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等我好吗 > 第2章 “明天”

第2章 “明天”

放学铃声像是解除了某种封印,教室里的静谧瞬间被桌椅碰撞声、喧哗声和迫不及待的脚步声填满。纪念不紧不慢地收拾着书包,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前座。许知意动作很快,三两下就把东西塞进了那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黑色双肩包里,单肩一挎,利落地站起身。

就在纪念以为她会像一阵风似的离开时,许知意却转过身,手指轻轻敲了敲纪念的桌面。“走吗?”

简单的两个字,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语气,让纪念的心微微一动。她赶紧拉上书包拉链,站起身,点了点头:“走。”

两人随着人流走下教学楼。夕阳将天空渲染成一片温暖的橘色,给校园里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喧闹声在身后渐渐远去,当她们走到那排高大的梧桐树下时,周围变得安静了许多,只剩下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她们自己的脚步声。

“你也走这边?”许知意率先打破了沉默,她的声音在傍晚的空气里显得比在教室时更柔和些。

“嗯,我住梨花巷。”纪念轻声回答,手指不自觉地捏着书包带子。

许知意侧过头看她,夕阳的光线在她睫毛上跳跃:“梨花巷?我住槐安里,就在你隔壁巷子。”她嘴角似乎弯了一下,“以后放学,可以一起走。”

不是询问,而是带着一点笃定的提议。纪念心里那点初来乍到的疏离感,仿佛被这句话轻轻戳破了一个小口,有温暖的东西流淌进来。“好啊。”她应着,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轻快。

她们并肩走在铺着老旧青石板的路面上。许知意确实走得快,但纪念注意到,她总会不着痕迹地调整步伐,让自己能轻松跟上。两人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在石板路上时而交错,时而分离。

“梨花巷……是那个门口有棵大槐树的院子吗?”许知意问。

“对,就是那家。我们刚搬来不久。”纪念有些惊讶于她的熟悉。

“那院子挺好的,冬暖夏凉。以前的房主是我外婆的朋友。”许知意随口说道,目光扫过路旁斑驳的墙壁和爬满藤蔓的旧窗棂,“这一片老巷子,都快有上百年历史了。”

纪念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这些在午后阳光下显得有些破败的老建筑,在黄昏的滤镜下,却透出一种沉静温和的美感。她开始留意到一些细节:哪家窗台上摆着几盆茂盛的茉莉花,散发着幽幽香气;哪家的墙头蹲着一只慵懒的橘猫,眯着眼打量她们;还有路边小卖部门口,那个摇着蒲扇听着收音机里咿呀戏曲的老人。

“这里……和市里很不一样。”纪念轻声说。市里的街道宽阔整齐,车水马龙,但总让人觉得匆忙而冰冷。而这里,虽然老旧,却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习惯吗?”许知意问得很直接。

纪念想了想,老实回答:“还有点陌生。不过,挺安静的。”她没有说出口的是,这种安静里,夹杂着一种孤独感。父母因为工作调动暂时分居两地,母亲陪她来这里租房陪读,父亲留在市里,家里突然就冷清了许多。

许知意看了她一眼,那双清澈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人心。“慢慢就习惯了。县城有小县城的好,至少,从这儿走到学校,只要十五分钟。”她顿了顿,指着前方一个岔路口,“从那边穿过去,能近两分钟,不过巷子窄,晚上有点黑。”

这种分享带着一种本地人的熟稔和一种不自觉的关照。纪念心里暖暖的。

走到一个卖冰粉的小摊前,许知意停下脚步:“吃吗?他家的红糖熬得特别好。”

纪念点点头。许知意对摊主说:“阿姨,两份冰粉,多加点山楂和花生碎。”

捧着冰凉清甜的冰粉,两人继续往前走。糖水的甜意从舌尖蔓延到心里,气氛也变得更加自然。纪念鼓起勇气问:“你……一直住在这里吗?”

“嗯,生下来就在这儿。”许知意舀起一勺沾满红糖和果料的冰粉,“除了小时候爸妈出去打工,把我放在外婆家几年。”她说得轻描淡写,但纪念却捕捉到她语气里一丝极淡的、难以言说的情绪。

“我爸妈……最近有点忙。”纪念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说说自己的事,“我爸还在市里上班,就我和我妈先过来。”她没有说“忙”背后的具体原因,那种家庭氛围的微妙变化,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许知意安静地听着,没有追问,只是说:“嗯,大人总有大人的事。”这句话简单,却奇异地带着一种理解的味道。她转而说起巷子尽头那家开了几十年的理发店,老师傅手艺如何好;说起夏天的时候,孩子们会聚集在哪块空地上玩耍;说起冬天,外婆会在院子里用小火炉给她烤红薯,香气能飘满整条巷子。

她的叙述平实而具体,像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纪念眼前展开。纪念听着,感觉自己仿佛正一点点地融入这片土地的温度和呼吸里。那个关于“父母没空”的心结,似乎也在这种琐碎而真实的烟火气中,暂时得到了安抚。

走到梨花巷口,那棵大槐树在暮色中伫立着,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纪念停下脚步:“我到了。”

“嗯。”许知意也停下来,看着她,“明天见。”

“明天见。”纪念看着她转身走向隔壁的槐安里,高挑的背影在渐深的暮色中依然清晰。直到许知意的身影消失在巷口,纪念才转身走进自家院子。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清冽的薄荷气息,混合着冰粉的甜香,构成了这个傍晚独特的记忆。

第二天数学课,纪念前一天晚上因为适应新环境而有些失眠,头脑昏沉。讲台上,数学老师“老张”正以惊人的语速讲解着函数与导数,板书写得飞快。纪念努力集中精神,但那些复杂的符号和公式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模糊不清。她看着周围同学都在熟练地记着笔记,心下越发焦急,笔尖在笔记本上划拉着,却不知该记些什么。

一道关于复合函数求导的例题被写在黑板上,老张环视教室:“这道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链式法则的应用,谁来说说思路?”

教室里一片安静。纪念下意识地低下头,避免与老师目光接触。她能感觉到自己的脸颊在发烫。

突然,她看到前面递过来一张折叠好的草稿纸。是许知意。她依旧保持着听讲的姿势,只是左手悄无声息地将纸塞到了纪念的桌角。

纪念的心跳漏了一拍,赶紧接过,偷偷在课桌下展开。

那不是一张随意撕下的草稿纸,而是一张A4纸大小的空白纸,被仔细地对折过。展开后,上面是密密麻麻却又异常工整的字迹。用的还是那种蓝黑色的钢笔水,字迹瘦硬有力,每个步骤都清晰可辨。

她不仅完整地抄录了题目,更在下面用不同颜色的笔(看来她随身带不止一支笔)进行了详尽的解析:

1. 识别函数结构:首先用蓝笔标注出外层函数和内层函数。

2. 应用链式法则:用红笔写出链式法则的公式,并在旁边用小小的字备注:“先外后内,逐层求导”。

3. 计算求导:用黑笔一步步展示求导过程,每一步的推导都写在等号下面,井井有条。

4. 简化结果:最后将结果化简,并用一个方框圈起来。

这还不算完。在解析的旁边,还有一块用绿色笔画出的“注意”区域:

·易错点:提醒不要漏掉对内层函数求导。

·技巧:建议遇到复杂函数时,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标出u和v,理清关系。

·联想:旁边还画了个小箭头,指向另一个相关的知识点,写着“参考课本Pxx页例3,类似题型”。

这哪里是简单的笔记?这简直是一份量身定制的微型教案!每一个标注,每一个提示,都透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细心和一种不着痕迹的体贴。她似乎完全了解一个转学生可能会在哪个环节卡壳,需要什么样的点拨。

纪念看着这张写满字的纸,仿佛能看到许知意在写下这些时,那微微蹙眉思考的专注神情。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从心底涌起,迅速蔓延到四肢百骸,驱散了之前的焦虑和昏沉。她甚至能隐约闻到纸上那股熟悉的、清冽的薄荷气息,让她混乱的思绪渐渐清晰起来。

她按照纸上的步骤,重新审视黑板上的题目,果然豁然开朗。老张后面讲的内容,她也能跟上了。

下课铃响,纪念还沉浸在那种被“拯救”的感激情绪中。她看着许知意站起身,准备像往常一样去接水,连忙也站起来,跟在她身后。

走到教室后面的饮水机旁,人有点多。纪念等许知意接完水,才小声说:“谢谢你的笔记……太详细了。”

许知意转过身,靠在墙上,拧上水瓶盖,表情很平淡:“没什么,顺手的事。老张讲课是快,很多本地学生一开始都跟不上。”

她轻描淡写地将自己的帮助归因于老师的普遍问题,巧妙地维护了纪念的自尊心。纪念看着她,心里明白,那绝不仅仅是“顺手”。那份笔记里藏着的细心,重若千钧。

“那个……链式法则,你讲得比老师还清楚。”纪念真诚地补充道。

许知意闻言,终于露出了一个比较明显的笑容,嘴角上扬,露出一点点洁白的牙齿:“是吗?可能是我习惯了自己先理顺了吧。”她看着纪念,眼神清亮,“以后数学有不懂的,随时可以问我。”

“嗯!”纪念用力点头。

这时,几个男生吵吵嚷嚷地挤过来接水,不小心撞了纪念一下。纪念一个趔趄,许知意迅速伸出手,扶住了她的胳膊。她的手掌温暖而有力,透过薄薄的夏季校服,传递过来一种坚实的触感。

“小心点。”许知意对那几个男生说,语气不算严厉,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意味。男生们讪讪地笑了笑。

许知意松开手,对纪念说:“走吧,回座位。”

纪念跟着她往回走,胳膊上刚才被触碰的地方,似乎还残留着温热的痕迹。她看着许知意走在前面挺拔的背影,看着她随意搭在肩上的书包带,看着她偶尔和相熟同学点头打招呼时侧脸的轮廓,心里有一种非常确定的感觉——在这个陌生的新环境里,她好像,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坐标。

傍晚放学,两人再次默契地一起走向梧桐树下的路。这一次,纪念的心情完全不同了。她不再只是被动地跟随,而是开始主动分享。

“今天数学课,多亏了你。”纪念说,“不然我肯定要掉队了。”

“你基础不差,只是需要点时间适应。”许知意客观地评价,然后自然地换了个话题,“今天语文课那篇古文,你觉得怎么样?我总觉得那个作者有点故作深沉……”

她们就这样聊着课堂上的趣事,聊着对某些老师的看法,聊着各自喜欢的书和音乐。纪念发现,许知意看似清冷,其实内心很有主见,知识面也很广,尤其对音乐有着独特的品味。她说到兴奋处,眼睛会特别亮,语速也会稍稍加快。

而当纪念说起自己以前在市里学校的生活,说起和好朋友一起逛过的书店,一起追过的明星时,许知意也会认真地倾听,偶尔插问一句。

夕阳依旧,梧桐依旧,但这条回家的路,因为有了身边这个人的存在,变得生动而丰富起来。青石板路上,她们的影子再次被拉长,这一次,它们靠得更近,仿佛缠绕在了一起。

走到梨花巷口,纪念再次道别。看着许知意走向槐安里的背影,她忽然觉得,这个曾经让她感到孤独的黄昏,变得无比温暖和充满期待。

她知道,明天,后天,以后的很多天,她们都会一起走过这条梧桐掩映的老巷。而这条路的尽头,不再只是租来的临时住所,而是通向一种崭新的、充满可能性的生活。那些关于家庭的细碎烦恼,那些学业上的暂时困难,似乎都因为这份不期而遇的陪伴,而变得可以承受,甚至值得珍惜起来。

空气中,薄荷的清凉与傍晚的暖风交织,像一首无声的协奏曲,轻轻叩击着少女的心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难渡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