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被安排在了第二天上午的空闲时段。
陈嘉南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亲自给可希讲了三遍SOP,甚至帮她审定了每一个微笑的角度。可希穿着笔挺的制服,化着精致的淡妆,像一个准备上台表演的演员。
“第一版,完美版。”我把手机镜头架好,对可希说,“你不用管我,就按陈经理教你的,把流程做到最好。”
镜头开拍。
可希深吸一口气,脸上立刻浮现出那种标准的、无可挑剔的微笑。
“下午好,王先生,欢迎回到长瑞。”
她的吐字、语速、递送房卡的手势,都像用尺子量过一样精准。整个过程,她没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完美地像一段电脑程序。
“停。”我关掉录制。
陈嘉南点了点头,表情里流露出一丝满意。
“现在,第二版。”我看着可希,她明显还沉浸在刚才的“表演”里,身体有些僵硬。
“可希,忘掉刚才的一切。”我说,“我不要你背台词。我们来玩一个真实的游戏。陈经理,麻烦你来扮演客人。”
我递给陈嘉南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个突发状况:你的信用卡额度不足,支付失败。
陈嘉南看了一眼,会意。
“开始。”
陈嘉南走到台前,把证件递给可希。
可希正要开口说欢迎词,陈嘉南已经不耐烦地看了看手表。
可希立刻把到了嘴边的标准问候,咽了回去,换成了一句更直接的话:“陈先生,房间已经为您准备好了,马上就好。”
她刷卡的动作很快,但POS机却嘀的一声,吐出了一张交易失败的单子。
可希的表情,在那一瞬间,出现了一丝真实的慌乱。
这是演练里没有的环节。
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陈嘉南,陈嘉南则继续扮演着那个不耐烦的客人,面无表情。
她停顿了大约两秒钟。
这两秒,镜头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然后,她抬起头,脸上不再是那种标准化的微笑,而是一种带着歉意但又非常镇定的、安抚性的表情。
“非常抱歉,陈先生,”她的语速比刚才慢了一点,但更恳切,“似乎网络有一点点延迟,我马上为您换一台机器。您看,旁边休息区新到了您上次很喜欢的白茶,我让同事先给您送一杯过去,您稍坐片刻,一分钟就好,可以吗?”
她没有说“您的卡有问题”,而是把问题归结为网络延迟。
她没有让客人干等,而是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和一个贴心的替代服务。
她没有承诺一个模糊的时间,而是给出了一个精准的“一分钟”。
陈嘉南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可希立刻用内线叫了同事,整个过程,她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客人,充满了掌控力。
“停。”我再次关掉了录制。
我没有做任何评价,只是把手机拿到陈嘉南面前,把两个版本的视频,并排播放。
左边的屏幕里,是“完美”的可希。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对,但她的眼神是空的,像一个精致的人偶。
右边的屏幕里,是“不完美”的可希。她有过两秒钟的慌乱,但她随后的反应,镇定、机敏、充满同理心,展现了一个成熟服务人员的超高素养。她的眼神是活的,是与人连接的。
左边是,流程的复读机。
右边是,问题的解决者。
陈嘉南死死地盯着右边屏幕里,可希那两秒钟真实的停顿,和他自己脸上那个被安抚后、几不可察的表情变化。
他看了很久很久,久到屏幕都自动变暗了。
“我明白了。”他终于开口,声音有点干涩,“前厅的专业,不是不出错的表演。而是解决问题的直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场小小的实验,成了潮汐计划之后,我与陈嘉南的第二次破冰。
我们达成了一个新的共识:前厅的视频,不拍流程,只拍情境。不追求完美,只记录漂亮的解决方案。
这个共识,直接催生了前厅部的第一个视频系列:宾客关系的工具箱。
每一条视频,都源于一个真实发生过的复杂客情,由当事的员工,亲自复盘和演绎,他们是如何在压力之下,把一个棘手的事故,变成一个展现酒店专业素养的故事。
视频的风格,依然是我坚持的低成本、快迭代。
但陈嘉南的加入,为它注入了前厅独有的体面。他会亲自审核每一句台词,确保它们在专业的同时,也足够温暖。他会纠正每一个出镜员工的站姿和眼神,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传递自信。
后厨的强叔,因为技能而被看见。
而前厅的可希们,则因为智慧而闪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四晚上,我像往常一样,留在办公室处理本周的视频素材。
企业微信忽然跳出一条消息。是L。
他没有问我在忙什么,也没有说别的,只是发来一个视频链接,和一个问号。
我点开链接,是一个国外知名访谈节目的片段。
视频里,主持人正在采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演员。主持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甚至有些冒犯的问题。现场的气氛瞬间凝固。
老演员没有生气,也没有回避。他只是沉默了三秒钟,然后看着主持人,微笑着说了一句风趣而又充满智慧的话,瞬间化解了所有的尴尬,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我看着视频里,那位老演员沉默的三秒钟。
那三秒,和可希在POS机前停顿的两秒钟,何其相似。
那不是慌乱,不是空白。
那是专业大脑在高速运转、寻找最佳路径的瞬间。
那是最真实的、最有魅力的专业时刻。
我懂了他的意思。
他是在用这段视频告诉我,他看懂了我的实验,也认同我的结论。
我把视频里老演员的那句话,摘录了下来,打字回复他:
【The most professional moments are rarely scripted.(最专业的瞬间,往往都不是照本宣科的。)】
过了很久,他回了两个字:
【是的。】
我关掉对话框,把那句英文,加在了宾客关系的工具箱系列视频的片头。
像一个安静的、只有我们两人知道的彩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五,第一条前厅的视频《被拒绝的信用卡》正式上墙。
视频的主角,就是可希。
没有拍左脸,没有打光,但镜头里的她,自信、从容,眼里有光。
当她复现那个两秒钟的停顿时,画面上出现了一行小字:
“专业,是思考的形状。”
视频在酒店内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前厅的同事们不再把它看作一项任务,而是看作一次业务竞赛。谁能提供一个更漂亮的解决方案,谁就能成为下一期视频的主角。
连一向最爱吐槽的阿泽,都在群里发了个大拇指的表情,@陈嘉南:“陈经理,你们前厅,开始玩真的了。”
陈嘉南没有回复。
但我那天下午路过大堂时,看到他正站在欢迎屏前,抬头看着屏幕里循环播放的可希的脸。
他的表情依然严肃,但嘴角,却有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上扬。
我知道,镜头前的专业,已经不再是某些个人的执念。
它正在变成长瑞,一群人的共同追求。
它记录的不是完美的假象,而是真实的、解决问题的光芒。
而这光,一旦被看见,就再也不会轻易被熄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