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准备动工,规划的时候看哪儿都是未来的貌美角落,但真动起手来,李昕桐不得不承认,这是个难办的差事。
其他倒是不急,最关键的是,她赖以生存的厨房也不好使了。
厨房在楼房主体的一侧,靠大门前的走廊相连,是个后建起来的半个平房,分前后两间。
前头做饭,后头放柴火。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块位置更靠近下头的池塘一点,虽说是石头做的岸,但还是略往下陷了一点,连带着靠后侧的半边墙也裂了个不大不小的缝隙。
长时间天晴还好,一旦下雨后头的柴火只怕是通通不保。
一个问题被发现,其他问题也都跟着冒头。
做饭做到一半发现浓烟滚滚,这才知道烟囱年久失修,请人来看过,得出的结论是烟囱灶台最好一起重新砌,屋顶的瓦片也需要翻。
倒是墙上那条裂缝是小事。
李昕桐还记得那天老师傅背着手,里里外外溜达一圈,指出不少毛病,见她发现房子开裂紧张,无所谓的开口安抚。
“我们这儿是个太平地,这房子只要有人住,保管不会倒。”
“你要是实在担心,到时候修灶给你顺手调点水泥抹抹,费不了什么功夫。”
“你年轻也许不知道,再早个几十年,我们这儿都是湖,这是地基的问题,真要正儿八经重建,那可废料费劲儿咯。”
秉承着听人劝吃饱饭的优良传统,李昕桐接受了老师傅的建议。
坏消息是灶修好之前,可能真的需要用上放了不知道多久的煤炉子,露天做饭。
幸好顾宸枫家里的厨房不算完全闲置,用来过渡几天问题不大。
做惯了柴火饭,这会儿用上煤气灶反倒是觉得哪里都不对劲。
锅太小一个用劲儿翻炒,菜就会“出逃”,油烟机看似好用,声音却大,厨房里老大劲儿说话外头才能听见。
本就不算熟练的厨艺因为陌生的厨具显得愈发生疏,以至于两人连吃了几天糊底菜。
食欲虽然不振,但因为冰箱断电而被搬来的葡萄酒连带着顾宸枫的存货,却是一起喝了个干净。
老师傅手艺精湛,初秋的时候就给厨房收了尾巴。
还是那些瓦,翻过瓦片后明显看着新了许多,原先长在屋顶缝隙的小草也被清理干净。
新做的烟囱笔直的立着,下头是新做的老式土灶。
原先的一个大锅扩充成了两个,共用一个灶膛,之后一个锅煮饭一个锅做菜,省了时间不说还更容易弄出花样。
最靠后的位置还有个圆柱形的烧水锅,灶膛下方做了分层,好过滤烧好的草木灰,之后冬天想烤个糍粑板栗也容易。
原先用来备菜的地方也重新修整,位置几乎拓宽了一倍,还多了个面食专用地。碗柜也换了新的,多出来的位置放了高低层板,正好用来放新买的厨具。
后面的柴房修补了漏水,又重新在瓦片下铺了层雨布,下方做了几个简单木架垫高,新买的烧火柴堆得整整齐齐。
从杂物堆找出的旧门板被重新修缮,补了边角,刷好新漆,用崭新的合页装上,将里外两层隔开,不用再担心被混进柴房的小动物袭击。
两人把暂时搬走的碗筷用具挨个挂回厨房,还颇有仪式感的摘了束花,就放在厨房最显眼的位置。
“晚上做南瓜?”
某人状似采纳对方的意见,实则拎着刀跃跃欲试,再看边上,专属案板上面粉都倒好了。
“好,我没意见。”
顾宸枫弯唇,自觉找到自己的专属位置坐下。
经过修整的厨房总算不会太委屈他那双长腿,边上也有专门的工具区域,看着就高级整洁不少。
水很快烧热,切开的南瓜隔水上锅蒸软,剥去外皮后捏成细泥,再抓入面粉揉到不沾手为止。
芝麻是提前炒过的,趁热倒进白糖,放进盆里锤碎,霸道的芝麻香混合甜味,小时候最渴望的零食就是这么一口,满满一勺塞进嘴里,越嚼越香,从喉咙口到鼻尖,全是油润的酥香。
主食就是南瓜饼,混了南瓜做好的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团,用掌心按成均匀的小圆饼,挨个倒进饱满的芝麻馅,不用讲究什么方法包紧揉成圆团,再重新压成巴掌大的饼子。
放进油润过的大锅,小火慢慢烤熟,中途记得翻面,等出锅两边都是诱人的金黄。
揉好的面团醒发过,咬下去口感松软,表皮是微微的清甜,内里是蜜一样的流心。
切好的南瓜片过水煮熟,等晾干了水分再下锅炸。
这种做法李昕桐第一次尝试,一手锅铲一手漏勺,本以为会有些黑暗,吃起来倒是意外的不错。
“脆脆的,还挺香。”
“嗯,南瓜本身的甜味就很好。”
两人手上没闲着,嘴也没闲着。
用李昕桐的话来说,都辛苦做饭了哪有不偷吃的,总归是自己桌上一盘菜,何必自己嫌自己。
剩下的小半截南瓜切成丁,和小米煮成一锅香喷喷的小米南瓜粥,唯一可惜的就是这个季节的南瓜藤过了季节,缺了盘小青菜。
干脆拿出腌制好的豇豆切成一大碗,混着小米椒炒成一盘,开胃又解腻。
豇豆和南瓜一般,都是报恩的美食。
南瓜刚出藤就能掐尖,和蒜泥米椒一炒就是口感独特的美味。
花也是一等一的美食材料,嫌麻烦就清炒做汤,不嫌麻烦还可以用来裹上肉馅,上锅蒸熟加上蘸水又是另一种美味。
豇豆更是从嫩吃到老。
嫩的时候生啃略带甜味,适合简单清炒。
这个时候的豇豆也最适合这做腌菜,挑选没有虫眼的,直接用烧好的热水浸泡,最上头还要压上石头。
小时候以为是某种特别的仪式,一度以为换了石头就没法成功。
后来才知道石头只是为了让豇豆浸泡到位,染色均匀。
而且豇豆有种特别的繁殖力,最大的印象就是明明只种了一小块地,一到季节这菜却像是永远吃不完似的,吃了一茬还有一茬。
实在吃不动了就只能摘回家焯水,摊在外头晾干,并找好天气持续暴晒,直到晒成褐色的硬邦邦一条,再剪成合适的小段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通风保存。
等到缺菜吃的时候,这东西就是难得的美味。
和五花肉一起炖,肉里也混上了其中独特的干香,口感软糯又带着韧性。
和肉末辣椒炒也不错,或者做成包子,完全是新鲜豇豆没有的美味。
等彻底老了就直接剥豆米炒着吃,什么都好,唯一就是剥的时候是真费劲儿,味道还得许久才能散尽……
摇摇头甩走那些年被豇豆支配的恐惧。
果然东西还是要偶尔吃起来才香,要是每天都吃这些,只怕是难受更多。
新厨房做起饭菜来速度飞快,最后还有现成的热水可以用来兑着洗菜洗锅。
尝到改造甜头的李昕桐算是彻底陷了进去,每天都对着屋里各个角落虎视眈眈。
家里的剩余两层楼也很快被整理出来,当然,是简单草率的那种。
长久不会住人的房子做了简单的卫生依旧闲置,但通往各层阳台的位置都全部清理干净。
这下子也不用担心转凉被子没地方晒,二楼的阳台一大早就是最好的阳光,东西没地儿晒都可以往这儿塞。
院子里也没落下,长草的小路被重新修整,原先荒废已久的菜地也渐渐摸索着开垦出来一块。
李昕桐没什么太大的野心,也就种些常吃的辣椒番茄,还有些好种的小菜秧,又找来几个盆,在家门口捣鼓了些小葱。
目的全是为了自己那张嘴服务。
已经死去的果树被挖走,长得不错的也略微修了修枝叶,好好肥了波土。
今年对它们的要求不是结果,只要长得活长得结实就算成功。
如火如荼的改造计划中间还发生了个小插曲。
准确来说更像是惊吓。
果树的位置修整好后,李昕桐就喜欢往树下跑。
这边虽然说着入秋,天气却没见凉快多少,但菜地边上是一大一小两个水塘,院子的位置在高处,下去的那块必经之路正好在树荫下,偶尔吹来的幽幽凉风别提多舒服。
就是位置不大放不了大竹椅,再加上要做设计稿,干脆搬了一大一小两个椅子,大的当桌子,小的当椅子,就这么凑活着使。
一开始挺好,做累了还能抬眼欣赏下满眼的绿色。
直到这天,李昕桐刚画完一张图,正放下笔,仰着脖子伸伸懒腰,无比惬意放松。
谁知一低头,和大椅子横档下的巨大癞蛤蟆瞅了个面对面。
事后,顾宸枫从她飞快的语速中读出了显而易见的惊恐。据说当时那个东西,就在她趴着干活位置的正下方,不到半米,直勾勾的瞅她,也不知道趴了多久。
最重要的是,那个玩意儿足有成年人脑袋大。
“没有当场背过气,并且能冷静逃离,只是损失两把椅子,我觉得问题不大。”
是的,人是顺利跑了,桌椅平板全留下了。
顾宸枫跟着来回收装备时,那东西已经不见踪影。
而李昕桐看着附近还在疑神疑鬼,直到彻底远离这地方才总算松了口气,再看他时语气带着隐隐遗憾。
“真的巨大,可惜你没看到。”
一时不知道她是怕多些,还是震撼多些。
后遗症是再也没敢去那块地方坐着,路过的时候也是满脸小心谨慎,连带着驱虫的老药粉覆盖范围也扩充了一层。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