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科举文炮灰夫妻养儿日常 > 第66章 功成而退,一梦醒来(完)

第66章 功成而退,一梦醒来(完)

会试报考文书,审核不过,是游余考虑过的可能隐患之一。

他祖父游仁泰过世了,却还被内阁首辅李经章上本弹劾。

称他祖父游仁泰与太子交往过密,“结党营私”。

这案子交到锦衣卫审理,快三年了,锦衣卫对游家的调查还没结束,也无法定罪。

只是慢慢悠悠拖着,像在游家人头顶悬了一把铡刀,不知它何时就会掉下来,要游家人的命。

其实以常理看,这桩案子被定为“结党营私”,就是顶天的大罪,如果定罪,神仙也难救。

可它就这么一直拖着,锦衣卫始终没查到实质性的大证据。

故而,京中百姓都说,是皇帝不想让游家倒下,才让锦衣卫悠着点,放任游家存活到了现在。

流言蜚语,满城都是。

不管它是不是空穴来风,都叫始作俑者李经章感到不安。

李经章与游仁泰的勾当,是一把双刃剑的。

于是,李经章退而求其次,只用当年这件事反复拿捏游仁泰,借机控制游家的男丁。

直到前日,游仁泰病倒,一病不起,过了世,李经章的把柄没了,只好转换对策,准备再出一招,压死游仁泰和整个游家,彻底掩盖当年自己和游仁泰共同犯下的罪。

给游家编排什么罪名。

李经章冥思苦想,暗中调查,连游家几个儿媳妇也没被他放过,可他就是没找到可以作为把柄拿捏的事情。

什么“结党营私”。

如此扯淡的由头,是李经章手下的幕僚捏造的。

但锦衣卫找不出证据,让此事不上不下地拖着,直拖得李经章的心一天天地慌起来。

前日,李经章被皇帝单独召见宫中,又提起这桩案子。

当时内阁次辅、刑部尚书袁至诚也在场。

皇帝问完之后,李经章为了摘干净自己,把事情推脱到袁至诚头上,质问袁至诚,“锦衣卫那边有没有查出什么呢?”

在这场无妄之灾中,袁至诚是被皇帝指派,负责锦衣卫追查工作的。

锦衣卫查出案子,有功,袁至诚也有功。

要是锦衣卫碌碌无为,毫无所获,这查案不利的后果,都由袁至诚一个人承担。

袁至诚却不是软柿子,也不是官场的愣头青,干起甩锅的事,不比李经章差多少。

既然锦衣卫查不出证据,有错,那袁至诚就扯上弹劾游家的李经章。

袁至诚对皇帝说,“此案一直没有进展,也可能是,游大人本就没有过错吧。”

这话落在皇帝的耳朵里,惹得老人家一阵大笑。

而后,皇帝责定袁至诚继续查,最后再查一个月,如果还拿不出游家和太子“结党营私”的证据,此案就不用再查下去。

直接结案。

袁至诚和李经章从宫里离开。

李经章的脚步很沉重,一句话都没说,只是埋头走着。

冬天这时节,京城该下雪了。

李经章慢悠悠上了自家马车,管家递来暖炉,却被李经章猛地扔开。

那只暖炉四分五裂,炭火落在李经章的官靴上,立刻烧出一个黑洞。

管家忙跪下来,为李经章清理,又被李经章一脚踢开,撞得马车都跟着剧烈晃动。

“锦衣卫那个钱源,还是不上套?”李经章脱掉坏的靴子,脚踩在管家的头上。

管家战战兢兢回话,“那小子,油盐不进,软硬不吃。”

李经章扶着额头,“烦!给湖西写的信,有回应了吗?李经资怎么说?”

管家想了想,摇头道,“二爷的回信还没到,但湖西那边说,二爷愿意回京,再协助您。”

这句准话像一缕春风,吹绿了枯草连天的岸。

李经章心头总算有些安慰了,吩咐管家,“多去驿站看看,别让那群不长眼的弄丢了信!”

管家听李经章心情好多,趁机禀报了另一件大事,“礼部徐主事今早派人来说,游二公子游余去过礼部报考,但被打回去了。”

“甚好,让他继续盯着游余。”

李经章合上眼睛,嗤笑一声,“个小屁孩儿……三年前,你有太子护着,让你得到重考会试的机会,可又能怎么呢?如今还不是得乖乖认输,乖乖放弃?”

游家的院子里。

容芝打算趁着年前,将这个新家整修一遍。

之前,一大家子住进来,弄得很匆忙,人口也比预想得多。

四弟妹白氏又不愿吃苦,把最大的一间房占了,容芝和李氏只能挤在一间稍微小点的,剩下最后一间向阳、宽敞的,留给孩子们。

但游余是男孩,不能和三个妹妹一起住,容芝只好委屈他,安排他住在了不足斋。

游余自己倒也没所谓,他甚至挺喜欢在书局里住,因为随时能找到想看的书。

也能在准嫂子秦徐忙不过来的时候,由他帮忙看管一下店铺。

“夫人,大冬天的,您怎么还自己洗被褥?”阿桔抱着四岁的阿柳来。

阿柳会心疼人,甩开阿桔的手,就要来帮容芝洗,看她一双小手泡在冰冷的水里,容芝哪里能安心,立刻抓住阿柳的手,捂在自己的手心里,轻轻哈了一口热气。

“买几个丫鬟不行吗?”阿桔坐在了容芝身边,继续劝她。

容芝觉得不好,“不是钱的问题,是游家现在的风评不好,咱们最好低调一点,别让李经章抓住了。”

阿桔不以为然,“就几个丫鬟,还能叫李经章编出花来?不过夫人要真的坚持,那就等余哥儿也中了状元,让他帮您张罗丫鬟的事!看您还有什么好说……”

容芝笑笑,转头看了眼院门的方向。

早晨,游余和虞次一同出去,就是去礼部交报考公文的,也快回来了。

正想着,院门口出现两道熟悉的身影。

游余走在前头,垂在身侧的双手握得很紧,胳膊下夹着带去的文书,脸上没一丝笑容。

这孩子打小就不藏情绪,性子又直,一点不高兴全写在脸上。

这会子,容芝一看他的表情,立马猜到他在礼部的事儿不顺利,怕又节外生枝了。

“怎么样?哪儿有问题?”容芝看游余直接进了正堂,便叫住虞次追问情况。

虞次气得咬牙,“肯定是李经章捣鬼!他是礼部尚书嘛,动动嘴皮子就行。”

阿桔用力拍他的胸口,“谁爱听这抱怨?赶紧说正事,究竟是哪儿的问题?”

“他们说,余哥儿上三代的身份不够清白。”虞次低声道。

阿桔没说话,看向同样没说话的容芝。

“我出去一趟,虞次,你看着余哥儿,别让他想不开,”容芝摘了身上的围腰,整理了下发髻,立刻走出了院门。

出了这事儿,能找谁商量。

容芝几乎没犹豫,直奔着吏部衙门而去。

她和游怜山还是和离的关系,不好直接露面去找游怜山,便让书局的老周掌柜帮忙,安排了个年轻周正的小伙子,干干净净地,捧着毛笔匣子去吏部。

到了衙门口,小伙子按照老周的话,说自己来给游尚书送修好的笔。

衙门差役没多问,但也不能让人进去,便接过了笔匣子,送进去交给尚书游怜山。

半个时辰后,容芝在书局二楼等来了游怜山。

二人关着门,快速交换消息,容芝问游怜山,李经章在搞什么鬼?

“他在做最后的挣扎吧……”游怜山喝着茶,看来胸有成竹,一点不慌。

而后,他把皇帝给李经章的查案期限说出来,“一个月查不出,游家的案子就不了了之了。”

容芝等不及,“余儿这次重考的机会多难得!这也是他最后的机会。”

游怜山点点头,“所以,太子已经下令,是时候开始收拾李经章了。”

容芝无心也无力多管朝中之事。

她只向游怜山要一个准信,“此事什么时候能成?”

游怜山放下空茶杯,“就这两天,西南那边已经在回京的路上。”

容芝急道,“那要是路上耽误了,比如台风、暴雨、山体滑坡……耽误了余儿的报考时间,我、我非让你负责!”

游怜山说,“行,那就我来负责。”

聊完正事,容芝准备回游家,想起了上回游余拿回家的五百两银票,她直接还给了他。

游怜山握着银票,二人已经下了楼,周围有不少客人注意到他们。

他跟在容芝身后,压着嗓音对她说,“别介啊!你拿着,我一人用不了太多钱,还是说,你仍在生我的气?”

“我跟你,生哪门子气?”

容芝回头斜他一眼,干脆也不推辞了,把那银票拿过来,“别跟着我,我要走了。”

游怜山说,“余儿报考的事,最晚就是明早,礼部会有人去家里通知。”

有他的承诺,容芝放了心,在书局隔壁的糕果铺子,买些点心。

挑好了东西,她让伙计帮忙打包,自己站在柜台边等,却听见两个小厮模样的人在一旁说话,似乎是挑花了眼,不知该买哪一种。

“奶酥、桂花糕、枣泥糕,都合适,是这家店的招牌品种,”容芝冲那边说道。

两个小厮转过头,对容芝躬身,“多谢夫人指点。”

容芝打量着这两人的装扮,“你们不是京城人?”

小厮说,“夫人好眼力,我们跟随公子,从江陵来的。”

“江陵?”容芝有点出神,不觉间往那边走两步,“江陵府?你们……是秦七公子的人?”

小厮说是,又问,“那夫人是?”

容芝一摆手,笑道,“都是自己人!我是游家的媳妇,容芝。”

小厮赶互相看了看,忙行礼道,“小的没认出大夫人,赎罪赎罪!”

正说着话,店门外又进来个公子模样的年轻人,催道,“挑花呢!居然还没买完?”

小厮拿上选好的奶酥、桂花糕、枣泥糕,低着头送去柜台边。

那年轻人见状松了口气,一扭头,撞上了一双妇人的眼睛,“您?”

容芝看了这人半天,差点没笑出声,“子应啊,刘子应,真的是你吗!是我啊!我是游家的!游乘,游余!游雅!你都还记得吗?”

刘子应变化挺大。

他比七年前消失时又高了不少,脸也不如之前白,但他看容芝的眼神,依然清澈明朗。

回游家的马车里,容芝一直抓着刘子应的袖子,生怕他还会消失似的。

整整七年了,家里两个儿子寻找刘子应七年了,眼看儿子们要放弃所有的希望,刘子应却这样忽然地,出现了。

容芝不想问刘子应这些年去了哪儿,又是为什么一直没消息,不联系游乘、游余。

容芝现在只想快点让游余、游雅见到刘子应,以解思念之情。

“夫人,介舟兄现在怎么样?”快到游家时,刘子应忐忑地问。

容芝摇头,笑道,“他早就中了状元……具体怎样,等你见了他弟弟游余,自己问吧。”

故人重逢,想说的话很多。

容芝没让阿桔准备孩子们的饭,拿五十两给年纪最大的游余,让他带大家去外面酒楼。

游余拉上刘子应,正要出门的时候,终于想起了自己今天报考没过。

一时间,游余的情绪直转急下,“吃什么吃,我根本不配吃!”

容芝上来,拉着他,与他耳语,“我白天去找过你爹了,他说这事儿是李经章默许的,但是太子那边有对策了,这两天准备收网,送李经章上路!”

游余闻言一怔,“真的?太子这次安排了哪一步棋?”

容芝当时没多问,只记得是和西南有关,“可能是你二伯打了胜仗,要回京了吧?”

“我爹要回家了?”二房侄女游宜惊讶道。

容芝看看她,赶忙比了个嘘,“咱自己知道就好。”又看看一旁的刘子应。

刘子应默默点了头。

几人偷笑着,欢欢喜喜出去吃席。

也难得孩子们能开开心心。

回想近来这些年,游家是真不太平,白事接连不断。

二弟妹周氏,没了,三弟游怜钊,没了。

公爹婆母,也没了。

曾经枝繁叶茂的司宁侯府,如今连一间宅子也没落下。

一家子的媳妇,领着一屋子孩子,搬来这个小院子里,将就着过日子。

穷是不算穷的,吃喝住行,不能用最好的,但也不差。

这种日子,不上不下,被谁掐着脖子一般。

终究是憋屈着的,心里压着一口气的。

所有的根源,都来自李经章那个恶徒。

只要他从这个世上消失上,游家的日子才能好起来,游家人才能扬眉吐气,仰起脑袋。

街市的酒楼里,游余大手笔地包了两间房,宴请家中妹妹,和重逢的朋友刘子应。

这事儿,在酒楼客人的眼里,也不奇怪,可怪就怪在——

“那位坐在游余身边的公子,长得好像都察院都御史,刘钦大人啊!”

送菜的伙计与楼下的掌柜悄悄说话。

掌柜拨着算盘,朝二楼看了几眼,“嗯,像是刘家小公子,他不是早病死了?”

伙计忙摆手,“可不敢乱说!看来,就是没死,躲起来了吧。”

掌柜更为不解,停下手上的动作,“不会吧?他们刘家怕谁啊?难道是李经章?”

伙计也是刚从别人嘴里听来的,“记不记得当年,刘子应被刘家从贡院接走,错失乡试?听说,那是李经章找人给刘与之投毒了!刘钦大人惹不起李经章,只好把刘子应藏去了江陵,刘子应这才能活了下来!”

掌柜瞪圆了眼睛,“真是李经章害的?啧啧……连刘家都害怕李经章……也不知宫里的皇帝和太子,又怕不怕李经章呢?”

伙计摇头,“咱打住吧,别说了,脑袋要紧!”

酒楼门口。

李经章的管家戳着牙齿里的残渣,听完这番话,便离开了。

刘家小公子刘与之回京的消息,传回了李府。

这是李经章没想到的。

当年,刘钦那么怕他,躲他,不惜浪费儿子刘与之的才学,中断刘与之的仕途,把刘与之养成个“废人”。现在刘钦居然又把刘与之送回京来,胆子真大。

“他是想试试我手里的刀是不是钝了?”

李经章低声喃喃,眉头皱紧,然而,他现在确实腾不出手来收拾刘家,“湖西的信,还没到吗?”

管家忙拿出刚到的信,双手呈上。

李经章日思夜盼的信,终于到他手上,他快速扫了一遍,目光落在最后一行。

弟弟李经资说,期盼早日与大哥相见,另外,李谨也一同回来了。

连日的压力,在看见信的瞬间轰然消失。

李经章让管家准备迎接李经资和李谨,至于刘家那边,“刘与之连乡试都没考过,顶个屁用!先别管他了。”

管家领命,应声退下。

李经章捧着那封充满希望的信,暂时抛开不顺意的朝事。

他想着,等李经资回到身边,那些他想干、却苦于无人可承担的事,都可以交给李经资去办。

比如,万不得已的时候。

一刀杀了刘与之、游余、游余。

还可以一刀杀了不争气的三殿下。

甚至是,不争气的皇帝。

等等。

这一晚,注定不太平。

李经章安然入了梦,却怎么也想不到。

在皇帝的御前,游怜山送上了准备已久的奏本。

“臣要揭发内阁首辅李经章,他勾连已故的游仁泰,私换囚犯,触犯律法。”

“这是第一桩罪,第二桩罪是,他在湖西老家,借办私学敛财,百余万两银。”

“第三桩罪是,他与湖西漕运总督上下一气,年年贪墨修河款,三百万两银。”

“第四桩罪是,他是前些年的李司科举舞弊案的真正主谋。”

“其余罪行,太多,请陛下御览。”

满满两大本的控诉,被皇帝反复地看了许久。

而后,皇帝让掌印太监王庆祥,去李经章家宣旨,将李经章关入了诏狱,交由锦衣卫佥事钱源审核。

事发东窗,不过眨眼之间。

李经章被钱源扣上木枷,推上囚车。

蒙蒙亮的大街上,内阁首辅李经章被抓的这一幕,有许多惊醒来的百姓瞧见了。

与此同时,游家的院子也被礼部主事敲开。

徐主事对容芝行礼,送上游余会试报考成功的回文,“请夫人转达二公子,我祝他再次高中会元!”

容芝等了一夜才等了这消息,拿出备好的喜钱,塞给礼部的徐主事,“谢您亲自跑一趟。”

徐主事笑道,“太子殿下交代的事,我不敢拖延啊!”

又一拱手,大步远去,留下几声爽朗的笑。

这份回帖送到游余的手上,他揉着醉眼,帮着母亲容芝分析,“这徐主事,也是太子的眼线,假意服从李经章,关键时刻,反咬一口,让李经章痛不欲生。”

容芝却不这样以为,“李经章已是穷途之寇,有眼力的人都知道,现在再不弃暗投明,只会被李经章拉去垫背,顶锅,替死。”

但不管徐主事是哪一种,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游余顺利报考了会试,只等着明年三月十五,一展宏图。

昨夜几个孩子饮酒过度,后来是虞次去酒楼接了他们。

这会,游余心满意足去补回笼觉,在府上做客的刘家小公子刘与之,才刚刚睁开眼睛。

游雅见他醒了,把阿桔姑姑准备的热水端上来,扶着他坐好,“子应哥哥……”

刘与之看着她,笑道,“昨晚离得远,都没仔细瞧瞧雅妹妹,原来已经长这么大了。”

游雅一听这话,顿时红了眼眶,“那是哥哥离开太久,消失太久,让大家好生记挂你!”

刘与之垂眸,苦笑,“妹妹啊,也不是我不想回来,不想露面,是家父怕我再遭李经章的黑手。”

游雅皱起眉,“什么叫‘再遭黑手’?难道说,当年子应哥哥病重,是李经章害的?”

刘与之点了头,“他买通给我看病的大夫,换掉我的药,差点让我活不成。”

当年之事,被如此轻描淡写地讲出来。

游雅依然感到后怕,对刘与之消失的原因,也是完全了解清楚了,彻底不怪他了,“如今哥哥回来,我二哥自是高兴的!还有我大哥,他虽然在诏狱,无法与哥哥立刻见面,也让人带回了话,说哥哥还活着,真好!”

“是啊,人能活着,真好。”刘与之眼睛闭上,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游雅递上温热的帕子,帮他擦去,“只要人还活着,一切就都有希望!”

窗外,容芝手里端着刚出锅的小云吞。

她被这两个孩子的话感动了,站在门前,不停地擦着泪。

这一锅小云吞,还要送一些去诏狱。

容芝不想亏待了长子游乘,这三年来,游乘在里面,她见不到人,只能想着各种变通的方法,要么送点吃的进去,要么送点衣裳,是想让游乘知道,有她在,游家就不会散。

诏狱,因为李经章被关押,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经过两个时辰的审问,锦衣卫佥事钱源是一筹莫展,还没能撬开李经章的嘴。

也不知李经章在坚持什么,各种证据摆在他眼前,他就是视而不见,死不认罪。

钱源有些饿了,暂时离开李经章的牢房,拿了肉夹饼吃。

他走在过道里,忽然听见有人喊了一声,“钱大人!”

转头,见牢房后的是这诏狱的常住人口,游家大公子游乘,和三年前的探花郎姜归。

游乘招手说,“您过来一下?”

这一幕,钱源看着似曾相识。

好像在之前的某个时刻,自己也是像这样的,被游乘叫去跟前说话。

对,是上次审讯李司的科举舞弊案。

李司死熬着不认罪,最后游乘给他出了个主意,假意传话给李司的靠山李经章,导致彻底激怒李经章,而被李经章公开割席。

往事犹新,钱源多拿了两块饼,隔着木栏递给游乘和姜归,“饿不饿?你俩吃了吗?”

姜归摸摸肚子,“吃饱了,大夫人让人送来的小馄饨,美味得很!”

游乘也点了点头。

钱源笑笑,“那就好,等李经章认了罪,你俩也能安全地走出这里,恢复自由了。”

游乘听着,看向过道尽头的牢房,“李经章还死撑着?”

钱源叹气,“是啊!硬骨头,不好啃。”

游乘却说,“也未必。没人可以做到毫无破绽,如果有,就是我们还没找到。”

钱源吃完了一块饼,开始吃第二块,“大公子有何高见,详细说说?”

姜归在旁笑道,“他的高见,都是鬼主意!邪门歪道……”

游乘也跟着笑,“只要办法能成,咱们也守住底线,别管什么正和邪了吧。”

钱源着急结束案子,手掌心往上,举在半空,“大公子请说。”

游乘娓娓道来。

他的想法,和上一次对付李司一样,先分析了李经章现在最希望谁来救他。

钱源立刻有了答案,“他弟弟,李经资,山匪头子!”

而后,钱源打个响指,“我懂了,这就让人去李家找李经资。”

姜归提醒道,“李经资不在李家吧,还是说,他回来了?”

对此钱源早打听好了,“算日子这两天就该到,但李经资不在李家,而是住在游家。”

游乘隔着木栏,对钱源一拱手,“大人速去,若见了我母亲和弟弟,帮我带声好。”

姜正忙补充,“还有他那个多年不见的朋友,子应兄!也要问好。”

不出所料,游家的院子迎来了一批新客人。

二伯游怜泉从西南回来,身后,跟着兵部尚书谢岗、剿匪将军沈越。

还有一个蒙面的男子,以及两个个面熟、却想不起是谁的年轻人。

游家四媳妇白氏站在一边,认了半天,也没认出最后那两个年轻人。

但她惊讶地发现,长房侄子游余似乎和其中一个年轻人相熟,一见面就称兄道弟起来。

“四弟妹看什么呢?”容芝拍拍白氏的肩。

白氏被吓一跳,回头看见容芝,“大嫂,我正奇怪呢!怎么余哥儿还认识西南的兵蛋子?”

容芝顺着她的手一看,不由笑道,“哦,你说那个兵蛋子啊!他是咱们游家的人。”

白氏不明觉厉,“游家人?在西南参军?”

容芝不逗她了,揭晓答案,“他是游编啊,你真没认不出来?”

白氏愣在原地,嘴巴合不上。

倒是游编这时看见了她,走上来,喊了一声,“四伯母。”

白氏赶忙笑起来,“编哥儿!你变了呢!记得从前连话都说不清,如今成了剿匪的英雄!你个孩子也太争气!若你爹泉下有知,该多高兴……”

男子们在正堂里说话,女眷们在后院准备祭祀。

高高的贡台上,只放了二弟妹和三弟的灵位,仍然不见老侯爷和老夫人的。

三房李氏给二老磕了头,跪着没起,小声与大嫂容芝说,“现在只等李经章判罪了。”

容芝扶着她起身,“等着吧,二弟已经到位,李经资和李谨也到位了,李经章就是秋后的蚂蚱,折腾不了几天了。”

妯娌俩正畅想着,院门被推开,穿飞鱼服的锦衣卫进来,“西南巡抚游怜泉大人,何在?”

容芝迎上来,“见过钱大人。”

钱源对容芝回笑,“夫人,狱中的二位都好着,让我给您、给刘小公子,都带声好。”

正堂走来的游怜泉,说起话是中气十足。

他问钱源道,“可是需要我们配合?”

钱源看向游怜泉身后的蒙面人,“是不是李经资李壮士?”

蒙面人忙躬身行礼,“西南李经资,见过钱大人。”

钱源拉上他的胳膊,“行,你马上随我去诏狱,告诉李经章实话,好让他彻底死心,早日认罪。”

游怜泉劝道,“不急,请李壮士检查所有的证物,还有,也要带上李谨。”

蒙面人说,“对,别叫他见不到李谨,留了遗憾。”

之后发生在诏狱中的事,容芝是不知道的。

容芝后来听二弟游怜泉讲述。

当时李经章看见弟弟李经资甩出证物,整个人就疯了。

再到后来,李谨亲手给了父亲李经章一刀,直中李经章的心脏,让李经章当场毙命。

不过,对于李经章的死因,锦衣卫佥事钱源,熟门熟路,又捏了个假公文。

他说,“罪臣李经章,在诏狱畏罪自裁!”

皇帝居然也信了,没有继续追查李经章的死。

至于李经资和李谨,他们叔侄俩这几年在西南剿匪的前线,屡立战功,是剿匪成功的关键人物。

有战功作为底气,再有太子和西南巡抚游怜泉的从旁劝说,皇帝英明,宣称免除死囚李经资的死罪,也免去了罪臣游仁泰的死罪。

但皇帝剥去了游仁泰的“司宁侯”爵位,将游仁泰贬为了庶民。

日子飞逝,来到次年三月十五。

游家二公子游余,重考会试。

不负众望,夺得会元。

再到四月十五。

游余重考殿试,众望所归,高中状元。

授官那日。

吏部尚书游怜山走到他面前,问他,“你可有心仪之职?”

游余站在所有进士队伍之首,沉着地回答,“回尚书大人!往日已与家中兄长有约,他去刑部,我去户部,二人联手,革新律法和税法,做当代的商鞅和王安石!”

游怜山听了这话直笑,递出官印给他时,压低声音说,“你小子还真没骗人,真中了状元!”

同年,五月二十,黄道吉日。

游家大公子游乘,迎娶工部尚书秦家九姑娘秦徐,游秦二家,缔结良缘。

这晚院子中几个年轻人正闹着。

容芝悄悄拿上雨伞,出了院门,她要去书局二楼,赴游怜山的约。

前日游怜山托人来游家送信,只说有重要东西交给容芝,也没具体说清楚。

此刻,外面还下着暴雨,容芝进马车时,门房王伯劝她,“天气不好,路不好走,夫人不如等明天再去。”

容芝抱着长子游乘的喜糖和喜饼,打算送给游怜山,让他沾沾喜气。

她瞧了眼雨势,估计半天也听不了,便说,“算了我还是今晚去,今天是好日子,吉利。”

然而,她的马车刚走过街口,一道惊雷,从天而降……

容芝感到自己的身子很轻,像是穿梭在忽明忽暗的隧道里。

她隐约听见,她的耳边有人在喊她的小名。

“小芝”,“小芝”。

一开始,嗓音很混杂,有男人、有女人。

慢慢地,这声音就只融汇成了一道沉稳的男嗓音。

它离她,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小芝,你终于醒了!”

和这道熟悉的嗓音一起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张她很熟悉的脸。

容芝瞧着游怜山,还有他身上的熟悉的黑西装、白衬衫,有一瞬的晃神。

她怀疑自己已经离开那个古老的世界,回到了原本的现代世界,于是她抬手,把挡住视线的游怜山往旁边一拨。

正对面的白墙上,挂着一只大的显示屏,年轻的女主播在播报最新天气预报。

“台风‘乘余’今晚已在深市沿海登陆,南海中北部和中西部海面风力9-12级,阵风13级,预计全市范围内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请密切关注当地预警信息……”

容芝望着屏幕,仍不敢置信,只喃道,“我回来了?”

二十年大梦,好像也不只是一场梦。

容芝的手被人牢牢握住了。

游怜山把两本被水浸烂、完全不成形的离婚证交到她手里,“对,我们都回来了。”

【全文完】

2025年9月

两个月的时间过得太快,谢谢大家的阅读和陪伴!

预计年内开新文《庶子科举宠妻日常》:穿书数学老师vs重生和亲公主,唐代科举背景。

新文仍旧是全文日更,感兴趣的宝子,可以去专栏加个收藏,鞠躬感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6章 功成而退,一梦醒来(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难渡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