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风起黎都 > 第13章 帝驾亲征

第13章 帝驾亲征

朔风卷着碎雪,像无数把淬了冰的小刀,刮过镇北关的城墙。守城的士兵裹紧了厚重的棉甲,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瞬间凝成霜花,可攥着长枪的手却始终稳如磐石——他们的目光越过城墙下冰封的护城河,死死盯着远方连绵起伏的黑松林,那里,隐约有玄色的旗帜在风雪中晃动,像极了草原上择人而噬的狼群。

“报——!”

一声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城墙上的寂静,斥候骑兵翻身滚下战马,甲胄上的冰碴子簌簌掉落,他单膝跪地,声音因寒冷和急切而发颤:“将军!北狄主力已过黑松岭,前锋距关不足三十里!”

城楼上,镇北将军沈策猛地攥紧了腰间的佩剑,剑鞘上的铜纹在昏暗的天光下泛着冷光。他俯身看向城下,只见远处的地平线上,一道黑色的洪流正缓缓逼近,那是北狄的骑兵,他们的马蹄踏在冻土上,沉闷的声响隔着数十里都能隐约听见,像是大地在低声呜咽。

“传我命令,”沈策的声音沉稳如铁,“所有士兵进入战斗位置,弓箭上弦,滚石檑木备齐!另外,快马加鞭,向京城传讯——北狄大举来犯,请求陛下速派援军!”

“是!”亲兵领命,转身快步离去,马蹄声再次消失在风雪中。

沈策望着远方越来越近的敌军,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北狄素来是大靖的边患,可往年他们只是小股骚扰,从未像这次这般倾巢而出。他握紧了拳头,指节泛白——镇北关虽固若金汤,可守军不过五万,而北狄的骑兵,少说也有十万之众。这一战,怕是凶多吉少。

与此同时,京城的紫宸殿内,暖炉里的银丝炭烧得正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龙涎香,可殿内的气氛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黎渊坐在龙椅上,一身明黄色的龙袍衬得他面容愈发冷峻。他手中捏着一份八百里加急的军报,纸张边缘几乎被他攥得变形。军报上的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发疼。

“北狄十万骑兵,犯我镇北关……”黎渊低声念着,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沈策只有五万守军,撑不了多久。”

殿内的文武百官皆低着头,无人敢言语。户部尚书周大人犹豫了片刻,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如今国库虽充盈,可京城的禁军只有八万,若抽调援军,京城防务恐会空虚。不如从周边州府调兵,再派大将统领,前往支援?”

“周边州府调兵,一来一回至少需要半个月,”兵部尚书赵毅摇头,语气急切,“镇北关撑不了那么久!一旦镇北关破,北狄骑兵便可长驱直入,直逼京城!”

“那依赵大人之见,该如何是好?”周大人反问,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难不成要陛下御驾亲征?”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殿内瞬间炸开了锅。

“不可!陛下乃九五之尊,岂能轻易涉险?”

“是啊,御驾亲征风险太大,万一有个闪失,大靖江山危矣!”

“可若陛下不亲征,谁能统领大军?如今朝中能征善战的老将,要么年迈体衰,要么驻守边疆,抽不开身啊!”

大臣们争论不休,黎渊却始终沉默着,目光落在殿外。他想起了昨夜,江墨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雪景,轻声对他说:“阿渊,北狄那边最近不太平,你要多留意边境的消息。”那时他还笑着安慰江墨,说有沈策在镇北关,定能保边境无忧,可如今……

他猛地站起身,龙袍下摆扫过御案,案上的茶杯晃了晃,茶水溅出几滴,落在明黄色的地毯上,留下深色的印记。

“够了!”黎渊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殿内瞬间安静下来,“镇北关是大靖的门户,绝不能丢!既然无人可派,那朕,便御驾亲征!”

“陛下!万万不可啊!”丞相李斯连忙上前,跪倒在地,“御驾亲征非同小可,还请陛下三思!”

“朕意已决,无需再议!”黎渊的语气坚定,“赵尚书,即刻传令,抽调五万禁军,明日一早,在城外校场集结!周尚书,负责粮草调度,务必保证大军粮草充足!李丞相,朕出征期间,由你辅佐太子监国,处理朝政!”

“陛下……”大臣们还想再劝,可看到黎渊眼中的决绝,终究还是把话咽了回去,纷纷跪倒在地:“臣等遵旨!”

黎渊挥了挥手,让大臣们退下,殿内只剩下他一人。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冰冷的寒风瞬间灌了进来,让他打了个寒颤。他望着远处江墨居住的长乐宫,心中泛起一丝愧疚——他答应过江墨,要陪他看今年的第一场雪,可如今,却要失信了。

他转身,快步向长乐宫走去。

长乐宫内,江墨正坐在桌前,看着手中的医书。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看到黎渊走进来,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阿渊,你回来了。”

黎渊走到他身边,坐下,握住他的手。江墨的手很凉,黎渊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手裹紧了他的手,低声说:“阿墨,有件事,我要跟你说。”

江墨看着黎渊严肃的神情,心中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他点了点头:“你说。”

“北狄犯我镇北关,沈策兵力不足,请求援军。”黎渊的声音低沉,“朝中无人可派,我决定,明日御驾亲征。”

江墨的身体猛地一僵,手中的医书“啪”地一声掉在桌上。他抬起头,眼中满是震惊和担忧:“你要亲自去?阿渊,边境凶险,你不能去!”

“我必须去。”黎渊看着江墨的眼睛,语气坚定,“我是大靖的皇帝,守土卫国是我的责任。若镇北关破,北狄骑兵直逼京城,到时候,你和整个大靖的百姓,都会陷入险境。”

“可我不想你去冒险……”江墨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握住黎渊的手,手指微微颤抖,“你答应过我,要陪我看雪的……”

黎渊心中一痛,他轻轻抚摸着江墨的脸颊,擦去他眼角的泪水,柔声道:“对不起,阿墨,这次我又要失信了。但你相信我,我一定会平安回来,到时候,我陪你看遍大靖的每一场雪。”

江墨知道,黎渊一旦做了决定,就不会轻易改变。他吸了吸鼻子,强压下心中的担忧,点了点头:“好,我等你回来。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许受伤。”

“嗯。”黎渊应着,将江墨拥入怀中。他能感受到江墨身体的颤抖,知道他心里害怕,可他别无选择——他是皇帝,更是江墨的依靠,他必须守住这片江山,才能护江墨一世安稳。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城外的校场上就已经集结了五万禁军。士兵们身着甲胄,手持长枪,整齐地排列着,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黎渊一身银白色的铠甲,腰间佩着长剑,站在高台上,身后跟着一身黑衣的许逸。

许逸是黎渊的贴身侍卫,也是他的好友,武功高强,忠心耿耿。这次黎渊御驾亲征,许逸自然要随行保护。

“陛下!五万禁军集结完毕,请陛下训话!”禁军统领上前一步,单膝跪地,高声道。

黎渊环视着台下的士兵,声音洪亮:“将士们!北狄蛮夷,犯我边境,杀我百姓,毁我家园!如今,镇北关危在旦夕,大靖的门户即将被破!朕今日御驾亲征,就是要带领你们,北上抗敌,将北狄蛮夷赶出我大靖的土地!”

“赶走北狄!保卫大靖!”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

“出发!”黎渊一声令下,号角声响起,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北进发。

黎渊骑在战马上,回头望了一眼京城的方向,心中默念:阿墨,等我回来。

江墨站在长乐宫的城楼上,看着大军远去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才缓缓转身。他知道,黎渊这一去,前路凶险,可他能做的,只有在京城等着他,为他祈福。

大军一路向北,速度飞快。黎渊担心镇北关的安危,下令日夜兼程,士兵们虽然疲惫,可想到边境的危机,都咬牙坚持着。

许逸跟在黎渊身边,看着他日渐憔悴的面容,忍不住劝道:“陛下,您已经两天没合眼了,不如先休息一会儿,有什么事,属下会及时向您汇报。”

黎渊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不了,镇北关情况不明,我放心不下。加快速度,争取早日赶到。”

许逸无奈,只能不再劝说,心中却暗暗佩服黎渊的毅力——这位年轻的皇帝,虽然平日里温和,可在国家大义面前,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坚定和担当。

就在大军距离镇北关还有五十里的时候,前方的斥候传来消息:“陛下!镇北关已被北狄包围,沈将军率军死守,可北狄攻势猛烈,城墙已多处受损,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黎渊的心猛地一沉,他立刻下令:“全军加速前进,务必在明日天亮前赶到镇北关!”

“是!”

大军再次加快速度,马蹄声在冻土上急促地响起,像是在与时间赛跑。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黎渊终于率领大军赶到了镇北关附近。他勒住战马,抬头望去,只见镇北关的城墙上插满了北狄的旗帜,城墙下堆满了尸体和断箭,鲜血染红了冰封的护城河,景象惨烈无比。

北狄的士兵还在疯狂地攻城,他们架起云梯,向城墙上攀爬,城墙上的大靖士兵奋力抵抗,弓箭、滚石、檑木不断落下,却依旧挡不住北狄士兵的进攻。

“陛下!我们来了!”沈策站在城楼上,看到远处的大军,激动地大喊起来。

黎渊抽出腰间的长剑,高举过头顶,声音洪亮:“将士们!随朕冲锋,杀退北狄!”

“杀!”五万禁军齐声呐喊,像一股洪流,向北狄的军队冲去。

北狄的首领没想到大靖的援军会来得这么快,顿时慌了神。他原本以为,镇北关很快就能攻破,可没想到沈策死守不退,如今又迎来了援军,局势瞬间逆转。

“快!撤军!”北狄首领大声下令,想要组织军队撤退。

可黎渊怎么会给他们机会?他率领大军,如同猛虎下山,直冲北狄的中军大营。许逸跟在黎渊身边,手中的长剑挥舞,每一次落下,都能带走一条北狄士兵的性命。

沈策看到援军已到,也立刻下令打开城门,率领城内的守军冲了出去,与黎渊的大军两面夹击。

北狄的军队本就军心涣散,在大靖军队的夹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纷纷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追!”黎渊一声令下,大军乘胜追击,向北狄的老巢方向追去。

许逸策马来到黎渊身边,提醒道:“陛下,穷寇莫追,小心有埋伏。”

黎渊勒住战马,望着远处奔逃的北狄士兵,思考了片刻,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们先回镇北关,休整之后,再做打算。”

大军返回镇北关,沈策连忙上前,跪倒在地:“臣参见陛下!陛下御驾亲征,解了镇北关之围,臣感激不尽!”

黎渊扶起沈策,拍了拍他的肩膀:“沈将军辛苦了,你死守镇北关,功不可没。起来吧,我们进城再说。”

众人走进镇北关,城内一片狼藉,房屋倒塌,街道上随处可见受伤的士兵和百姓。黎渊看着这一切,心中的怒火再次燃起——北狄,这笔账,他记下了。

他立刻下令:“传朕旨意,安抚受伤的士兵和百姓,妥善处理阵亡将士的后事。同时,修缮城墙,补充粮草和武器,准备迎接北狄的再次进攻。”

“臣遵旨!”沈策和许逸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几天,黎渊一直在镇北关处理战后事宜,安抚民心,整顿军队。他每天都忙到深夜,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许逸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也知道,如今正是关键时期,他能做的,只有尽力辅佐黎渊。

这天晚上,黎渊正在书房处理公文,许逸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密报:“陛下,这是从京城传来的密报。”

黎渊接过密报,打开一看,脸色瞬间变了。密报上写着:江墨在京城突发恶疾,卧病在床,太医们束手无策,请求陛下速回京城。

“阿墨……”黎渊的手微微颤抖,心中满是担忧。他想起离开京城时,江墨不舍的眼神,想起他答应过江墨要平安回来,可如今,江墨却病了,而且还病得很重。

“陛下,您要回京城吗?”许逸小心翼翼地问道。

黎渊沉默了片刻,眼中满是挣扎。他知道,江墨需要他,可镇北关也离不开他——北狄虽然战败,可实力未损,随时可能再次来犯。如果他此时离开,镇北关的军心会动摇,大靖的边境也会再次陷入危机。

“不行,我不能回去。”黎渊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担忧,“镇北关离不开我,我若回去,北狄定会卷土重来。你立刻派人回京城,告诉太医们,不惜一切代价,治好江墨的病。另外,让太子多去长乐宫探望江墨,替我照顾好他。”

“陛下……”许逸看着黎渊痛苦的神情,心中不忍,可也知道黎渊说得对,只能点头:“臣遵旨。”

许逸离开后,黎渊坐在椅子上,手中紧紧攥着那份密报,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江墨的面容。他闭上眼睛,心中默念:阿墨,对不起,我不能回去陪你,你一定要好好的,等我打败北狄,就立刻回京城陪你。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沈策推门进来,神色慌张:“陛下!不好了!北狄又集结了十万大军,向镇北关杀来了!”

黎渊猛地睁开眼睛,眼中的担忧瞬间被坚定取代。他站起身,抽出腰间的长剑,声音洪亮:“将士们!北狄蛮夷不知悔改,再次来犯!朕今日,就要让他们知道,我大靖的土地,不是他们想来就能来,想走就能走的!随朕出征,杀退北狄!”

“杀退北狄!保卫大靖!”书房外,士兵们的呐喊声再次响起,震耳欲聋。

黎渊率领大军,再次走出镇北关,迎向了北狄的军队。这一次,他心中不仅有对国家的责任,更有对江墨的牵挂——他要尽快打败北狄,回到江墨的身边。

北风呼啸,雪再次下了起来,落在黎渊的铠甲上,很快就积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可他的目光却始终坚定,手中的长剑在风雪中泛着冷光。许逸跟在他身边,手中的武器也已出鞘,随时准备战斗。

远处,北狄的大军越来越近,玄色的旗帜在风雪中猎猎作响。黎渊深吸一口气,勒住战马,高声道:“将士们!为了大靖,为了家乡,为了我们所爱的人,今日,我们与北狄,不死不休!”

“不死不休!”

呐喊声在风雪中回荡,两支大军,如同两股洪流,在镇北关前,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黎渊手持长剑,率先冲入敌阵,剑光闪烁,每一次挥舞,都能带走一条北狄士兵的性命。许逸紧跟在他身边,保护着他的安全,手中的长剑也毫不留情地收割着敌人的生命。沈策率领着镇北关的守军,也奋勇杀敌,与北狄士兵展开了殊死搏斗。

雪越下越大,掩盖了地上的血迹,却掩盖不了战场上的惨烈。士兵们的呐喊声、兵器的碰撞声、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悲壮的战歌。

黎渊杀得双眼通红,身上的铠甲沾满了鲜血,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他不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人,也不知道自己战斗了多久,只知道,他不能倒下,他要赢,他要活着回去见江墨。

就在这时,北狄的首领突然率领一支精锐骑兵,向黎渊冲来。他手中的弯刀泛着寒光,目标直指黎渊。

“陛下,小心!”许逸大喊一声,立刻挡在黎渊身前,与北狄首领展开了激战。

许逸的武功高强,可北狄首领也不是等闲之辈,两人打得难解难分。北狄首领趁许逸不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