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风湖离开后,陈颂将沈玉宜带到了自己的家里。
原本,沈玉宜执意要请陈颂吃饭,但陈颂不愿意。
上一次他就已经蹭了沈玉宜一顿饭,这次,怎么说都不好意思。
他觉得自己并没帮上沈玉宜什么忙,她也不用请自己吃饭。
沈玉宜只得作罢。
陈颂心里却越来越不好意思,毕竟上次她请自己吃的那顿饭价格也不算太便宜。
他思来想去,便提议可以去他家吃饭,正好他前两天刚添了些食材,两个人的话,正好可以多做几个菜。
不至于像他一个人的时候,要不就是正好够吃,但菜品少;要不就是菜品多,但接下来都要吃剩菜剩饭。
沈玉宜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答应下来,跟着陈颂来到他家。
说实话,她许久都没吃过这样自己家做的家常菜了。
所有她有点嘴馋,并且有些好奇。
陈颂住在一处老小区,小区的年份要比沈玉宜家大许多,但小区的环境很不错,建筑风格有些偏意式。
沈玉宜跟在陈颂的身后,一路来到了五楼。
“这边是我外婆的房子,她走后,我就一个人在这里住了。”
陈颂边说边开着门。
“”一声,门被推开。
“进来吧。”
沈玉宜跟着他走进了家门。
进门之前,她留意到家门口有一个大的快递箱。
“陈颂,这是你的快递吗?”
“哦哦,是我的。”
这会儿他也有些紧张,毕竟这也是他第一次带异性朋友回家。
平常跟他回家的朋友也不多,顶多就是赵煦几个,不超过三个。
陈颂先给沈玉宜找了一双一次性的拖鞋。
“你先换鞋进屋坐着。”
沈玉宜点头,弯腰换好鞋慢慢走进了陈颂的家里。
他的家里很整洁,同时很温馨,里面的家具和摆件有种新老两辈磨合而产生的温馨感。
家具都是有些年份,实木居多。
摆件和茶具都偏向于陈颂喜欢的元素。
沈玉宜继续往里走着,陈颂的房门是敞开的,她站在沙发旁,正好可以看到陈颂房间的布局。
整个房间是黑白绿的配色。
桌子和柜子上摆满了手办,墙上挂着些漫画海报。
吉他之类的乐器靠墙摆放,墙角摆放的应该是球杆。
再一注意,他房间的凳子上竟然有只灰色的小猫。
沈玉宜不禁笑笑,他真的是个很会生活的人。
这时,陈颂抱着箱子走了进来。
他将箱子放在了柜子旁。
沈玉宜看着箱子,陈颂见她看来,解释道:“这时我哥寄来的。”
似乎是怕她误解,他补充道:“我堂哥,陈言风。”
“他在北城生活,比我大些,是我们家这一辈年龄最长的,平常总会给我寄些衣服或者喜欢的东西。”
沈玉宜点点头,“你们感情真好,他对你也很好。”
“大哥人很好,他性格很好,比我好多了。”
“你也很好。”沈玉宜说,“大家都有彼此的优点。”
“等下次他来彭市,有机会介绍你们认识,和他相处很舒服的。”
“好啊。”
房间里的猫这时候从椅子上跳了下来,从房间走出。
陈颂介绍道:“这是云且,我哥送过来的小猫。”
“大哥送的啊。”
陈颂愣了一下,不确定道:“算是吧。”
“算是啊,不过,它的名字真好听,是哪两个字?”
“白云的云,尚且的且。”
“好名字,你起的吗?”
“不是,来我家的时候就有这个名字了。”
沈玉宜弯下腰,盯着云且,“这小猫真好看。”
话音刚落下,云且竟然不怕生地走过来,主动蹭了蹭沈玉宜的腿。
“看起来他挺喜欢你。”
“他还挺有趣的。”
她大胆伸手摸了摸云且的头。
“你先和他玩吧,我去做饭。”
“要不我帮你打下手呢?”
“不用,你休息吧。”
见他如此,沈玉宜边没有继续提议帮忙。
看着陈颂走进厨房的背影,沈玉宜有些心虚。
其实她对做饭这事并不通。
早晨的三明治是她为数不多能做的东西了。
沈家林有着一手好厨艺,之前他还在的时候,家里的饭都是他负责,从来不让沈玉宜操心,偶尔不在家或者来不及做饭的时候,都是直接在外面吃。
他走后,沈玉宜一个人也不想再学着开火做饭,况且,大多时候她都是在学校。
自己的在家的时候,要不然就不吃,不然就随便对付几口。
如果陈颂真的让她帮忙,她估计也帮不上什么忙。
顶多就是擦擦桌子,收拾碗筷。
因为早晨的三明治,陈颂似乎以为她做饭还不错。
既然有了这样的印象,那她就再维持几天这个小小人设吧。
脚边的云且跑走了,在沙发上给自己找了处位置,懒洋洋地又闭上了眼睛。
沈玉宜没再追上前,她走到客厅的橱柜前,看着上面陈列的手办。
对于这些人物,沈玉宜并不认得,只是觉得模样很生动,有些新奇。
正当她慢慢移动看着,一张相框里的合照进入了她的视线。
那是还是约莫五六岁的陈颂和一位老妇人,老人的头发挽着,面相和善,整个人给人一种一丝不苟的感觉。
不难猜测,这应该就是陈颂的外婆。
沈玉宜盯着陈家外婆的面孔,细细端详,越看越觉得面熟。
“这是之前纵姨诊所的病人吧,伍老师。”
说着,伍老师的面孔出现在她的脑中。
在沈玉宜的记忆中,伍老师还是头发花白的模样,也不似这照片般年轻。
她不假思索地确定了,照片上的人,也就是陈颂的外婆,就是前两年常在诊所里挂水看病的杨老师。
沈玉宜愣在原地。
墙上的钟滴答滴答,陈旧感明显。
杨老师竟然去世了。
她从没听人提起过。
怎么会这样?
她的脑中还是杨老师眯起眼睛和她说活的场景。
陈颂从厨房里走出来,“你怎么了。”
“外婆是不是姓杨?”
“是啊,怎么了,突然提起这个。”
“她之前是初中老师吗?”
“嗯,之前在十七中。”陈颂回答,“阿玉你怎么知道?”
“我可能,认识外婆。”
陈颂疑惑,“你们竟然认识?”
“或许也可以说是朋友。”她想了想,缓缓开口。
听到这里陈颂来了兴趣,“讲讲。”
沈玉宜收回视线,“也没有什么故事,讲起来很简单,之前杨老师身体不好,会去诊所挂水,我也常去那里,诊所的主人对我很好,我没事的时候挂完水会在那里帮帮忙,换个水,拿个暖贴之类。我经常边挂水边写作业,杨老师就注意到我,我们聊着聊着就熟悉了。”
“我很喜欢杨老师。”
她记得杨老师的身体并不好,但没多过问,她觉得生病这是件让人心情伤心低落的事,所以就没有问太多。
后来,到了春天,天气暖和,她的身体也好多了,免疫力增强了,就很少去诊所了。
纵姨不希望她常去诊所,她说那里病人多,尽量还是少来,万一被传染,又要难受很久。
再后来,纵姨在去年关了诊所,去了南城寻找他爱人的痕迹。
沈玉宜没有杨老师的联系方式,自此之后,再没有听到过音讯。
结合陈颂之前提到的,应该是高一那年春天她离开诊所后,杨老师的病加重了。
于是陈颂带着她开始在医院周转看病。
沈玉宜没想到,那年一别,再见时,她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
“可以借我一张杨老师的照片吗,我想拿着打印下来,留个纪念。”
“好。”
那顿饭,陈颂做了四菜一汤,荤素搭配,很是讲究。
菜刚上桌的时候,沈玉宜注意到,盛菜的盘子和碗筷都是配套的。
“快坐吧。”
陈颂做的菜似乎都偏清淡些,即使有的菜“尽力”地放了些辣椒,但底色仍然不变。
沈玉宜拿着筷子,迫不及待地尝了尝。
如同它的色泽一样,这些菜都清淡可口,同时被裹着一层家常的炉灶气。
抬头间,沈玉宜便看到陈颂期待的眼神。
“我很少吃这样口味的菜,意外得好吃。”
她的话音落下,陈颂心底的忐忑紧张才彻底平复。
“我还害怕你不喜欢这种口味,本来我想着要不要试着换一种口味,不过有点儿担心突然尝试会做得失败,就没这样。”
“没事的,这样就很好了。”
“那你多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去做其他的事情。”
“好。”
沈玉宜离开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陈颂提出要送她回家,她却没有答应,叫了一辆车便自己回了家。
陈颂本来是不愿意的,直到沈玉宜对他说:“陈颂,总要有些事情不周到才好。”
陈颂明白了她的意思,便送她下楼,直到目送她坐车从这条路消失。
回到家后,看着客厅里的箱子,陈颂走上前,拿起小刀将封口胶带划开,打开了箱子。
箱子一如往常被塞得很满。
里面的物件按照品类分开放着,有衣服配饰,手办玩具,专辑——
都是些价格不菲的东西。
也不知道是谁一点点买着,积满的这些东西。
陈颂坐在地板上,像是拆盲盒一样慢慢翻着这些。
最后,他在箱子的最底下看到一张叠起来的硬纸片。
打开后,上面的话映入眼帘——下个月去看你。
陈颂笑了。
还是把这一点单独放吧,明天的章节内容多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陈颂做的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