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传承
沈嫣送走容大当家,若湄立刻蹿了进来,打听道:“嫂子,他找你所为何事?”
沈嫣笑了一下,应付两句,打发她走了。倒是都珂在一边分析道:“大娘子,这是赶着给您送钱了。直接送金银,怕您不收,变着法儿地酬谢您呢!”
沈嫣点头:“确实。不过他们直接送金银,我也不嫌弃……”说得都珂笑了。
大娘子嘴上说说而已,若真的直接送钱,沈嫣肯定推拒,不如给个项目实在。看沈嫣这高兴劲儿就知道,这个礼是送到她的…呃…心巴上了。
沈嫣看着汇通京城分号的地址,在东市,地方也不算大,大概400平的样子,方方正正,地段和地块都挺不错。
东市和西市寸土寸金,别小看这400平,投资并不少了。舅舅林为先在西市买的那个铺子,90平,三千贯。
照此推算,汇通的这块地价格不会低于万贯。果然是汇通票号啊!
沈嫣对银行不陌生,在现代的时候,谁没有一张信用卡呢?后来买房,更是少不了办贷款,为此跑了银行好几次。
所以沈嫣对汇通京城分号的构想,也来源于此,正门是汇通票号统一的门头,但是配了玻璃旋转门,进入之后是导流台,然后左右两边分别是对公、对私业务区,楼上是VIP客户及会客室,另一间办公室则是值班经理工作的地方。
穿过主楼营业区,是四水归堂的庭院,也有侧门可以供押银的车队进入,对面一楼分别是安保室、账房和银库,楼上是行政办公区域,有廊道和前头的营业区域相连通。
为了增加设计感,除了玻璃旋转门之外,沈嫣还开了三扇老虎窗,外加大面积彩色落地玻璃窗,气派非凡。
沈嫣将自己的构想一说出来,容大当家愣了一下,翻了翻图纸,指着玻璃旋转门问道:“大娘子,这个真的能造出来?”
沈嫣笑道:“您放心,天工坊出品,钢铁转轴,钢木复合框加强化玻璃,一般情况下,拿锤子砸,才会有损伤。配合外面的大铁门,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容大当家点头,他们汇通票号,遇到明抢的情况还是很少见的。遇到改朝换代一次,遇到宗室造反一次,他们紧闭大门、暂停营业呗!
但是,他也看出这种玻璃旋转门的好处,可以抵挡一定的冲击,依次进来一定数量的人,依次出去一定数量的人,可以有效控制场面。除了美观与新奇,还是有一定功用的。
沈嫣还设计了一套人工叫号机制,导流台拿出小纸条,记录编号,引导他们等待叫号。
“譬如拿到007号,等待叫号,报到007号,就可以去相应的柜台办理。柜台用玻璃窗隔开,可以保证安全,同时业务分流,效率更高。对公、对私、现金和票据业务可以分开进行……”
沈嫣的一番解释,让容大当家确信,这位沈大娘子,对票号的业务非常熟悉。
他点了点头,随手从袖中掏出一张单据,递给沈嫣。沈嫣接过一看,正是云来塌房提货单。
“大娘子,这张单子做得真好啊,不容易仿造,上头有三种数字书写,还有防伪标识,背面可以背书转让……”容大当家赞叹不已:“佩服佩服!有人拿来做抵押,下面拿来给我看,我同意了。”
沈嫣谨慎答道:“单子是真的,货物的价值,我就不懂怎么评估了,这到底是贵司的业务。隔行如隔山呐!”
“正是,正是!”容大当家笑道:“不瞒您说,我看了这张提货单,研究了好久,我们新款的庄票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
这种设计,很容易被他人学了去,这年头又没有什么知识产权的概念,沈嫣难道还能告他不成?他既然坦白了,沈嫣也只能应和两句。
容大当家又趁机请教了一些关于阿拉伯计数和密令设计的问题,沈嫣也并不藏私,和他介绍了一些现代的基本做法。
当然她都解释,是在运营云来项目中总结的经验。
两人谈了一会儿票据防伪的问题,又转回项目本身。
容大当家看着玻璃花窗,问道:“大娘子,我们用这种花窗,不妨碍吧?”
沈嫣给他们设计的花窗,一边是公平秤,一边是孔方兄,非常具有银行的特色。沈嫣笑了:“有什么妨碍,这个设计,除了贵司,别的商号也用不上啊!至于宫里,有别的讲究,这种设计是不会用的。”
含元殿的四大神兽,昭阳殿的十二花神,普通人家根本不会考虑,就怕压不住。
容大当家听完这一整套设计方案,立刻拍板:“大娘子,那这个项目就交给您啦,还需您多费心。这是定金!”
沈嫣拿下这个项目,很快又要忙碌起来。孙匠师那边做完“狮子林”的工程,才歇了没几天,沈嫣又来请他出山,建造汇通票号洛城分号。
“大娘子,我在家带了几天徒弟,又得出来干活啦!”孙匠师又是感慨,又是无奈。
活儿接不完,根本接不完!
沈嫣赶紧给他画饼:“您就辛苦这几年,顺便带带徒弟,回头就是您徒子徒孙出来干活,您在家享清福就行!”
孙匠师这里看了沈嫣的新设计,也很感兴趣,沈嫣之前给“林家铺子”建了一个老虎窗,但不是他经手的,这回可以亲自上手了!
再看整个项目,工程量不大,玻璃窗、旋转门这些都属于预制构件,其他难度不大,还可以学新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孙匠师马上收拾行李,带着一批徒弟再次去了洛城。
孙匠师走后,沈嫣倒真正开始考虑她给孙匠师画的那个饼了。她现在最缺的还是人手,特别是专业技术工人。
随着一个个项目开工,她这里永远处于人手紧缺的状态。孙匠师和他的徒弟,张匠师和江南来的匠师,也带了一些学徒工,现场传、帮、带,把工程做下去。
但这种教学不是系统化的,也没有很讲究标准,更加缺少理论教学。所以大家能掌握一些基础的东西,但缺乏创新的能力。
另外,专业技能最怕的就是断代。曾经宋朝的科技工艺水平达到了一个巅峰水平,但是随着宋朝的灭亡,很多技术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明朝的工匠,要重新摸索,在上百年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经过不断地实验和研究,才重新回到当初的水准,即便如此,像澄心堂纸的制作、缂丝工艺、建窑曜变天目盏、官式建筑彩绘技法等都已经失传了。
传承何其重要!
这些工艺技术不受重视,工匠们也没有社会地位,传承之路任重道远啊!
沈嫣想到这里,就觉得自己不该只是埋头画图纸、接单子,也要考虑将她带来的建材、工艺和技术方面的创新,做一个总结,想法设法传下去。
即使有一天,俞国灭亡了,改朝换代了,依然能将文明的火种留给后人,让他们少走弯路,让他们进一步发展工业和科技,不会在日后大航海时代的竞争中落败。
沈嫣给义阳的杨文昌写信,打算在义学的基础上,再设立一个技工学校,开设建筑材料与工程专业、冶金和机械加工、纺织、制糖与食品加工、化工及药学专业,招收青年学生,也可以让旗下的技工们进入相关专业深造。
沈嫣的想法很美好,然而杨文昌却持反对意见,他甚至跑到汴都来见沈嫣,一开口就是:“大娘子,万万使不得啊!”
沈嫣不解:“将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开来,不好吗?”
杨文昌实在无语了,沈大娘子聪明的时候是真聪明,可是为什么连这点道理都想不明白呢?!
“大娘子,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您当初要求天工坊把保密工作做好,不就是怕别人将我们的独门秘籍学了去吗?”杨文昌苦口婆心道:“就今年,我们还抓了几个潜入义阳工场区的人呢,就是想偷学我们的技艺。您倒好,要把这些都免费教给别人吗?到时,我们的工匠怎么办?是不是也都跳出来单干?到时候,您怎么办?难道要……”
他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但沈嫣看出来他想说的是“树倒猢狲散”。
杨文昌说的也有道理,沈嫣完全是站在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发展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的。她现在是一个营造专家,拥有一些实体产业,仅此而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她是不是考虑得太多了?!
杨文昌见沈嫣似乎有些听进去了,连忙说道:“当然,您说的木工方面的技艺,确实可以考虑开设学校,就让咱们自己的工匠来学。孙匠师、张匠师还有我们那里的木匠们,已经和您的产业深度绑定了,不怕他们跑了。再说这些木工活儿,不涉及到玻璃、镜子、龙鳞胶的核心技术,就算露出去一星半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动摇不了您的基业!”
乖乖,都基业了!这话说的……
但沈嫣不得不承认,杨文昌考虑得比较全面。她立刻就同意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