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雷厉风行且不为人知的深入调查,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正如林清寒所料,这并非简单的偷拍或八卦炒作,而是一场由竞争对手精心策划的舆论攻击。调查结果显示,那张引发轩然大波的海滩照片,其源头确实带着几分戏剧性的巧合。
拍摄者并非专业狗仔,而是一名普通游客。当时,这位游客正在拍摄落日海景,林清寒和程子卿恰好走入了取景框的边缘,成了无意中的背景。这本是一次无心的捕捉,照片最初也只是被上传到个人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并无任何特别说明。
然而,问题出在这名游客的身份上。他供职于一家与青云集团存在激烈竞争关系的公司旗下的关联文化传媒机构。虽然此人并非直接受命偷拍,但当他在内部工作群中分享旅行照片时,那张无意中拍到的、带有林清寒和另一个模糊女性身影的照片,立刻引起了其上司的注意。
嗅觉敏锐的对手公司立刻意识到这张照片的价值。他们迅速组织人手,开始深挖林清寒的过往,并很快挖出了几年前程子卿在青云集团任职时那些真假参半的流言蜚语。于是,一套完整的、充满误导性的“隐婚生子”叙事被精心编织出来,并通过其暗中控制或合作的媒体渠道分批释放,最终引爆了这场舆论风暴。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打击林清寒的个人声誉,进而影响青云集团的公众形象和资本市场信心,为他们自己争取商业上的优势。
得知这个结果,林清寒紧绷的神经反而松弛了一些。她最担心的是集团内部再次出现叛徒,或者是有更强大的隐秘敌人。如今确认是外部商业竞争对手所为,虽然手段卑劣,但至少目标明确,应对起来反而更直接。
如何处置,成了关键。
林清寒坐在办公室里,沉思片刻,做出了决定。她选择了点到为止,既展示力量,又留有余地。
她授意法务团队,雷厉风行地起诉了几家跳得最欢、编造事实最离谱的无良媒体,索赔金额巨大,态度强硬,毫不妥协。这一举动再次向外界明确传达了“造谣必究”的强硬信号,有效震慑了其他还想蹭热度的媒体。
同时,通过某些隐秘的商业渠道,向那家幕后主使的竞争对手公司传递了明确无误的信息:她知道是谁在背后搞鬼,并且掌握了相关证据。这种“我知道是你,并且随时可以让你更难堪”的暗示,往往比直接的报复更具威慑力。这既是警告,也是一种商业上的博弈策略——让对方在提心吊胆中猜测她的下一步,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束手束脚。
这场风波,最终以林清寒强势控场、对手偃旗息鼓、舆论逐渐平息而告一段落。
表面上看,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但林清寒心里清楚,经过此事,她与程子卿的名字,将被永久地关联在了公众的记忆里。
经此一役,林清寒的行事风格悄然发生了变化。
她在集团内部开始大力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有意地将部分权力和日常运营职责下放给精心挑选和培养的专业管理团队。将她自己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更多完整且高质量的时间陪伴女儿成长。她深知,孩子的童年无法重来,而青云集团,已然在她的掌控之下,可以按照新的模式稳健运行。
与此同时,对于那场风波遗留下来的“后遗症”——她与程子卿之间被强行扣上的“绯闻”标签,她采取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处理。
她不再避讳与程子卿的交往,甚至几次主动邀约程子卿逛街、喝茶、看艺术展。她们大大方方地出现在公众场合,就像一对普通的朋友。
程子卿也心领神会,默契地配合着。她依旧保持着那份沉稳,在公众场合举止得体,言谈适度,既不过分亲昵惹人遐想,也不刻意疏远显得欲盖弥彰。她扮演着一个“旧同事兼好友”最该有的样子。
几次下来,之前那些因为爆炸性新闻而盯着她们的目光,渐渐失去了兴趣。媒体和公众发现,这两个人在一起时,氛围自然融洽,完全没有恋人之间的那种暧昧气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林清寒发布会上的说法——真的就只是关系不错的朋友而已。那些恶意的猜测和香艳的想象,因为找不到新的“证据”,逐渐失去了市场,慢慢淡去了。
在这个过程中,程子卿依旧是那个安静的配合者。她理解林清寒需要利用这种“正常化”的交往来彻底洗刷谣言,她也愿意提供这份帮助。只是,连她自己或许都未曾察觉,这种陪伴和接触,不再仅仅出于单纯的配合,而是多了一份自然而然的关切和习惯。
她们的关系,在经历了巨大的风波和刻意的“表演”之后,似乎真的朝着一种更为平和、更为真实的友谊方向悄然演变。虽然身份、财富、地位依然悬殊,但那些共同经历的惊心动魄与无奈,那些彼此知晓的不易与坚韧,在她们之间架起了一座独特的桥梁。
桥的一端,是渴望平凡温情、努力学习做母亲的总裁;另一端,是看清生活真相、依旧从容努力的审计师。她们走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偶尔交集,彼此陪伴一段,已然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