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镜厅博弈 ——旦復顶帅男博是我的情感政治 > 第9章 卷9:同居时光——暗流、试探、温水煮青蛙的权力实践

第9章 卷9:同居时光——暗流、试探、温水煮青蛙的权力实践

他们的关系,在武冻路那间校外小公寓里,找到了一种表面稳定的节奏。

这套三十平米的一室户被薄忖骠打理得井井有条,书架上每本书都按高低排列,厨房调料瓶上的标签一律朝外,连阳台晾晒的衣物都按颜色深浅排序。这种过分的秩序感让黎砚微想起福柯描述的"规训社会"——每一个细节都在无声地宣告着掌控。

薄忖骠依然保持着下厨的习惯,这既是他展示"养育者"形象的方式,也是他构建"情感债务"的隐性途径。每周总有那么两三天,当他感到需要巩固关系或弥补某些裂痕时,厨房便会响起熟悉的切剁声。他会特意选择那些工序复杂的菜式——需要逐个刷洗的小龙虾,要用手工剁馅的狮子头,得用文火慢炖三小时的佛跳墙。这些费时费力的菜肴,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邀功。

"砚微,来尝尝这个。"他将剥好的虾肉递到她唇边,动作流畅得像排练过无数次。虾肉沾满了特制的蒜蓉酱汁,那是他自称的"独家秘方"。他的眼神混合着施与者的满足、对赞美的期待,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要求情感回报的审视。"今天火候掌握得如何?"他问。这不仅是询问味觉体验,更是要求对这份"情感投资"的即时认可与价值确认。

黎砚微接受这份"馈赠",细细品味,然后给出客观评价:"蒜蓉炒得有点焦了,下次火可以小一点。不过虾很新鲜。"她内心清醒地意识到:这盘小龙虾不仅是食物,更是薄忖骠投放的"情感货币",旨在建立一种不平衡的交换关系。她不愿轻易被这种"小恩小惠"所绑定,保持着味觉和情感上的挑剔。有时她会故意剩下一半,说"吃饱了",观察他眼中一闪而过的失落。

他们的亲密行为,是权力展演最核心的舞台。初期,他尚能维持一种表面的绅士风度,会询问她的感受,尝试不同的方式。但很快,一种固定的模式开始固化,如同制度形成中的"路径依赖"。

他表现出让她平趴的强烈偏好,这个姿势本身便带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支配意味和情感上的疏离,仿佛在进行一场单方面的、无需对视的征服。当他进入时,总会伴随着一声满足的叹息,像是主人终于回到了属于自己的领地。有次中途,黎砚微试图翻身面对他,却被他轻轻按住后背:"别动,就这样。"

当她在极致的感官冲击下,身体本能地绷紧,喉咙间忍不住溢出破碎的呻吟时,他会用宽大的手掌或柔软的羽绒枕,带着一种近乎**的温柔,轻轻覆盖她的唇。他的声音在黑暗中低沉而笃定:"嘘,安静。"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感官癖好,更像是一种系统的"规训",试图抹去她作为独立主体的感官表达与生命呐喊,将她客体化为一个纯粹的、沉默的承受者。

事后,他会抚摸她肩上淡淡的咬痕,语气带着一丝得意:"你看,你身上都是我的印记。"她想起他曾说希望未来的女儿"快乐就好",而儿子则要"严格培养"。此刻,她感觉自己正被置于那个"儿子"的位置,被严格地塑造和掌控。

与此同时,他关于未来的"话语构建"工程也从未停歇。在情浓意洽、身体最为贴近的时刻,他会在她耳边呢喃,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勾勒一幅"共同愿景":"等我们都戴上那顶象征知识王权的博士帽,也许一切就水到渠成了。你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抛开那张法律文书,其内核不就是最纯粹的婚姻共同体吗?省去了所有世俗的繁琐与表演性仪式。"这蓝图描绘得美好却空泛,如同没有具体路径规划的乌托邦地图,令人心向往之却无从抵达。

他也时常畅谈职业构想,语气轻松却目光灼灼:"我的研究聚焦于'大一统'治理智慧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启示,未来或可去社科院潜心钻研,或者,有机会的话,去哈佛费正清中心访学,看看西方顶尖汉学家是如何在其理论框架下解构我们这套东西的。"这些话语,如同金融体系中的"预期管理"与"货币超发",制造出繁荣的假象与无限的未来期权,其核心功能是维持当下情感关系的"通胀预期",延缓对实质性承诺的追问,并将当下的不确定性巧妙地包装成充满潜力的未来想象。

裂痕,最早显现在他对她学术成就那复杂难言的态度上。当黎砚微那篇融合了市民社会理论、阿伦特性别排除、米兰达·弗里克认知不正义的论文,经过数轮焦灼的修改与等待,最终被学界某不错的期刊接受时,她怀着纯粹的智性喜悦与他分享。那是她博士生涯的第一个重要成果,意味着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初步站稳了脚跟。

薄忖骠口中说着"恭喜你,砚微,这是你应得的",笑容标准,措辞得体,但眼神却在接触消息的瞬间几不可察地黯淡了一下,仿佛被不属于自己的强光刺痛。那是一种精心掩饰的、转瞬即逝的失落,像是优等生发现自己不再是班上唯一的焦点。

随即,他几乎是不由自主地、以一种看似分享实则为争夺话语权的方式,开始大谈自己正在构思的、关于"清代西北边疆治理中的'因俗而治'与'国家整合'"的论文框架,引证更为冷僻,逻辑力求缜密,试图在"学术资本"这个核心战场上,迅速夺回失地,重新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

"我博导虽然不靠谱,但我靠自己……这个选题确实很有潜力。"他最后总结道,巧妙地将话题引回自己熟悉的领域,"等我这篇出来,说不定能发《探索与争鸣》。"

那一刻,黎砚微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关系并非并肩生长、相互滋养的树木,而更像是一场无声的、持续的学术资本竞速赛。她获奖,他就要强调自己导师的显赫;她发表,他就要展示自己选题的潜力。在这段关系里,永远不能只有一个人在发光。

晚上,他特意做了她最喜欢的椒盐排条,说是"庆祝"。但在餐桌上,他三次将话题引向"女性学者在学术界的生存策略",语气中带着一种微妙的居高临下,仿佛在说:你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容易了。

黎砚微安静地吃着排条,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温水煮青蛙"。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互动,其实都是一场场微型的权力演练。而她要做的,不是立刻跳出这锅温水,而是保持清醒,记录水温的变化,等待最佳的跃出时机。

?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