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是站在了火山爆发的边缘,灰烬漫天落下,覆盖了我的整个世界。
医院和我,都不知将被命运推向何方。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相信任何人。
每天下班,我只是独自穿过回家的那个公园,看日落将天空染成淡金色。
那是从大学时养成的习惯——有些路,终究只能一个人走。
有些心情,无法为外人道。
我不想活在别人的议论和评判里,只想护住心里最后那点平静。
后来,我再一次被外借到上级单位。
这是第四次外借,前三次已历时两年。唯独这一次,我不像以前那样迫切回到医院。
那里已经没有等我的人。
就连曾以为交好的同事,也在我的困境前沉默转身。
后来我才辗转得知,那时S是担心我的。
她曾打起精神为我悬心。但她从未对我说起。
风波过后,我开始过一种极简的生活。
每日工作、归家,谢绝交际,远离话题,只专心陪伴孩子读书写字。
渐渐地,心里那种沉重的感觉消失了。
我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是,人生中还有谁能像苏轼般豁达呢。
我终于平静下来,也不再抱有执念,毕竟人生中,爱情即便浓墨重彩,我还有责任,除了生死,或许都是小事。
每年八月,她仍会被抽调来我隔壁的科室帮忙。
但从某一天起,我们已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彼此的号码都还记得,却再没拨出;
彼此的账号都还知晓,却不再关注;
彼此的生日都还清楚,却不再问候。
S
我不知道你后来是否还有力气这样爱别人,但我变了很多,好像无法再去对一个人产生爱情的想法。
今年年底,我就要三十七岁了。
这段日子让我成熟了许多。
有一阵,我沉迷于看重生影视。
我的遗憾太多——不为复仇、不求富贵,只想回到最初与你相遇的时候。
如果早知道结局如此,我宁愿只和你做一生的朋友。
就像你最初说的那样,只作为你内心的秘密而不去作任何回应。
哪样我们只是说说笑笑、并肩走走。
也好过如今,老死不相往来。
回想起我们曾经聊到一个同事的意外身亡,那时我跟S说。
“其实真正的离开有三次。
人要经历三次死亡,第一次生命迹象的消亡。
第二次是火化,形体的消失。
第三次则是被人遗忘。
真正的分手也有三次。
第一次是因为争吵,两个人选择分离。
第二次是不再联系。
第三次则是被彼此遗忘,从新开始新的恋情。
如果人生是一条旅程的话,就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阶段性的,聚散终有时。”
S说,“可我不想你只存在于我人生的某个阶段,我想你一直在我的人生里没完没了。”
手机突然在桌上震动。
我拿起来,屏幕亮着一个熟悉的名字——S。
“姐姐,请你下来签个到。”
只有这一句,礼貌而陌生。
“好的……”
这是我们最后的交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