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烽火照初心 > 第13章 星火传薪

第13章 星火传薪

民国五年的初秋,北平城的老槐树落下第一片黄叶时,戚薇正坐在北大客栈的桌前,就着昏黄的煤油灯,一笔一画地写着信。信纸是从《新青年》编辑部借来的,带着淡淡的油墨香,她的字迹清秀却坚定,像极了她平日里的模样。

张雨绮坐在对面,手里摩挲着一枚褪色的铜哨——那是她们当年在北洋政府卧底时,用来传递信号的信物。窗外传来学生们讨论“新思想”的声音,夹杂着《新青年》的朗读声,热闹得很,可两人的脸上,却带着几分难以言说的郑重。

“写好了吗?”张雨绮抬头,看向戚薇,声音轻轻的。

戚薇放下笔,将两封信叠好,分别装进信封,封面上写着“致一桐亲启”“致一凡、曦薇亲启”。她点点头,指尖轻轻拂过信封上的字迹,轻声道:“该说的,都写上了。”

她们要走了。这个决定,是两人在夜里反复商量后定下来的。护国战争胜利后,北平成了新思想的发源地,□□先生带领学生们宣扬民主与科学,李一桐因护国功绩留在孙中山先生身边协助工作,张艺凡和田曦薇也成了北大校园里的“学生领袖”,每次游行都冲在最前面——这片土地上,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年轻人在为理想奋斗。

而她们,想回到老家,回到那个被封建思想束缚了太久的江南小镇。那里的女人还裹着小脚,还在“三从四德”的规训里挣扎,还不知道“妇女能顶半边天”的道理。她们想把新思想带回去,想让更多女性抬起头,想让那里的土地,也长出民主与平等的新芽。

“明天一早走,还是等她们回来?”张雨绮问道,眼神里带着几分不舍。这几个月,她们和李一桐、张艺凡、田曦薇朝夕相处,一起经历了生死,早已成了彼此最亲近的人。

戚薇摇摇头,声音有些沙哑:“不等了。她们现在忙着组织学生运动,忙着宣扬新思想,我们别打扰她们。留下信,就够了。”她顿了顿,又道,“再说,离别总是难过的,与其当面哭哭啼啼,不如让她们记住我们笑着的样子。”

张雨绮点点头,站起身,开始收拾东西。她们的行李很简单,只有几件换洗衣裳,一本《新青年》合订本,还有戚薇那把陪伴了她许久的□□——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在回乡的路上,保护自己,也保护那些可能遇到的、需要帮助的女性。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戚薇和张雨绮就悄悄离开了客栈。街道上静悄悄的,只有早起的清洁工在扫地,发出“唰唰”的声响。她们回头望了一眼北大的方向,那里还笼罩在晨雾中,却仿佛能看到张艺凡和田曦薇举着标语游行的身影,能看到李一桐在孙中山先生身边认真工作的模样。

“走吧。”戚薇轻声说,拉着张雨绮的手,转身朝着火车站的方向走去。

太阳升起时,李一桐、张艺凡和田曦薇才发现戚薇和张雨绮不见了。桌上放着两封信,还有那枚褪色的铜哨,和一本写满了批注的《新青年》。

李一桐颤抖着拆开写给自己的信,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一桐:

见字如面。

我们已启程回乡,勿念。

护国战争胜利后,北平成了新思想的沃土,你在孙先生身边,能为共和做更多事;一凡和曦薇在北大,能跟着陈先生学习,能带领更多学生宣扬民主与科学——这里的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很放心。

我们要回江南老家了。那里的女人还裹着小脚,还在被‘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束缚,还不知道自己也能读书,也能工作,也能为国家做贡献。我们想把新思想带回去,想教她们读书写字,想告诉她们‘妇女能顶半边天’,想让那里的土地,也长出平等的芽。

你总说,革命需要有人在前线冲锋,也需要有人在后方播种。我们选择做播种的人。

别为我们担心。我们有枪,有勇气,还有彼此。等将来,江南的女性都能抬起头走路,都能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我们会回来找你,找一凡和曦薇,一起看共和的曙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句话,我们一起记在心里。

盼君安好,盼中国安好。

戚薇雨绮字”

李一桐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滴落在信纸上,晕开了字迹。她想起第一次见到张雨绮时,她从北洋军的包围中冲出来,喊着“跟我走”的模样;想起戚薇在京师女界学堂的医务室里,为她处理伤口时,温柔却坚定的眼神——她们总是这样,在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一切安好时,默默转身,去更需要她们的地方。

张艺凡和田曦薇也拆开了写给她们的信,信里的内容和给李一桐的差不多,只是多了几句叮嘱:“一凡,你要好好照顾自己的伤口,别再像以前那样冲动;曦薇,你要多劝着一凡,也要记得,保护自己同样重要。你们是新思想的火种,要好好活着,把火种传得更远。”

田曦薇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她紧紧攥着信纸,声音哽咽:“戚薇姐和雨绮姐,怎么就这么走了……她们还没看到我们把新思想宣扬出去,还没看到女性真正抬起头呢……”

张艺凡没有哭,她紧紧握着田曦薇的手,眼神里满是坚定:“她们会看到的。她们去江南播种,我们在北平浇水,总有一天,新思想的种子会传遍整个中国,所有女性都能抬起头走路,都能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到时候,我们就去江南找她们,告诉她们,我们做到了。”

李一桐擦了擦眼泪,将信小心翼翼地折好,贴身藏好。她看着张艺凡和田曦薇,声音坚定:“戚薇和雨绮说得对,革命需要有人冲锋,也需要有人播种。我们不能辜负她们的期望,要在北平好好干,把新思想宣扬得更广,把民主与科学的火种,传给更多人。”

三人走到客栈的窗前,望着远处的街道。学生们已经开始了新的游行,“民主”“科学”“妇女解放”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像一阵阵春雷,震醒了沉睡的北平。

李一桐想起孙中山先生说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她知道,戚薇和张雨绮选择的道路,虽然艰难,却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她们就像两束微光,虽然离开了北平,却在江南的土地上,点亮了新的希望。

而她们,会在北平,继续高举着新思想的旗帜,为了共和,为了民主与科学,为了所有女性的解放,坚定地走下去。

此时的火车上,戚薇和张雨绮正望着窗外的风景。江南的稻田一片金黄,远处的小镇笼罩在薄雾中,宁静而祥和。

“你说,我们能成功吗?”张雨绮轻声问道,眼神里带着几分不确定。

戚薇握住她的手,眼神坚定:“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只要我们能让一个女性抬起头,能让一个女孩走进学堂,就是成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播下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张雨绮点点头,靠在戚薇的肩上,脸上露出了笑容。火车在铁轨上飞驰,朝着江南的方向驶去,带着她们的理想,带着新思想的火种,也带着对未来的期望。

她们知道,回乡的路会充满艰险,会遇到很多阻碍——封建势力的打压,保守派的嘲讽,甚至是生命的危险。可她们不怕。因为她们心里,装着对女性解放的渴望,装着对新思想的信仰,装着对□□的希望。

火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变化,江南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戚薇和张雨绮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里看到了坚定。她们知道,一场新的“战斗”,即将开始。而她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不仅要写在纸上,要喊在口上,更要刻在每一个女性的心里,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女性,从来都不是附属品,而是能和男性一样,撑起一片天的力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在全A男团中假装Alpha

道姑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