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的工作坊强度很大,每天都是高密度的讲座、创作、 critiques(作品评议)。苏晴强迫自己投入其中,用疲惫麻痹纷乱的心绪。
她很有天赋,想法新颖大胆,很快在一群年轻艺术家中脱颖而出,受到了几位导师的青睐。沈岚作为推荐人,也时常来看望,对她照顾有加。
被认可和重视的感觉很好,冲淡了些许离家的愁绪和情感上的失落。但每到夜深人静,躺在陌生的床上,那个人的身影总会不受控制地闯入脑海。
她会想起那个暴雨夜的拥抱,想起她落在自己颈间滚烫的眼泪,想起她维护自己时坚定的眼神,也会想起她的沉默、她的逃避、和她公事公办的冷淡。
心里像是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她是在乎你的,只是有太多顾虑。另一个冷笑:在乎?在乎会这样若即若离?在乎会连一句像样的告别都没有?
她点开手机,看着那个沉寂的对话框。最后一条消息,还是她出发前发的告知航班信息,林静薇回了一个“收到”。
她烦躁地扔开手机,用被子蒙住头。
另一边,林静薇的竞标到了白热化阶段。她几乎住在了公司,咖啡一杯接一杯,眼底带着浓重的倦色,但眼神依旧锐利,像一把绷紧的弓。
只有在极短暂的休息间隙,她会下意识地点开手机相册。里面有一张她偷偷存下的、苏晴小时候做鬼脸的照片。看着那张笑得没心没肺的脸,她紧绷的神经会得到片刻的松懈。
她会想起苏晴离开时倔强的背影,心里泛起细密的疼。她知道她伤了她的心,但她现在无法分心去处理。这个项目太重要,不仅关乎她的职业生涯,更关乎她能否拥有更多未来的选择权和话语权。
她需要先站稳脚跟,才能去奢望其他。
深夜,她结束一场漫长的电话会议,疲惫地靠在椅背上。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她鬼使神差地点开了一个航空APP,输入了苏晴回来的航班号,设置了抵达提醒。
然后,她打开购物网站,浏览了很久,下单了一个最新款的、苏晴提过想要的数位板,地址直接填了工作坊所在的酒店。
做完这一切,她像是完成了某个重要的仪式,轻轻松了口气。
牵挂无声,却早已深入骨髓。她们在各自的轨道上奔跑,心里却都装着同一个人。只是谁也没有勇气,先按下那个沟通的按钮。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