮珍的情绪低落,用筷子敲了敲她的瓷碗,催道:“赶快吃吧,天气预报有雨,咱们早点回去。”她今天去民宿住。
葛素英也说,“是啊,最近雨水真多。下雨不怕,就怕有风,不过今天我回来的时候,绳子都拉紧了。”
说什么来什么,她们回到民宿刚洗漱完,便听见雷声大作。
陈瑞玉刚开始还不担心,因为一般雷声大雨点小,累了一天准备睡了。可没一会儿便起了大风,她又穿了衣裳起来。
宋绮珍上午睡多了,还不困,便在中厅整理起早上拍的素材,想着是否能再收集些素材,制作一个有烟火气的视频。听到楼下有开门的动静,也跟着下了楼。
“这么大风,你出去干嘛呀?”刚走到楼梯拐角处,便看到陈瑞玉要推门出去。
“风太大了,我去大棚那看看,固定绳索别松了。”说完便头也不回的往外走。
宋绮珍踢拉着拖鞋赶到门口,想要阻止,人都已经没影了。隔着玻璃窗看风越来越大,院子里的玉兰树头冠已经被风吹的挨了地,眼看腰枝都要折断,门口的珍珠串也被吹的纠缠在一起,叮铃作响。
好在雨还没下来。
她有些担心陈瑞玉,担心她那小身板,再被这大风给吹跑了。
犹豫再三,她在腿腕上绑了两个詹明丽健身用的沙袋,又手里拎了两个,便推门出去。
一出门她就被吹的险些站不住,还好有沙袋撑着,虽然走的慢,但还是能走的。
推开大门,她就看到整个村子里的灯都亮了起来,路上还有拿着手电筒出门的人。她想起陈瑞玉走的时候没有带手电筒,又转身回去打电话给詹明丽,问家里的手电筒在哪。
拿上了装备再次出门,就看到大棚方向已经有手电筒在闪,就着光亮,她看到大棚上方,白色塑料膜正随着大风上卷飞扬。
菜棚被大风掀开了。
她没再犹豫,努力逆着风往前跑。
陈瑞玉母女俩蹲坐在菜棚的两边,各拽着主绳的两端,大风呼呼的吹,缠绕在身上的粗绳一阵又一阵的放松收紧,陈瑞玉都快要被带飞。
可母女俩都不敢松开,当初搭棚子的时候,陈瑞玉选的钢架材料都是上乘的,根基又扎得稳,本能经得起这种大风。但不知道怎么回事,菜棚塑料膜竟然破了口子,被大风撕得越来越大,上下气流卷着它往上拔,带的钢架吱呀乱响。
她们现在拽着主力绳,是怕钢架被拉变了形。
葛素英这边还好,绳索没有脱离石墩,她只用拽着别让它挣脱。陈瑞玉那边是绳子已经被扯断,她只能先把绳子系在身上,等风势变小之后,她再系回石墩上。
现在风太大,她们母女二人分身乏术。
正低头想着办法,却看到有人拿着手电筒过来,逆着光,她也看不清来人的模样。
走进了才发现是宋绮珍,风声太大,两人也无法对话。宋绮珍看清眼前的形式,见陈瑞玉都快要被绳子拽起了,叹她真的是不要命,比划着让她赶快把绳子解开。
陈瑞玉摇了摇头。
现在也不是争执的时候,她只得先蹲下身子,把另外两个沙袋绑在陈瑞玉身上,帮她加些重量。
陈瑞玉指了指一旁的石墩,绳子原本就是固定在这个重达百斤的石墩上。
宋绮珍明白了她的意思。
绳子还绑在陈瑞玉身上,两人一起拉着,往石墩上凑。
绳子甚至比宋绮珍的手腕还粗,特别难打结,好在石头上打入的有未封闭钢圈,只要绳子先挽好扣,再穿过石洞将绳扣挤压进钢圈内就可以了。
两人合作,陈瑞玉出力,宋绮珍按照她的指示挽扣穿洞,约莫五分钟后终于重新把绳子固定上去,期间陈瑞玉一直双手拽着绳子,手上已经被绳子勒出了皮,有血丝渗出。
宋绮珍为保持身体平衡,一直蹲坐在地上,但还是被风吹的直发抖。
陈瑞玉再指着其他乱飞的绳子比划,宋绮珍点了点头,正欲站起,风势太大,她没站稳就要摔倒。刚站起的陈瑞玉赶紧拦腰抱住了她,田地里本就崎岖不平,两人一起歪倒下去。
陈瑞玉紧紧的将宋绮珍抱在怀里,后背触地,肩胛骨被土块硌的生疼。
宋绮珍趴在她的身上,听到陈瑞玉闷哼一声,忙抬头去看她有没有事。两人离得极近,手电筒的光照着,衬的陈瑞玉的脸色煞白。
宋绮珍吓着了,捧着她的脸大声问她有没有事,陈瑞玉摇了摇头,示意她先起来。
此时宋绮珍才反应过来两人正紧紧贴着,陈瑞玉本来穿的就是睡衣,领口比较低。现在衣服被往下拉扯着,雪白半露,宋绮珍能清晰的看到其中的沟壑,她忙翻身起来,回头去拾起旁边的手电筒。
陈瑞玉也扶着肩膀坐了起来,转动了两下脖子,想要缓解下后背的疼痛。
宋绮珍以为她已经整理好了,拿着手电筒转身的时候,看见她衣服还是歪歪斜斜的搭着,她又装作低头去整理自己腿腕的沙袋。
好在陈瑞玉只坐了一会儿,便挣扎着起身,拽着宋绮珍往前面走,她要去绑别处的绳子。
雨已经下起来,伴随着狂风,打在脸上生疼。
风太大,两人只能互相扶持着往前走,绳子被吹的偏移了方向。好在绳子够沉够粗,并没有被吹的太高,陈瑞玉踮着脚拽住,示意宋绮珍继续配合她。
有了刚才的经验,宋绮珍这次没有太费力气。
两人正忙着,又有手电筒的光照过来,有三个身影走了过来。
是平时在这里做工的嬢嬢。
她们看这边有了人,就自觉的去了对面帮葛素英,六个人沉默却又默契的忙碌着,终于将所有绳索重新固定。又一起来到大棚内,几人合力扶着三角梯,由陈瑞玉爬上去,将随风狂摆的塑料膜用镰刀划开,留下一米左右的宽度。
这样可以减少风力对钢架的拖拽。
这些事情做完,大棚主体算是保下来了,可是棚里的蔬菜,被吹的七倒八歪,搭的竹架被吹倒大半。
瓜果落了一地,葛素英没忍住,泪水顺着雨水往下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狂风大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