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素斋,木子李原想回去的,但耐不住罗妈热情,知道木子李家里也就自己一个人,就叫他们去罗家吃晚饭。
木子李就这么跟着夏仁,到了罗旭家。
罗旭家离她的老小区不远,但是是新楼盘,房子的物业和装修看着就贵。罗妈罗爸回屋休息了,就留着他们三个人在客厅闲玩。
罗旭拿出了一整套茶具,给他们沏茶。
“这是罗爸的装备,”夏仁说,“他们家好茶多。”
罗旭子承父业,招待了他们。木子李不知怎么,只要有罗旭在的地方都不敢大喘气,到了他家更是这样。只管默默品着茶,虽然她也喝不出个所以然。
夏仁可能是最近太累了,喝完差,放着电视就睡着了,只留下木子李和罗旭两个人无声地喝着茶。
茶都当水喝了一轮又一轮,木子李终于憋不住问出了她一直想问的。
“罗医生,你计划一个人终老,能跟我分享下你具体在做哪些准备么?”
“这个,做的事挺多的。”罗旭说,“自己的身体、养老的资金、看病的资金、养老院,还有父母的养老、就医。几句话说不完。”
“我倒是建议你先锁住养老院,如果真要一个人生活的话,最后一段时间不太现实,人衰老到一定程度,会发现自己做不动饭,需要有人帮助的。”
“你看现在就有一些针对老人的食堂,就是这样。”罗旭说,“我们准备着一个人生活,但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你去单雇一人来做饭的开销,一定比食堂这种量产的贵。除了吃饭,还有护理、打扫等等,所以养老院是最优的选择。”
罗旭语序不快,但一口气说的话比之前所有的加起来都多。木子李认真听着。
“夏仁说我可行性比你高,但压力并不小。我还要另外准备父母养老的事,以后生病照顾,都靠我一个人,虽然他们有养老金,但也要我提供支持,要准备的也不少。你也要考虑到父母这部分,如果不准备,可能准备给自己的养老钱,先给他们用完了。”
“这个……我倒不用费心,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了。”木子李说。
罗旭刚才还侃侃而谈,紧急刹车,快速接收了她提供的信息。想起她家门口没几双鞋,罗旭终于明白其中的原因,那更要防着夏仁了。
“那自己的准备要充分。”罗旭说,“工资收入攒到一定程度也可以考虑做一些低风险投资。如果眼光好,也可以单子大一点,做一些项目。”
“项目?”木子李想知道得更细一点。
“我有间茶室,我家老头现在退休给管着,”夏仁说,“茶叶都是云南的朋友供的,茶具也是。因为他很专业,所以只要我家老头管好店面就行。他周围的老爷子,都是固定客户。现在还在做直播,出一些口粮茶。”
这是木子李不敢考虑的事,这做生意的,要资本,她可是完全没想过。
“还有商业养老保险,”罗旭说,“作为我一部分低风险的投资,也不指望它赚什么钱,就当存钱。每年工资都有一部分进养老保险里,一年年存下来,也不少。”
木子李倒也存了点保险,但每年存的不多,只能把交费时间拉长,要交了15年,像是自己背了15年的房贷一样的,所以一直是省吃俭用的状态。每次夏仁吐槽她抠门,问她钱存哪了,她倒没说,但手头是真的紧。
“然后我每天都有个五公里,半小时的事,我跟夏仁上班都不怎么开车,我跑步,他骑车。天气不好,就开车回来,上跑步机。”罗旭说,“为的就是每天的锻炼,自己的时间太少,就用通勤的路解决。”
是个狠人。木子李由心敬佩,她到现在,只是吃的比较健康,但锻炼这个事跟她一点关系都没有,她是无法理解他们是如何从中获得多巴胺的,这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毅力痛苦,违背了她作为人类好吃懒做的自然习性。
但罗旭这么做,确实是长远的投资。一旦生病,手术,多少钱要砸进去,自打肌瘤冒出来,她就有所觉悟,但执行力确实不如罗旭。
看来她也要增加点锻炼了。
“你们聊什么呢?”夏仁估计是被他们的话吵醒了。
“我们再聊怎么迎接自己的终老。”木子李说。
“唉,我跟你说,罗旭的模式不能复制,”夏仁说,“他就不是个正常的人,普通人很难像他一样的。光吃饭,你知道他天天吃什么么?你知道他一个家沙拉,吃了两三年么?”
木子李目瞪口呆地看着罗旭。
“他在医院,中饭晚饭点外面,只点一家外卖,一个沙拉,除了鸡胸肉、三文鱼、牛肉轮着换,其他一直没变过,”罗旭说,“就这么活下来的,罗爸罗妈家里做的菜,都拿来喂我了。”
木子李目瞪口呆地看着夏仁。
“知道罗妈为什么这么喜欢我么?”夏仁说,“满足了她做母亲烧菜喂儿子的基本需求,罗旭偶尔带菜上班,都是给我带的。”
木子李点点头,确实厉害,厉害得离谱。
“你也差不多,但你比他好,”夏仁说,“你的早饭菜单比他多,重复起来不容易腻,但也是换来换去那几样。”
“早餐?”罗旭抓到了关键词。
“嗯,”夏仁说,“她是我房东,早饭也包了。”
罗旭看着木子李,试图从她嘴里听到真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