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带着海的味道,一路吹拂着南下的马车。
黎玦与顾长渊轻车简从,直奔泉州。他们要兑现那个约定已久的承诺——看一场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海边日出。
抵达泉州时,天色已晚。
周临早已在码头等候,见二人到来,忙上前抱拳:“大人、王爷,一路辛苦。”
“海疆如何?”顾长渊问。
“回王爷,”周临回道,“南洋航线已通,市舶司运转顺畅。只是……”
他顿了顿,神色凝重:“有船商反映,关卡重叠,抽分繁琐,一些地方胥吏借机盘剥,影响贸易。”
黎玦与顾长渊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决心。
“明日开港巡查。”黎玦道。
次日,天还未亮,黎玦与顾长渊便已站在海边的礁石上,静静地等待日出。
海面由墨色渐渐转为深蓝,又被第一缕阳光染成金色。
“好看吗?”顾长渊轻声问。
“好看。”黎玦微笑,“但更好看的,是天下百姓的笑脸。”
顾长渊转头看着他,眼中满是温柔:“那就让我们,多做一些让他们笑的事。”
日出之后,两人立即投入工作。
他们先是暗访港口,随后又召集市舶司、海关、水师等相关官员,在码头的一处仓房内召开了一场临时会议。
“今日召集诸位,只为一事。”黎玦开门见山,“开海之利,贵在流通;流通之障,在于关卡繁冗。”
他将一份新拟定的“市舶条陈”摆到案上,主要内容包括:
- 简化抽分:将多次抽分合并为一次,在货物上岸时统一征收。
- 明确税率:公布“税率牌”,让商人一目了然。
- 严惩盘剥:设立“商民直诉”箱,鼓励商人举报不法胥吏。
- 统一文书:将通关文牒、票据格式标准化,减少人为刁难。
“此事若成,海贸必将再上一层楼。”顾长渊总结道。
改革推行之初,自然遇到了阻力。
一些习惯了旧例的胥吏暗中阻挠,甚至散布谣言,说新制“夺商之利”。
黎玦与顾长渊没有退缩。他们当众处置了几名贪赃枉法的胥吏,并将其罪行与惩罚张贴在城门与码头,以示警戒。
同时,他们再次公开对账,以事实和数据回应质疑。
很快,改革的成效显现出来。港口的滞留货物减少了,商人们的笑脸变多了。
“这才叫正道。”一位来自江南的茶商感叹道。
改革的顺利推进,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市舶司的权力与责任都加重了,原有的编制和人手已显得不足。
“市舶司需改制。”黎玦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权力要分散,责任要到人,监督要到位。”
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决定将市舶司一分为三:
- 市舶总署:负责政策制定与对外交涉。
- 海务司:负责港口管理与安全。
- 关务司:负责征税与稽查。
三部门互不统属,相互监督,直接对朝廷负责。
“如此一来,”顾长渊分析道,“既可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又能提高效率。”
改制的消息传到京城,朝堂之上再次响起了不同的声音。
有人支持,认为此举“审慎稳妥”;也有人反对,担心“机构重叠,徒增成本”。
最终,皇帝拍板:“准奏。”
这不仅是对改制方案的认可,更是对黎玦与顾长渊二人能力的信任。
事情告一段落,两人终于有了些许闲暇。
这一日,他们再次来到海边。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并肩作战吗?”黎玦忽然问。
“记得。”顾长渊回答,“那时我就知道,你是一个可以托付后背的人。”
“那现在呢?”黎玦追问。
顾长渊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现在,我想与你并肩,看遍天下的日出。”
黎玦微笑着伸出手:“那我们就从这里开始。”
海风轻拂,浪花朵朵。
他们并肩而立,望着无垠的大海,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开海策已初见成效,但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前路漫长,但他们不再孤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