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晴的感冒在几日后彻底痊愈,仿佛那场病不仅带走了病毒,也驱散了她内心深处的些许焦躁。滨城的天空终于放晴,阳光透过梧桐树新抽的嫩叶,在咖啡馆的木地板上洒落斑驳的光影。
周五午后,栖迟咖啡馆内流淌着一种特殊的宁静。沈墨晴正细致地辨识新到的咖啡豆,她轻轻地打开每一个麻袋,挑出一小捧豆子,放在掌心细细观察。埃塞俄比亚的耶加雪菲散发着淡淡的茉莉花香,哥斯达黎加的蜜处理豆子闪耀着晶莹的光泽,危地马拉的安提瓜则释放出烟熏般的醇厚香气。
“每种豆子,就如同每个人的性格。”陈泊远不知何时已站在她身旁,他拿起一颗耶加雪菲,在指尖轻轻捻动,“有的平和,有的灵动,有的深邃。关键在于找到最适合它的冲泡方法。”
沈墨晴思索地点头。这些日子里,她逐渐领悟到,咖啡不仅仅是醒神的饮品,更是一门需要用心感悟的艺术。正如她现在的生活,不再是匆忙完成的项目,而是需要细细品味的每一天。
下午三点,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李教授准时推门进来,依然是一身整洁的旧西装,口袋中露出叠得笔直的白手帕。他走到窗边的老位置,点了一壶大吉岭红茶。
但今天有所不同,李教授从布包中取出的是一本磨损的诗集。他轻咳一声,用他那带着岁月质感的声音开始朗读:
“当你老了,头发斑白,昏昏欲睡,
在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昔日柔和的眼神,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叶芝的《当你老了》在静谧的咖啡馆内缓缓流淌。原本在敲击键盘的客人停下了手,阅读的客人轻轻合上了书本,连角落里绘画的沈清悦也放下了画笔。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诗意所吸引。
沈墨晴靠在吧台边,手中擦拭咖啡杯的动作停住了。那些诗句如同温柔的手指,轻轻拨动她心底那根封存的弦。她想起了周屿分手时的话语,想起了客户批评她“缺乏温度。”在这一刻,她突然明白了诗中所说的“柔和的眼神”。
李教授读完最后一句,咖啡馆内陷入短暂的沉默,随后响起轻轻的掌声。一位年轻女孩有些害羞地提问:“老师,您读得太好听了。可以再读一首吗?”
老人的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当然可以。这首诗,是我太太生前最喜爱的。”
趁着李教授朗读下一首诗的间隙,沈清悦悄悄走到吧台边,眼中还带着感动的泪光:“墨晴姐,李教授每次都是一个人来读诗吗?”
沈墨晴正要回答,陈泊远从后厨端出一盘新烤的司康饼,轻放在李教授桌上:“教授,这是新烤的,搭配您的红茶正好。”
李教授点头致谢,待陈泊远回到吧台后,他才对提问的女孩轻声说:“我太太生前,我们每周五下午都会一起读诗。现在她不在了,但我仍保持这个习惯。总觉得,这样她就像还在我身边。”
这番话虽低声细语,却清晰地传至每位客人的耳中。沈墨晴鼻尖一酸,看到沈清悦已忍不住拿出纸巾擦拭眼角。
“多美的习惯啊。”一位常来店里写生的老太太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读诗了。”
“不是不喜欢,而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和心境。”一位年轻的上班族接话,“忙碌的日子,哪里有闲暇静心读诗?”
客人们开始谈论起来,咖啡馆内第一次出现这样热烈的交流场面。沈墨晴目睹这一幕,心中突然萌生一个想法。
打烊后,沈墨晴故意留到最后。她看着陈泊远细心地清理磨豆机,犹豫着该如何开口。
“那个……”沈墨晴的声音在安静的店内显得格外清晰,“我在想,我们是否可以定期举办'读诗夜'?就像李教授这样,提供一个让人们读诗、听诗的空间。”
陈泊远停下手中的动作,转头看向她。他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片刻,那双总是平静无波的眼眸中,似乎闪过一丝赞赏。
“听起来,”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像是这家店会做的事情。”
这个细微的表情让沈墨晴的心轻轻一跳。这是她第一次看到陈泊远如此明显的赞同。
“那么……下周五就开始?”沈墨晴试探地问。
陈泊远点头,继续手上的工作:“需要我准备些什么?”
“或许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茶点?”沈墨晴说着,突然想到什么,“对了,清悦说可以帮我们设计宣传海报。”
接下来的几天,沈墨晴都在为首个“读诗夜”忙碌。她在门口的小黑板上用粉笔写下活动通知,让沈清悦绘制优雅的插画。陈泊远则研制了几款配诗的茶饮,还烤制了新的饼干。
出乎意料的是,消息传开后,许多常客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李教授特意提前来确认时间,表示要准备一些适合分享的诗作。就连那些总是匆匆的上班族,也表示要抽空参加。
周五晚上七点,“栖迟”迎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夜晚。暖黄的灯光下,客人们围坐一起,桌上摆放着香薰蜡烛和陈泊远特制的“读诗茶”。
李教授仍是第一个朗读者。但今晚,他选择了一首充满喜悦的爱情诗,那是他当年向妻子求婚时朗诵的。当他用温柔的声音读出那些炽热的诗句时,所有人都被这份穿越生死的爱情所感动。
接下来,那位大学生女孩鼓起勇气,分享了一首自己创作的小诗。尽管诗句尚显稚嫩,但其中真挚的情感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随后,更多的客人加入其中,有人读徐志摩,有人读聂鲁达,甚至有人带来了自己珍藏的外文诗集。
沈墨晴与陈泊远并肩站在吧台后,目睹这一温馨场景。客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被诗歌点亮的光彩,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超越日常的诗意。
“你知道吗,”沈墨晴轻声对陈泊远说,“这是我接手咖啡馆以来,最符合'栖迟'的时刻。”
陈泊远微微点头,目光扫过沉浸在诗歌中的客人们:“这里原本就不该只有咖啡。”
活动接近尾声时,李教授走到沈墨晴面前,眼中闪着感动的泪光:“谢谢你。我已经很久没有和这么多人一起分享诗歌了。这让我想起……”
他没有说完,但沈墨晴明白他的意思。
当最后一位客人离开,沈墨晴开始整理桌椅时,发现一张留在桌上的便签。上面用清秀的字迹写着:“谢谢这个诗意的夜晚,让我想起了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陈泊远收拾完吧台,看到沈墨晴正对着那张便签出神。“累了?”他问。
沈墨晴摇头,将便签小心收好:“只是在想,也许这就是'栖迟'存在的意义——让忙碌的人们记得,生活不止一种速度。”
锁门的时候,夜空格外清澈。沈墨晴深吸一口晚风中的花香,突然觉得这个春天格外美好。
“下周五的读诗夜,”陈泊远突然开口,“我可以准备一款新的甜点。”
这句简单的话,让沈墨晴心中泛起温暖的涟漪。她明白,这不仅是陈泊远对活动的支持,更是对她这个新店主的认可。
走在回家的路上,沈墨晴想起李教授朗诵的那些诗句。她忽然意识到,诗歌与咖啡实则相似——都需要静心品味,体会其中丰富的层次。而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一夜,沈墨晴在日记本上写下:“在栖迟的第五周,我终于懂得了慢下来的意义。原来,不是所有美好都需要追赶,有时候,它就在你愿意停下的那个瞬间,悄然绽放。”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