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辞暮听白 > 第2章 朋友

第2章 朋友

通过好友申请后,对话框安静了整整两天。

姜辞暮很快就把这个小插曲抛在了脑后。大学的新鲜感与随之而来的琐碎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熟悉校园,适应与高中截然不同的课程节奏,参加不得不参加的新生班会和社团招新……他依然保持着独来独往的习惯,只是偶尔在骑着共享单车穿过偌大校园时,会感到一丝身处异乡的茫然。

这天下午,他在图书馆四楼一个靠窗的僻静角落,终于找到了那本绝版的《顾随诗词讲记》。他踮起脚,手指刚刚触到书脊,另一只骨节分明、肤色略深的手也同时伸了过来,轻轻按在了书的上方。

姜辞暮一愣,转过头。

映入眼帘的是沈听白带着些许讶异的脸。

“姜辞暮?”他先认出了他,随即松开手,后退了半步,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带着歉意的笑容,“抱歉,你先拿。”

他今天穿得很休闲,一件简单的深灰色长袖T恤,肩线却熨帖得平整,身上有淡淡的、像是洗衣液留下的清爽皂角香气,混合着一点阳光的味道。没有球场的汗水和张扬,更像一个偶然遇见的、干净利落的学长。

“沈学长。”姜辞暮点了点头,把那本厚厚的书抽了出来,犹豫了一下,“学长也要看这本吗?”

“嗯,写一篇关于叶嘉莹先生诗学理论的课程论文,需要参考一下顾随先生的观点。”沈听白解释得很具体,表明他不是随口一说。他目光落在姜辞暮怀里抱着的几本书上——《声律启蒙》、《古文观止新注》、《中国古典文心》,“看来你也是同道中人。”

这句话不带任何刻意恭维,只是基于事实的观察。

姜辞暮“嗯”了一声,看着手里的书,又看看沈听白,还是递了过去:“学长你先看吧,我不急,可以等。”

这是他一贯的处事方式,与人为善,不喜争抢。

沈听白却笑了,没有接:“图书馆的规矩,先到先得。是我来得不巧。”他顿了顿,拿出手机,“这样,你看完以后,如果方便,在微信上告诉我一声?我来接它的班。”

这个请求合情合理,解决了眼前的矛盾,也为下一次自然而然的联系埋下了伏笔,没有任何刻意感。

“好。”姜辞暮应下。

“谢了。”沈听白颔首,目光扫过他怀里的书,像是随口一提,“对了,学校‘蒹葭’诗社这周末有个小型的读书分享会,主题是‘宋代文人与生活美学’,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去听听。这是他们社长的微信,你加一下报个名就好。”

他调出一个二维码名片,动作流畅自然,仿佛只是作为一个学长,向一个明显对古典文学感兴趣的新生,分享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校园活动信息。

姜辞暮看着那个二维码,这次没有太多犹豫。诗社,分享会,宋代美学……这些都精准地戳中了他的兴趣点。他拿出手机,扫了码。

“谢谢学长。”

“不客气。那我先走了,不打扰你看书。”沈听白再次点头,转身离开,背影挺拔,步伐从容。

姜辞暮抱着书回到座位,心里有些微的充实感。找到想看的书,得到一个可能符合兴趣的社团信息,以及一次算不上熟悉、但感觉不坏的偶遇。这一切,都像是大学生活本该有的、平淡而真实的组成部分。

几天后,姜辞暮看完了《顾随诗词讲记》,在微信上给沈听白留了言。

【姜辞暮】:“学长,图书馆四楼东区A架,《顾随诗词讲记》我已经还回去了。”

消息是在晚上十点多发出的。他以为对方可能第二天才会回复。

但过了大概十分钟,手机亮了。

【沈听白】:“收到,谢谢。刚做完小组的PPT,正好需要它救命。”

后面跟了一个小小的、卡通形象累瘫在地的表情。

这个表情,瞬间拉近了一些距离。原来优秀的、游刃有余的学长,也会为小组作业熬夜,也会用这种可爱的表情包。

姜辞暮看着那个表情,手指动了动,回了一个:

【姜辞暮】:“学长加油。”

【沈听白】:“你也是。早点休息。”

对话就此结束,简短,平常。

又过了一周,姜辞暮去参加了“蒹葭”诗社的那场分享会。他到的时候,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他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一抬头,却看见沈听白坐在斜前方,正侧头和旁边一个同学低声交谈着什么。他似乎感觉到了目光,回过头,恰好与姜辞暮的视线对上。

他眼中掠过一丝轻微的意外,随即对他笑了笑,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然后便自然地转回头,继续之前的交谈。

整个分享会期间,沈听白没有特意过来找他说话,仿佛他的出现只是一个巧合。直到活动结束,人群开始散去,姜辞暮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沈听白才穿过人群,走到他身边。

“觉得怎么样?”他问,语气如同寻常的寒暄。

“挺好的,主讲人对苏轼的理解很独到。”姜辞暮老实回答。

“嗯,他是历史系的研究生,专门研究宋史。”沈听白和他并肩随着人流往外走,“门口有家不错的咖啡馆,他们家的海盐芝士拿铁味道很正。要不要一起去喝一杯?顺便可以聊聊刚才的苏轼。”

姜辞暮转头看向沈听白。路灯的光线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他的眼神坦然而温和,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笃定。

这一次,姜辞暮几乎没有犹豫。

“好。”

那家名为“栖岸”的咖啡馆就在诗社活动教室不远处的街角,门面不大,暖黄色的灯光从落地玻璃窗内透出,在微凉的秋夜里晕开一团团温暖的光晕。

推门进去,铃铛轻响,咖啡豆醇厚的香气扑面而来。店内客人不多,舒缓的爵士乐在空气中低回。沈听白似乎对这里很熟,径直走向靠里一个安静的卡座。

“海盐芝士拿铁,可以吗?”他脱下薄外套,里面是一件质地柔软的深灰色羊绒衫,更衬得他肩线平直。他看向姜辞暮,征询意见。

姜辞暮对咖啡没什么研究,平时最多喝点清茶,便点了点头:“可以。”

“一杯海盐芝士拿铁,一杯热美式,谢谢。”沈听白对跟进来的服务生熟稔地点单,甚至没有看菜单。

姜辞暮微怔:“学长你……”

“我晚上通常喝美式,提神,一会儿还得去处理点事情。”沈听白解释得很自然,将话题引回刚才的分享会,“你觉得那位学长对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解读,怎么样?”

姜辞暮双手捧着服务生先送上的温水,指尖感受着玻璃杯壁传来的温度,思考了一下才开口:“他很强调苏轼的'旷达'和'超脱',认为这是一种对个体生命困境的终极超越。解读得很精彩,但……”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深棕色的眸子在暖光下显得格外清澈,却也透着一丝执拗,“我觉得,他或许过于美化了这种'超脱'。”

“哦?”沈听白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撑在桌面上,交织的十指随意地搭着,眼神里流露出真正的兴趣,“怎么说?”

“苏轼一生颠沛,他的诗词里固然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但同样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沉痛,有'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傲。他的'超脱',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巨大的痛苦和磨砺中,一点点淬炼出来的。”姜辞暮的声音依旧带着苏北口音特有的软糯,但语气却异常清晰坚定,“我觉得,直接将其归结为一种'境界',反而忽略了他在'逆旅'中挣扎、痛苦、甚至偶尔妥协的那个复杂、真实的过程。忽略了'行人'的疲惫与艰辛。”

这是他第一次在沈听白面前说这么多话,而且是与学术观点相关的。说完后,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垂下眼睫,喝了口水。

沈听白没有立刻反驳,他认真地听着,目光落在姜辞暮因为认真而微微绷紧的侧脸上。服务生恰好送来咖啡,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沈听白将自己那杯黑褐色的美式推到一边,没有加糖也没有加奶,只是看着姜辞暮面前那杯顶层铺着浓郁奶盖的拿铁,缓缓开口:“你的角度很独特,也更…慈悲。”

他用了“慈悲”这个词。

“我同意,完全忽略痛苦谈超脱,是空中楼阁。”沈听白端起咖啡杯,抿了一口,苦涩的液体似乎让他思维更清晰,“但或许,那位学长的重点在于,无论过程多么艰辛,苏轼最终选择了一种向前看的、不沉溺于伤痛的姿态。这在任何时代,尤其是对我们现在而言,可能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比如,面对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项目,或者一个…不那么如人意的结果。”

他的话语带着理科生的逻辑和务实,与姜辞暮偏重感性与人文关怀的视角形成了微妙的对比。

“选择向前看固然重要,”姜辞暮抬起头,目光直直地看向沈听白,那份清冷此刻化作了思想的锋芒,“但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和共情那份'挣扎',所谓的'向前看'会不会变成一种冷漠的鸡汤?我们欣赏苏轼,不正是因为他既能写'大江东去'的豪迈,也不避讳'小屋如渔舟'的窘迫吗?人性的复杂和真实,才是他最打动人的地方。”

沈听白看着姜辞暮眼中闪烁的光,那是一种沉浸在思想世界里的纯粹的光,与他平时那种略带疏离的安静截然不同,充满了吸引力。他发现自己很喜欢看到姜辞暮这个样子。

“所以我们争论的焦点,其实在于'过程'与'结果'哪个更值得强调,或者说,'真实性'与'指导性'哪个更重要?”沈听□□准地提炼了核心分歧,他笑了笑,那笑容化解了讨论可能带来的紧张感,“看来,即使是面对千年前的古人,我们这些后来者也难免会带上自己的'滤镜'。”

他这个“滤镜”的说法,让姜辞暮微微一怔,随即也浅浅地弯了一下唇角。的确,每个人的经历和认知,都会构成自己看待世界的独特棱镜。

“也许不必非此即彼,”姜辞暮的语调缓和下来,像融化的糖,“理解他的挣扎,能让我们更懂得生命的重量;学习他的超脱,能给我们面对自己'逆旅'的勇气。两者并不矛盾。”

“达成一致。”沈听白笑着,用手中的咖啡杯,轻轻碰了一下姜辞暮那杯拿铁的杯壁,发出清脆的“叮”声,像一个默契的契约。“很高兴能和你这样讨论问题,姜辞暮。很…酣畅淋漓。”

他的称赞直接而真诚。姜辞暮感觉耳根有些发热,低头抿了一口拿铁,咸甜的奶盖与醇厚的咖啡在口中交融,味道出乎意料地不错。

接下来的时间,话题变得轻松了些。沈听白问起他大学生活是否适应,姜辞暮也礼节性地问及沈听白的专业。当得知沈听白是金融系,并且已经开始参与一些实际项目时,姜辞暮并没有太多意外,对方身上那种干练和统筹的气质,本就与这个专业方向十分契合。

“有时候会觉得,数字和模型构建的世界,虽然逻辑清晰,但少了点…人情味。”沈听白忽然说了这么一句,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姜辞暮看向他,有些不解。在他印象里,沈听白应该是如鱼得水地享受那种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环境才对。

沈听白没有继续这个话题,抬手看了看腕表:“不早了,我送你回宿舍。”

走出咖啡馆,秋夜的凉意更甚。从这里到姜辞暮的宿舍区需要穿过大半个校园,步行大概二十分钟。两人并肩走在路灯下,梧桐树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交错在一起。

一路上,他们没再讨论深刻的话题,只是随意地聊着校园里的建筑,某个有趣的老师,气氛安静而融洽。走到姜辞暮宿舍楼下,暖色的灯光从大厅里透出来,不少学生在此进出。

“谢谢学长的咖啡和…讨论。”姜辞暮站定,认真地道谢。

“是我的荣幸。”沈听白站在台阶下,微微仰头看着他,路灯的光在他深邃的眼底沉淀成温和的光点,“快上去吧,外面冷。”

姜辞暮点了点头,转身走进宿舍楼。在踏入玻璃门的那一刻,他鬼使神差地回头看了一眼。

沈听白还站在原地,双手插在外套口袋里,身形挺拔如松,目光依旧望着这个方向。见他回头,沈听白似乎愣了一下,随即抬手,朝他挥了挥,脸上漾开一个清晰而温暖的笑容。

姜辞暮心头莫名一跳,迅速转回头,加快了脚步,直到走进电梯,才感觉心跳慢慢平复。一种陌生的、暖融融的情愫,像投入静水的小石子激起的涟漪,在他心间一圈圈地扩散开来。他不得不承认,和沈听白相处,感觉很特别,也很…舒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