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土壤肥力的问题,江莱把目光投向了种子。在原主的记忆里,江家村种的水稻都是代代相传的老品种,产量低,抗病性差,就算土壤改良了,收成也未必能有大幅提升。
“村里有没有颗粒饱满、长势好的稻穗?”江莱召集耕种组的人问道。
“有是有,但不多。”一个叫江石头的汉子道,“我家那亩地每年都能长出几株特别壮的稻子,穗子比别的大一圈,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留种。”
“带我去看看。”江莱立刻道。
跟着江石头来到他家的稻田,江莱果然在角落里发现了几株与众不同的水稻——茎秆粗壮,稻穗饱满,颗粒均匀。这正是天然的优良变异株,是杂交水稻的好材料啊。
“把这些稻穗单独收割,晒干后保存好,记住不要跟其他种子混在一起。”江莱叮嘱道,“另外,你们再去其他地里找找,只要是长得壮、穗子大的稻子,都单独收回来。”
接下来的几天,江莱带着人筛选稻种,选出最优质的颗粒,又开辟了一小块试验田,采用“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给水稻足够的生长空间。
江老三看着江莱天天在试验田里忙活,心里还是不服气:“不就是几棵稻子吗?能长出花来不成?”
这话传到江莱耳朵里,他只是一笑了之。他知道,只有用实实在在的产量才能堵住所有人的嘴。
与此同时,水利组也传来了好消息——他们不仅修好了老水窖,还在江莱的指导下,开挖了一条从山涧到田地的水渠,解决了灌溉问题。
时间一天天过去,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势喜人,比普通稻田里的水稻高出一大截,稻穗也更加饱满。江家村的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干活的劲头也都更足了。
这天,村里的私塾先生陆先生路过试验田,看到长势喜人的水稻,不禁感叹道:“阿莱,你这稻子种得真好,老夫活了几十年,从没见过这么壮的稻子。”
“陆先生过奖了。”江莱笑着道,“这只是试种,要是效果好,明年就在全村推广。”
陆先生点了点头,沉吟道:“我前几天去县城给学生买笔墨,听说州府正在征集‘农桑良策’,要是你这稻种和肥料的法子能成,说不定能上报州府,给村里争个嘉奖。”
江莱心中一动,他知道,要想把江家村发展起来,单靠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借助官府的支持。如果能得到州府的认可,不仅可以获得资源,还能震慑赵家庄那样的豪强。
“多谢陆先生提醒,我记下了。”江莱道。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喧哗声。江石头跑过来,脸色难看地说:“族长!不好了!赵家庄的人又来了,说要咱们把水渠分他们一半,不然就砸了咱们的水窖!”
江莱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他知道,该来的总会来。这一次,他不会像原主那样被动挨打。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