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水泥船
新都洛城已经有不少百姓住了进去,特别是原来就住洛城附近的。紧跟着他们的,就是很多商铺、饭馆和手工业者。
皇家瓦舍也试营业了,饶凤大笔一挥,教坊司的一半都过去了。试营业的仪式又隆重,又喜庆,潞王过去凑热闹,喜欢得不得了,催着工部赶紧把他的王府弄好,他要早点搬。
据窦万宝说,那个自动升降梯都没使用呢,光凭着瓦舍新奇又豪华的装修、完善的商业业态和出色的服务,就将新都居民迷得不要不要的。
既林家铺子之后,百姓又有了一个可以逛、值得逛的地方。
其他本就打算迁居洛城的汴都百姓,也开始筹划搬家事宜。马车、驴车、骡车,各种可以拉货物的车子,全部被征用。
更别提货船了,现在连接汴都和洛城的运河上,出现了船堵船的现象,蔚为奇观。
江南、福建的造船厂,单子都接不完。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干,交付还是满足不了如此巨大的需求。
毕竟是迁都啊!
沈嫣想了想,跟杨文昌商议:“要不,咱们造个水泥船?”
“水泥还可以造船吗?”杨文昌大为惊奇:“小的以为,水泥就是造房子的呢!”
“其实我也没有造过船……”沈嫣尴尬一笑:“但是水泥密封性是可以的,我们又有低碳钢做钢筋支撑,还有沥青和龙鳞胶,造个水泥船,用于短途内陆运输,应该没问题,江南和福建路的船,造好了行驶过来,还需要时间呢!”
沈嫣只是顺口说出了现代的见闻,很多内河航运就是使用了造价低廉、荷载量大的水泥船。
造船方面,杨文昌没有经验。正好王国胜最近一直待在义阳,便由他来主持实验和建造。
中原地区没有大型造船厂,但是小体量的船还是有建造能力的。于是几人一合计,一个月内就造出了小型水泥船。
这种平底宽舱的水泥船,以钢筋做支撑,利用木材做船体外模然后浇筑水泥,生产效率很高,缺点就是水泥比较脆,不适合在风浪中行驶,所以只适合运河运输。
但对于极端依赖内河船运的俞国来说,这种船的优势太大了,交付快,体积不大,运载量却不小,简直为俞国运河而生!
王国胜还“埋怨”沈嫣:“大娘子,您这么有本事,早点跟我们说,我们都可以卖船了!”
沈嫣苦笑:“怎么可能把天下的生意都做完呢!主要我自己也要搬家,临时租不到船,马车也不够,这船我先试用吧,别出了什么岔子!”
王国胜拍着胸脯保证:“大娘子放心,不管如何,这船沉不了!”
别乱说!沈嫣瞪了他一眼。
沈嫣有船的事,不知道怎么传了出去,晋北军不少人都想借船。宋大奶奶与沈嫣最熟,说话也直截了当:“妹妹,你那船,自己搬完了,就借我!价钱好说!”
沈嫣嗔道:“你我之间,说什么钱不钱的!”
林为先去验过船后,直接下单了五条,让沈嫣咋舌。
“小舅舅,你这是做什么?”沈嫣奇道:“你之前都是从老家买船的。”
林为先道:“咱老家的船,是上好杉木做的,有些部分还是柚木,那得多少钱,你这船又只需多少钱。我又不跑海,这种船正好。”
没想到沈嫣的无意之举,又开创了义阳一条新的产品线。杨文昌感慨:大娘子莫不是真的财神爷转世?!
不过沈嫣搬家还早,新造的水泥船被“无相居”借去了,谁叫他们产品大受欢迎呢!
“无相居”可以说是这个朝代第一家家居用品店,让俞国百姓大开眼界。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封建社会,很多百姓是没有见过真正的好的家装的。
由于阶级分明,很多百姓一辈子没见识过贵族阶层的生活起居是怎么样的。这时代也没有短视频和自媒体,他们的认知是极为有限的。
不外乎是谁家在汴都有钱人家做过工,谁家去城里某某老爷家拜过寿,就这样的经历都可以吹好几代。
人家家里的摆设如何,放了什么家具,挂着什么画什么字,经过几代人的口述,可能都变了样,剩下的全靠想象。
甚至当年这些亲眼见过所谓排场的人,进的也不过是人家的厅堂而已,更精美的书房和闺房是什么样的,他们根本没有数。
“无相居”带来的美学冲击是巨大的,走入“无相居”,只觉哪里都好看。对于一些中产来说,明明也是见过的陈设,搭配在一起,立刻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哎呀,反正也是搬新家,咱就添置一件新家具呗,瞧这料子结实,传到孙子那里还能用呢,这么一算,是不是一点都不贵呀?
家里老婆子一鼓动,自己也心动,于是狠狠心,添个一件。
等买回去了,发现就这一件单独摆,也就那样吧,再仔细琢磨,这桌子不够啊,再搭配椅子,那才成套呢!
得,旧的卖了,凑点钱,把椅子买了吧!
这么一来,生意源源不断!
这些是普通百姓,也有城中富户,看上了那就是定一整套,人家有见识,知道这些家具是一整套摆在一起才好看。
这下好了吗,正房奶奶屋里的铺陈是最新的,那得宠的小妾吹一吹枕边风,你是听还是不听?!
又或者,大公子那里换了一整套家私,这二公子起了攀比心里,找母亲哭一哭自己再凑一凑,少不得也换上一套。
这生意不就来了吗?
至于做官人家,或几代贵族,审美品味偏向“静美”,而“无相居”就如同它的名字一般,风格多变,无相而万象。
他们有偏向大众的简洁实用风,也有受老钱追捧的典雅静谧风,更有迎合富豪的奢侈华美风,总之你喜欢什么,他们都有。
依托于义阳强大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无相居”每旬,都会换一种家装风格。沈嫣本人也沉溺于室内装修,因为她的沈园就处于这一阶段,灵感层出不穷,“无相居”的订单也像雪花一样飞来。
如此这般,那新建的水泥船都给“无相居”运家具去了,沈嫣这个大老板根本没享受到。
那刘大山也是聪明人,发现这些水泥船从洛城回程的时候大多空载,于是来跟沈嫣商量:“大娘子,您看洛城里很多人家,将旧家具卖了,买了你们‘无相居’出品的新家具,那旧家具当柴烧了多可惜,不少木料还是能用的。您不想着回收一点?”
沈嫣也是节俭的人,特别是现在木材比较短缺的情况下,旧家具的样式虽然过时了,但有些材料却是是能回收利用的。别的不说,水泥船也不是只用水泥,还是需要木材的。
何况水泥船回程空载,也是一种浪费,何不利用起来呢?
于是沈嫣爽快答应下来。
这刘大山就是靠回收旧建材起家的,这个生意对他来说熟门熟路,都不用他亲自出马,自有小弟替他办事,把流程安排得明明白白,他跟沈嫣打个招呼就行。
另一方面,义阳柳湾码头的扩建,也迫在眉睫。这段时间,义阳工场爆单,船来船往,码头工人拉着畜力车,跑来跑去,一不当心就造成交通堵塞。小小的柳湾码头不堪重负。
新上任的范县令找杨文昌商议,杨文昌一边给沈嫣写信,一边组织码头工人开会,制定基本的交通规则,规范码头的工作。
沈嫣收到信,又赶紧给陕州云来的洪兴写信,让他去义阳指导一下工作,顺便规划柳湾至成家村的“铁路”。
义阳到汴都和洛城,同样是水陆双通的格局,现在义阳的产能不断提升,销售规模也在扩大,产品不再局限于精美小巧的玻璃器皿,很多大件的产品也开始远销各省,这么一来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抓紧。
沈嫣计算了一下,山阳煤铁厂的铁轨产能是够的,只是这些投入算下来,她刚刚盈利的局面又要扭转了。
哎,怎么回事,她才过上几天好日子啊?又要过勒紧裤腰带的日子了吗?
“莫急莫急,”都珂安慰道:“我看水泥船的生意好着呢?今天又有人来订船了!”
“是吗?”沈嫣喜出望外:“目前咱接了多少订单了?”
“除了舅老爷那里的五艘船,咱们还另有八艘的订单!”都珂霹雳吧啦地打着算盘:“一艘船是八百贯,核算下来可以赚到三百三十贯,到了后期,这个利润水平还可以提升。他们又是先付一半的定金,足够覆盖成本了……”
这生意听着不错啊!
“另外,今天还有新郑和陕州的信,估摸着那边也有市场,有一家已经给了意向金,一口气要定十艘呢!”
有这个订单量做支撑,那码头建设的费用就不用愁了。就算铺铁路,用上她预备的启动资金,也够了。前期的基础设施投资,确实花费不少。但是云来项目的成功,给了沈嫣不少的信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