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如何通关明末副本 > 第2章 郑成功

第2章 郑成功

木制简洁的装饰,白色的幛子门,除了一套格格不入的桌椅,处处是东洋风味。

过延昭对面是一位俊美昳丽、风华过人的美少年,身穿大红的锦衣,眉眼间满是意气风发。

他是过延昭少数略有了解的历史人物,未来的延平王郑成功,本名郑森,最近被隆武帝看上,收为义子,赐姓朱,改名成功。

“国姓爷,”郑家正如日中天,过延昭虽然心里急迫,却不得不勉强含笑,“在下略知日本的风俗,此桌椅反而破坏和韵,我等不若效古人之风,坐而论道?”

郑成功略一挑眉,神色有些诧异:“之前就听说你所学甚广,没想到连倭人的习俗都了解甚深。”他完全不避讳地使用了“倭人”两字。

儒家经义虽然近代以来已经被从各个角度批评,但它在这个时代却绝不是一无是处。如郑森这种父亲是海盗,母亲是日本人的出身,又从小在日本长大,在郑家归化之后,仅仅经历了十来年的儒家教育,后来竟然变成了一个坚持名节的民族英雄,足以体现儒家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影响力。

过延昭思维只是稍稍发散了一下,很快就收拢了起来,捧了对方一句:“区区浅见,岂敢与国姓爷相较。”

郑成功一口饮尽了杯中的残酒,神色间浮现出几分不耐烦:“某尝听钱先生[1]说足下乃是一介狂生,今日一见,也不过尔尔。”

郑家如今一手扶持辖制了隆武帝,在福建地区自成藩镇,而且郑成功还深受隆武帝信任——御中军都尉、仪同驸马都尉、忠孝伯,不管是官位职位还是爵位,都是过延昭身上小小的举人功名无法比较的。

“延昭,一介布衣,如今有求于将军,自然不敢造次。”看出来郑成功不喜欢客套吹捧,过延昭也就干脆实话实说,讨一分好印象。

“是为江南清军之事?”郑成功飞扬的神色稍稍黯淡了下来,“如今某不过是仰仗父荫,在陛下那里稍稍有几分薄面,你若想要求援,应该去找父帅或者叔父辈将领。”

过延昭微微摇头,直白说:“将军虽地位不彰,却心怀大志,与郑侯爷等人又岂是同类?如今深信能救某者,只有将军一人而已。”历史已经证明了他不值得信任。

郑成功又倒了一杯酒灌了下去,白皙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两抹红晕,眉宇间终于浮现了几分郁郁:“父帅他……罢了!此话不当讲……如今他只知偏安福建,坐守闽地,毫无进取之心!仆虽为其长子,然不过一介倭种,纵然如今圣恩深厚,亦于家中无甚地位,人微言轻,家中诸将又有几个会听某调遣……”

“郑兄何何须妄自菲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足下为郑家长子,如今又得陛下看中,未来之事,谁又能断言?”因为有着剧透,所以过延昭的神色极为笃定。

郑成功猛然抬头,今天第一次对这位昔日的同门认真起来,或者说只是曾经的同门,毕竟过延昭在考上举人后只在复社[2]中呆了一年,就因为所学不纯,耽于商道且无意于功名等罪名被赶了出去。

当然,作为复社中还算核心的人物,郑成功也知道这位十三岁的少年举人当年被公开逐出复社的原因远不止表面上这么简单,社中众人对他的看法也是非常复杂。而郑成功本人,则对其人抱有一种钦佩乃至敬仰的态度,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毅然选择与主流决裂的。

这也是他在接到拜帖之后,虽然大概能猜到对方的来意,心里不愿意掺和此事,但却还是将人请来一会的原因。

不得不说,过延昭一开始的表现完全是令他失望的。

郑成功虽然是大海盗郑芝龙的长子,但由于母亲是倭人,所以少时生活并不愉快,直到最近得到了隆武帝的赏识,他才算意气风发了起来。

有这段特殊的经历在,郑成功非常讨厌自己身上的倭人印记,也不耐烦笑里藏刀的寒暄,过延昭可以说是一下踩爆了两个雷点。

对上过延昭墨染似的眼眸,郑成功深深地看了一会儿,却没有在其中看到任何的虚伪,反而满满的都是真诚。

片刻之后,他首先移开了视线:“就算你所说俱为真,亦为来日之事,如今不才确实无法越过父帅,私自调兵。”

过延昭微微摇头:“郑兄何不一观某的诚意?”

郑成功不由大摇其头:“陛下有大恩于某,若而今能够稍稍报效天子,某都会尽力而为,不需要你付出什么。”

过延昭不再多言,而是伸手从怀中拿出一卷厚纸,然后将其在郑成功面前展开。那纸卷层层叠叠,越展越大,最后过延昭不得不站了起来,将纸铺在地上。

等展开最后一层,出现在两人面前的是一个郑成功极为熟悉的轮廓。他心里一惊,不由也站了起来:“大海船……”

那是一张极为精细的图纸,虽然纸张足有两三平米之大,但空白处却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而除了船只整体的轮廓,每一个独立的零件都绘制了单独的三视图和详细的尺寸。

“泰西的夹板船,”过延昭介绍说,“彼称其为盖伦船,乃现今最先进之船,可以远洋大海。”

郑成功的视线在图纸上逡巡,脸上潮红一片——这次不是因为酒意。过延昭心里略微有些得意,毕竟这也是他这些年的心血之作,因此他十分善解人意地站在边上等着。

这次室内安静了更长的时间,郑成功终于勉强找回了神志:“这这这……这是真的?”

过延昭一扬眉:“某搜罗泰西船舶典籍数十卷,多次让老师傅混上船勘验,摸清了大致构造,还做过缩小版的模型在太湖试航。某敢保证,此图九成五无误,余下细节,造船时稍作调整即可。”

说着,过延昭又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本书递给郑成功:“这张图,是用来打动郑侯爷的。这本书,才是在下送予郑兄的真正筹码。”

郑成功低头一看,只见封面上端端正正地写着《海员操典》几个颜体正楷,但其中运笔的习惯却看起来是那么熟悉,他抬头神色复杂地看向过延昭:“这是你编写的?”

“不完全是……某融汇了泰西与中土诸多典籍海图,也请教过不少老海员,虽然未必尽善尽美,但自问也能于郑兄有一点微薄的作用。”

郑成功忍不住迅速打开看了几眼,很快,他拿着书的手指就忍不住地颤抖起来,作为一个海盗的儿子,就算他不是从小在船上长大,但郑成功对于海洋和船只也算知之甚深。

他手上这本书,相比之前的图纸来讲更为地珍贵。毕竟盖伦船还可以从弗朗机人那里搞到手,他们的船队也不是没有拥有过,但是经验丰富的、有远洋经验的海员却是非常稀缺的。

郑氏家族的船队虽然领头的是汉人,但是底层的海员来源却是五花八门,从大食到南洋,从黑番到弗朗机,来自全球各地的船员聚集在一起。

郑氏不是不想纯净自己的海员队伍,但是海员是一种极为依赖经验和知识的职业——观星定位,洋流测算,水文地理乃至木工活儿等等无所不包,根本不是习惯于农耕生活的明人玩得转的。

而郑成功仅仅就随便打开一页,就看到了一张随笔勾勒的“太平洋环流”图,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东海被叫做太平洋,但是却大致看懂了过延昭所描绘的地图,那是将弗朗机人送到大明的洋流,是他们的不传之秘,稀世珍宝,也是建立海上事业的根基。

郑成功激动地又翻了几页,直到浏览完整篇洋流的部分,他才勉强从闻所未闻的知识中拔出来。他神色复杂地看向过延昭:“你从哪里得来的这些?泰西人岂会出售此等不传之秘?”

我说是高中地理你信吗?过延昭暗中吐槽,但他并未多言,只是问:“这份诚意,可够?”

船舶图纸可以让郑家摆脱夷人的剥削,自己造船,而《海员操典》却可以让郑成功发展壮大只属于自己的力量,摆脱父亲和家族势力的控制,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诚意满满了。

“过兄!”郑成功将书小心地收好,然后几步走过来,双手握住了过延昭的手用力地摇了一下,脸上满是振奋之色,“凡汝有所需,某定当竭尽全力!”

过延昭将自己的手从郑成功的爪子里用力抽了出来,揉了揉被捏痛的地方,慢吞吞地说:“不肖尚未及冠,比郑兄还小四岁。”

郑成功被他一噎,终于从狂喜与激动中清醒了过来,他整理好衣服,认认真真地对着过延昭一揖:“过贤弟,是某失礼了。”

过延昭也礼尚往来地整理了袖子,还了一礼:“郑兄,小弟多有得罪。”

两人重新坐下,但他们之间的气氛已经与刚才截然不同了。郑成功一敛之前隐隐的居高临下,而过延昭也终于切入了正题。

“郑兄,实不相瞒,某此番冒昧前来,确为借兵一事。不会让郑兄太过为难,某可以以族里在福州的纺织厂为抵押,某想借沙船两条,水员三百,快哨乌船若干——水员最好是南直隶或者浙江人,火炮……”

过延昭详细的向郑成功描述了自己的整个借兵计划,这个计划从他接到家里的来信就开始筹谋,直到如今已经非常地完善了,因此他侃侃而谈,对于郑成功的一些问题也是对答如流。

郑成功大致了解了他的想法,凝眉思索了一阵,说:“某这就去面见父帅,贤弟所求并不过分,又有此大礼,他必然不会拒绝。”

眼看郑成功匆匆站起来准备离开,过延昭却在这时叫住了他:“郑兄。”

郑成功回头,疑惑地看向他。

过延昭沉思了一会儿,他本心是不想掺和到明末的洗牌中去的,但是此时他心中也隐隐有所预感,从这次借兵开始,自己就已经身不由己地陷入这个漩涡了。

但是,哥哥嫂嫂将自己这个遗腹子不辞辛苦地养大,对他的优待甚至超过了自己的亲生子嗣,论理论亲,过延昭都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清兵所杀。

所以他除了懊悔自己上辈子没有多看几本历史书以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向郑家借兵,然后想办法在江阴的包围圈上打开一个口子,为哥哥嫂嫂等人争取一线生机。

纠结了这么些年,最终还是不得不加入了反清复明的大军啊!

“过贤弟?”郑成功疑惑地问道。

过延昭回过神来,歉意地一笑,他既然被迫加入了这支队伍,那就决不允许最终还是失败。

过延昭还依稀记得,郑成功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对方在隆武帝死后实际上与明军失去了联系,听调不听宣,典型的藩镇气象,趁他现在还年轻,这点一定要改。

“自从先帝[3]和三位太子大行之后,朝廷继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过延昭语气平淡,却一语就是石破天惊,“如今风议都将弘光之败归咎于马阁部[4]与四镇。彼等固然有罪,然弘光皇帝得位,又岂敢言正?得位不正,而多生事端。”

郑成功目瞪口呆,等过延昭讲完一段稍稍停顿的时候,他才失口骂道:“你疯了!”

过延昭笑着指了下头顶的天,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们两人彼此都心知肚明。

如果说弘光皇帝是借着史可法和四镇的兵力强行继位,但他到底是万历皇帝的孙子,继位统序排名第一,如果不是党争的关系本该正常继位。现在的隆武帝之前却只不过是唐王,太祖子孙,远支宗室而已,而他又是靠着什么登基的呢?

两人面面相觑,郑成功被他的胆大妄为吓了一跳,没想到过延昭竟然在自己面前指责起郑家和皇帝来了。

怪不得会被老师称为狂生,这一达成目标就开始口出狂言的,谁顶得住?

“陛下雄才大略,胸怀天下,崇祯年间也曾欲进京勤王……”郑成功辩解道。

“陛下因此被先帝训斥夺爵,又入凤阳高墙——岂不是更为糟糕。”大义名分更加稀薄。

郑成功的脸又一次涨红了,这次是被气的,隆武帝是他的伯乐,他不允许别人这么说对方:“贤弟……你不是来借兵的吗!”

过延昭微微摇头:“不肖后生末进,又岂敢指责陛下和朝堂衮衮诸公,只是深为陛下所忧,如今宗室继统混乱,陛下虽然已经登基,如今又有多少远支宗室尚且自称监国呢?更何况神宗之后尚有桂王、永明王等近支存世。”

“那帮酒囊饭袋又怎么比得上陛下!”郑成功震声说。

“某非谓当下,将军如今自当全力辅佐陛下,毕竟不论其中有什么官司,如今陛下名分已定。但是万一……”过延昭再次指了下天,“有所不测,你可以保证永远都是明朝的都尉吗?戚家军、岳家军虽然青史留名,为人传诵,到底有僭越不敬之嫌。”

过延昭笑了一下:“文不贪财,武不怕死[5],然后还要团结,才可以从鞑子手上保住江山。”

郑成功的脸色变了几变,从愤怒到震惊到狂喜,最后定格在一个略微扭曲的神色上,他骂了一句:“狂生!”然后他就拉开幛子门走了出去。

而过延昭则微微一笑,走了回去,端起桌上的半杯残茶一饮而尽。

[1]钱谦益,郑成功的老师,复社首领之一

[2]复社,明末清初最大的文人集社,以反对阉党,实现政治抱负为目标,被批评为南明覆灭的罪魁祸首,但其中也有不少人最终殉国

[3]这里指崇祯和他的儿子

[4]马士英,弘光拥立功臣,内阁首辅,被打为阉党,但其实不是,弘光朝的问题也不能全怪他

[5]郑成功初次见隆武帝时所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郑成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三号风球

空中孤岛[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