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清晏宰辅录 > 第6章 漕运北上,初遇流民

第6章 漕运北上,初遇流民

漕运船行在京苏大运河上,阳光照射下来,时不时有几条鱼扑腾,沈砚辞坐在船尾,怀里紧紧揣着那包用油布裹好的密信,指尖仿佛还残留着张忠最后那只手的触感。

张叔不在了,从此她在这世上,便只剩“沈砚辞”这个身份,只剩“洗冤、救国”这一条路,只能这样,只有这样了。

船家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姓王,常年跑漕运,见沈砚辞整日沉默,只偶尔望着水面的跳鱼出神,便主动搭话,递来一碗热粥:“小哥,趁热喝吧。这一路到扬州,还要走三天,不吃东西可撑不住。”

沈砚辞接过粥碗,低声道了句“谢谢王伯”。粥是糙米粥,带着淡淡的米香,可她却没什么胃口——张叔在时,总会提前备好她爱吃的糕点,如今只剩她一个人,连吃饭都觉得冷清,而今的她,才是真的孑然一身,漂泊无依。

“看小哥的样子,是去上京赶考的吧?”王伯蹲在她身边,一边整理船桨一边闲聊,“这几年世道不太平,赶考的书生少了,能像小哥这么年轻就中解元的,更是少见,你天资聪颖,日后定有大成就啊!”

沈砚辞握着粥碗的手紧了紧,只含糊应道:“王伯您说笑了,只是运气好。”她不敢多提身份,也不敢多谈家世,张叔的死让她明白,祸从口出,枪打出头鸟,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王伯也没多问,叹了口气望向岸边:“运气好也是本事。你看那边,多少人连活下去的运气都没有。”

沈砚辞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运河岸边的荒地上,挤满了衣衫褴褛的流民。男女老少蜷缩在破旧的草席上,有的在啃树皮,有的连哭嚎都是暗哑难听,可见有多少时日没喝过水,还有些孩童光着身子在泥地里躺着 ,身上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瘦的皮包骨头。

一阵风吹过,能隐约听到他们的哀求:“给点吃的吧……求求你们了……要饿死了…”

她的心猛地一揪。在苏州时,她虽在陈家村见过流民,却从未见过这么多、这么惨的景象——有的老人瘦得只能躺着,坐起来都困难,张着嘴维持着一点点呼吸;有的妇人怀里抱着饿得哭不出声的婴儿,眼神空洞得像失去了灵魂,婴儿也不知死活,就那么吊在母亲的胳膊上,没一点生气。

“王伯,这…怎么会这样?”沈砚辞惊诧。

“这是淮扬来的流民。”王伯的声音带着无奈,“去年淮扬发洪水灾,淹了不少田地,牲畜连带房屋都冲跑了,人没有吃饭的家伙,朝廷下了赈灾款,可到了地方,全被那些官老爷贪了。百姓活不下去,只能往北边逃,想找条活路。”

“小哥你说,这么多的赈灾款就没了,去了几个胆大的,被官府连踢带打的丢了性命,再之后,没人敢去要,官官相护何时了啊。”

“赈灾款被贪了?”沈砚辞的声音陡然变沉——父亲的奏折里,就写过李嵩纵容党羽贪墨淮扬赈灾款的事,那时她还只当是文字上的罪证,如今亲眼见到流民的惨状,才知那些冰冷的文字背后,是血淋淋的事实,是多少人的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王伯点点头,压低声音:“可不是嘛!听说李首辅的小舅子,就是淮扬的知府,赈灾款过他手,能剩下三成就算不错了。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只能逃啊!”

沈砚辞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李嵩、淮扬知府、沈家灭门,贪墨的赈灾款……这些名字和事,像一根根针,扎在她的心上。她想起父亲说的“为官当为百姓谋”,想起自己要“救乱世、护百姓,平冤案”的誓言,只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不仅要为沈家洗冤,更要让这些受苦的百姓,能有一口饱饭吃,有一个安稳的家。

正出神时,岸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流民孩童因为太饿,冲上前想抢船工手里的干粮,被船工一把推倒在地,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他的母亲赶紧跑过来,抱着孩子跪在地上磕头:“对不起,对不起……孩子太饿了,求您别打他……”

沈砚辞看到这一幕再也坐不住,百姓疾苦,她一介逃命的人都不忍看下去,那些蝇营狗苟还真是坐得住!从包袱里拿出仅剩的两块糕点——这是张叔临走前给她做的,她一直没舍得吃,给自己留个念想,但此时此景……

沈砚辞快步走到船边,将糕点递给那妇人:“大嫂,给孩子吃吧。”

妇人愣了愣,看着沈砚辞递过来的饼,又看了看她清秀的眉眼,眼泪瞬间涌了出来,连连磕头:“谢谢小哥!谢谢小哥!您真是活菩萨啊!”

孩子接过糕点,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嘴角沾满了碎屑。沈砚辞看着他的样子,眼眶也有些发热,她轻声说:“快带着孩子找个暖和点的地方,别冻着了。”

回到船尾,王伯看着她,眼神里多了几分说不清:“小哥是个心善的。只是这世道,光心善没用啊,救的了一个,救不了一群啊,得有权有势,才能管得了那些贪官,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从根本上解决啊。”说完,又意味深长的看了她一眼。

沈砚辞明白王伯说的,刚才的糕点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毫无作用。她低头看着怀里的密信,又望向岸边的流民,心中的决心愈发坚定。

是啊,光心善没用,她要考上科举,要进入朝堂,要拿到能“管贪官、救百姓”的权力,那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王伯,”她抬起头,目光望向北方,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动摇的力量,“等我到了上京,若能得偿所愿,定会回来,帮淮扬的百姓,讨回公道。”

王伯愣了愣,随即笑了:“好!老夫等着那一天!到时候,老夫一定拉着漕运的兄弟,给小哥您庆功!”

沈砚辞知道,王伯不过是萍水相逢的人,说这番话也不过是顺着她而已,后面的事情谁能说得清呢。

漕运船继续北上,水面上的薄雾渐渐散去,阳光越来越暖。沈砚辞坐在船尾,怀里的密信仿佛有了温度,岸边流民的身影虽已模糊,却深深印在了她的心里——淮扬,这个名字,她记下了。未来的路还长,但她知道,每一步,都要朝着“让百姓安居”的方向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三国∶从桃园结义开始做选择

唐羽穿越成太子

三国∶开局坑杀三十万匈奴

皇帝培养手册

三国∶开局从桃园结义开始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