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要到西北去 2025.8.13
贫瘠山脉的上空,无数颗星星带着少男少女们的希望,坠落到每一个走进大山的志愿者们的手里。
致所有带着一腔热血,孤身走进支援地区的志愿者们。
2018年。
志愿者大会前夕。
沈听溪躺在床上,原本的八人寝已经只剩下她一人,空荡荡的。
床头还挂着明天开大会需要穿的志愿者服装,是一件白色衬衫,侧面有红色线条相称,颇具年轻人的朝气。
她漫无目的地想着这几年来上大学的生活,大大小小的趣事一晃而过,最后,她想起了临行前父母愁云不散的面庞。
四年前,她擦边考上了个公办二本,却没想到是偏远地区,当时爸爸妈妈知道后不停地慨叹:
“妮儿啊,太远了,三千多公里,你得吃不少苦啊……”
“还有机会上专科吗?那也行,离家近点。”
爸爸愁的连烟也没心情抽,一直在想着其他办法。
“爸妈,没啥事儿,就当给你们省学费了!”
沈听溪忍住眼眶中打转的泪水,她开玩笑似的说出这句话。
爸爸捏了下她的肩膀,“埋怨”道:
“平时你也没少花,咱俩啥时候缺着你花钱了?”
……
距离家乡三千多里的距离,说直白点,这和出国没什么区别。
已经是晚上十点半,这里的天还没有黑下来,沈听溪早习以为常。
网上有句话说得好,命运指向哪,你就到哪里去。
“叮咚~”手机收到消息。
沈听溪划开锁屏,发现是好友黄玉贺给她发微信。
橘生淮南:【妹子,真想好了?现在跑还来得及。】
听溪水:【?其实来不及了,我已经签完合同了。】
橘生淮南:【……好吧,心狠的丫头,又离开我们三年。】
录取通知下来那天,沈听溪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无他,只是因为她发现只有自己离开了东北,其他好友都在东北的一个省内。
如今她又要离开家乡三年,整整七年时间,占据了她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沈听溪不后悔,正因为她的不后悔,她才能来到这里见到别有一番风味的风景,认识各种各样的人。
寝室里除了她的两个行李箱,便没有什么东西,她翻个身动静都被放大。
孤独感席卷了她全身,沈听溪现在什么都做不进去,只好闭上眼睡觉。
不知不觉间,困意逐渐席卷她的大脑,像重物缓慢坠落到棉花上,又被棉花包裹住,暖洋洋的。
志愿者大会当天。
今天沈听溪的安排是上午开会,下午赶车。
一大早,手机就收到各种好友和亲眷们的问候,叮咚叮咚个不停,她来不及挨个回复,只能先洗漱,换上服装,随手在店里买个包子后走向会场。
“让一让让一让~”
“借个光,这花要搬台上去。”
会场里已经到了许多人,沈听溪打开图表查找自己的位置,找到后坐下,等待着开幕式。
她正翻着手机回复消息,肩膀忽然被别人轻拍一下,沈听溪回头,发现是和她同校的毕业生李季洋。
他也参加了这次的志愿者活动,碰巧和沈听溪坐在一块。
“沈同学,我看到名单上咱们去的是一个地方。”
沈听溪倒是没注意到这个,但既然李季洋这么说了,她也得有个表示。
她主动和他握手客套道:
“那接下来的两年请多关照。”
李季洋坐到她身边,两个人偶尔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直到所有人落座,会场终于拉开帷幕,大屏幕上用红色字体写着志愿者计划这几个大字。
台上还有一排座位,领导人们皆是西装革履,低头正看着稿子。
舞台的半圈被红旗围绕,为首的是五星红旗。
大会首先是升国旗,奏国歌,这套流程沈听溪从小做到大,可却是第一次荣誉感占了上风。
在领导简短讲话后,全场肃立。
“请各位志愿者们起立,右手握拳,大声说出你们的誓词。”
我们怀揣着同样的理想,并做出了一生不后悔的决定:你决定走进乡村基层,为他们排忧解难;我选择成为人民教师,努力深耕教育;他选择守护方寸诊室,呵护百姓健康。
我们以不同的方式,书写着青春华章。
沈听溪深吸一口气,开始跟读誓词,声音从最初的微弱逐渐变得坚定有力:
“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青年志愿者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弘扬先进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数千名志愿者的声音汇聚成洪流,属于青年人们的声音在体育场回荡,形成震撼人心的场面,许多人眼中含泪。
念出誓词,不仅是为了鼓舞人心,更是让自己拥有一种责任感。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
大会结束后,志愿者们可以去就餐,整顿好后下午一点准时出发。
沈听溪看着身边来来往往同自己穿着一样的志愿者,想到他们即将要分散到全国各地,心底总有种莫名的感觉。
他们脸上带着笑容,是独属于少年们的热烈。
沈听溪去餐厅打好饭菜,一个人找了张桌子开始吃起来。
这过程中父母又打来电话问候,沈听溪虽然看不到他们什么表情,但已经能想象到他们满脸的不舍。
“妮儿,干不下去就回来,有委屈跟爸妈说。”
“对啊,别受欺负了,晚上睡觉锁好门,女孩子一个人太危险……”
沈听溪觉得这顿饭一点也不好吃,嘴里直发苦。
“爸妈,放心吧,我自己心里有数呢。”
她怕她再多说一句就忍不住哭出来。
自上大学后,家乡只有夏冬,再无春秋。
吃完这一顿饭,沈听溪取来了行李,和其他人一起在休息室等着。
窗外红旗飞舞,红色占据了她的视线。
沈听溪拄着胳膊,看着一辆辆大巴驶入院里。
她开始想象支教的生活,虽然清苦,但能看到小朋友朝气蓬勃的笑脸,也算有了意义。
十七辆大巴车平稳地停在院内,沈听溪跟着队伍走,拎着两个大箱子,两只胳膊跟着绷紧。
九十多斤的体重压根不允许她有什么力气,况且她平日也不锻炼,能拎动背包已经算不错了。
李季洋早就注意到她看着两个行李箱感到绝望,他把自己的行李放好后立刻过来帮她把箱子放好。
“谢谢。”
沈听溪早知道少拿一点,也不至于面对行李箱毫无还手之力。
她找了个空位置坐下来,轻松一口气。
每辆车都坐满人数后便开始发车,距离火车站有四十分钟的车程。
沈听溪要去的地方,需要做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也就是说,第二天中午左右才到达目的地。
一路上车里的氛围还算愉快,偶尔一起唱个歌,聊聊天,丝毫不见离别的悲伤。
下午两点四十,大巴停在火车站外,志愿者们按顺序取下自己的行李,掏出身份证准备进站候车。
沈听溪跟着队伍,滑动着手机查看信息。
“妮儿!我们来送你了!”
一阵熟悉的声音从身后响起,沈听溪不可置信地转身——
她的父母就在不远处,笑着朝她招手。
沈听溪在毕业后回过老家,待了三天就又离开了,她还特意叮嘱父母说不用来送她。
可是哪有父母不心疼孩子的,他们跨越三千多公里,坐了将近三天的火车,只为看她一眼。
“爸,妈。”
沈听溪脑中一阵嗡鸣,眼泪直接夺眶而出,对父母的思念再也抑制不住。
她能想象到年纪有些大的父母是多么不容易,又是一路曲折才到达这个地方。
身为独生子女的她从小到大受父母全部的爱,在上大学之前她甚至从来没有长时间离开过父母。
沈听溪飞奔过去抱住爸爸妈妈,眼泪洇湿了外套,声音也变得黏黏糊糊。
沈父沈母不由得也跟着心疼起来,看到女儿时,有千言万语的话也只化作那一句“到那好好的,有事和爸妈说。”
沈听溪抱着他们,一声不吭。
爸爸妈妈,早知道我高三发愤图强好了,也不至于离开你们这么长时间。
爸爸妈妈,其实我在这里四年也好想你们。
东北的孩子小时候总想出去闯一番天地,长大后却又极其惦念那片黑色的土地,想念头发斑白的父母。
时间差不多了,沈听溪必须要走了。
她咬着嘴唇,把眼泪抹干。
落下“我到那给你们打电话”准备转身离开。
一只带着厚茧的手突然抓住她,然后往她的手里塞了一叠厚厚的钱。
沈听溪声音沙哑:
“爸……”
沈父摆手,扭过头:
“收着,走吧。”
她不敢回头看眼角皱纹密布的父母,此刻手中的钱不仅是交换物品的货币,更是父母对远行子女的牵挂。
一节节绿皮火车载着浓浓的乡愁,从远方轰隆隆地来,停留片刻后又轰隆隆地驶向远方。
沈听溪踏上了前往祖国西北地区的路途。
第一个*来源于西部计划官方誓词
第二个*是抖音一个参加西部计划的女生代表的发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致奉献青春的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