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班会就上到这里,开学时间待定。别不写作业啊,回来我要挨个查,已经高三了,一个个心里都有点数。好好利用这个暑假,该补补的都补补,别回来一轮复习也跟不上了……行了,就说到这里,不耽误你们放学了,下学期见!”
……
“哎同桌。”
“嗯?”
“你后天就走?真好,我也想去看冰川……那你什么时候回来?”
“一个月吧。李知白,这句话你问了得有一百遍了。”
“……我这次是想说,你注意安全。”
“那谢谢你啊。对了,你之前不是说过想要纪念品吗,你要什么样的?这次不限。”
“你还记得呢,随便喽。”
“都可以?”
“对,你带的,什么都行。”
“哦,好。那——下学期见。”
“等等,云从龙,你别不回我消息了,很烦人。我哥到了,拜拜。”
“……知道了,再见。”
李知白走远了。
她想起云从龙说,他父母留下的最后一条信息就是来自“世界尽头”的乌斯怀亚群岛。
祝愿云从龙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没想到,仅仅四天。
“乌斯怀亚”,这个名字,化作血红色的新闻标题,引爆全球性讨论——
7月14日,北纬70°的乌斯怀亚群岛突发未知异象,伴随114人失踪,恐遇难。
-
“外星人入侵地球!第一站是北极?”
“我国一十八岁高中生遇难,高考在即,实在痛心!”
“极地研究所将此次事件命名为:‘阿刻伽德’时空褶皱现象。”
“据实地记者王姝婕报。自当地时间22:00起,出现了持续一小时的异常极光及无形物质撞击地面现象,冰川被轰击,形成大型冰洞‘亚伦卡特’及多个附属冰洞……”
“……冰裂以亚伦卡特冰洞为中心,呈蛛网状延伸。裂隙关合的速度违背物理法则,危险性未知。”
“求助贴:爸妈是极地工作者,他们失踪了,家里就剩我和奶奶相依为命……我该怎么办?”
“探测仪在黎明或黄昏时,曾数次捕捉到同一未知信号,破译进程至今无果。此次‘阿刻伽德’事件的重大线索均指向非自然现象,现代技术无法破解。”
“本人离事故现场只有十公里,好害怕……下次袭击千万别缠上我,我就是个破打工的T T。”
“据北极科考总局(全称:北极科学考察与安全总局)于7月20日凌晨发布的总报告显示,未在冰洞周边检测到辐射或化学残留,且尚发现任何遗弃物品和人体组织。
目前所有失踪人员将被推定遇难。”
“各位,有个不幸的消息,搜救行动停止了,昨天凌晨给我们下的通知:基于多重考量,指挥部宣布终止救援行动。身边同事的情绪普遍消极化,撑不下去了,没办法,这不是我们希望的,都尽力了……”
“唉,我朋友说现在很多地方在组建异常调查组。他们欢迎感兴趣的人加入,也支持各类志愿活动。补贴多多,有能力的支持一下吧。”
“好家伙,吃了这么久的瓜我cpu都快干烧了,难不成是气态的太空垃圾砸的冰川?这玩意儿还能穿过大气层啊!蹲个大佬。”
“这次也是航天意外吧?毕竟去年SpaceA那堆报废零件掉下来的时候,x国牧民差点以为UFO来偷牛了。”
“一百一十四位遇难人员,为什么连一段遗言都没有?他们是被瞬间剥夺生命的吗?那岂不是和核武器一样。但搜了这么久,又没有任何遗迹……”
“我哥哥是遇难者之一,他叫尼尔森。他从小就告诉我,他会致力一生保护冰川。该死的!阿刻伽德轻易夺走了他的生命!”
“有重磅内幕!专业团队,想去北极看事发现场的同好戳我后台~”
“不是吧,我弟七月十四出生的,我爷我奶非说阿刻伽德是我弟出生的象征,太邪乎了,现在亲戚都夸我弟能光宗耀祖,我看是血光之灾吧。。”
“谁给我寄点事发地的冰……人在南半球,好热//”
“低价转手亚伦卡特冰洞深处天然冰晶,附NGC认证,先到先得!”
“大家理性讨论,别传谣哈,现在官方管挺严的。”
……
-
真的有外星文明降临吗?什么带走了那些人?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还活着吗?阿刻伽德是否会演变成毁灭性灾害?……
官方搜救队解散后,这些问题依旧未解。
消息公布那天,社会媒体只短暂陷入了哀悼,随即便被更多嘈杂的声音淹没:明星绯闻、搞笑段子、国际冲突……
世界在愈合伤疤,那一百四十一个人,以及施救过程中牺牲的人呢?
他们是滴入大海的雨滴,消失的无声无息。
一些有善心或出于好奇心的民众开始自发组队。
真正由专业领导的志愿队,数量寥寥。
目前拓展范围最深的,是一个名为“Aker”的北极科考组织。阿刻伽德异象后,他们突然开始招募志愿者,条件不严格,主要看个人信息和实践经历。
李知白前天刚满十八岁,恰好赶上“Aker”开放探路者名额,全款报销。探路者,顾名思义,就是先锋,试险小白鼠,比其他人员早进洞十分钟。
李知白大喜,全程免费,还有这种好事!
她没怎么细看,立马报了名。
接着,李知白便顿感挫败。
附加条件清清楚楚:必须具备冰川或洞穴相关工作五年及以上经验。
毫无悬念的,半天后,她,被拒了。
发起人私信她说,她的资历只够做后勤。
不带嘲讽人的吧。
李知白翻了翻,只有这条告示提及了“探路者”之类的高危职业。她顺着查了一下,领头人丹妮莉丝·阿克尔,是北极科考总局局长的女儿。
嗯,那很好理解了。
舆论?死亡率高?
人家报名网页上解释的一清二楚,想加入就得签生死状和保密协议,自己买保险。
你死了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或许……丹妮莉丝在赌。
赌上所有,换取可能出现的稀有资源。
阿刻伽德极有可能是未来五年科考界,乃至科学界的风向标,蕴含的价值巨大。
几天过去,报名很快截止。
李知白不当志愿者,她选择另辟蹊径。
遇难者的照片从眼前一一闪过,他们的人生本不该结束。官方放弃了,如果没人去做,那和主动遗忘有什么区别?
李知白不能任由希望了结。
她挑了几家顶级极地探险公司,打算用顾客的身份进入亚伦卡特冰洞。
李知白等不起邮件,果断打去电话,说清自己的需求:去乌斯怀亚的亚伦卡特冰洞,时间紧张,预计两周后出发,预算不限。
对方犹豫了。
几通电话下来,最终有一家底线低的公司同意订单。但价格变动,相比正常方案提高十倍还得承担全部成本和后果。
并且,要进行移动式强化训练,为期四十天。
李知白盯着那一串“0”的买命钱,肉疼的支付定金。
这可是大出血啊……
去北极,冒险,但值得。
与丹妮莉丝不同,李知白赌的是自己的直觉。
她赌自己会活下去。
李知白心里隐隐有一种预感,阿刻伽德会演变成世界性灾难,现今它不过暂时蛰伏起来,下次何时出现,她完全没有头绪,但等待太被动了,至少,她得先去熟悉勘探流程。
如果将来专攻北极,也利于她在训练方向上有所取舍。如若阿刻伽德有第二次、第三次,她就得提前做好准备。
媒体问过丹妮莉丝,她能坚持研究阿刻伽德多久。
她秒回了句:
“I'm not stopping until I'm dead.”
直到死?
那一瞬间,李知白感到一点安心,这条未知的路上,她不是孤身一人。
或许,此行过后,她真的可以找个基地,从头训练。
一年,甚至两年,她都能等,反正她的人生目标本就锁定在这条路上,不过是原计划提前了。
李知白知道这对李识不公平,不负责任。
可斟酌再三,她真正担心的却是如何说服李识,而不是犹豫是否要去。
在李知白看来,岔路口的选择已经来了,如果错过这次机会,她的人生会缺块关键拼图。
至于学业……
一两个月而已,影响不了她的成绩。
况且,实践家花一生追求理论干什么?李之白不怕死在探知的路上,但绝对不能死在一无所知的尽头。
那太可怕了。
一天后公司传来喜讯:“有一位男性客户想加入您的私人定制团队。”
李知白秒同意,并签了电子合同。
她感慨,这样的大款傻子竟然有两个。
她可以跟他平摊后续费用,训练重点也转向团队协作。
好消息在,开支好办。
父亲是个成功的投资者,她的法定监护人,而他一年前出车祸走了,李知白又是遗嘱里唯一提到的财产继承人。原因是合伙人记恨李军良,制造了一场漏洞百出的“意外”。
遗产加赔款,不大手大脚花,利息就够吃一辈子老本。
-
商业化确实高效,不出一周就协助李知白完成了准备工作。
公司打造的私人团队,算上客户共14人,比较注重顾客体验,人员配置顶级,包含向导、教练、助教、医生、后勤、飞行员等。
第一次离世界那么近,搞得李知白有点小紧张。
他们群内交流了几天,分享必带用具,把各方面补全。
——保暖层、衣物、雪镜等自备,影像、监测等技术装备由公司提供。
乌斯怀亚免签,困难的是如何搞定李识。
李知白心怀忐忑,期间她找李识说这过件事。
李识坚决不同意,差点大发雷霆。
他认为她太任性,太小孩子气了,不是他不支持她,而是她压根没意识到这事有多复杂。
“呦,李知白,你有这决定,钱都付完了,还知道通知你哥?”
“你刚成年飘了是吧,去北极?你见过几次雪?还预计时间不定,学你不上了?”
“你潇洒什么,你这是去送死,知道么!”
“你考虑过语言问题吗?专业人员都破解不了的事,你赶鸭子上架干什么?如果训练的时候遇险、受伤了该怎么办?要是别人伤害你,勒索你,你能反制他吗?”
……
李知白无言以对。
父母离异的时候,李知白十岁,李识刚大学毕业。李知白不关心自己被法律判给谁,执拗要跟着哥哥一起生活,父亲无奈同意了,但抚养权必须在他那。
李知白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李军良很爱她,但他的所作所为,李知白无法原谅。母亲的话,她常年在国外,李知白没见过几次。
做妈妈,似乎李识更称职?
除开每月的高额抚养费,他俩互相依靠着彼此,好好长大了。
但现在,她一个未成年,没有家人陪同,一意孤行,要自己去那么遥远危险的地方,命都不管了。
李识怎么可能同意。
李知白也明白,她考虑过那些问题。
她确实能力不足,过于莽撞了。
但她也不会后悔现在的选择。
所以李知白死性不改,斟酌了四天才去敲李识房门。
“哥,你别生气了,我真不是一时兴起,我很冷静,你听我说完再决断好不好?”
……
“他是我朋友,你知道的。现在他失踪,我没法坐视不管。你教我的,永远不能放弃你无法舍弃的人,所以这是我仔细考虑过才下的决定。”
……
“他们是正规机构,你上网上肯定能查到。我订的是VIP私人团队,特别关照客户,而且他们全是专业人员,万一有什么情况,也有能力应对。”
……
“……不是落地就去,还要训练一个月呢。训练中不懂的我就请教,绝不会完全依赖别人。”
“我承诺,一定一定会多加小心,遇到危险我就跑。”
……
……
“哥,研究和保护冰川是我的梦想,你说百分百支持我的。”
……
“所有人都好奇阿刻伽德,我也是,所以我必须去。学习方面……我成绩不差,高考肯定能考个好大学。”
……
“总之,如果云从龙还活着,我一定要见到他。如果……他遭遇不测,我可能会跟他告个很长很长的别,他没有家人能道别了。”
对话时李知白软硬兼施,实则内心没有显露太多情绪。
作为一个从小受良好社会教育的人,遇到这种不幸,李知白尽显自私,鲁莽的彻头彻尾。
李知白不在乎。
现在阿刻伽德还算稳定,她无论如何也要去。
李知白试想过歇斯底里的方案,最终还是敲定了这一版。这是李知白思考到尽头的产物,她只管陈述事实,将自己的内心剖给李识感受,表明她的决心。
李识会同意的。
因为他爱她。
事实上,果然是她太自利,揣测最亲近的人。
挣扎了六小时,李识艰难批准了。
他说不会过度干涉她的想法,这是她的人生,哥哥.永远.支持她。
李识的工作生死不定,既然李知白深思熟虑了,他又怎么能反过来谴责她不珍惜自己生命呢。
忙碌两周后,万事俱备。
现在,8月17日,李知白整装待发,请了两个月的长假,要前往那神秘致命的冰域,搜寻云从龙的下落。
无论他是活人、尸体还是人间蒸发,她都务必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鬼东西吞噬了那么多的人。
为什么是乌斯怀亚,为什么偏偏是他。
厄运已经发生,没人能预测下一处在哪。
而北极,像是烙在李知白灵魂里的印记,她学地理的时候便迷恋上这片极寒之地。
别人难以共情她执着的原因,李知白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她自己活知足了,去追逐更大程度的刺激充实生活而已。
反之云从龙就怪倒霉的。
他是孤儿,父母在他十五岁时遭遇不测,坠机去世。
坠机的地点,就是乌斯怀亚群岛,之后,同一地点又发生多次科学家坠亡事故。
这也是为什么云从龙执着要去那里。
他追求真相,所以去了。
李知白亦好奇,于是为之而去。
这片高死亡率的冰原,究竟弥漫着什么魔力,让几代人一次又一次的“飞蛾扑火”?
或许,他们这类人本身就是一场行走的灾难。
“乌斯怀亚”这个名字本身的意思是“深入海湾”,但它闻名于世的称号是 “El Fin del Mundo” ,即西班牙语的 “世界尽头”。
只是借用地名,现实不存在^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序章:世界尽头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