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之后,沈清晚正式入主七王府,成为名正言顺的璟王妃。然而,她并未如寻常王妃般局限于后宅方寸之地。萧璟兑现了他的承诺,不仅全力支持她继续经营济安堂,更将推广医局、培养医者之事提上日程。
凭借萧璟摄政王的权势和沈清晚高超的医术与声望,由朝廷主导、太医院与济安堂合作筹办的“大周惠民医局”第一所总堂,在京城正式成立。医局不仅为贫苦百姓提供免费或低价的诊疗服务,更设有“医学馆”,面向社会招收有志学医的寒门子弟甚至女子,由沈清晚亲自编写教材,并定期授课,传授系统的医学知识和防疫理念。
此举在朝中虽引来部分守旧官员的非议,认为王妃抛头露面有失体统,女子行医更是不合礼法。但在萧璟的强力支持和沈清晚用一次次显著的防疫成果、无数被治愈的病患面前,这些杂音很快便销声匿迹。反而因为医局的设立,有效缓解了民间疾苦,提升了朝廷声誉,赢得了民心。
沈清晚变得愈发忙碌,但她乐在其中。她穿梭于王府、济安堂和惠民医局之间,身份在王妃、医者、师长之间自如转换。萧璟忙于朝政,改革积弊,推行新政,两人虽不常像寻常夫妻般日夜厮守,却心灵相通,彼此支撑。他理解她济世安民的抱负,她亦懂得他励精图治的雄心。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又因为对方而变得更加完整。
一年后,老皇帝驾崩,传位于萧璟。萧璟登基为帝,改元“景安”,寓意河清海晏,天下安宁。登基大典上,他亲手将凤印交到沈清晚手中,立她为后,六宫虚设,仅此一人。
景安元年,帝后携手,颁布多项仁政。减免赋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整顿吏治。而由沈清晚主导的惠民医局和医学馆,也开始向各州府推广,一套初步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逐渐成形。她更是打破世俗偏见,在医学馆中专门开设女子医科,鼓励女子学医,培养出了大周朝第一批拥有正式行医资格的女大夫。
曾经的故人,也各有归宿。安定侯沈巍在新朝得了个虚衔,颐养天年,对往事讳莫如深。沈清月终究没能熬过内心的煎熬与疯癫,在一个冬日悄无声息地病逝。赵嬷嬷被接进宫荣养,阿卓和石头则成了惠民医局得力的管事,各自成家立业。
这一日,春光烂漫,京城第一所专门由女子执教、面向女子招生的“景安女子医学院”正式落成。沈清晚,如今的景安皇后,亲自为学院题写匾额,并主持了开幕仪式。她未着凤冠霞帔,只一身简洁的常服,站在台上,向台下那些眼中闪烁着求知与希望光芒的年轻女子们,讲述着医学的真谛与女性的力量。
萧璟(景安帝)处理完朝政,微服而来,悄然站在人群之后,目光温柔地注视着台上那个自信、从容、散发着智慧光芒的女子。他的皇后,从未被困于宫墙之内,她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这个时代,守护着万千子民的健康,也实践着他们共同的理想。
仪式结束,沈清晚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下台,一眼便看到了人群中长身玉立的萧璟。她微微一笑,穿过人群,走向他。
“都忙完了?”萧璟很自然地牵起她的手,如同世间最寻常的夫妻。
“嗯。”沈清晚点头,与他并肩而行,漫步在学院新栽的杏林之中,“看着她们,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充满了改变命运的勇气和希望。”
萧璟握紧她的手:“是你给了她们希望和勇气。”他停下脚步,看着她,眼中是毫不掩饰的爱意与骄傲,“清晚,能与你携手,是朕之幸,亦是天下之幸。”
沈清晚回望他,眼中笑意盈盈,映照着满天霞光:“能与你并肩,亦是我之幸。”
两人相视一笑,十指紧扣,继续向前走去。身后,是书声渐起的学院,是欣欣向荣的京城,是万里锦绣江山。
他们的故事,始于一场充满血泪的复仇,却并未止于个人的情爱与圆满。她以医术为刃,剖开阴谋黑暗,也守护生命光明;他以权势为基,涤荡朝堂污浊,亦开创清明盛世。他们相互扶持,彼此成就,将个人的命运与天下的福祉紧密相连。
逆袭之路的终点,并非后位的尊荣,而是拥有选择的权利、施展抱负的舞台,以及一个真正理解她、支持她、与她并肩看天下的人。如今,海晏河清,前程似锦,他们的传奇,仍在这片他们共同守护的土地上,继续书写。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