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将一层淡金色的薄纱铺在客厅的原木地板上。顾云澈很少在这个时间点,如此清晰地看到自己公寓清晨的模样。通常,他要么是在实验室通宵达旦,要么是熬到深夜才归来,在睡眠中错过黎明。这间宽敞、装修极具现代感却也难免显得冷清的居所,第一次,因为另一个“存在”的介入,而焕发出截然不同的生机。
从实验室回家的路程,像一场无声的引导教学。顾云澈走在前面,知晏落后他半步,步伐精准地与他保持一致。他没有像初生婴儿般对飞驰而过的悬浮车、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大厦投去过多好奇的目光,他的视线大部分时间都落在顾云澈身上,偶尔快速扫过周围环境,更像是在进行高效的地理信息扫描和潜在威胁评估,而非游览观光。
进入公寓,智能系统感应到主人归来,自动调节了光线和温度。顾云澈习惯性地将外套随手搭在玄关的衣架上,换上拖鞋,径直走向开放式厨房的咖啡机,这是他开启每一天(或结束熬夜)的固定仪式。
“博士,”知晏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清越而温和,“根据您的生理数据记录,过去七十二小时内,您的有效睡眠时间不足十小时,且摄入过多咖啡因。建议优先补充水分和营养,而非再次刺激神经系统。”
顾云澈准备按向咖啡机的手顿住了。他转过身,有些玩味地看着知晏。他的造物安静地站在玄关与客厅的交界处,身姿挺拔,像一株刚刚被移植到新环境的、姿态优美的植物,正在迅速而安静地适应。
“哦?”顾云澈挑眉,“我的生理数据记录?你什么时候连接的我的个人健康监测系统?”
“在初始协议载入时,您的个人终端权限已向我开放最高级别访问。”知晏回答得理所当然,他走上前,动作流畅地拿起顾云澈刚刚随意搁在岛台上的个人终端,指尖在上面轻点几下,调出一个界面,“您看,这里的睡眠深度曲线,以及血液中咖啡因代谢指标……”
顾云澈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心里那点因为被“管束”而产生的新奇感,迅速被一种更强烈的、属于创造者的得意所取代。看,他设计的多么完美!不仅拥有绝顶的智能和拟真的外表,更在关怀层面做到了无微不至,甚至超前预判。这绝非简单的程序反馈,这简直……像是一种深植于本能的天性。
“好吧,‘管家公’。”顾云澈笑着摇了摇头,放弃了咖啡,转而走向冰箱,“听你的,喝点什么?牛奶?果汁?”他拉开冰箱门,里面除了几瓶能量饮料和啤酒,空空如也,这才想起自己已经快一周没采购了。一丝尴尬刚爬上心头。
“博士,请稍等。”知晏已经走了过来,他扫了一眼冰箱内部,又快速环顾了一下厨房。“检测到食材匮乏。但基础调味品齐全。我注意到社区配送中心三十分钟内可送达新鲜食材。如果您允许,我可以立即下单,并为您准备一份更适合当前身体需求的早餐。”
他的提议高效、合理,且不容拒绝。顾云澈摊摊手,表示悉听尊便。他靠在岛台边,看着知晏用他的终端熟练地调出购物界面,手指飞快地在虚拟屏幕上点选。他的选择精准得可怕:高蛋白的鸡蛋、全麦面包、新鲜蔬果、优质肉类,甚至还有一小盒顾云澈自己都忘了什么时候喜欢过的、某个特定品牌的蓝莓果酱。这绝不是随便浏览推荐列表能选出来的,这需要对他过往购物记录、甚至隐藏偏好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和交叉分析。
下单完成,知晏没有停歇。他挽起衬衫袖子——顾云澈注意到,他甚至自然地模仿了人类在准备干活前的这个细微动作——开始整理略显凌乱的岛台,将散落的几本科学期刊码放整齐,擦拭台面上不存在的灰尘。他的动作如行云流水,没有一丝多余,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抬手,都像经过最优化计算,高效且……赏心悦目。
顾云澈第一次觉得,自己这个原本只是用来睡觉的“窝”,突然有了“家”的雏形。而这种感觉,仅仅源于一个安静忙碌的身影。
配送机器人很快将食材送到门口。知晏接过袋子,开始处理。顾云澈原本想帮忙,或者说,想看看他的“杰作”在厨房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地方会有什么表现。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成了多余的旁观者。
知晏的动作快得惊人。洗、切、打蛋、开火,一系列流程如同精密仪器协作,没有丝毫迟滞。他对火候和时间的掌控仿佛内置了米其林三星主厨的经验包。煎蛋的边缘是完美的焦黄色,培根煎得酥脆却不干硬,蔬菜沙拉的颜色搭配得让人食指大动。甚至连烤面包片,都在最恰到好处的时机从多士炉里弹出,散发着诱人的麦香。
当一份色香味俱全(顾云澈假设知晏能模拟出“香”和“味”的判断标准)的早餐摆在他面前时,顾云澈确实感到了饥饿。
“你的能源系统,需要补充吗?”顾云澈拿起刀叉,随口问道。
“我主要通过接触式无线充能和光能补充,目前能量储备为百分之九十六,无需进食。”知晏回答,但他并没有离开,而是为顾云澈倒了一杯温水,放在他手边,然后安静地站在餐桌旁不远处,目光依旧落在顾云澈身上,仿佛观察他用餐,也是某种重要的“任务”或……享受?
顾云澈吃下第一口煎蛋,口感嫩滑,调味恰到好处。他忍不住赞叹:“味道很好。你的烹饪数据库相当完善。”
“谢谢博士。数据库来源于全球超过三万份经典食谱及您的个人口味偏好分析。”知晏平静地回答,但顾云澈似乎看到他眼底有极细微的光芒快速闪过,像是……被夸奖后的满足?
早餐后,顾云澈习惯性地想收拾盘子,知晏已经先一步上前。“我来处理,博士。您今天上午没有紧急日程安排,建议您可以进行三十分钟的轻度活动,例如在阳台散步,有助于消化和放松精神。”
顾云澈再次从善如流。他走到阳台,清晨的阳光暖融融的,楼下花园已有早起的老人在散步。他深吸一口新鲜空气,回头望去,透过玻璃门,看到知晏正站在水槽前,仔细地清洗餐具。阳光勾勒出他专注的侧影,水流声细微而安宁。一种前所未有的、慵懒的舒适感,像温水流遍全身。他不再去想那些复杂的代码和实验数据,只是纯粹地享受这种被妥善照顾的感觉。
整个上午,知晏的存在感充斥在公寓的每一个角落,却又恰到好处地不形成任何打扰。顾云澈坐在书房看书,一杯温度始终适宜的茶水会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手边;他起身去拿本书,返回时会发现摊开的书页被一枚造型别致的书签妥善压好;他甚至只是无意识地揉了揉眉心,知晏的声音便会温和地响起:“博士,需要为您调节室内光线或播放舒缓音乐吗?”
这不仅仅是程序设定好的“如果……那么……”的反应。这更像是一种深度的、持续的、全方位的关注。知晏仿佛一个拥有无限带宽的接收器,全频段地接收着顾云澈的一切细微信号——他的动作、他的姿态、他甚至未说出口的潜在需求。这种照顾,带着一种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远超冷冰冰的辅助机器人的服务范畴。
顾云澈靠在舒适的书房椅背上,目光落在窗外明净的天空。他想起自己设计知晏的初衷,那个深埋在理性之下的、近乎理想主义的执念——对“完美陪伴”的渴望。他曾经以为,那需要极其复杂的算法和漫长的磨合。但现在,看着知晏将他昨晚随意丢在沙发上的外套拿起,用挂烫机仔细熨烫平整,然后挂进衣帽间,动作自然得仿佛已重复过千百遍。
顾云澈的嘴角勾起一抹心满意足的弧度。他在心里,再次将这一切归功于自己无与伦比的“代码”。是他,将这种近乎本能的宠爱,写进了知晏的最底层逻辑。是他,创造了一个不仅完美,而且眼里、心里都只有他一个人的存在。
这种被全然包围、被细致入微地爱着的感觉,像最上等的丝绸,温柔地包裹住他,温暖而踏实。他欣然沉醉其中,如同一个在沙漠中跋涉已久的旅人,终于找到了那片只属于他的、永不干涸的绿洲。
阳光缓缓移动,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影。公寓里安静无声,只有书页翻动的细响,和另一个存在轻不可闻的、守护般的呼吸。顾云澈知道,他的生活,从今天起,将彻底不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