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穿越重生 > 和亲公主手握天子剑 > 第52章 走马

第52章 走马

一封从太原城中送出的奏折快马加鞭,比平阳公主更早回到中州。

恰逢五日一朝,未央宫点起龙涎香,幽香盈室。

景元帝着通天冠服,身绛纱袍坐于上首。

臣子以三公为首,皆跪坐下首。

鸦青色衣摆拂过殿前长廊,快步无声。

御前内侍手捧御呈盘,上头一叠奏折。

他一进入殿内,各门外垂立两旁的小侍立刻上前,掀开重重赭石色门帘。

帘上松竹暗纹堆积起来一瞬,留下一点细微横纹。

一路畅通无阻,丝毫未有停留。

内侍走进内殿,将那叠奏折呈递给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便垂手立在一旁。

御史大夫执群臣奏章,扫一眼那最上头的急奏,点了点头,示意内侍递呈给端坐在上首的帝王。

室内寂静,景元帝翻阅奏折,神色平淡。

他是个留着长须的白面中年人模样,眉目俊逸,甚至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儒雅风流。

若非身着朝服,更像是隐世文士。

皇帝翻阅奏折,丞相便代行其事,照例询问起朝中一应大小事。

临近年关,诸如除夕、元旦,元夕等。大小节日俱堆积到一起,又要安排节日祭祀、又要宴席举行国傩*、又有休假排班,处理朝贡等事,反而是朝中各部门最紧绷的时刻。

且安排这些事,都是要花银子的。

负责财政的少府*便在大殿中和各部当众撕扯起来。

年年如此,景元帝耳中已听起茧子来,并不理会。

奉常道:“无论如何,年关祭祀大典不可缺,必是要进行的。”

少府看他一眼,皮笑肉不笑道:“年节皆相连,依大人之见,应选哪一日进行呢?”

奉常装作不知对方言下之意,淡淡道:“除夕乃岁末,应祭祀先祖。正月之始,谓之‘旦’日,需祭祀上天。此二者皆不可或缺。”

少府见他不主动提起之后的元夕,心里痛骂对方狡猾,不肯来踩这个大坑。

正月十五是一年第一个月圆节日,向来要在甘泉宫祭祀“太一”。

在这日,无论是帝王还是平民,都要虔诚祭拜,求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可这一日亦是平阳公主的诞辰。

这位公主出生那年荧惑守心,虽已被司天监化解,到底是有些晦气。

如今平阳公主就要回京,谁也不想提起来触这个霉头。

他道:“奉常大人,虽还有近一月的时间到新年,时间充裕。可圣上在短短两日内,又要祭祀,又要宴请群臣,又要守岁,还要接见外国使团和接受进贡,是否太劳累了一些?”

奉常先道了一句:“圣上宽厚礼贤、励精图治,睦邻安边,定然是一帆风顺。”

夸得景元帝都从奏折中抬头看他一眼,似笑非笑。

奉常面不改色,脸皮如城墙转角,极其厚实。

他一转头,对着身后道:“典客使*大人,您说是吗?”

典客脸上挂起一丝礼貌的微笑,扫一眼周围凝聚的视线,在心里痛骂“遭瘟的猢狲”,平静道:“圣上自是礼仪之君。年末诸国来朝,到达时间尚未定,想来应是同往年一样的。”

这奉常不就是为多办一日祭祀仪式,想从里头捞点油水么?竟拉他下水,实在可恨!

丞相听了这段废话,看一眼景元帝的神情,笑道:“诸国来朝,如典客使大人所说,应当同往年无差,自然也不需要做什么更改。依我看,奉常大人,同是祭祀,还是应将祭祀合并到一日。元旦守岁,圣上虽年富力强,我等老头子已是风烛残年,怕是精力不济。”

这话说得极漂亮,贬低自己抬高圣上,又人无可反驳,奉常张了张嘴,知道此事已无可更改。

景元帝“呵”了一声,看着丞相道:“崔公,朕瞧你身子骨硬朗,应当还能再干个十几年。”

丞相正色道:“圣上金口玉言,臣且能受着。纵是贯朽粟腐,国库充盈,也不应躲懒。”

景元帝大笑道:“就按崔公说的办!”

如此这般,国库就能少支出一笔祭祀的钱,少府心里也松了口气。

不过下一刻,景元帝就放出一件重磅消息。

“平阳公主回京,身怀和亲之大义。朕欲赐公主府,赏宝马香车,食邑六百,诸卿意下如何啊?”

众臣隐晦地互相对视,一时都说不出话来。

作为和皇帝最亲近的京官,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平阳公主并不受宠,甚至隐隐被景元帝排斥。

如今对方和亲十年归来,景元帝似乎变了态度。

可最初平阳公主刚回国,圣旨并未提及赏赐,如今又是为何突然变了风向?

在场人群当中,唯有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因为执掌奏折,早已获晓太原城里头阮氏覆灭一事,倒也对于景元帝这个决定不感到惊讶。

阮氏抄家,那位婕妤被废,圣上想要借此机会处置太原城里的其余世家。

这事本来就起源于当年程家旧案,如今翻案,里头经手的京中官员可不少。

且此案是圣上当年钦定,如今又翻案,于朝廷名声有损。

这一棒子落下,自然也需要有什么事来修复帝王贤德。

平阳公主,就是现下最好的选择。

御史大夫心思微动,拱手行礼道:“公主大义,本该如此!圣上仁厚!”

这话一出,底下便有人附和:“圣上仁厚!”

*

平阳公主人未至宫中,已得了赏赐。

一行人在路上耽搁了两个月,终于在十二月初回到中州。

入眼便是亭台楼阁,错落林立,宝马香车满路。路边各色商铺连成一排,地上是青砖铺成,连行道两边的树上都早早挂满为一月之后的年节准备的彩条。

那些彩条随风舞动,有趣又好看。

中州之繁华,是此前任何一座城所不能比拟的。

卫昭倚靠在马车内,并不理会外头的人声鼎沸,既不觉得兴奋,也无近乡情怯之感。

只心想那广武城来的土狗子,还不知有没有见识过这副繁华之景。

宋猗骑着高头大马,顶着周围人热切的眼神,面上看不出丝毫情绪。

她听到有女郎口里啧啧称奇道:“哎哟,这女娃娃怎么这样高大啊!”

马车内“哧”地一声笑,平阳公主掀开窗,笑吟吟道:“这女娃娃长在塞外,喝的是大碗鲜奶,吃的是整只牛羊,因此高大。”

她毫不避讳地支着下巴,看向黑马上的玄衣女人,乐不可支,一双桃花眼眯起来,显露出几分天真。

路边的女娘本为那帘子掀开,里头那张艳丽的脸所慑,听这柔声细语的一句,反而都嬉笑起来。

中州是晏国的京师,路上常有执金吾卫*巡逻,因此女娘们出门都不爱戴帷幕,民风又比太原城开放许多。

宋猗低下头看向平阳公主,低声道:“公主,行路中,这样很危险。”

卫昭挑眉道:“你就在我身旁,怕什么危险?”

宋猗听了,觉得确实有几分道理,无话可说,移开视线。

卫昭便又“哧哧”地笑两声,看也不看一眼周围,拉上帘子。

道路旁的女娘们本见这一行浩浩荡荡的队伍好奇,眼见帘子拉上,颇觉遗憾,又好奇那马上的女郎,便都跟着马车慢慢地走。

道路两边的小儿不知她们在看什么,见有人跟着,便也跟上去,慢慢的,竟然跟了一群人。

宋猗眉头微蹙,这还是她第一回见到这种情形,这样的人群聚集是有些危险的。

“各位——”

她才刚一开口,便听到有一道清朗女声呵斥道:“散开!在这里干什么!去路边上!不要挡路!”

有一女子持戟牵马,身披金红甲,气势汹汹破开人群,将在场人驱散。

显然,这身穿着打扮,必然是一位金吾卫。

京中有女子可做执金吾的么?

那金吾卫看一眼宋猗,眼中略有震惊之色,显然从外形便认出人来,行礼道:“惊扰公主车驾,还望广武君见谅。”

宋猗道:“无事。”

能认出她,还知道这是平阳公主的车驾,想来这金吾卫的身份也不简单。

卫昭听了这两句,从车帘缝隙中看去一眼,心内盘点一番,大约猜到对方身份。

那执金吾卫略一点头,似乎想说什么,又看了看手里的长戟,叹了口气,牵着马往前走去。

她一离开,只消片刻,便又有乞儿走近,想要在贵人手中讨点钱财。

一般这样的贵族小姐,出门的时候都会准备些铜钱,大发善心施舍给他们。

道路便又被堵住,寸步难行。

路边卖拨浪鼓的男子嫌弃道:“这些没娘生养的贼东西!娘希匹的,这金吾卫也不管事,女人家做什么官儿呢?都聚集在这里,咱们怎么做生意。”

他这声音有些大,一下传入前头那金吾卫耳中,竟然一下惹怒对方。

金吾卫转过头来,牵着马两步冲上来,伸手指着男子道:“你嘴里不干不净说的是什么!女人怎么了?打败西原人的不是女将军么!我又几时没管他们了!?”

宋猗一愣,抿了抿唇。

那男子也一下被呵斥地愣住,随即道:“没骂什么啊,我也没骂你啊!”

金吾卫嘴里骂骂咧咧道:“下作的东西!你说不管事,我几时不管了!刚刚那群人堵在中间,不是我管的么?”

她一下转向两边的乞儿,柳眉倒竖:“刚刚我没管你们么!?”

被他盯住的乞儿打了个颤,也不知她在说什么,嘴里颤声道:“……没……没管……”

卫昭在马车里头听了这一场闹剧,眉头微皱,心头对这咄咄逼人的女声生出几分反感,又觉得对方有点可悲可笑。

——说了这么多,人家根本没在听解释,只是畏惧于这人高高在上的官职,和手里的权势罢了。

那金吾卫一跺手中长戟,厉声道:“刚刚你们一群人在路中间,我把你们叫散开,免得踩踏!我管事了么!?”

乞儿这才反应过来对方说的是什么,颤颤巍巍道:“哦……哦!管了管了!方才我们在城里头,大人叫我们过来这边,不要聚集在里头。”

金吾卫也不管对方是不是在发抖,怒气冲冲道:“出来讨生活都不容易,我只是让你们不要在城中去。在那里头招惹了贵人,没有你们好果子吃!再说,不让你们堵在路中间,也是怕踩踏!我哪儿没管了?”

她又回过头对着面前的男子道:“你说我不管事?”

男子道:“你管了,那我说的也不是你啊。”

金吾卫大怒:“这里只有我一个金吾卫,你说不管事,说的还能是谁!?”

“呀,别吵了别吵了,李大人怕冲撞咱们老百姓,连马都不骑的。您整日走路执勤也辛苦了,来喝口茶吧。”路边茶摊的老板倒上一杯热茶,她是个中年妇女,显然认得那执金吾。

金吾卫经她一劝,才稍稍平静,瞪了那男子一眼,转头又看见宋猗一行人未走,不由有些尴尬。

平阳公主掀开帘子,正欲叫住她,却听见前头传来一阵争吵声。

有女子惊叫道:“你做什么!放开我!”

执金吾卫眼神一凝,一甩手里的热茶翻身上马,如利箭般冲了出去。

那茶水一下泼在地上,碎片溅飞,险些割到宋猗身下黑马的马蹄。

宋猗:“……”

卫昭:“……”

两人看着那风风火火女娘的背影,又看着一地狼藉,不约而同地对视一眼。

卫昭似笑非笑,调侃道:“怎么?大将军,竟有好事被别人给做了,心里头不大习惯?”

国傩:傩(nuo)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其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

* 奉常,掌管宗庙祭祀,和国家之礼;

少府,负责皇帝财政;

典客,负责外交和内部少数民族事务;

文中官职采用汉朝三公九卿制。

*执金吾:负责守卫皇城以外的京城安全,长官为“中尉”(执金吾)。《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尉,掌循京师,有两丞、候、司马、千人。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2章 走马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炮灰的人生2(快穿)

我妻薄情

姑母撩人

我是个莫得感情的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