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章:心意相通与习惯养成
秋深,枫红似火,金桂余香。教皇殿内,权力与魂力的洪流依旧日夜不息,但在那间象征着武魂殿最高权柄的书房内外,一种微妙而持续的暖意,正悄然对抗着季节带来的萧瑟与殿堂固有的森严。
云清辞对《教皇膳食录》的运用已臻化境。那本册子不再仅仅是冰冷的记录,更像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师尊口味与身心状态动态图”。她不仅能精准预测比比东在何种政务压力下需要“冰心玉魄汤”来镇压躁动,在何种劳神耗思后需要“星辰暖玉羹”来温养精神,甚至能根据季节转换、天气阴晴,微妙地调整日常菜品的口味与属性。
她知晓老师不喜油腻,偏爱食材本味的清鲜,于是“芙蓉鸡片”只用灵泉焯熟,佐以极少量的翡翠盐;她知道老师嗜好那抹天然的微甜,便将“蜜渍红梅糕”进行了改良,减少了蜂蜜用量,加入了少许带着清新果酸的“青玉浆果”碎,使得口感层次更丰富,甜而不腻;她察觉老师近日似乎对略带苦味的回甘有所接受,便尝试了一道“清苦回甘盅”,以微苦的“苦心莲”搭配甘甜的“玉髓梨”,炖出的汤品初入口微苦,旋即化为绵长的甘润,清热解毒,比比东饮后虽未多言,但次日却示意可以再做。
这种细致入微的体贴,已然超越了弟子对师尊的恭敬,更近似一种无声的守护与懂得。比比东虽从未宣之于口,但身体与精神给出的反馈却是最真实的答案。她眉宇间常年凝结的刻痕似乎淡了些许,周身那生人勿近的凛冽寒气,在云清辞踏入书房的那片刻,也会不自觉地收敛几分。那本《教皇膳食录》上所期望的“潜移默化地滋养”,正在成为现实。
这一日,夕阳尚未完全沉入地平线,天边还燃烧着绚丽的晚霞。云清辞刚结束与黄金一代的战术演练,正准备回小院开始准备今日的宵夜——她计划做一道新研究的“流云翡翠卷”,用极薄的灵蔬叶片包裹着细腻的鱼茸与菌菇馅料,清蒸而成,佐以用灵椒和百年陈醋特调的微酸蘸料,最是开胃爽口。
然而,她刚走到自己小院门口,便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平日里,这个时间教皇书房方向的魂力波动应该依旧频繁,意味着会议或公务尚未结束。但今日,那边却异常安静。
她正疑惑间,眼角的余光瞥见长廊尽头,一抹高贵紫色的身影正缓缓而来。霞光为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减弱了那份迫人的威严,却更显其身姿的修长与风华。
是比比东。她竟然提前结束了今日的事务?
云清辞心中微讶,连忙停下脚步,垂首恭立一旁。
比比东步履从容,径直走到了小院门前,目光掠过那一片被打理得生机勃勃、与教皇殿庄重风格迥异的药圃,最终落在云清辞身上。
“老师。”云清辞恭敬行礼。
“嗯。”比比东淡淡应了一声,目光却越过她,看向了小院深处那间飘出淡淡食物清香的厨房,“今日之事毕得早。”她语气平淡,仿佛只是陈述一个事实,但脚步却已自然而然地迈入了小院。
云清辞瞬间明白了老师的意图——她竟是主动移步,要来她这小院用膳!
这是前所未有的!以往无论多晚,都是她将食物送去书房。主动前来弟子居所用膳,这其中的意味,远非一句“事毕得早”所能概括。
“是,老师请进。”云清辞压下心中的波澜,连忙侧身引路。她的小院陈设简单,一桌一椅皆是她自己布置,虽不华丽,却处处透着整洁与一种独特的雅致,尤其是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药香与食物暖香,交织出一种令人心安的氛围。
比比东步入院中,目光随意扫过,最后落在了院中石桌上。石桌旁放着几本云清辞日常翻阅的书籍和笔记,其中一本摊开的,封面正是那熟悉的《教皇膳食录》(云清辞为避嫌,在外人面前称之为《灵植药膳随笔》,但扉页内里,她依旧习惯性地写着《师尊膳食札记》)。
比比东的脚步在石桌旁微微一顿,修长的手指看似无意地拂过那摊开的书页。页面上,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地记录着:
· “霜降日,阴雨,师尊眉宇倦色浓,呈‘暖阳融雪汤’,饮尽,气息稍缓。备注:玉髓菇需提前三个时辰以灵力激发,效果更佳。”
· “亥时三刻,长老殿议事后,魂力隐有滞涩,特备‘疏络通脉糕’,用三块。偏好其微麻口感,疑似有助于缓解经脉隐痛?待验证。”
· “近日偏好微酸,忌食羊肉。或与体内能量周期性波动有关?拟加入更多清肝明目之材。”
字迹清秀,记录之详细,用心之深,远超乎想象。这已不仅仅是记录口味偏好,更像是一份细致入微的“健康监测与调理方案”。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观察、思考与无声的关怀。
比比东的指尖在“师尊”二字上停留了一瞬,紫眸中情绪翻涌,复杂难明。她早已猜到这孩子用心颇深,却未曾想到,竟是如此至诚至细。这份札记,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地叩击着她冰封的心门。
她不动声色地收回手,仿佛什么也没看到,径直走到桌前坐下。
云清辞却因老师这个细微的动作而心头一跳。她看到了!她看到那本札记了!虽然老师什么都没说,但那瞬间的气息变化,却没有逃过她的灵眸。是讶异?是动容?还是……她不敢深想,只觉得脸颊有些微微发烫,连忙道:“老师稍坐,弟子去将膳食端来。”
她快步走进厨房,原本准备的“流云翡翠卷”尚在蒸笼,正好。她手脚麻利地将菜品装盘,又迅速准备了几样清爽的小菜和灵米饭。
当她端着托盘走出厨房时,天色已暗,一轮皎洁的明月悄然爬上中天,清辉洒满小院,为一切都披上了一层梦幻的银纱。比比东就静静地坐在石桌旁,月光勾勒着她完美的侧颜,少了几分白日的凌厉,多了几分静谧与柔和。
云清辞将菜品一一摆上桌:“老师,今日试做了‘流云翡翠卷’,还有几样小菜,您尝尝。”
“嗯。”比比东拿起银箸,目光落在那些精致却丝毫不显奢靡的菜品上,开始用膳。
云清辞则安静地侍立在一旁,如同过去无数个夜晚在书房里一样。月光下的庭院,药香、食物香与草木清香混合,气氛宁静而温馨,与书房中的肃穆截然不同。
比比东用餐的姿态依旧优雅,但速度似乎比在书房时稍快了些,显然对这清爽开胃的菜品颇为受用。当她用完一小碗灵米饭,夹起最后一块流云翡翠卷时,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云清辞,动作微微一顿。
只见云清辞白皙的颊边,不知何时蹭上了一小点白色的面粉,想必是刚才在厨房忙碌时不小心沾上的。在那张精致的小脸上,这点面粉印子显得格外醒目,甚至带着几分孩童般的稚气与可爱。
比比东几乎是下意识地,放下了银箸,取过桌上备着的、干净的丝帕,自然而然地伸出手,用那柔软的帕角,轻轻拭去了云清辞颊边的面粉。
她的动作并不熟练,甚至带着一丝久居上位者罕见的生涩,但力道却极轻,极柔,仿佛怕碰碎了什么易碎的珍宝。
指尖隔着丝帕传来的微凉触感,以及那近在咫尺的、属于老师的清冷气息,让云清辞整个人都僵住了。她猛地抬头,撞入那双深邃的紫眸之中。月光下,那眸中惯有的冰霜似乎融化了许多,倒映着皎洁的月辉和她自己怔忪的模样,里面涌动着她从未见过的、复杂而温和的情绪。
没有言语。但这一瞬间的动作,却胜过千言万语。
那本被发现的《师尊膳食札记》,这月光下自然而然的擦拭,所有的试探、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坚守,仿佛都在这一刻找到了归宿,凝结成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与懂得。
云清辞的心跳如擂鼓,脸颊不受控制地泛起红晕,一直蔓延到耳根。她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
比比东收回手,将丝帕放下,神情已然恢复了平日的淡然,仿佛刚才那惊人的举动只是幻觉。但她微微泛红的耳根,却暴露了她内心并非毫无波澜。
“日后,便在此时用膳吧。”她起身,声音依旧清冷,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定论。“此地……尚可。”
言罢,她不再多留,转身,紫色的身影缓缓融入月色笼罩的长廊深处,消失不见。
云清辞独自站在院中,许久许久,才缓缓抬手,抚上刚才被老师触碰过的脸颊。那里,似乎还残留着一丝微凉的、带着淡淡冷香的触感。
月光如水,静静流淌。
从那一夜起,每日固定的宵夜时间,地点正式从教皇书房,转移到了云清辞的小院。
无论比比东白日里是经历了与长老殿的激烈博弈,还是处理了堆积如山的帝国公文,亦或是指导了黄金一代的修炼,到了那个时辰,她总会准时出现在那座飘着药香与食物香气的小院里。
有时她会过问几句云清辞的修炼进度,有时会点评一下当日菜品的火候,有时则只是沉默地用膳,享受着这难得的、卸下部分面具的宁静时刻。
而云清辞,也早已习惯了在月光或星光下,为老师布菜、盛汤,偶尔也会在比比东的默许下,一同用上一些。她们之间的话语或许依旧不多,但那种弥漫在烟火气中的安宁与默契,却比任何热烈的言语都更能拉近心的距离。
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当共进宵夜成为心照不宣的日常,当月光下的石桌成为彼此放松的港湾,关系的升温便已如水到渠成,自然得仿佛本该如此。
冰山未曾崩塌,但它允许了一缕阳光长久地照耀,允许了一丝绿意在其上扎根生长。而云清辞,便是那缕阳光,那点绿意,用她最擅长的方式,在这片曾经荒芜的极寒之地上,悄然开辟出了一片春暖花开的角落。
心意,在每日的羹汤饭菜中传递;默契,在月下的无声陪伴中养成。这一切,都始于食,却早已超越了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