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项目正式立项后,庞大的机器开始高速运转。周平安在海城这边的事务反而变少了很多,具体事务自有专业的制片团队去执行,没有多少需要他亲自插手的地方。
合同签署完毕,苏影手头与项目的对接工作也陆续移交给了新组建的项目组。
最终,经她本人提请并经威华集团总部批准,苏影在该项目挂名“监制”,不领取任何酬劳。这是一个明智且合规的安排:对威华而言,这是其高管专业能力的体现;对项目而言,有了苏影这个可靠的“自己人”挂名,周平安更能安心做个“甩手掌柜”;对苏影而言,增加了一份足够分量的履历。
一切安排就绪,周平安带着苏影去了安平(海城)贸易公司。
走进安平贸易的总经理办公室,阮晓芸早已等候在内。她今天穿了一身干练的白色西装套裙,脸上带着精心准备的、热情又不失分寸的笑容。
“周总,苏总,欢迎欢迎。”她迎上前,目光在苏影身上快速扫过,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周平安一如既往的直接,没什么寒暄:“晓芸,这位是威华的苏总。苏总,这是我表妹,阮晓芸,安平贸易的总经理。”
苏影立刻上前一步,主动伸出手,笑容温暖而专业:“阮总,幸会。周总常提起你,说你把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今天一见,果然是又漂亮又干练。”
“苏总您太客气了,叫我晓芸就好。我们小打小闹,跟威华这样的巨头没法比,还得向您多学习。”阮晓芸笑着握手,语气爽利,应对得体,但交握的指尖微微有些发凉,透露出她内心的紧绷。
周平安没在意两人间的客套,语气平稳地切入正题:
“《倾国》项目的资金和具体执行,会成立一家新的公司来对接,以后也还会有其他的项目。晓芸你来兼任这家‘海城倾国文化’的总经理,负责所有的对接和日常管理,要多学习。”
苏影看着阮晓芸,笑容里带着鼓励和了然:“晓芸,那以后就要多辛苦你了。别有压力,大的方向有周总和我们,具体执行上有什么需要协调的,随时直接找我。”
“应该的,苏总。我这边肯定全力配合,确保项目顺利。”阮晓芸挺直了背脊,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更笃定可靠。她知道,这个担子很重,哥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她,她绝不能露怯。
周平安看向阮晓芸,语气放缓了些,带着托付的意味:“前期的工作都是苏总在忙,经验丰富。你多问问她。”
他顿了顿,想到什么似的对阮晓芸说:“你在这边给苏总准备一间大一点的办公室,各类配套要齐全。苏总目前还挂着倾国项目的监制,方便她过来办公和接待,工作累了的时候,也有个地方休息。”
周平安刚交代完阮晓芸相关事宜,正准备离开,苏影的手机便响了起来。她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林娜,便立刻接起。
“林导?”
电话那头传来林娜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不容置疑的郑重:“苏总,有个紧急情况需要沟通,关系到项目的基础进度框架。最好……周总也能在场。”
声音很大,周平安也听到了,他点了点头表示听到了。三人当即动身,驱车前往林娜的工作室。
工作室里气氛凝重,墙上贴满了“烽火戏诸侯”的概念图和分镜草图。林娜显然一夜未眠,眼中布满血丝,但眼神却异常清醒和锐利。她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将一份简单的进度表推到周平安和苏影面前。
“周总,苏总,按七十天周期倒排,最大的瓶颈出现了。”林娜的指尖点在看板上的“场景搭建”一栏,“‘烽火戏诸侯’的核心场景,不是一个简单的摄影棚,它需要一座有质感的‘城’。即使是采用最高效的临时结构方案,从设计、施工到细节做旧,最起码也需要四到六个月。”
她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周平安,提出了问题:
“您要求七十天周期结束时,首期七千万资金必须全部支出。但如果我现在启动影城建设,前期投入、设计、定金、材料采购可能就会消耗掉两三千万,而整个工程要等到四五个月后才能真正完工。这意味着,在您的第一个周期结束时,这个核心项目将是一个‘半成品’。”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专业导演特有的务实和担忧:
“我的问题是:后续资金能否确保在需要时无缝衔接?如果后续资金存在不确定性,我现在绝不会启动这个工程。否则,它就不是电影场景,而会变成一座真正的烂尾楼,整个项目将随之停滞。”
周平安的脸上却没有任何波澜,他的目光扫过墙上那些极尽华美又透着颓败的画面,仿佛在脑海中快速进行着某种计算和推演。
短暂的沉默后,周平安抬起头,看向林娜,问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却又完全符合他思维模式的问题:
“如果不要临时的,”他的语气平静得像在讨论一个技术参数,“做一个完整的、可以永久使用的实景影城呢?会不会比这些临时搭建的效果好?”
林娜猛地一怔,瞳孔微微收缩。她没想到周平安的思维会如此跳跃,直接从一个预算难题跳到了一个近乎疯狂的构想上。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专业和冷静:
“周总,从艺术效果上说,全实景当然是终极理想。真实的砖石、木料经过岁月打磨的质感,是任何仿制品无法替代的。演员在真实的建筑空间里,其表演状态也会完全不同……”
然而,她的语气随即变得极为严肃,甚至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
“但是,那样的话,成本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了。那不是在搭景,那是在凭空建造一座真正的、考据严谨的古代城池。别说三亿,就是十个亿,也花得掉,而且可能还不够。”
“十个亿……都花得掉。”
周平安轻声重复了一遍这句话,眼神中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光芒——那是一种遇到了真正值得挑战的难题时,才会产生的、混合着兴奋与专注的光芒。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再次将目光投向墙上那些描绘着王朝倾覆的画面,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座拔地而起的城池。
工作室里一片寂静。林娜和苏影都屏息等待着。周平安的这个反应,意味着他并没有被现实的困难束缚,而是在思考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加疯狂的行为。
消息像一阵狂风,瞬间席卷了柳亦繁团队。
当杨薇从阮晓芸那里得知,周平安不仅否决了临时影城方案,更在考虑投资十亿级别建造一座完整的、可永久使用的实景影城时,她拿着电话,足足愣了半分钟。
挂断电话后,她立刻召集了团队核心成员,包括柳亦繁本人。会议室内,气氛比得知天价片酬时更加诡异。
“情况……就是这样。”杨薇转述完毕,声音还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干涩,“按照我们之前签的那份合同,所有为完成影片而采购或建造的资产,所有权……理论上,都归属于我们公司。”
这句话像一块巨石砸进水面。短暂的死寂后,是压抑不住的骚动。
“十……十亿的资产?”法律顾问的声音都变了调,他扶了扶眼镜,快速翻阅着合同副本,脸上是混合着狂喜和巨大恐惧的苍白,“从法律条文上看,是的,这……这确实是我们的。”
“这怎么可能要?”一位资深团队成员猛地站起来,语气激动,“这传出去成什么了?柳亦繁团队拍一部电影,讹了资方一座城?这已经不是贪婪了,这是……这是疯了!我们的口碑会彻底烂掉!”
“但合同白纸黑字……”有人弱弱地反驳。
“合同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么大一笔资产,我们怎么管理?怎么维护?税务问题怎么解决?这根本不是资产,这是个能把我们所有人都拖垮的巨型包袱!”
团队分成了两派,一派被巨大的法律权利和财富震撼,另一派则被更巨大的道德风险和现实麻烦吓得魂不守舍。争论声越来越大。
“够了。”
一个平静的声音响起,并不高昂,却瞬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是一直沉默地听着争论的柳亦繁。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每一张焦虑的面孔,眼神清澈而坚定,没有丝毫的犹豫或贪婪。
“这件事,没有讨论的必要。”她的语气很坚定:“这座城,我们不能要。”
她微微前倾身体,双手轻轻放在桌面上,说出了最核心的理由:
“周总建这座城,是为了电影,但更深层的,是为了完成他心中的一个‘理想’。我们如果顺势拿下所有权,那就是不要脸了,这不仅玷污了项目的初衷,也玷污了我们自己。”
她看向杨薇和法律顾问,清晰地指示:
“薇姐,准备一份补充协议。明确两点:第一,这座影城的所有权完全归周总,项目公司拥有拍摄期间的独家使用权。第二,在项目结束后,我们要一些优先租赁权或合作开发权就可以了。”
她顿了顿,语气放缓,却带着更深的力量:
“我们的目标,是拍出一部能留下来的好电影,不是成为一座影城的业主。分清主次,守住本心。不该我们拿的东西,一分也不能碰,否则后患无穷。”
柳亦繁的这番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所有被巨额资产冲昏头脑的人。
杨薇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我马上去办。”
会议结束,柳亦繁独自走到窗边。
“真是个……可怕又纯粹的人。”她轻声自语,嘴角却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被这种纯粹所触动的弧度。
关于“倾国”影城的专项会议在威华大厦的会议室里举行。周平安、柳亦繁、林娜三人及其核心团队成员再次坐到了一起。这一次,议题非常明确:如何解决影城这个最大的瓶颈。
会议一开始,林娜的制片主任就再次强调了时间压力,他指着规划图说:
“如果从零开始,全实景建造一座考据严谨的周代风格影城,光是设计、拿地、报建再到施工完成,周期保守估计也要三到四年。这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项目时间表。”
听到“三到四年”这个具体数字时,柳亦繁的眉头不自觉地微微蹙起,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这个细微的表情,被坐在她身旁的周平安敏锐地捕捉到了。
就在众人沉默地审视时间表的当口,周平安忽然兴起一股恶趣味,身体微微向柳亦繁倾斜,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音量,带着一种近乎恶劣的、戳破真相的直白,低声说:
“听到没?三四年……真到那时候,你都三十岁了,确实等不起。”
柳亦繁猛地转过头,一双美目瞬间瞪向他,里面满是被冒犯的羞恼。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狠狠剜了他一眼,随即迅速转回头,挺直脊背,恢复了专业而疏离的姿态,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但嘴角似乎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像在强压下一丝无奈的苦笑。
周平安接收到了她的怒意,非但不以为意,嘴角反而掠过一丝极淡的、得逞般的弧度,随即也若无其事地坐正,仿佛刚才那句刻薄的评论从未发生。
这时,一位负责外联的场地顾问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替代方案: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不去新建,而是收购一座现有基础尚可,但经营不善、具有类似古典风格的影视城或主题公园进行改造。这样,我们可以省去最耗时的前期土地和报建流程,直接进入设计和施工阶段。初步估算,整体周期可以压缩到一年左右,资金投入也会比新建节约至少三分之一。”
这个方案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林娜立刻追问了几个关于风格匹配度和改造潜力的技术问题,得到的答复相当乐观。
周平安听完,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两下,做出了决断:
“可以。按这个方向推进。苏影、晓芸,你们配合林导团队,尽快启动筛选和评估,我要最快的速度。”
最终,会议一致通过了“收购改造”的方案。悬在头顶的最大不确定性终于落地,项目的前路似乎清晰了许多。
散会后,柳亦繁率先起身,又剜了周平安一眼,然后挺直脊背快速离开了会议室。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