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双星照夜:法学生与她的古代贵女 > 第3章 经纬初织

第3章 经纬初织

恒诚律所的氛围,在苏晴转入陈律师项目组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些曾经带着同情或看戏意味的目光,如今多了几分审视与好奇。张宏那边暂时没了动静,但苏晴知道,那封不予通过实习的邮件依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陈律师交给她的跨境并购项目,前期资料堆积如山,涉及多个法域的法律适用冲突、复杂的股权结构以及敏感的税务问题。这对一个实习生而言,挑战巨大,但也是绝佳的机会。苏晴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白天泡在律所,晚上回到租住的小公寓,依旧对着电脑屏幕,与密密麻麻的英文条款和财务数据搏斗。

【苏姑娘,夜深了,当惜身。】沈清辞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她那边似乎也是夜晚,背景里有细微的更梆声。

苏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端起已经凉掉的咖啡喝了一口:【没办法,时间紧,任务重。这个项目复杂度很高,很多法律漏洞像隐藏的陷阱,我得一个个把它们揪出来。】她顺手将一份关于境外子公司治理结构的文件重点标红,【你看这里,他们试图用离岸实体的董事会决议来规避母公司所在国的监管,这在‘揭开公司面纱’原则下风险极高。】

【‘揭开……面纱’?】沈清辞细细品味着这个陌生的词汇,【听起来,似我朝官场那些‘白手套’与‘代理人’,表面与你无干,实则利益勾连。一旦事发,便是弃车保帅。】

苏晴一愣,随即失笑:【你这个类比……很精妙。确实如此。法律上追究起来,只要能证明实质控制,就很难逃脱责任。】她顿了顿,想到沈清辞的处境,【你那边如何?禁足解了,你继母那边没再找麻烦?】

沈清辞的声音平静无波:【面上自是风平浪静。王氏昨日还送了些新到的宫花来,言笑晏晏,仿佛前日种种从未发生。只是,我依姑娘所言,开始留意府中人事与规矩,才发现漏洞比比皆是。采购虚报、仆役调配无序、门禁看似严格实则多有灵活之处……】她轻轻叹了口气,【积弊已深,非一日之功。】

【这就是‘制度性’问题。】苏晴放下咖啡杯,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单一的惩罚解决不了根源。需要建立标准、流程和监督机制。比如采购,可以引入三家比价,设立验收环节,账目定期核查。仆役调配,明确岗位职责和汇报线……】她说着,忽然停住了,自嘲地笑了笑,【我跟你说这些企业管理的东西做什么。】

【不,姑娘请继续。】沈清辞却听得认真,【‘三家比价’、‘验收核查’、‘明确职责’……这些词虽新,其理却通。与我朝吏部考功清吏司核查官员政绩、防止贪墨,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应用于内宅,更需精巧隐蔽。】

两人一个说着现代企业管理,一个想着古代官僚制度,竟在这深夜的思维交流中,找到了一种奇妙的共鸣。苏晴将现代管理学的框架娓娓道来,沈清辞则负责将这些框架“翻译”成符合古代社会背景、可行于深宅大院的具体措施。

几天后,沈府花厅。

王氏召集了几位管事嬷嬷,商议下个月的份例发放和府中一些杂务。沈清辞安静地坐在下首,仿佛只是来旁听学习。

当提到采购一批夏日用的纱帘和冰盆时,王氏习惯性地看向负责采买的赵嬷嬷:“照旧例去办吧。”

赵嬷嬷连忙躬身应“是”。

“母亲,”沈清辞适时开口,声音轻柔,“女儿近日翻看些杂书,见前朝笔记中提及,世家大族为示公正、节用,于采买一途,常有‘三肆比价’之说。不若此次也让城西‘云锦阁’、城南‘玲珑坊’和舅舅家开的‘苏杭记’各自报了价来,比比花色、质地和价钱,择其优而用之?也免得外人说咱们府上采买只认一家,失了权衡。”

她搬出了“前朝笔记”和“世家大族”的榜样,语气谦和,完全是一副为家族名声和节俭考虑的模样。王氏眼皮跳了跳,看着沈清辞那纯然无辜的脸,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赵嬷嬷的脸色则微微变了变。

【很好,】苏晴的声音带着鼓励,【提出‘选择性’和‘竞争’,这是打破垄断的第一步。接下来,可以建议设立验收标准。】

沈清辞便又笑着补充道:“还有这冰盆,往年总有以次充好、化得太快之嫌。不若此次定下规矩,送来的冰需得晶莹剔透,无明显杂质,且需在厅中放置一个时辰,化去的量不得超过两成,方可结算。便由库房的李嬷嬷协同赵嬷嬷一起验收,互相也有个见证。”

这叫“权力制衡”与“明确标准”。将验收权从采买一人之手,分给了库房,并且有了可量化的标准。

王氏盯着沈清辞,指尖掐进了掌心。她感觉有什么东西正在脱离掌控。这个继女,落了一次水(被构陷),怎么像换了个人似的,手段如此老辣圆融,让人抓不住错处?

“辞姐儿有心了。”王氏勉强笑了笑,“便依你所言。”

几位管事嬷嬷交换着眼色,看向沈清辞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慎重。

同一时间,恒诚律所。

陈律师项目组的会议室内,气氛有些凝重。项目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目标公司在海外某个司法管辖区的一份关键资产所有权文件,因当地复杂的习惯法与传统土地权益问题,存在重大瑕疵,直接影响到并购的核心对价。

“当地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也很模糊,强调风险,但没有解决方案。”项目组一位资深律师皱着眉,“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交易很可能搁浅。”

众人七嘴八舌,有的建议施压当地律师,有的提出绕开该资产重新架构交易,但都代价高昂或难以操作。

苏晴默默听着,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检索着类似案例和国际公约。忽然,她想起昨晚与沈清辞讨论“规矩”时,对方提到的一句:“有时,直面难题不如迂回化解,寻找那‘名不正则言不顺’处的关节。”

名不正则言不顺……所有权文件瑕疵,本质就是“名不正”。硬要去把它“扶正”,困难重重。那么,能不能绕过“名”,直接抓住“实”?

她脑中灵光一闪,抬起头:“陈律师,各位,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她身上。

“我们是否可以不必执着于完全解决那份文件的所有权瑕疵?”苏晴语速平稳,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信,“既然直接厘清所有权困难,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路,通过与当地有影响力的部落长老或社区代表签订一份长期的、排他性的收益权协议或特许经营协议?将关注的焦点从‘所有权’转移到‘控制权和收益权’上。这样,在法律上我们规避了最棘手的确权问题,在商业实质上,又保证了我们对这项资产的实际利用和利益获取。”

她顿了顿,补充道:“这类似于……古代有些土地,地契混乱,但实际耕作者通过向实际控制者缴纳‘佃租’而获得稳定的耕作权。我们不去争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地契’,我们去拿到那份实实在在的‘佃租’契约。”

会议室内安静了一瞬。陈律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赞赏。这个思路跳出了常规的法律框架,充满了实用主义的智慧。

“有点意思……”陈律师摩挲着下巴,“所有权不好解决,我们就做实使用权和收益权。苏晴,你这个类比很形象。虽然操作起来仍有细节要打磨,但确实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你立刻整理一个初步的法律框架和风险分析报告给我。”

“好的,陈律师。”苏晴压下心中的激动,点头应下。

【苏姑娘,此计可成?】沈清辞的声音带着好奇。

【还不知道,但至少打开了新思路。】苏晴心情愉悦地回应,【你那句‘名不正则言不顺’点醒了我。有时候,与其在别人设定的规则里死磕,不如自己重新定义游戏的玩法。】

【重新定义……游戏的玩法?】沈清辞细细品味着这句话,仿佛推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她看着窗外沈府规整的院落,心中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或许,她也可以……不只是被动地适应后宅的规则?

几天后,沈清辞向父亲沈文彬请安时,“偶然”提及府中几位年轻仆役识字伶俐,却只能做些粗使活计,未免可惜。又“不经意”地说起,听闻母亲王氏打理嫁妆铺子,常苦于缺少可靠账房。

“女儿想着,不若在府中设一‘学塾’,请个老账房,每日抽一个时辰,教这些有意向上的仆役们识字、算账。一来可人尽其才,二来,府中或母亲铺子里需用人时,也有个预备。所费不多,却于府中长远有益。”她说得条理清晰,理由充分。

沈文彬近日正因户部账目繁琐、能吏稀缺而烦恼,听到女儿此言,竟觉得这内宅之举,隐隐契合了朝廷“培养吏员”的精神。他点了点头:“难得你有此心,便去与你母亲商量着办吧,一应费用,从公中出。”

王氏得知后,胸口一阵发闷。这“学塾”一开,沈清辞便无形中掌握了一部分仆役的“教化”和“推荐”之权,长此以往,府中人心流向,可想而知。可她偏偏打着为家族储备人才、帮衬母亲的名义,让人无法拒绝。

【苏姑娘,你所说的‘培养亲信’、‘构建班底’,是否便是如此?】沈清辞在心中问道,感受着一种播种后期待收获的微妙的喜悦。

【没错!】苏晴的声音带着笑意,【这就是‘人力资源’和‘梯队建设’啊!清辞,你学得很快。】

星海两端,两个少女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看似固化的格局中,一点点织入属于自己的经纬。苏晴用跨越时空的智慧,在法律的迷宫中寻找破局之光;沈清辞则用被点亮的心智,在后宅的方寸之地,悄然布局,积蓄力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道姑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