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呈现方式】
守则原文被刻在一张漂浮在空中的透明薄膜上,薄膜四周以 0.2 m/s 的速度缓慢旋转。
由于失重,文字每 30 秒会上下颠倒一次,阅读者需不断调整姿态才能完整获取信息。
薄膜下方悬浮着一支 0.38 mm 黑色中性笔,笔尖始终指向阅读者眉心,像一把被无形手指握住的外科刀。
【守则原文】
(括号内为系统同步浮现的注释,字体更小,颜色更淡,像脚注又似回声)
1. 本图书馆实行“零质量”借阅制度,所有书籍在借出瞬间即失去重量,归还时重新获得重量;若逾期,重量的缺失将由借阅者本人补足。
(注:缺失重量以借阅者最近一次体检的体脂百分比为计算基准。)
2. 书架编号采用“倒序时间轴”,越靠近出口的书籍,出版日期越早;若您看见出版日期晚于今日的书,请立即合拢,并默念自己的借书证号码三遍。
(注:借书证号码即考生编号,倒序朗读可避免时间回卷。)
3. 阅读灯仅向“正在阅读的人”投射光线,若您发现灯光照在空白处,说明该位置存在未被观测的读者,请勿与其对视。
(注:未被观测的读者并非考生,亦非 NPC,系统无其数据。)
4. 每本书的页码随阅读进度实时减少;当页码归零,阅读者将被视为“已读完”,并自动成为该书的新封面。
(注:成为封面后仍可思考,但无法移动或发声,直至下一位借阅者翻开。)
5. 若您对文本产生质疑,可在书页空白处写下疑问;疑问一旦形成文字,即被视为该书的新增章节,无法删除。
(注:疑问须以第一人称书写,否则会被判定为“他人代笔”而失效。)
6. 图书馆闭馆信号为“一滴雨声”,听见后请在三秒内将书放回原位,否则原书重量将以重力加速度 9.8 m/s? 直接作用于您的胸腔。
(注:失重环境下,重力加速度将瞬间恢复,作用点位于胸骨柄。)
【题目】
1. 概括“零质量”借阅制度的实质,并指出其对借阅者的潜在风险。
2. 解释“倒序时间轴”的运作逻辑,并分析其可能造成的认知错位。
3. 说明守则第三条中“未被观测的读者”的存在意义及其对考场秩序的影响。
4. 守则第四条将阅读者变为“封面”的机制,是否构成对人身自由的限制?请结合文本论证。
5. 若考生必须在守则第五条下留下一句疑问,请设计一句既符合规则又能最大限度降低自身风险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6. 根据全文,推测“失重图书馆”的终极目的,并用不超过 100 字阐述。
【要求】
每题均需引用原文,回答总字数 ≥ 1000。
————————————
【1. “零质量”制度的实质与风险】
原文:“所有书籍在借出瞬间即失去重量,归还时重新获得重量;若逾期,重量的缺失将由借阅者本人补足。”
实质:该制度通过剥夺书籍在物理层面的“质量”来隐喻知识占有的代价——借阅者以自身“质量”为抵押,换取短暂的信息持有权。
风险:
·质量缺失的偿还基准为“最近一次体检的体脂百分比”,意味着体脂越低者,单位缺失所需付出的“肉身”越多,对体能优秀者反而更严苛。
·失重环境下,质量缺失可能导致惯性失衡,触发不可预测的漂浮轨迹,进而撞击书架或其他考生。
【2. “倒序时间轴”逻辑与认知错位】
原文:“越靠近出口的书籍,出版日期越早;若您看见出版日期晚于今日的书,请立即合拢。”
逻辑:空间位置与时间箭头被倒置,出口(未来)对应过去,入口(过去)对应未来。
认知错位:
·考生本能地以为“向前走”即向“新知识”靠近,实际却在退回历史;
·出现“出版日期晚于今日”的书籍,意味着时间轴局部回卷,考生可能在无意识中进入“已发生的未来”,造成信息污染。
【3. “未被观测的读者”之意义】
原文:“若您发现灯光照在空白处,说明该位置存在未被观测的读者,请勿与其对视。”
存在意义:
·作为系统漏洞或冗余数据的具现化,提醒考生“观测”本身具有主观盲区;
·其“非考生、非 NPC”属性暗示图书馆拥有独立于系统的第三方意志,增加考场不确定性。
对秩序的影响:
·若考生与“未被观测者”对视,可能触发未知交互,导致个人数据被第三方读取,进而影响后续副本难度。
【4. “变为封面”与人身自由】
原文:“当页码归零,阅读者将被视为‘已读完’,并自动成为该书的新封面……无法移动或发声。”
论证:
·人身自由包括行动自由与表达自由;守则将阅读者固化为封面,直接剥夺两者,构成极端限制;
·但文本补充“仍可思考”,表明系统仅冻结外部自由度,保留意识,形成“思想囚笼”——一种比物理囚禁更高效的控制。
【5. 低风险疑问句设计】
规则要求:疑问须以第一人称书写,且一旦落笔即无法删除。
设计:
“我是否已在此处读过这本书?”
理由:
·以第一人称“我”开头,符合格式;
·问题指向自身记忆,而非对系统或文本的质疑,降低被判定为“攻击性疑问”的概率;
·若该问题被添加为章节,内容仅为自我确认,不会泄露额外信息,减少被“封面化”的风险。
【6. 失重图书馆的终极目的(≤100 字)】
通过“零质量”与时间倒序,迫使考生以自身质量与时间为代价,持续生产新的文本与疑问,最终把每一个阅读者转化为图书馆的“**章节”,完成知识对人类的反向占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