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看似平息,但涟漪仍在易承柯的生活中荡漾。公司里那些探究的目光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微妙的、带着距离的“尊重”。同事们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不再将他视为普通的实习生,而是将他与那位高高在上的谢总无形地联系在了一起。这让他感到些许不适,但也无可奈何。
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用出色的业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非依靠任何传闻。月底,他再次凭借亮眼的绩效,拿到了那份“寒门贵子”的额外补助。这一次,他将钱汇给母亲时,心情却比以往更加复杂。这笔钱,似乎沾染上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就在他试图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时,唐宴昕的专题报道正式发表了。文章刊载在一家有影响力的深度新闻周刊上,标题为 《破壁者:寒门贵子的生存逻辑与时代机遇》 。文章并未点名道姓,但易承柯一眼就看出,其中那个坚韧、清醒、在困境中挣扎求生的核心案例,融入了他的许多影子。
文章客观而深刻,没有煽情,只有冷静的剖析和对社会结构性问题的追问。易承柯读着那些文字,仿佛在阅读一个经过提炼的、属于自己的故事。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他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承受命运的个体,他的经历被赋予了某种普遍意义,甚至可能引发思考,帮助到更多像他一样的人。
唐宴昕给他发来了信息:「报道已出,遵嘱匿名处理。希望能呈现出一个相对真实的侧面。」
易承柯回复:「写得很好,谢谢唐记者。它让我自己也看清了很多东西。」
这次交流,简短而克制,却让两人之间那种基于智识欣赏的联结,又加深了一层。易承柯开始觉得,唐宴昕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一个能理解他复杂处境的人。
一天下班后,易承柯意外地在公司楼下遇到了唐宴昕。唐宴昕似乎是专程在等他。
“路过,想到你在这里工作,顺便等等看。”唐宴昕推了推眼镜,语气自然。
两人在公司附近的咖啡馆坐了下来。这次聊天,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轻松。他们聊了聊刚发表的报道引起的反响,聊了聊各自近况。易承柯没有提及公司的风波,但唐宴昕似乎从他略显疲惫的神情中看出了什么。
“北京就是这样,”唐宴昕搅拌着咖啡,淡淡地说,“机会多,漩涡也多。有时候,莫名其妙就被卷进去了。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守住本心。”
易承柯心中一动,觉得唐宴昕话里有话。他抬起头,对上唐宴昕平静却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目光,忽然有了一种倾诉的**。他简单提了一下最近的困扰,没有说细节,只表达了身处复杂环境中的无力感。
唐宴昕安静地听着,没有给出廉价的安慰或建议,只是说:“守住你专业的能力和做人的底线,这是谁也夺不走的。其他的,顺势而为,但别迷失自己。”
这句话,像一盏灯,在易承柯有些迷茫的心海里亮起。他感激地点了点头。
离开咖啡馆,易承柯走在回出租屋的路上,晚风微凉,他的心却感到了一丝久违的澄澈。是的,他是寒门贵子,他需要钱,需要机会,但他不能因此丢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那份来自底层、支撑他走到今天的韧劲和清醒。
他拿出手机,看着屏保上家乡的蓝天,默默下定决心:无论谢泱是出于何种目的将他招致麾下,无论未来还有多少风浪,他都要凭借自己的本事,在这座城市扎下根来。他不仅要改善家境,更要活出一个堂堂正正的、属于易承柯的人生。
而此刻的谢泱,正在筹划着对二叔的最终一击,无暇他顾。他布下的棋子,正在不知不觉间,生长出独立的意志。命运的棋盘上,风云再起的前夜,总是格外宁静。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