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沐云没有沉浸在九连胜利的喜悦中,她的时间宝贵,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进行她的“战场侦察与研究”。
她深知未来战争的形态,更清楚技术保障对减少伤亡的重要性。她向秦汉勇申请,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由战士陪同,前往驻地周边一些具有典型地形地貌的区域进行实地勘测和数据收集。
她记录不同土壤的导电性、不同植被对无线电信号的衰减影响、山体对雷达波的反射规律……她甚至偷偷收集了一些废弃的金属零件和电子元件。
没有人知道她要做什么,只有顾一野隐约猜到,她正在进行的是一项极其重要且超前的工作,他主动担任了她的“护卫”和助手,帮她拿设备,记录数据,并提出一些从军事角度出发的见解。
“这里的黏土层很厚,雨季时会对地下埋设的线路通信产生很大影响。” “那片竹林,对微波信号的屏蔽效果比预期强,可以作为天然干扰区利用。”
苏沐云惊讶地发现,顾一野虽然缺乏系统性的电子学教育,但他的知识面广得惊人,物理学、地理学、材料学都有涉猎,并且总能从战术角度提出独到看法,这完全得益于他常年累月的自学和思考,他们之间的交流,从单向的输出,变成了双向的、互补的启迪。
最重要的,是那个扫雷装置。苏沐云永远记得原著中张飞排长牺牲的惨剧——由于顾一野误触了连接着□□的木板,张飞去救他所导致,她决心要从根上解决这个问题。
她利用收集来的废旧材料——一个旧的军用水壶、几根弹簧、一些铁丝和废弃电台里的少量磁性元件,结合她超越时代的知识,手工制作了一个极其简陋但原理可行的非金属探雷器原型和几种简易的□□识别与排除工具。
她将原理图和制作方法、使用方法详细地绘制、撰写出来,并留下了那个原型机。在交给顾一野和秦汉勇时,她神色格外严肃:“秦连长,一野同志,这只是个非常初级的构想,离实战应用还很远。但它或许指出了一个方向——未来工兵排雷,不能只靠一根探针和一双眼睛,希望能对你们有一点点启发。”
秦汉勇和顾一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比的凝重。他们深知,苏沐云轻描淡写留下的这份“初级构想”,其分量远比一次考核胜利要重千钧万钧。
“这东西……”秦汉勇声音有些干涩,小心翼翼地拿起那个用军用水壶和废旧零件拼凑出的、看起来有些滑稽的原型,“真能成?”
顾一野的目光紧紧锁在那份详尽的图纸上,上面不仅有构造图,还有原理说明、操作步骤甚至可能存在的缺陷与改进方向。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略显低沉:“连长,不一定能立刻成,但这指出的方向绝对是对的!传统探雷针效率低、风险高,尤其对塑料壳地雷和非金属□□几乎无效。苏同志这个思路,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探测金属引信,虽然简陋,但原理相通,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方向。”
他越说越激动,仿佛看到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眼前打开。“如果我们能沿着这个方向研究下去,加以改进……”
“那就不是减少伤亡,是能救命的!”秦汉勇猛地一拍大腿,脸上因兴奋而泛红,“快!立刻封存起来!图纸复制一份,原件和这个……‘宝贝疙瘩’,我亲自送去团部,不!直接送去师部工兵科!这不是咱们一个连能捂着的!”
事情的发展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师部工兵科的专家们初看这个“土装置”时,不乏有人嗤之以鼻。但当他们仔细研读完那份思路清晰、论证严谨的图纸后,态度瞬间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震惊!无疑是巨大的震惊!
在一个十六岁少女留下的、基于废旧材料的设计中,他们看到了未来智能化扫雷装备的雏形。其核心思路的价值,远超装置本身的简陋,师部立刻将其列为重点研究项目,抽调精干技术力量,结合前线工兵的实际经验,开始进行紧急仿制和优化改进。
苏沐云离开后不到三个月,一种基于她原始设计、经过加固和优化、被命名为“探雷一号”的简易非金属探雷器,就开始小批量配发到了一线工兵部队,尤其是像九连这样即将执行前沿任务的部队。
起初,习惯了探雷针的老工兵们还对这新玩意儿将信将疑,但很快,事实就证明了它的价值。
在一次边境拔点作战的前期开辟通道任务中,工兵班使用“探雷一号”在一片复杂的雷区成功探测并标识出了多达十余枚精心布设的塑料地雷和绊发□□,其中就包括那种用木板巧妙伪装、连接着引线的致命装置——与剧中导致张飞排长牺牲的□□如出一辙!
由于发现及时,处置得当,整个开辟通道过程无一人伤亡,为后续进攻部队扫清了致命障碍,战后总结,指挥员着重表扬了工兵部队,特别提到了“新式探雷器材发挥了关键作用”。
消息传回九连,整个连队都沸腾了。秦汉勇拿着通报,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纸,这个铁打的汉子眼眶红了一圈又一圈。他知道,这不是战功,却比任何战功都更让人欣慰——他们九连,或者说,因为停留在九连的那个女孩,真的救下了好多好多兄弟的命!
顾一野得知这个消息时,正在野外带队训练,他沉默了许久,然后走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面对着苍翠的群山,庄重地、久久地敬了一个军礼。没有人知道他这个军礼是敬给谁,或许是为了那些因此得以存活的陌生战友,或许是为了那个远在北方、却仿佛改变了世界的少女。
不过这都是后面的事情了。
苏沐云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装置。她留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名为“技术拯救生命”的种子,在血与火的土壤里迅速生根发芽。她留下了一座无形的丰碑,矗立在一线官兵的心中,让他们明白,勇敢并非战争的唯一注解,智慧与科学,同样是守护生命、夺取胜利的强大武器,而这颗种子和这座丰碑,最初扎根的地方,就是那个曾经被称为“渣子”的九连。这一切,都让九连的每一个人,与有荣焉,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走向“科技强军”道路的决心。从此,九连的魂,不仅有了血性,更有了智慧的锋芒。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