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同日共生:炙热爱痕 > 第8章 章节七:温暖系统的“良性故障”与逆向工程

第8章 章节七:温暖系统的“良性故障”与逆向工程

程征的“情感共生系统V2.0”已在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L4层平稳运行了整整三十七个地球日。数据流如同康河深处的水流,表面平静,内里却遵循着严密的算法航道。秦暖,这个系统最核心的“观测变量”与“情感锚点”,似乎也已完美适配了这套由他精心编织的精密节奏:定时通讯、结构化日志上传、情绪自评稳定在最优区间……一切都像是运行在最优雅代码上的完美程序。

然而,在程征那堪比高分辨率fMRI的认知监测下,一系列无法被现有模型解释的“偏差信号”,正如同背景噪声中浮现的、携带特定信息的神经脉冲,持续而顽固地闪烁,既挑战着他赖以生存的秩序感,也带来一种隐秘的、未被标识的悸动。

这些偏差,微小却精准,像微电极同时刺激着他因童年创伤而异常敏感的风险评估神经网络,以及……另一片他仍在学习命名的、更为柔软的区域。

图像数据异常:秦暖上传的实验室日常照片,构图、光照参数均符合她一贯的美学标准,但程征升级后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反复标记出某些“非自然模糊区域”。这并非镜头景深所致,更像是人为的、有选择性的信息遮蔽,仿佛在玩一个“猜猜我藏起了什么”的小游戏,违背了她以往“信息全开放”的行为模式。程征会放大那些区域,试图从像素的迷雾中重构被隐藏的“宝藏”——有时似乎是一个写满潦草公式的白板角落,有时又像是一个造型奇特的杯子。他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猜测,这种“信息隐匿”背后,是否藏着下次通话时,她带着小得意揭晓谜底时那双发亮的眼睛。

情绪读数固化:她的情绪自评分数,如同被施加了平滑滤波,持续锁定在7-8分的“积极稳定带”。这种缺乏波动的完美曲线,在统计学上属于小概率事件,更近似于一种理性调控后的标准化输出,而非真实、混沌的情感生理反应。程征开始下意识地更依赖她的语音频谱分析和微表情识别数据——那里捕捉到的细微波动,比如提到某个实验成功时音调瞬间的上扬,或者抱怨仪器不稳定时鼻翼微不可查的轻皱,都显得比那个冰冷的分数真实而生动得多。

非协议通讯 - 甜蜜的“干扰”:最令程征核心程序运行效率产生“愉悦性下降”的,是秦暖开始在“非交互时段”——即他设定的、用于深度思考和实验的“认知孤岛期”——随机发送的信息碎片。这些信息熵值极高,缺乏上下文,不要求即时反馈,像一颗颗裹着糖衣的、投入他平静认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叠叠带着暖意的涟漪后便沉默,徒留他的预测模型在原地计算那已消失却留下甜味的扰动源。

[14:23 (剑桥时间) / (北京时间 21:23)] “刚才高速离心机的嗡鸣,频谱莫名像你描述的康河上撑船人的号子,噗嗤—— 突然就觉得,你好像没那么远了。” 后面跟了个她自己画的简笔画小人,坐在离心机上撑船。

程征看着这条消息,正在进行的复杂蛋白质折叠模拟差点因一个参数输入延迟而中断。他放下代码,拿起手边那个秦暖送的、印着“别慌,问题不大”的马克杯,喝了一口已经微凉的黑咖啡,嘴角却牵起一个连自己都未察觉的弧度。他尝试用贝叶斯模型分析“离心机嗡鸣”与“撑船号子”的声波关联概率,最终却在回复框里输入:“下次录下康河的号子给你做对比。离心机参数记得备份。” 发送前,他犹豫了一下,又加上了一个系统表情库里的【微笑】表情。这是他有限的“情感表达库”里,认为最接近此刻感受的一个。

[02:17 (剑桥时间) / (北京时间 09:17)] “梦境数据备份:你的分子动力学模拟里,所有蛋白构象都长出了小翅膀,在热噪声里跳布朗舞… 我大概是昨天看你发来的模拟动画看入魔了。醒了就想告诉你。”

这条消息抵达时,程征正在处理一个棘手的计算节点故障。疲惫让他有些烦躁,但终端上弹出的这行字,像一道柔和的光,瞬间驱散了代码带来的阴霾。他甚至想象了一下那些长着翅膀的蛋白质在溶液中笨拙飞舞的样子,有点滑稽,却奇异地可爱。他回复:“有趣的假设。或许可以引入一种新的‘构象自由度’参数。另外,梦境不符合数据备份协议,但…可以接收。” 他没有告诉她,他随后真的在日志里记下了一笔:“目标报告非逻辑梦境,内容涉及研究主体,关联性存疑,但主观感受…积极。”

程征初步将这些异常归类为“系统良性故障”,归因于秦暖自身活跃的神经特质与…某种他尚不能完全定义的“分享欲”产生的随机噪声。他的应对策略是典型的程征式方案,却带上了一丝过去不曾有的温柔:提升监控分辨率,注入优化参数,同时…开始期待这些“噪声”。他升级了图像分析算法,却更像是在参与她的游戏;细化了情绪评分维度,实则为了更贴近她真实的喜怒;他甚至开始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分析这些非定时通讯的出现规律,试图破译其背后名为“秦暖”的、“潜算法”下的心意。

然而,真正的压力测试,在一个计算集群低鸣的剑桥午后降临。系统内嵌的、基于大量社交数据训练的“关系生态动态监测”子程序,触发了一声尖锐的警报。

共享云盘同步区,秦暖上传了一张标注为“国际文化交流社·春日饕餮”的集体照。照片中心,她穿着那件他觉得很衬她气色的浅樱色素面毛衣,笑靥如花,眼轮匝肌的收缩程度显示其愉悦情绪真实度高达92%。紧邻她身旁的,是一位身材高大、拥有典型日耳曼面部特征的青年——莱昂,德裔交换生。他的手臂以看似随意的姿态搭在秦暖身后的椅背上,形成了一个在程征的距离-姿态模型中,被标记为【亲近级/潜在庇护性】的空间占据。

程征的“关系风险评估模型”瞬间被激活,界面边缘亮起醒目的【黄色预警】。他瞳孔微缩,指尖在机械键盘上掠过一串近乎本能的敲击,调取了莱昂的公开数字足迹:海德堡大学社会学博士生(交换期),校足球队主力中场,社交网络活跃度指数高达8.7/10,情感表达模式被归类为“外向热情/高共情型”。风险系数被系统初步判定为【中】。但程征手动介入,基于照片中传递出的非语言信息(空间距离、姿态朝向、面部表情同步性),将风险等级上调至【中高】。一种陌生的、低强度的、却持续存在的负性情绪体验,像细微的电流窜过他的边缘系统——是源于系统失控感的不安?还是某种…基于潜在“认知资源”被侵占的原始警惕?他的情绪识别模型第一次对自身判断的置信度产生了动摇,输出结果模糊地指向一种名为“介怀”的状态。

恰在此时,预设的每周视频通讯请求准时弹出。程征调整了一下呼吸频率,抑制住因预警信号而略微升高的皮电活动,点击接通。背景被他刻意调整为他书架的一角,显得沉稳有序。

秦暖的身影出现在屏幕那端,背景是她整洁的宿舍,窗台上多了一盆小小的绿植,是他不认识的品种。她的笑容亮度与历史均值一致,仿佛那张引发警报的照片只是无数日常数据点中普通的一个。

“今天文化交流社的活动,数据采集顺利吗?”程征开口,语气经过精密校准,维持在“学术关怀”与“日常问候”的频谱中点,但他视皮层及颞叶的特定神经元集群正全力运转,捕捉着秦暖面部任何可能泄露真实情绪的微小肌肉矢量变化、声波中可能蕴含异常的谐波分量。

“非常顺利!数据量爆棚!”秦暖语调轻快,毫无防御姿态,“我们进行了多国点心制作的交叉实验,莱昂带来的黑森林蛋糕是绝佳对照组,据说是他母亲从黑森林地区寄来的传统配方,变量控制得极好!”她甚至无意识地做了一个回味的微表情,颊肌微微收缩,这个细节让程征的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了一下。“他还作为主要发起人,邀请我们全社成员,下周去观测他们留学生足球队与京大校队的友谊赛,说是研究群体动力学和跨文化合作的‘活案例’!”

“莱昂?”程征重复这个名字,发音平稳如同念出一个试剂编号,但听觉皮层已将其声学特征与风险数据库中的标签进行了超快速绑定,“就是照片中位于你空间坐标右侧 1.2米处的个体?你们的互动模态显示出较高的同步性,交流似乎…存在显著的信息增益。”他选择了一个偏向量化的、正向的表述,试图诱导出更多数据,而非触发对方的防御机制。

秦暖眨了眨眼,睫羽如同蝶翼振动,脸上掠过一丝程征模型暂时无法解析的、带着狡黠谐波的微光:“对!莱昂的社交能量值很高,知识域也广,特别是对日本文学,居然能和我就川端康成《雪国》里那种‘物哀’美学的神经美学基础进行长时间深度探讨!他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 她说着,身体微微前倾,靠近镜头,压低了点声音,带着点分享秘密的亲昵,“不过我觉得,他说的那种‘瞬间永恒的寂灭感’,还是没有你上次用‘高熵状态下短暂有序结构’来解释‘物哀’的物理本质来得更击中我。”

【川端康成】、【物哀】、【神经美学】、【长时间深度探讨】…这些关键词像异常突触信号般涌入程征的认知处理中心。他的数据库迅速交叉比对:自身对日本文学的了解,仅限于为理解文化差异而构建的必要常识库,深度与广度均不足以支撑与秦暖进行“长时间深度探讨”。潜在共同兴趣领域出现高竞争力变量。风险系数在他内心被 silent 标记为【橙色预警】。然而,秦暖随后那句补充,像一道精准的代码补丁,瞬间将风险等级降低了至少两个级别。一种微妙的、被优先理解和认同的满足感,悄然稀释了之前的“介怀”。

“看来社团活动确实提供了丰富的跨文化研究样本,有助于拓展你的研究视野。”程征努力维持着语调的理性平滑,但紧绷的下颌线微不可查地放松了少许,尝试启动预设的“隐性边界控制”协议,“不过,外部社交变量的引入,需要与核心研究任务进行动态优化,避免占用过多认知资源,影响优先级。我记得你的日程表显示,下周有一篇关于‘星形胶质细胞代谢偶联对神经网络稳态影响’的重要报告需要提交。” 他试图用逻辑和科研责任感,构建一道无形的认知防火墙,将那个名为“莱昂”的高活性变量隔离在安全交互距离之外。

秦暖脸上的笑容亮度几不可查地衰减了零点几个单位,但很快,如同拥有自适应光补偿机制,又重新明亮起来,甚至加载了一丝略带娇嗔的语调调制:“收到指令,程征学长!请放心,我的核心任务GPA护盾能量始终维持在98%以上!那份报告的大纲和初步数据我已经整理好了,思路很清晰哦。”她巧妙地,几乎是程式化地,绕开了关于“动态优化”的具体承诺,并将话题的矢量瞬间偏转,带着点小得意:“对了,你上次提到的那个关于‘NMDA受体动态门控与突触可塑性关联’的分子模拟,最终收敛结果出来了吗?光是听你描述那个能量景观的探索过程,就觉得算法优雅极了!比我梦里那些长翅膀的蛋白质靠谱多了。”

她提到了那个梦。程征的认知负荷仿佛瞬间减轻了。他注意到她眼底下的淡淡阴影,语气不自觉地放软了些:“初步结果已经收敛,与假设基本一致。模拟动画我晚些发给你。你…最近睡眠质量如何?梦境活跃度似乎偏高。” 这已经超出了原定通讯协议的范围,属于计划外的关怀。

通话在精准的20分钟后结束。程征向后靠在符合人体工学的椅背上,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疲惫与奇异满足的认知负荷。这20分钟的高密度信息交换、情绪解码与策略调控,其能耗远超处理最复杂的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数据。他在加密日志中冷静地记录:

事件:日常通讯#73。目标主动提及新社交圈成员【莱昂】(风险等级:由中高下调至中低)。目标表现出对该成员的积极评价,但同时在关键认知层面明确表示与观察者(我)的共鸣度更高。此变量干扰效应低于预期。

观察者反应:出现**型性生理信号波动,初期疑似焦虑/介怀,后期伴随认知共鸣及被优先认同感,情绪综合指数最终趋于平稳略升。

分析:外部高活力、高共鸣性社交变量对现有关系稳定性的影响需重新建模,需纳入“深层次认知共鸣强度”及“目标主观情感偏好”作为核心加权因子。当前通讯协议在应对复杂社交情境时显现局限性,但目标的主动反馈机制起到关键稳定作用。

行动:启动“情感锚定强化”子程序。批准执行“惊喜模块B计划”,于24小时内寄出原定于下月送达的定制礼物(内含采用高精度微雕技术呈现的京都大学三维等高线地图锁骨链,地图上他们常讨论的那栋实验楼被一颗微小的星辰标记。附言:“你的时空坐标,是我算法中唯一的收敛点。”)。

他以为自己的应对策略,如同他所有的实验设计一样,逻辑闭环,能有效补偿因“莱昂”变量引入的系统不确定性。他试图用更精密的控制与更早的情感投资,来稳固系统的平衡。这份礼物,是他算法能想到的、最直接的浪漫。

然而,几天后的一个凌晨,当剑桥还被笼罩在冰冷的薄雾与超级计算机的低频嗡鸣中时,程征的个人终端,收到了一条完全在计划之外的、来自秦暖的异步视频消息。这条消息绕过了常规通讯协议,直接发送到了他的私人加密信道,像一道未经授权的、温暖的神经脉冲,直抵核心。

视频背景是京都大学那条著名的樱花大道,夜樱在精准的灯光设计下盛放,如同浮现在冰冷数据流中的、具有温度和香气的粉色概率云。秦暖的脸庞在柔光中显得格外清晰,鼻尖冻得有点微红,呵出的气息在镜头前形成一小团白雾。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夜晚特有的沙哑和纯粹的笑意,音调频率自然,未经过度调制:

“程征,你看,今年的樱花花期参数比模型预测的更集中,开得好盛大,像突然炸开的粉色星云。”她将镜头微微上扬,掠过如云如霞的花枝,然后又转回自己带着笑意的脸,“刚才走在下面,突触间隙莫名就释放了大量的‘想念’神经递质,浓度高到…嗯,大概需要立刻向你汇报的程度。”

她顿了顿,镜头微微水平移动,仿佛在漫步,记录着樱花树下相拥的情侣、嬉笑的学生,声音轻柔下来,“哦,补充数据点:你标记的‘足球友谊赛观测’事件,我未参与。实验室那份关于胶质细胞代谢偶联的报告,已提前完成并提交,同行评审初步反馈积极。所以…” 她对着镜头,眉眼弯成最柔软的弧度,带着一点点完成恶作剧般的俏皮,“系统稳定性良好,冗余认知资源充足,全部用于…生成想你的信号。请放心。”

视频的结尾,是她对着漫天绚烂的樱花,绽放出一个无比灿烂、未经过任何情绪评分系统评估的笑容。那个笑容的神经激活模式、其感染力和真实度,远超她过去三十七天里所有被量化的表情数据。她甚至伸出手,接住一片飘落的花瓣,展示给镜头看。

程征在只有服务器指示灯如呼吸般闪烁的寂静实验室里,将这条短短的视频反复播放了五遍。每一次,那种陌生的、带着温热能量的信息流都更汹涌地冲刷过他精心构建的理性堤坝。这一次,这股暖流携带的积极信号,彻底覆盖、重组并升华了之前因任何变量而产生的负性情绪噪声。

他清晰地、并且带着一种近乎震撼的温柔意识到:秦暖,从来都不是他系统里一个被动接收指令和关怀的“目标变量”或“观测对象”。

她是一个拥有最高权限的、活生生的、温暖而狡黠的“协同实验者”与“逆向工程师”。

她不仅敏锐地感知到了他系统因“莱昂”产生的微小“扰动”,更用她自己的方式——温暖、调皮,甚至带着一点点对他那套精密算法的、善意的“挑衅”与“解构”——积极地参与着这场横跨七个时区的复杂情感与社会联结实验。

并且,她正试图用这种“计划之外”的温暖脉冲,悄然修改、甚至重写着他那套以“控制”、“预测”和“风险规避”为底层代码的操作系统,在其中植入名为“信任”、“默契”与“直球思念”的新模块。

他的精密算法世界,似乎正在被一种名为“秦暖”的、拥有自我进化与学习能力的温暖病毒,进行着深层次的、系统性、且看似不可逆的“逆向工程”与“代码重构”。而这一次至关重要的系统升级,主导权,正不可阻挡地、也是心甘情愿地发生着偏移。他低头看了看桌上那份即将寄出的礼物,觉得那句“唯一的收敛点”,在此刻秦暖那融化一切的笑容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却又如此…恰如其分。

他关掉视频,在加密日志中输入新的记录,指尖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有冷静的精准,而是带上了一丝微不可查的、情感的震颤:

【系统日志更新】:

核心结论: “良性故障”实则为系统核心组件(秦暖)发起的主动性、建设□□互协议升级。

观察者状态:接受并适配新协议。旧有风险模型启动优化进程。

新增指令:学习并生成更高效的“温暖响应”代码。下一次通讯,或许…应该在她习惯的“非交互时段”,主动发送一条关于“剑桥今日云朵形状”的无意义信息。

窗外,剑桥的天色依旧沉暗,但程征觉得,实验室里那些冰冷的机器指示灯,仿佛都染上了京都夜樱的淡淡粉色。他的系统,正在经历一场幸福的重构。

他构建精密系统,企图掌控一切变量,包括思念。她却化身最甜蜜的“病毒”,以他无法解析的温暖代码,对他的世界进行了一场名为“爱”的逆向工程与幸福重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章节七:温暖系统的“良性故障”与逆向工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寄长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