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外婆的柴火灶 > 第11章 第 11 章

第11章 第 11 章

市文化馆的红砖小楼掩映在梧桐树荫下,程小雨站在大门前,不自觉地整理了一下衣领。今天是她入职传统饮食研究中心的第一天,背包里装着外婆连夜准备的霉豆腐和辣酱——"给同事们尝尝鲜"。

"你就是程小雨吧?"一位扎着马尾、戴着圆框眼镜的年轻女子迎上来,"我是行政助理小张,带你去见主任。"

研究中心的办公室比想象中更简朴,但书架上的饮食文化专著和墙上挂着的传统厨具图谱,无不彰显着这里的专业气息。主任赵教授是位六十多岁的学者,银发梳得一丝不苟,说话时习惯性地轻抚面前那本《中国饮食文化史》。

"小程啊,你的视频作品我们都看了,"赵教授微笑着说,"非常珍贵的田野资料。不过在这里,我们需要更系统、更学术化的整理方法。"

小雨点点头,手心微微出汗。她带来的笔记本上满是外婆口述的"一把盐""一撮糖"这样的模糊计量,而研究员们讨论的却是"标准化记录""量化分析"这样的术语。

她的工位被安排在靠窗的位置,邻座是研究员李明,一个三十出头的男性,说话时总爱引用学术论文。看到小雨从包里拿出外婆做的酱菜,他皱了皱眉:"民间自制食品的安全性和标准化程度是个大问题。"

"可这些配方传承了几代人,"小雨忍不住反驳,"我外婆做了几十年,从没人吃出问题。"

李明推了推眼镜:"个人经验不能替代科学验证。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用现代食品科学方法,解析这些传统工艺的合理性,去芜存菁。"

第一天的工作是整理外婆口述的腌菜配方。小雨原以为这很简单,却没想到要填写无数张表格——原料精确到克,时间精确到分钟,温度精确到度。她盯着"环境湿度"一栏发呆,外婆明明只说"选连续晴天"啊。

午餐时,小雨独自坐在食堂角落,想念外婆厨房里随性而温暖的氛围。手机震动起来,是母亲发来的消息:"第一天怎么样?别太紧张,你比他们更懂那些食物的灵魂。"

下午,李明审阅她提交的表格时直摇头:"'一把盐'是多少?'小火慢炖'是多小的火?这些描述太模糊了,无法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工艺。"

"但传统烹饪本来就是经验性的啊,"小雨忍不住提高声音,"每个师傅的手法、每批食材的特性都不同,怎么可能完全标准化?"

争论声引来了赵教授。听完双方观点,他若有所思:"小程说得有道理。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活态性和适应性。不过李明也有道理,没有一定标准,很难广泛传播。"

晚上回到租住的小公寓,小雨给外婆打了视频电话。屏幕那头,外婆正在做酱黄瓜,随手撒盐的动作潇洒自如。

"外婆,我今天差点跟同事吵起来..."小雨倾诉着白天的困惑。

外婆听完笑了:"你们都没错。老法子要传下去,确实得让更多人能学会。但要是变成死规矩,那也不是真传承。"

周末,研究中心举办了一场儿童美食工作坊,小雨被安排协助。与正式研究的严肃氛围不同,这里充满欢声笑语。她教孩子们用模具做传统米糕,讲二十四节气与饮食的故事,甚至改编了一首关于包饺子的童谣。

"小雨老师,我做的兔子糕像不像?"一个小女孩举起歪歪扭扭的作品。

"像!明天就是中秋节,兔子最爱吃月饼了。"小雨用胡萝卜片给米兔添上眼睛,孩子们咯咯直笑。

活动结束后,好几个孩子围着问下次什么时候还能来。看着他们亮晶晶的眼睛,小雨突然意识到:传统要活下来,不一定要被装进标准的框框里,可以通过故事、游戏、互动,让它自然地融入现代生活。

周一早晨,小雨带着新想法敲开了赵教授的门。

"教授,我在想...我们能不能设立一个'传统美食创新实验室'?"她紧张地攥着提案,"不是简单地记录古法,而是探索如何用现代人喜欢的方式传承精髓。"

令她意外的是,赵教授眼前一亮:"有意思!说说具体想法?"

小雨的语速越来越快:"比如开发适合亲子共同制作的简化版传统点心,把节气饮食编成绘本故事,甚至用AR技术展示古法酿醋的过程..."

"好!"赵教授拍案而起,"年轻人就该有新思维。我给你一个小团队,先做几个试点项目看看效果。"

第一个项目是"外婆的魔法厨房"系列工作坊。小雨没有生硬地教授技法,而是设计成互动故事会——孩子们跟着"外婆"(小雨穿着那套传统服饰扮演)一起冒险,为了打败"浪费怪兽",他们必须学习制作不剩饭的智慧;为了帮助"挑□□灵",他们要发现各种蔬菜的价值...

工作坊大获成功,连一向挑剔的李明也承认:"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确实比枯燥的标准化教程更有效。"

十月的一个周末,母亲程丽来城里看小雨,正赶上她筹备"重阳糕"主题活动。看着女儿熟练地带领孩子们制作简化版花糕,程丽的眼中闪过惊讶和骄傲。

"妈,你怎么来了?"活动结束后,小雨惊喜地发现母亲站在角落。

"来看看我女儿的新事业。"程丽递上一杯热奶茶,"比我想象的还要精彩。"

回到小雨的公寓,程丽仔细翻看她准备的活动方案和教案,突然说:"你有没有做过市场分析?这些项目的可持续性如何?"

小雨一愣:"我...我只想着怎么把传统美食有趣地传递出去..."

"热情很重要,但要想长远发展,还需要策略。"程丽拿出笔记本电脑,"来,我们用SWOT分析法梳理一下。"

母女俩熬到深夜,分析传统美食传承的优势(文化底蕴深厚)、劣势(学习曲线陡峭)、机会(国潮兴起)和威胁(快消文化冲击)。程丽还帮小雨设计了评估表,量化每个活动的参与度、知识掌握度和满意度。

"妈,你太厉害了!"小雨看着成型的方案惊叹,"这些我从来没想到过。"

程丽揉了揉太阳穴:"我在企业管理中学的工具,没想到用在传统文化传承上也适用。"她顿了顿,"小雨,你找到了自己的路,而且走得比我预想的更远。"

第二天,程丽参观了研究中心,并与赵教授长谈一番。临走时,她悄悄告诉小雨:"我帮你争取到了一笔企业赞助,专门支持'传统美食创新实验室'。条件是...让我当项目顾问。"

小雨紧紧抱住母亲,闻到她身上淡淡的香水味,与外婆的油烟味不同,却同样令人安心。

有了母亲的支持和专业指导,小雨的项目越来越成熟。她将外婆的食谱改编成绘本,与幼儿园合作开发食育课程,甚至尝试用短视频形式解析传统工艺中的科学原理——比如为什么老面发酵更易消化,为什么古法腌菜会产生益生菌...

李明也从最初的质疑者变成了合作者,他负责用科学语言解释传统技艺的合理性,而小雨则专注于如何将这些知识生动地传递出去。两人合作的《一餐一世界:传统美食中的科学与文化》系列视频,在平台上获得了超高点击量。

十一月底,研究中心召开年度会议,小雨被安排做成果汇报。站在讲台上,她看着台下专家学者们的面孔,心跳如鼓。

"...传统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河流。"她展示着孩子们制作简化版荷花酥的照片,"我们的工作不是将古法束之高阁,而是让它在现代生活中继续流淌,滋养新一代的心灵。"

掌声中,赵教授站起来宣布:"经研究决定,'传统美食创新实验室'将升格为独立部门,由程小雨负责。"

会议结束后,小雨第一时间给外婆打了视频电话。屏幕那头,外婆正在做腊肉,身后灶火正旺。

"外婆!我升职了!"小雨兴奋地宣布。

外婆擦了擦手,凑近屏幕:"好啊,别忘了周末回来,我教你做腊八粥。快冬至了,馆里那些同事肯定没吃过正宗的。"

挂断电话,小雨站在窗前,望着城市璀璨的夜景。半年前,她还是个迷茫的城市白领;现在,她找到了将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情感与理性连接起来的独特方式。

她打开日记本,写道:"在外婆的厨房里,我学会了尊重食物的本真;在母亲的分析中,我掌握了规划未来的工具;在研究中心的实践中,我找到了传承的平衡点——既不做固步自封的守旧者,也不做盲目求新的背叛者。传统就像一棵大树,只有不断生长新枝,才能让老根焕发生机。"

合上笔记本,小雨开始收拾行李。明天是周五,她要赶最早的车回村里。冬至将至,外婆要教的不仅是腊八粥的做法,更是对自然节律的敬畏,对时令食材的珍惜。而这些,正是她想要传递给更多人的、最珍贵的饮食智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三号风球

在星际开密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